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清帝国-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全天下都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中,所有人都知道战争即将到来。但少有人对这场战争抱有信心。就连白石精舍与方怀相近的一班人都觉得十分奇怪,皇上并不像是个如此不稳重的人啊。现在明显是敌强我弱,应该避其锋芒的时候,即便是不答应英国人地那些条件。也可以先拖下来,让德、美、俄从中斡旋嘛,怎么直接就把这张门给关死了,这不是等着英法来收拾自己吗?
有人觉得方怀这是在打虚张声势的主意。摆出一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架势,看英国人这件瓷器肯不肯来跟我们的瓦罐碰。不过立即有人反驳,英国人又不是傻子。他何必与我们在陆上硬拼。只要用他们那强大无比地舰队在中国沿海扫荡上一圈。就能把中国的经济打退二十年,到时候民生凋敝。定然内乱丛生,不用英国人打也都垮了。
屋中火炉烤着,却没有让人感到一丝暖意。众人都是气闷得很,就完全想不出个解决的办法来。不少人都对方怀有些失望,认为他这次走了一步错棋。
这届科举新提拔的一些人心思也活络起来,别看现在进行地几项改革进行得顺风顺水,但这样的改革必然会损害到一些人的利益,任何改革都是如此,不可能做到皆大欢喜。这些措施因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将矛盾都掩盖住了,在全天下地民心都一致抗英的时候,没有人敢违扭他的意思,因为天下人都看着,这样做就是谋反。但当这阵风头过去,英法打上门,战事不顺地时候,这股怨气就会爆发出来。(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各省督抚加上八旗权贵,这样地势力足够改朝换代。那自己是不是还应该在一颗树上吊死,做官最要紧地就是不要站错队,同届士子有的可能登阁入相,有地可能还在知府、知县的位子上爬,就是这个原因。至于什么天子门生,知遇之恩,在权位和前程面前就是狗屁。
此时原本支持中国的那些列强,方怀拒绝与英国和谈的消息一出来,美国立刻扣押了旧金山两艘准备开往上海的货轮,上面装的是中国在美国购买的三个师的枪炮和弹药,原本正在广东黄埔船厂帮助安装设备和正在浙江六安指导建设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的美国技师全部撤回;德国也立刻搁置了签订《中德同盟条约》的谈判。在他们看来,英国人固然霸道可恨,但直接与他们对抗,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而俄国的态度更是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们直接向远东的海兰泡、伯力、海参威秘密增派了十万陆军。这更加引发了朝
的不安,一些人垂头丧气地念叨着得道多助,失道寡亡了。就此完蛋了。
不过也不是没有人为方怀衷心赞好,香港《循环日报》的总编,当年曾以“黄”之名上书太平天国而被清军通缉的王韬老先生就在报上大大夸奖了这个满清皇帝:“以前谁也没有想到,只知卖国求荣、腐朽得快要掉渣的大清朝会出现这样一个有着民族气节、宁折不屈的皇帝。在天下人都以为朝廷又要像以前一样卑躬屈膝匍匐在洋人脚下时,他断然拒绝了与英法媾和。说实在的,我都曾经被英法的实力吓倒,我游历过英、法、俄等国,知道洋人有多少兵船有多少工厂,中国与他们相比就是蚍蜉与大树的区别。但蚍蜉就应该坐而等死、任人宰割吗,就应该放弃国权而图一时之安吗?那样我们的祖宗也许会从坟墓里跳出来,中华民族什么时候如同这般没有气节,只因对手强大连反抗的声音都不敢有了吗?我在这里恳请天下诸公,同心同德,大家共为中华前途命运而努力。东洋一伟大崭新的国家,未尝不能在我等一代人手中缔造。”
当方怀看到王韬老先生的这篇文章时,他刚听完彭玉麟关于兵事调动的奏折,西南军团的最后两个师也调了上去,这样除了因为伤亡太大还未补充完全的第四师,徐邦道手里还有齐装满员的五个步兵师,全部受过山地和丛林训练。这可是全**力最强的一个方面,除了有“山地之豹”称号的第四师和有“丛林之蛇”称号的第五师,其余四个师都是当初参加过中法之战的部队,清一色法国陆军的正规装备。
法械师的特点没有威力很大的重炮,因为法国参谋部把炮兵看作是多余的拖油瓶孩子,是对步兵次要的补充,他们认为,集体精神将更能补偿技术上的不足。这一点法国人的眼光跟美国内战时将军们一样。但法国陆军却拥有最优秀的小口径火炮,虽然这些火炮只对无掩蔽的部队有效,而且它不适宜于长距离炮击,根本无法与重炮对射,但它们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法国小口径火炮是大炮中射速最快的,而且轻便利于机动,简直是为山地师量身定做的。
两个王牌师加四个训练有素的法械山地师,够让缅甸的英军喝一壶的了。方怀这时的精神竟是出奇地好。此时他对彭玉麟道:“只有六个师还不够,英国人说不准还会增兵,让刘铭传的第二师去换第一师,把士诚的第一师调往缅甸,另外还有禁卫十一师,也调去,不要待在京城里都养肥了,朕要的是能打仗的兵。”
彭玉麟眉头皱了皱,道:“皇上,下面兵虽招募了不少,但是枪炮奇缺,而今在德、美买的军火又断了,只靠着几个局子日以继夜的赶工,所出太少。莫说后备军,便是原来兵部造册的各师,没有换装的亦有十余个。第二师与十一师若是俱都调走,一旦东面有战事,京城岂不空虚?”
方怀挥了挥手,没在意道:“京城还有禁卫十二师和上三旗,一旦有战事,辽东的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白旗,山东的镶蓝旗,河南的第二十九师俱数天可至,就照朕的意思办吧。”
彭玉麟张张嘴,欲言又止,礼亲王在辽东四旗的那些举动,彭玉麟仿佛闻出一股不一样的味道,不过他还没有什么具体的证据,最后还是低头退了下去。
在旁边一直神情沉闷的杨士琦这时道:“皇上,您真的打算与英法决裂吗?”
方怀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如果朕说是,你有什么话说?”
“臣不敢说。”杨士琦脸色愈发晦暗道。
“不敢说就不要说了,倭人有什么举动?”方怀转过脸道。
杨士琦立刻道:“日本人在朝鲜活动频繁,并有大批货物通过商社的名义运往朝鲜,但这些货却没有看到他们卖出来,看来他们想乘我大清无暇顾及之际出兵朝鲜。”
方怀点点头,目光灼灼地看向杨士琦道:“如果朕告诉你,我们和英法最终不会打起来,真正要担心的是得到英法支持的日本,你该怎么做?”
杨士琦不由一脸的震惊。
………………………………
第一百八十三章 荆轲计划
法国,巴黎。
赵秉钧从火车车站里孤零零走了出来,这一年多来,他现在德国的陆军学院学习侦察,后中俄结盟后又转到俄国警察学校训练。在这两地的学习经历都让他受益匪浅,德国陆家学院自不用说,而俄国警察学校是从伊凡雷帝开始就特别培训特务组织的地方,赵秉钧在那里磨平了所有棱角。现在他看起来就像一块朴实无华的原石。
近两个月,他一直游荡在欧洲各国,秘密建立一张特务情报网。现在他的口袋里揣着中国驻英、法、德、意、奥、俄六国公使随从武官的身份证明,以方便他行事。
这次他到法国,是来执行上面交待下来的一个任务的,任务的名字叫“荆轲”。
他找到一家法国餐馆走了进去,找了一个靠角落的位置坐下。不多时,走进来一个蓝眼睛、高鼻子、满头金发的法国人。
“我要你找的人找到了吗?”
“没问题了,我办事你还不放心吗?”
赵秉钧面无表情,变戏法般拿出一张纸:“这是要他做的事情。”
坐在赵秉钧对面的法国人接过看了一遍,一脸不解道:“赵,这样做是干什么?”
赵秉钧从他手里拿过那张纸,纸再次变戏法般消失在他手里。“你不用知道要干什么,只要去做就行了。而且最好不要让他知道他是在帮谁办事,这样对你我比较安全。”
“好吧。好吧,反正只要你给钱。”
赵秉钧这时站起身,道:“钱我会存在银行里。”说完,慢慢地挤入餐馆噪杂的人群中。
在巴黎开往布列斯特地火车上。福岛介一和黑田罔心情不错地看着窗外的田园风光。旷野。蓝天。大西洋吹来的美丽的云和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堡融成一幅画卷,村庄挺拔傲立,吸尽了夕阳的光线后,散发着灿烂的桔红色。
虽然日本最终没有得到英、法的支持,但愚蠢的中国人拒绝了英法和谈地要求,这为皇国提供了一个大好的机会。当中国因为陷入与英法的战争而无暇顾及朝鲜的时候,大日本将可以出兵占领它。
就在此时邻座一对法国人高声谈论地话题吸引了二人的注意力。
“……贝尔,你不会没听说过玛索级吧。当初设计这个大家伙的时候,预备给他装4340mm的大炮。三千码内击沉世界上任何一艘军舰。它还有457mm厚地装甲,英国人新造的‘科林伍德’号根本阻挡不了他。要是这三艘建成,我们的海军就可以超过英国人。”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海军部已经下令停造这三艘军舰。要不是海军部没钱赔给那些船厂,它们早就被拆毁了……”
“这样的军舰废弃在船台上实在太可惜了,便宜点卖给亚洲或者新大陆地国家也行啊。可以卖给中国,他们正在和英国佬打仗。一定需要军舰……”
一直到下车两个法国人都在谈论他们口中强大的“玛索”级,并深深对它们被停造感到惋惜。话里话外暗示这三艘“玛索”级急待买家,船厂愿意低价出售。顿时将福岛介一和黑田罔的心思被勾了起来。
一直以来日本都期望得到强大地一等铁甲舰。特别是中国拥有“定远”和“镇远”以后。这样地渴望愈发强烈。他们曾想在英国购买一艘一等铁甲舰。而英国人也处于平衡远东力量地考虑拿出了“科林伍德”号,但“科林伍德”那750日元(折合白银500两)的造价吓退了日本君臣。(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历史上日本直到甲午战争前才凑够前购买了两艘一等战列舰“富士”号和“八岛”号。
在这之前,日本被迫退而求其次,试图建造“三景舰”以对抗中国地“定远”级。但“三景舰”能否成功克制“定远”级还是未知。如果能低价购买到法国这三艘停造的重型铁甲舰,击沉“定镇”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法国布列斯特造船厂。
“白劳意先生,能请到您指导蔽国的造船工业,蔽国实在是万分荣幸。天皇陛下已经颁旨授予您舰政本部特任少将的职务,并特敕将御宫作为您和您家人的府邸。”福岛介一恭敬中带着热情地对白劳意道。
白劳意显然对自己受到的礼遇感到意外,本来他对是否前往日本还在犹豫之中,尽管日本人开出的薪水十分诱人,但他毕竟是
子的父亲,他不得不顾及家人的感受。后来日本人家人随他一同前往,并保证聘请最好的老师对三个孩子进行教育,这样的诚意加上对日本提出的那份计划的兴趣最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