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清帝国-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怀不由微微一愣,缅甸又出状况了?他刚想伸手把军报接过来,就见底下的士子一个个正抬头望着自己,不由把抬起地手放回龙椅的扶手上。
“嚷什么嚷。没看到正在进行才试大典吗?先把军报放一边吧。”
说完,方怀又把茶碗端了起来,神态悠闲地品起茶来。
底下的试子都各自松了一口气,要是皇上走了,这殿试也就结束了,而没写完考卷今科自己就完了。
皮锡瑞原本一颗悬到嗓子眼的心也放了下来,不由埋头奋笔疾书。但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因为光线太暗,皮锡瑞只能尽量凑近桌子书写。结果不觉中,他前胸的衣襟贴在了墨迹未干的试卷上,弄出好大一团墨渍。
等皮锡瑞发现的时候,这张试卷已经完成大半。皮锡瑞不由脸色发白。嘴唇发紧,赶紧把这张试卷放在一旁,重新抄写一遍,然而这样一来。他就更慢了。
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宽敞的保和殿因为试子走得差不多而愈加显得空旷。
尽管是晓春时节,皮锡瑞依然是满头大汗,他努力一笔一画写着。其实心里早就放弃了,只是等着监考官员宣判他的死刑。
就在他一手揉着眼睛,一手疾书不停地时候。突然身边一亮。一个身影端着蜡烛走到他身边。
皮锡瑞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一刻。他抬头看见方怀手举着蜡烛微笑地站在他身边。
“不要急,慢工出细活嘛。”
皮锡瑞顿时热泪盈眶。
回到养心殿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钟。从缅甸发挥的军报上说,冯子材率领的第四师第二旅并没有全军覆没,反而冲破了英第二十一师的堵截,现正往缅甸东北地掸邦高原转进,而英军南线三个师、北线两个师全部被第四师第二旅调动,五个师组成一个大口袋正往他们头上罩去。
得知冯子材没事的消息,方怀不由精神一振,现在问题是怎么救他们脱险。唐景的第十七师已经和鲍超、程学启率领第四师、第二十师残部会合,加起来还有近三万人。他们在曼德勒稍微修整后已退往密支那。现在在他们与冯子材之间隔着英国孟加拉第2、第3师,唐景发电报回来询问下一步的对策。
看来徐邦道地第五师进军速度必须加快,本来计划是,远征军进入缅甸三个月后,也就是到三月份后,第五师才作为援军进入。现在提前了一个多月,使得部队不得不提前动员。
方怀在地图上找到第四师的位置和进军方向,发现他们和冯子材率领的第四师第二旅间也隔着英军南线的15师。
方怀这时抬头看看殿中地几个军机大臣,奕面无表情,世铎老神在在,崇厚脸色茫然,彭玉麟则眉角低沉,只有李鸿章微微动了动神色。
“李爱卿,你有什么看法?”
李鸿章连忙从凳子上站起,躬身道:“微臣不过有一点愚见,英军与我大清军队相比,优势在于火炮众多、威力惊人,且士兵体格强壮、枪法准确。若正面对阵,我大清军队难免吃亏,倒不如多设埋伏、引洋人入瓮。现在洋人既然盯住第四师了,想必
易松手,不如将计就计,顺势让冯萃亭把洋人带到缅势险恶,正好可以多设埋伏,如今在缅诸师皆出身、桂,熟知地理,在那丛林与洋人交战必定不会弱了去。到时洋人全歼第四师不成,还要吃个大亏。”
方怀听了不由笑了笑道:“李爱卿,你全心为朕谋划的时候倒也不输你的智谋之名,就照你地意思去办吧。”
接着,方怀和殿里地几个军机大臣便开始落实今后地策略。由于中国和英国现在仍然没有互相宣战,所以《中美通商条约》和《中德友好条约》的条款还可以应用,方怀几乎是用透支未来发展潜力地方法从两国源源不断地输入军火,去年的军费开支占到了财政收入40以上,要知道打造两个步兵师的花费就相当于购买一艘“定远”舰。与此同时,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普及、财政改革、重工业建设都在同步进行,如何区分这之间的轻重缓急,考虑财政的优先分配是个重要的问题。
“臣以为不如先从礼部兴办学堂的银子中挪用一些出来,以填补空缺,待国库宽裕时再补上去。”崇厚道。
“不行。”方怀立即否定道。最后方怀脸色黯然地道:“还是先卖皇庄吧,拍卖所得充入国库填补空缺。”
彭玉麟此时一听,扑通跪倒在地,磕头道:“皇上,臣愿捐出一半薪俸以资国库。”
崇厚当即也跪下道:“臣也愿意。”
随即奕、李鸿章、世铎相互看了一眼,也纷纷跪倒。
方怀摇摇头道:“你们都起来吧,你们的心我领了,但此例不可开。你们领那些薪俸是因为你们为国家做了事情,朕不做什么向臣子要钱的事情,你们也绝不能贪污国家的钱财,这是个人的本份。”
接着是后勤组织转运的问题,现在京汉铁路还没有建成,整个江南只有一条沪杭铁路,从陆路运输的话实在要耗费太多人力。最后众人商量决定采用船运,湖北枪炮厂、金陵机器局、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广东枪炮厂的军火都可以通过水路运输,它们可以直接运到越北省,然后循红河而上,抵达越交界不远老街。这里有一条马道直通云南腹地。
再有就是部队的布防,虽然没有英军进一步动员的消息,但本土的防御仍然要做好。本土的防御重心是台湾海峡和渤海海峡。中国的经济繁华之地除了广州附近那一小块,其余全在台湾海峡以北,守住了台湾海峡,就保住了这些地方。而海海峡则是保住京城的最后一道防线,现在驻守在直隶附近的有禁卫十一师,禁卫十二师,刘铭传的第二师,以及上三旗正黄、镶黄、正白三个师,其中正白旗是俄制武器的骑兵师,另外,在山东还有丁汝昌的镶蓝旗第二十四师,在辽东还有荣禄的正红旗第十三师。
不过方怀准备把禁卫十二师补强成一个要塞师,将刘铭传的第二师调往台湾,因为现在在台湾海峡两岸布防的是第二十五师和第二十六师这两个没什么战斗经验的新编师,二十五师驻澎湖、金厦,二十六师驻马尾。除了这些之外,新编第三十师驻守徐州防止英军登陆切断南北交通枢纽,第三十六师驻守广州随时准备掩护广东枪炮局北撤,然后防守韶关,阻止英军进入我腹地,至于聂士诚的天字第一号师,此时正待在苏州,不过镇江已经随时作好沉船堵塞航道的准备,第一师的主要作用将是利用京沪—沪杭铁路作好南北机动,随时准备增援一个方向。
陆军是没有问题了,海军应该如何处置?厅中众人中彭玉麟是水师出身,曾经掌管过湘军水师,李鸿章对海军也有一定的了解,不过世界海军技术、战术大爆炸的时代,并非专精此道的他们能想得出什么好办法呢?方怀对此表示怀疑。
他记得前世看过的一本书上说,日本明治天皇在甲午战争前非常奇怪中国为什么不派刘步蟾、林泰曾这样留学英国,学习过先进海军战术的人担当舰队总司令,而派了丁汝昌这样一个陆军将领。
伊藤博闻就对他说:“中国人缺少提拔任用年轻人的魄力。”
………………………………
第一百六十三章 海防
不过当彭玉麟和李鸿章说出他们的见解,方怀才发现看一件事情永远不是只有一个面那么简单。(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
“大凡偏处海国,或领有海盘之邦,芶不顾国防,不问兵事则已,否则,必先能渡海,而后始可对敌。其无能掌握海权者,斯不克制敌以操胜算,……缘军舰舰数有限,未可舍其主要任务,滥供护送运输之用耳。夫海军之主要任务,则在掌握制海权,进而迫近敌地以压服之。”彭玉麟这番话大有马汉海权论的影子,让方怀眼睛一亮。
旋即,李鸿章驳斥道:“英国海军合全部水师,其数五倍于我,吨位亦超乎我军之上三倍有余。海军战守得失,不得不求保船制敌之方,……查南北洋海军可用者,只镇远、定远、济远、威远铁甲船四艘,可敌英舰炮火;然质重行缓,吃水过深,不能入海汊内港;次则超勇、应瑞、肇和、同安、凯旋、胜利六船,亦有重甲,而行驶不速。新购超武、振武等四船,定造时亦有水线甲、穹甲,一点钟行不过十六、七海里。此外各船行用日久,愈旧愈缓。
“海上交战能否趋避,应以船行之迟速为准:速率快者,胜则易于追逐,败亦便于引避;若迟速悬殊,则利钝立判。今日海军力量,以之攻人则不足,以之自守尚有余。驰逐大洋,胜负实未可知。”
“不然。”一向稳重的彭玉麟今天似乎和李鸿章卯上了:“臣询问过刘、林等留学英国之学子,他们曾于英**舰上亲身经历。英人军舰所设大小炮位多系旧式,乃阿姆斯特朗前膛炮,射速既慢,威亦不彰,且重量惊人,不甚灵动,与我定远、镇远等舰所设之新式克虏伯后膛炮实觉相形见拙。且英人海军其速胜我者不过是快船,英人快船单薄过甚,遇有缓急。固不足恃,亦无以壮声威,我船坚炮利,实不应怯敌避战。”
今天这是怎么了?一向以勇锐进取地李鸿章变得如此小心谨慎。而平时稳重有加的彭玉麟倒是主张与英国来一场轰轰烈烈地大决战,让方怀不由感到很有意思。
“彭中堂此话恐怕不尽不实,英人有过万吨铁甲舰五艘,比定、镇大的军舰不下二十艘。即便是射速不如我克虏伯后膛炮,但数量众多,我铁甲快船恐怕也难当其**。且英人自造兵舰之船厂众多,即便击沉其数艘。亦无伤其根本,而我大清唯有马尾可造三千吨以上铁甲快船,即便加上大沽、吴淞、黄埔新建之船坞。亦不过曲指之数。至于定、镇、济、威、超、海等舰更是打沉一艘少一艘。若英人以舰换舰。以本伤人,到时我万里海疆恐不复有水师拱卫。”
“英人海军强于我。此不用说。朕虽自傲,却不狂妄,依李爱卿的意思该如何处置?”方怀看向李鸿章。
李鸿章拱手道:“如今威海卫鱼村、日岛各炮台安置克虏伯**三十六门,其炮架皆用活机,便于升降。鄙意威海炮台,实称金城之固,英舰断不敢于此一逞其能也现有铁快各艘,助以蚊雷船艇与炮台相依辅,似渤海门户坚固,敌尚未敢轻窥。惟不必定与拼击,但令游弋渤海内外,作猛虎在山之势,英尚畏我铁舰,不敢轻与争锋。”
方怀听了默然思考,应该说彭玉麟和李鸿章的见解都有一定的道理,一个代表的是美国马汉的海权理论,另一个代表的是从法国刮起地绿水海军、要塞舰队的思想。这是当今最为主流的两大海战理论。看来自己一直坚持了的开放门户、求知识于世界,对中国士大夫统治阶层也起到了潜移默化地影响。不过方怀对这两个建议都感觉到不满意,与英国皇家海军决一死战,这在一战之前都难以想象的事情,英国现在这支舰队经过近十年的黑暗时期确实已经显得老迈了,从1876年“英弗来息白”号这只铁壳乌龟建成后,皇家海军至今还没有建成过一艘万吨级以上的主力舰,阿伽门农级已经是建成地最大型军舰,但也要追溯到187年的皇家海军+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