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清帝国-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成了沟通南北缅甸的一条重要通道。
此时在这烟云笼罩的河谷中,中国远征军和新编的缅军将近9万人缓缓向南开进,河谷狭窄的地势让整个队伍拖得很长,水雾浸湿了士兵的军衣,让所有人都感到不舒服。好在按照现在的速度,再过五六天他们就能走出这段河谷。
然而不久后前队的发现让他们知道这个愿望可能无法实现了。英国人竟然主动出击了,就在这样的地方。
徐邦道脸色难看地通过望远镜观察对面的英军,说实在的他没有想到兵力处于劣势的英军会到这里来堵他,但他不得不承认这是个绝佳的主意。
英军挑选的这块地方,中间是滚滚流淌的伊诺瓦底江,两边是被云雾笼罩,一眼望不到顶的悬崖。即
四师的山地部队对这样的悬崖恐怕也无可奈何。而分成两段,介于伊诺瓦底江和山谷的悬崖之间,就像一个塞子塞住了远征军前进的道路。
这段地形刚好够展开两个师的兵力,对于兵力处于劣势,但单兵素质和火力较优的英军显然更为有利。
“看来英国佬果然有些想法啊!”徐邦道很快就缓过劲来,要是英国人都不堪一击对国家来说有好处,但对军人来说就太没有意思了。好不容易碰到一个棋逢对手的家伙,这回要好好玩一玩。
这时他身边的冯子材道:“见农,英国人布阵严密,火力梯次分明,看来咱们只能用突袭了。”
徐邦道点头看了看天色,就要天黑了。天黑之后,这深谷之中便是漆黑一片,正是突袭英军阵地的好时候。
月暗星稀,苍穹寂寥。连天公在这个时候都似乎偏帮中国远征军。
第五师第一旅38团团长陈善元看着自己手下两千多儿郎队形,心中充满了豪气。他们将作为第一个波次攻击江右的英军阵地,但这些军第一镇出身的老兵眼中只有沉着,不见有丝毫畏惧。
在这样的夜晚,发动大规模的集团突袭,阵地上的英军因为能见度的关系将不可能保证很高的设计精度。而一旦两军接近到一个程度,火炮的作用也会大减。在没有自动武器的时代,这样的冲锋是很难被阻止的。历史上日俄战争中,日军就是用悍不畏死的夜袭冲锋将缺少机枪的俄国陆军打得节节败退。
当然,这样的冲锋也并非没有缺点。因为发起的突然性,一般第一个波次的攻击很容易就能接近敌方的阵地,从而使得火炮对其造成的杀伤不大。但火炮很快会对其后方进行延伸设计,使得他后续部队很难增援上来。这就要求第一波冲击的部队必须十分强悍,要能在短时间内占领敌一线阵地,并形成防御。在增援部队上来之前顶住敌人的冲锋。
采用这样的战术即便胜利一方也会承受很大的伤亡,这几乎是以本伤人的方法。
徐邦道敢这么做除了相信第五师的战斗力,也有一点私心,第四师在钦察关下一旅胜一师,一战成名,第五师和第四师同为六大王牌主力,他也想借此机会证明给世人看。同样是正面交锋,第五师也不怵任何人。
陈善元此时走到第一排士兵面前,挨个替他们整理衣领和胸前挂着的手榴弹,然后和士兵说上两句话或是拍拍他们的肩膀。这些事情本来是他的政委经常做的,不过在上一次丛林血战中,那个自己看不起的文弱书生用胸膛替自己挨了一枪,倒在了那片老林里,从此他就把这些习惯继承下来了。
最后,陈善元端起一个陶碗道:“弟兄们,老哥我平时对你们严,有时拿脚踹你们,有时还拿鞭子抽你们,希望你们不要记恨老哥。今晚你们要去跟鬼子拼命了,老哥借一碗水酒为你们壮行,不管有什么对不住的地方,大家一笑泯恩仇。”
“团长,大伙心里都明白你那都是恨铁不成钢。要是今晚还能活下来,将来还跟着旅长你打鬼子。”
陈善元听了眼眶湿润,豪气顿生:“好,今晚就看咱们这块骨头能不能崩了英国人的门牙,大伙干。”
“干”所有士兵一手拿着上了刺刀的步枪,一手将酒倒入口中。灼热的酒精将士兵的眼眶刺得通红,整个出发阵地上弥漫开一股冲天的杀气。
“司令官阁下,东面第十五师和西面第十七师的正面都发现中国人的异动,但不知道他们的主攻地段。在这样的夜里,如果敌人发起大规模的冲锋,我们恐怕无法抵挡,是不是要把第一线的部队撤出到第二线。”约翰米歇尔找到指挥部中正在看地图的艾劳弗德。
按照欧洲的战术理论,一般对付夜袭,是在一线阵地配置少量兵力,在二线阵地布置重兵,当敌人占领一线阵地后,再发起反冲锋。
艾劳弗德面色从容地一笑道:“那样做正是我们的对手希望的,他们的目的就是和我们交换伤亡,那样我们和他们的兵力对比就会越来越小,直到他们可以轻易的歼灭我们。……请不用担心,我已经料到了中国人这样的举动,所以向孟加拉第3、第4师还有印度第7师借了一些东西,他们很快就会给中国人一个教训。”
………………………………
第一百九十二章 狭路相逢(下)
拂晓时分,攻击正式开始。在紧急构筑的炮兵阵地上,上百门57mm格鲁森山炮排成两排发出剧烈的响动种射程和管身强度虽然比克虏伯炮略差,但价格便宜得多的架退式火炮作为第一代制式火炮。
一排排炮弹呼啸出膛,然后在英军的阵地上炸开。工事里的英军士兵只觉得一片地动山摇。那橘黄的火光耀得山坡上举着蔡斯炮队镜的炮兵参谋一阵眼花。连忙揉揉眼睛,校对设计误差。
夜色被一团团的火光照亮,显出不同的形状古怪的烟柱。炮击二十分钟,斜射火力开始护送突击队前进。
战壕中一片拉枪栓的声音,两千多个弟兄,在陈善元用力一挥手下,一起跃出了出发阵地。陈善元紧紧咬着腮骨,握着手中的指挥刀,现在在他的眼里,只有对面的阵地!
这次全线都是佯攻,只有他们第五师的三个团是主攻。白天已经侦察清楚,自己对面这五百米的正面是敌人两个团的结合部,顶多有一个营的兵力,自己完全可以很快达成突破。他已经在考虑拿下一线阵地该怎么构筑工事了。
士兵发出撕心裂肺的呐喊,跟着军官跌跌撞撞朝前直冲。不过很快就看出新兵和老兵的区别。新兵在交织的弹雨中只知道埋头朝前冲,以前即便受过训练也都忘记了。而老兵则还记得保持冲锋的队形,维持散兵线地火力。
英军的炮兵反应很快,在全线都在进攻的时候还找到了清军主攻的方向,山炮和野炮的火力顿时打得山鸣谷应。在第38团冲入射击盲区之前,炮弹在冲锋队列里炸开。霎时有数十个身影倒了下去。
不过这也是英军的炮兵做出的最后一点帮助,38团很快阵地,由于怕误伤,英军的火炮只能向38团后方延伸。
这时38团士兵手中的毛瑟枪也展开了射击,他们要压制地上地步兵。毛瑟步枪清脆的鸣叫响了一片。
而对面的英军似乎也确实被压制了下去,一个还击的也没有。看来接下去要做地事情就是冲进战壕用刺刀、枪托或者是工兵铲解决掉那些英军。
然而就在这时,就在38团的士兵进入英军阵地前那一片~何遮蔽的开阔地时。英军那躲藏在黑暗中的火力仿佛瞬间复活了,十几挺菲尔德机关枪形成了交叉火力。加上格林机关炮那特有地篷啪声,将阵地前略显得密集的人群一排排打倒!无数人挣扎地向前冲去,但那不足两百米的距离似乎就成了不可逾越的天堑,还没有到达目标就倒在冰冷地土地上。带队的下级军官们冲在最前面。也伤亡在最前面,不少人挥着手中的军刀招呼士卒向前冲锋,转身就一头栽倒。
徐邦道脸色铁青地看着夜色中地战斗,握着望远镜地双手微微颤抖。英国人在第一线阵地上布置竟然不是普通地步兵连。而是机枪连。
这个时代,机枪还不是那种配置到班一级作战单位的步兵支援武器,它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火力压制的存在。就像火炮一样。一般四到八挺重机枪组成一个机枪连。三个到四个机枪连组成一个火力群或机枪营被集中起来使用。
想不到英军竟然会这样使用机枪。而且看数量,英军应该把几个师的机枪都抽出来布置在第一线。他们早料到我们会发动夜袭!有了这些射速极快的机关枪,英军因为黑夜射击精度不高的劣势就被弥补了,加之河谷射界开阔,便于对手发扬火力,这一阵冲击,简直就变成了屠杀。而这个时候英军的火炮已经在他们背后形成了弹幕射击,他们已经不可能退回来了。徐邦道拳头紧握,指甲都嵌入了肉里。
而在战场另一侧的指挥部里,艾劳弗德则满意地欣赏着这一切。现在已经不是冷兵器的时代了,想靠简单的兵力优势取胜是愚蠢的行为。在他看来,如果指挥这支中**队的军官稍微有点军事常识,就应该暂时停止进攻,然后再寻找英军防线薄弱部位加以攻击。不过那样做的话,他的炮兵将再给他们增添一些伤亡数字。
不过随着战况的进行,艾劳弗德的脸色渐渐有些变了,原本轻松的神情被凝重所取代。
原因是中**队不但没有选择撤退,反而一次次撞在英军火力最旺盛的正面。从炮队镜
亲眼看见那些中国士兵高呼着响彻云天的口号,迎着锋。伤员在地上爬行,用双手去抢英军打得通红的机枪。偶尔一个士兵冲入战壕,转眼就是一声巨响,应该是用手榴弹和战壕里的士兵同归于尽了。他甚至还看见一个中国士兵从地上一跃而起,用胸口挡住一挺正在喷吐着子弹的机关枪。
这样的结果是,前沿阵地上的士兵看到一个中国人扑上来,做的第一件事竟然不是用手里的机枪将他们打死,而是掉头向二线阵地逃跑。和这样的部队作战实在太可怕,他逐渐明白他的前任是面对怎样一个对手了,也为他的前任能在这样的对手面前取得过一场大胜而感到钦佩。
艾劳弗德迅速作出了兵力调整,一线阵地上的所有机枪连向中**队主攻的三个地段迅速集中,一定不能让中**队在一线阵地上站稳脚跟。
不过他的对手也很快作出了反应,徐邦道敏锐地算准了英国炮兵的间歇,发出了撤退的命令。在英军炮兵给火炮降温的短暂时间,三个团剩下的士兵撤了回来。
看着凋零的队列,徐邦道脸色阴沉得可怕。撤下来的每个人虽然都是摇摇晃晃的样子,但是在自己的师长面前还是努力挺起胸。
刚刚从火线上下来,一脸漆黑的陈善元这时拄着一把毛瑟步枪抢到徐邦道面前,跪在地上道:“师长,再给我一个营吧,我要把那些兄弟的尸首抢回来,不能让他们给英国人糟蹋啊。”
徐邦道目光闪了闪,看看周围一个个眼睛通红的士兵,突然点头道:“好,我给你三个营。”
这回连陈善元都呆了,不过转眼就清醒过来,他跪在地上就给徐邦道磕了个响头。转身一瘸一拐地走了。
旁边第四师副师长程学启看了不由皱皱眉道:“见农,这打仗可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英国人很明显猜到你会夜袭他们,所以提前布置,你这不是送羊入虎口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