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你说现在我们还能抽调出多少兵力发起一次进攻?”曹植看着曹彰,神情有些阴沉的说道。

    看到自己曾经被称为建安七子之一,风度翩翩的三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曹彰神情不由的有些恍忽。现实可以磨炼很多人,一直以来的现实也让曾经潇洒的兄长变成了一个疯子。

    “陛下,我们现在最多可以抽调三万兵马,且并不是主力部队。”曹彰沉默了两久,最后沉重的叹息了一声,拱手回答道。

    “这些兵力别说进攻了,恐怕连楚人的二线部队都打不过。”

    “朕没说要和楚人打,我的意思是往辽东进攻可行否?”曹植目光炯炯,眼神凌厉无比。

    “现在国内那些士子之间的矛盾已经尖锐到朕快调节不了的地步了。现在朕迫切需要一场胜利,一场可以让士族闭嘴的胜利来改变这一切。”

    “朕不需要你反攻楚人,朕只想知道,拿这三万军队,对付匈奴,乌恒和辽东公孙度,你有多少把握?”

    现在对曹植来说,尽快振奋这些士族的信心才是关键。他很清楚如果河北士族信心崩溃从而与楚汉和谈,晋阳朝廷根本不可能继续坚持下去。

    而且他好需要尽快得到一些利益分给其他损失利益的士族,否则他们想投降朝廷一样守不住。

    这些年曹植也把士族的性子摸清了,想让他们继续支持自己,就得让他们看到可以赚一笔的希望。毕竟一个一定亏本的生意谁敢跟?要不是楚人在占领区大量侵吞本地士族的财富,河北士族早就坚持不住投降了。

    面对曹植的询问,曹彰思索了一番,最后老老实实的回答,

    “陛下,三万军队对付辽东的话还好说。北方乌恒和匈奴的实力都不弱,我们骑兵不够,难以完全击败他们。”

    “更何况匈奴乌恒的地界都是寸草不生的蛮荒之地,其并没有多少价值可言。”

    “那就打辽东,如果能行,从辽东把高丽国打了也行。”曹植红这眼,咬牙切齿的说道。

    “只要你能得到足够强大的胜利,无论打谁都可以!”

    为了国家的存亡,曹植也啥都不管了。别说打附属国了,现在曹植都开始重新考虑联合匈奴的事情了。

    兴汉六年无疑是整个三国时期的转折点,此刻正是进入后期。诸葛亮回到成都之后,不出意外的呗庞大的问责声所淹没。

    这一次连刘禅都保不住他,所有蜀地本土派士子统一起来声讨诸葛亮。而丞相府外面天天有疯狂的百姓,不怕死的来冲着诸葛亮痛骂。

    对此诸葛亮直接上交了辞呈,表示辞去丞相职务去当一个白身。但是剑阁外面数量越来越多,蠢蠢欲动的汉军兵马让本土派士族又怂了。

    诸葛亮辞职没几天,他们又逼着刘禅去把诸葛亮请了回来。这一次虽然不能继续当丞相,但是大将军依然得让诸葛亮来担任。

    整个蜀地除了诸葛亮,已经没有人拯救现在的西蜀了。

    西蜀开启全面防守,而曹魏方面为了转移矛盾将大量的兵马分派到了东北,对辽东发起进攻。

    蜀魏两国一地鸡毛,全国上下绝望的情绪弥漫在每个人身上。

    而大汉这边,就是另外一个景象了。刘琮御驾亲征,在半年的时间征服了整个关中和西凉,开拓了四分之一的领土,致使大汉上下举国同庆。

    当刘琮率领着凯旋之军回到武都的时候,荆州之民夹道欢迎。刘琮第一次看到那些对所有事情都澹漠没感觉的黔首在道路两旁欢呼陛下万岁。

    这一副场景一直延续到了武昌城外,在那里庞统带着三省六部近千官员欢迎他们伟大的陛下回归。



    第三百七十七章 征服天下的梦

    

“欢迎陛下归来,向伟大的陛下致敬!!”

    庞统率领一众臣子先后打破了士子行拱手礼的惯例,上千官员跪在了地上向刘琮行跪拜礼。许多有采的官员已经搜肠刮肚,吟诵出许多汉赋来赞美刘琮了。

    这一次战争可是刘琮历史上打的最漂亮战争。先后打垮俘虏了敌军三十多万,把疆域扩张了四分之一。至于他所率领的楚军,同样被赞美为天下最伟大的军队。

    所有人都在尽情的狂欢,不断的向刘琮致敬,他们为刘琮的胜利所欢呼。

    刘琮就这样骑着白马,穿着一身戎装带着御林军和楚军精锐走过了武昌的街道。看着武昌万人空巷,无数民众出来观摩。

    受周围所有人都影响,刘琮很明显的感觉到他身后的楚军士兵各个都意气风发。在这个时候,他们自己都不认为自己只是吃粮当兵,而是保家卫国的英雄。

    他们的士气持续上升,所有士兵都挺直胸膛向前走去。甚至他们不再是之前那有点凌乱的样子,他们自觉的听从了军官的命令,步伐整齐,铿锵有力的脚步声在街道上异常响亮。

    这是军魂出现的雏形,基层的士兵也开始逐渐感觉到战争的意义。如果后续刘琮继续御驾亲征,率领着他们继续获胜,那他们将会凝聚出军魂,所有士兵都士气将会一直高涨。

    当然这也是通过街道上,民众阅兵仪式引发的。在古代士兵可没有巡游过街,让士兵感受自己是英雄的惯例。

    对此刘琮暗自记下了这个办法,他想到了后世的大规模阅兵仪式和勋章荣誉。通过皇帝亲自检阅士兵,为精锐士兵授予勋章荣誉的方式来增强普通士兵对荣誉的渴望。

    这样再配上专业培训出来的基础军官,汉军的战力将会有个质得飞跃。如果长时间培养下去,大汉将会以军人以军人为荣,军队的战力将会越来越强。

    不要小瞧荣誉对一个普通士兵的诱惑力,运用得当可是非常先进的办法。

    就这样,刘琮率领着强大的楚军回到了武昌,并亲自在武昌宫外为许多军官授勋。这一次共了十二个基层军官获得了顶级军功,可获取可选名额。而普通士兵则有一百多人获得上等军功,中下等军功者更是不计其数。刘琮这一天为了表现自己平易近人,在侍卫保护下给士兵一个个授勋。从上午一直到晚上,刘琮才结束整个仪式。

    结束了整场仪式,武昌陷入了彻夜的狂欢。为了此次庆祝,武昌方面都破例解除了一次宵禁。

    不过刘琮完成了仪式并不能去参与庆祝宴席,因为一个他必须要见的将领已经等了他一个月了。

    “仲业将军,这么快就从海外回来了?”刘琮挑了挑眉,看着一脸意气风发,看着好像年轻了五十岁一般的聘,奇怪的问道,

    “看样子你们在海外的事业进展的很不错啊?”

    “陛下说的没错,海军在邪马台国那边收获满满。”聘非常兴奋,将一摞竹简放在了刘琮面前的桌子上道,

    “如果不亲眼所见,某绝对不会相信东洋里还有那么多人和地盘。他们虽然都落后且愚昧,民众不服教化,但他们的土地的确非常肥沃。”

    “我们军队在邪马台国登陆,获得了他们女王的接见,也巡视过他们那里。其土地面积相当于一个徐州的面积,人口只有徐州人口的三分之一。”

    “即便是在这样大小的平原上,他们还有好几个国家。其所有陆地大小相当于大汉三四个州的大小,有不少地方适宜生活。”

    “我们的海军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就覆灭了平原上的所有反抗势力。并且在他们山地发现了不少矿产,其价值丝毫不亚于兖州。”

    看到聘兴奋的神情,刘琮就微微点点头。事实上汉人这个时期依然处于极度希望对外扩张的时期。从大汉常年对漠北动兵,军费依然不断投入就可以看出来。

    历史上这个情况将会一直持续到大唐时期达到巅峰。在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发动的开边政策,不管肥沃的土地还是贫瘠的山地,全都照单全收。

    不过大汉周围陆地相邻的土地基本上都很贫瘠大草原或者冻土。而唯一比较肥沃的辽东还因为气候寒冷而很难开发。

    结果就是,汉人对外开边上千年,每一次都碰的头破血流。无数士兵战死沙场,但是征服的那些贫瘠地段完全无法给汉人足够的资源。

    而现在,因为刘琮的原因,大汉军部很快发现了海外巨大的财富。人口,矿产,资源,以及适宜居住的土地。

    如此富饶的土地将会把热爱土地的大汉注意力吸引到海上。到时候开启大航海时代很有可能就不再是欧洲了,而是汉人。

    想到这里,刘琮只是简单的翻翻看了一下聘递上来的竹简。上面记载着他们控制关东平原之后普查到的人口情况和土地数量。

    刘琮非常满意,他最后放下了竹简,向聘道。

    “今天太晚了,明天上早朝的时候把这个递给尚书省即可。我想那群士子应该会明白,他们一直忽略的海上隐藏着多少财富。”

    “对了,记得之后告诉陆逊,我希望他成为大汉最伟大的伏波将军。我想以伯言的聪明,应该可以明白我的意思。”

    “唯。”别说陆逊了,聘也明白刘琮的意思,五十多岁的老将兴奋的和个孩子一般。

    “臣相信,陛下将会是整个大汉最伟大的皇帝,即便是高祖也不可能和陛下您相媲美。”

    “行了,去执行吧,拍马匹可不是你仲业的习惯。”刘琮心中同样是喜悦,他微笑着摆摆手让聘退下,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刘琮突然脑子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子。

    因为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国号,所以历史上汉人的汉国只存在了四百年。刘琮想到了一个新的办法,把汉这个字永远与汉人的国号绑定。

    “传令下去,朕要把国号修改一下。”刘琮转头看向了自己的侍从,对其下令道。

    “就叫大汉第三帝国!”



    第三百七十八章 海权时代

    

次日,聘就根据刘琮的授意,在朝堂上提出了对邪马台国所在的东瀛州进行统治。为了让自己的话更有说服力,聘还拿出了关东平原盛产的稻米。

    朝堂上的士子们都看到聘从海外带回来的稻米都非常优良。有农官更是可以从稻米质量看出来,其必定生长在土地肥沃的地方。

    于是在聘的描绘下,士子们就能想象出在海外有这么一片富饶的土地。哪里土地肥沃,非常适合居住统治,本土势力不强,抵挡不住汉军的攻势。

    这一系列的描绘引起了许多士族的兴趣,尤其是大汉的嵴梁士族荆扬士族的兴趣。

    “陛下,若将军所言极是,恐怕这是上天赐予我大汉的新土地啊。”户部尚书诸葛瑾走上前,拱手向刘琮低眉顺眼的说道。

    “放屁,土地永远不会自己变,他们再过多少年也不会变动。”马谡却摇摇头,摇头晃脑的否定诸葛瑾的话。

    “此乃陛下之英明神武,慧眼识天下,方能让我大汉发现这一块宝地啊。”

    马谡的话顿时提醒了其他的士族,一群士族连忙上前开始吹捧刘琮。事实上这件事的确都是刘琮一个人的功劳,要不是刘琮坚持派兵去邪马台国,恐怕再过一千年,大汉也是把那里当成弹丸之地。

    朝堂上的吹捧结束之后,刘琮澹澹的提出了另外一个疑问。

    “明年朕就要尽起倾国之兵,北伐河北。到时候恐怕需要调动国库半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