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第2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人要想跟忽悠崇祯帝一样来忽悠李起,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再加上李起武功赫赫,手里掌握着刀把子,那岂是好惹的。
    能够当官的,那自古以来就没几个是傻子,试问又有几个官员敢冒生死族灭的下场,在李起面前闹事呢?
    最后就只剩下外敌了。
    也就是说勾结像李自成、张献忠,或者说是关外鞑虏这样的人。
    且不说他们能不能勾结上,便是勾结上了,李起也不怕。
    一来李起本身就要对他们动手。
    二来,如果他们勾结上了,那么李起更加有正大光明的理由处置他们。
    李起还巴不得他们能够混在一起呢。
    再有就是像李自成、张献忠还有关外鞑虏,这些人本身就是无法无天的所在,
    在自己大明朝廷的统治下,多少还能有点王法约束在,毕竟三百年的王朝,多少还是要点点面。
    然而到了他们那一边,则完全是将全部的身家性命,寄托在一个完全没有章法,完全没有道德品性,完全没有约束的人手中。
    这是没有任何保障的。
    能够成为豪商巨贾的,李起相信他们之中也没几个是笨蛋。
    所以李起相信他们也能看得明白。
    正是因为有如此情况,所以李起丝毫不担心这些人会闹事,
    有道是时势比人强,李起相信只要是稍微有那么一点脑子的人,他们就会服从自己的管理。
    虽然说自己会对他们进行加税,但是税赋本身就是建立在他们营利的基础上,
    如果他们没有利润,他们就不会去做买卖,不做买卖,又从哪里去收他的税呢?
    收他们的税越多,往往也就意味着他们赚得越多。
    有道是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若是他们连这些税赋都不想交纳,便不可能赚取更多的利润,这么基本浅显的道理,
    李起相信他们大多数人应该是能够看明白的。
    尽管说以前他们也赚同样多的钱,却几乎一分银子也不需要交,
    可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天下局势乱成这样,谁都知道朝廷要银子。
    可朝廷免了农税,银子从哪里来?
    只要朝廷增加商税比例,那很明显就是要从商人身上来。
    这些人若是还想像以前一样不交银子,那就只能断了买卖,什么也别干。
    这样的话,他们一分银子都赚不到,而日常的生活开支却是巨大,
    入不敷出,家道败落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他们不会傻乎乎的不做买卖,更不会傻乎乎的用自己的人头,去试李起的刀锋。
    至于另一条,李起宣布大赦天下。
    无论他们所犯何罪,只需要一年内向朝廷投诚,那么李起将会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这个政策不但只包含一般的土匪贼寇,甚至连李自成、张献忠他们也包含在内。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非常惊世骇俗的决定,要知道李自成那可是逼死崇祯帝的罪魁祸首啊。
    李起这样做,那无疑是显现了自己无比宽广的胸怀。
    要知道古人讲究的一个理念,那就是杀父之仇,不可同存于天地间。
    意思就是说谁杀了你的父亲,那么你和他同时存在于这个天地间,这是最大的恨,只能活一个。
    而李起却是为了江山社稷的安定,人民百姓的福祉,竟然选择放过李自成,这得下多大的决心。
    这得有多强的意志和胸怀,才能下这样的旨意。
    天下人看到这个旨意,都是知道李起的初衷。
    一时间,李起的声望与日俱增,百姓对新的大明朝廷也是抱以了无比热切的期望。

第五百六十一章 统筹规划
    李起在登基称帝的第二天,便在御书房召开了一场军事会议。
    堵胤锡,顾炎武,岳来,戚正,黄廷五人都是出席了。
    这五人是李起最信任的人,也是李起最有力的班底,只要有这五个文臣武将在,李起便有信心面对一切强敌,重整旧河山。
    他们五人见李起登基称帝后,依然将自己视为心腹股肱,自然也是心中分外激动,
    看向李起的眼神也是更加的敬畏。
    迎着他们的目光,李起也没有拖沓,直接便是对他们说道:
    “如今朕免了天下农税三年,徭役三年,天下百姓是高兴了,可朕也有苦恼了。
    我们大明这诺大个国家,若是没有财富进账,如何维持运转?
    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便是铁打的汉子也不能不吃饭啊,总不能让战士们饿着肚子去吃打仗吧。”
    说完,李起便是走到一幅地图面前,指着陕西和四川两地说道:
    “李自成和张献忠固然是我们的心头大患,但此时歼灭他们的时机还未到。
    我们如今的当务之急,是要将商税提上日程,并且完全将商税取代农税,成为我大明第一税收来源。
    只有我大明府库充足,粮秣丰实,届时横扫天下,荡平四方贼寇又有何难?”
    堵胤锡岳来等人见李起这时候并没有兵锋直指贼寇,反而是将目光看向了后勤,看向了老百姓,心中更加是感慨。
    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君王梦想着用赫赫武功,来将自己的名字永远刻在历史里。
    就好比说那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武帝,他的大名估计古往今来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在位了五十四年,国家便打了五十四年的仗,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煌煌武功,赫赫军威,打出了汉朝几千年的威风。
    但是在他取得赫赫武功的背景下,生活在他治下的老百姓却也是苦不堪言。
    不说边远地区,便是在汉朝的国都附近,在没有发生任何天灾的情况下,竟然也出现易子而食的惨事。
    这还是在国都附近,天子脚下,竟然也出现这般情况,边远之地可想而知。
    由此可见那时候早已是没有了文景之治的光辉,
    丰衣足食对那时的百姓而言,早已是一个梦想和遥远的回忆。
    现在李起凭着赫赫武功,登上了皇帝宝座,但是他并没有一味的迷信武力,反而是将民生看在第一位。
    这个时候还能拥有如此清醒的头脑,不得不说是一件极其令人佩服的事情。
    这时候李起那明君的光辉,也是更加耀眼显现,看得众人也是更加热切。
    堵胤锡便是第一个激动的站出来,说道:
    “皇上英明,如今我大明纷乱数十载,天下十室九空,百姓家破人亡,死难者不计其数。
    而今皇上减免天下赋税,三年时光可使我大明百姓喘息过活。
    待得商税征收,农税更可减半不止,此等仁政,实乃盘古开天辟地未有之事,
    此,足以使皇上彪炳千秋,英名永流万世。”
    顾炎武也道:“不错,皇上仁义无双,恩泽天下,苍天必将保佑我大明浴火重生。”
    岳来,戚正,黄廷三人也是纷纷附和。
    听着他们赞扬的声音,李起并没有得意,更没有迷失自己,有的只是忧伤和感慨。
    若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自己还巴不得可以做一个悠闲皇帝。
    甚至做一头被皇帝高高供养起来的猪,那也可以。
    谁又愿去操这份心思。
    “商税要收,但是李自成、张献忠他们也不能不管。”
    李起说着,便是将目光第一个看向堵胤锡。
    “堵爱卿,你之前也和李闯打过几次交道,虽然没有发生什么大战,但也算是老熟人。
    如今李自成兵出潼关后,便在陕西、山西,河南等处作乱,这样的势头不得不压下去。
    所以朕希望你走一趟,朕不求你灭了李自成,只求你可以牵制住他,把他的势力再一次压制在陕西。
    只要他的势力不出陕西,你的任务就完成了。”
    堵胤锡信心满满,激动无比的说道:“臣必将不负皇上希望,倘若李自成失去控制,臣必当以死谢罪。”
    “没有那么严重,尽力就好。”
    李起宽慰了一句,而后又对岳来说道:“岳大哥,朕许你三万精兵,你随同堵爱卿走一趟,受其节制。”
    岳来郑重抱拳道:“末将遵命。”
    岳来虽然是厉害,但能力不像堵胤锡那般的全面。
    再加之堵胤锡凭着一己之力收复京城,名满天下,李起自然是将这一此陕西之行全权委托给他。
    便是岳来,这个李起的结义大哥,也是要受其节制,可见李起对堵胤锡之信任。
    一旁的堵胤锡见此,自然是心中感动不已,莫名的,一股热血便是在心中翻滚。
    “君王待我如此,我堵胤锡复何求?”
    交代完这边,李起又看像顾炎武,说道;“先生,目前张献忠盘踞四川,虽然没有出川的迹象,但是也不得不防,所以四川那边朕希望你可以走一趟。”
    顾炎武见李起将这么重大的任务交给自己,心里也是非常感动,不敢怠慢,立即郑重回道:“臣领旨。”
    李起欣慰的点了点头,“四川秦良玉秦老将军虽是女子,但却是我华夏少有之巾帼英雄,公忠体国,可托大事。
    你到了四川,需以她多多配合,须知秦老将军乃四川土著,对四川地理人情,风土产物极是了解,爱卿若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当向她多多请教才是。”
    “皇上放心,臣明白。”
    李起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后又对黄廷说道:“黄将军,朕也给你三万兵马,你随同顾先生一道出发,朕希望你们彼此配合,圆满完成任务。”
    “末将遵旨。”
    黄廷大声唱诺,心中激动。
    这时候正是大好男儿精忠报国,建功立业之时,李起又委以重任,这怎叫黄廷不激动。
    看着他们一个个的都是一心报国,勇于任事,李起心中也是高兴好。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第五百六十二章 使者
    李起又开口勉励道:“只要你们把李自成张献忠势力扼制住,那么只需给朕三二年时间,朕便可将我大明财政整顿一新。
    待我大明财政通畅,收支自如,朕便可有足够的本钱对他们用兵。”
    李起说的自信满满。
    事实也确实如此,李起也确实是有这个底气。
    李起认为只要能够把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势力限制住,那么其他地方便可再一次的实现统治,有序的恢复生产和建设。
    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最勤劳,最聪明,最富有忍耐精神的人,只要给他们一点政策,他们就可以爆发无限的热情。
    君不见后世政策一起,不过短短三十年的时间,天下便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论是经济还是其他方面,都是实力急速增长。
    并且一举超越岛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强国。
    而且这发展的势头还越来越红火,成为世界第一也是必然的事情。
    从一穷二白,到举世瞩目,不过短短的三十年,这三十年我们就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路,可见我们中国人的能力和精神。
    现在李起相信只要自己的政策有利于百姓发展,那么这个奇迹必将再一次的上演。
    免税免徭役只是开始,以后利国利民的政策还多着呢。
    虽然三两年的时间就让大明财政回到正轨,这话为了给众人大气,说的有些夸张。
    但是让大明再一次爆发蓬勃生机,这一点,三年时间足以,李起对此还是有这个信心的。
    众人听了李起的话,也是深受鼓舞,皆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