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第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开始的时候朱常淓以及阮大铖等人,那都是感到不可思议,不相信,只认为这是假消息,是李起用来迷惑世人的。
    然而当越来越多的探子回稟消息,这才是一一证实了传言不虚。
    朱常淓,阮大铖只留这才是不得不相信这个消息,知道李起不但没死,而且现在还又在功劳簿上大大的增加了一笔,而这一笔又足以让李起光耀千秋。
    震惊过后,紧接着,一个难题也摆在了他们的面前,那就是他们该如何对待李起。
    潞王想杀李起吗?
    那当然是想杀了,毕竟像李起这样功劳盖世的人,还又是一个亲王,而且还偏偏又是崇祯帝的皇子,
    这身份对于嘉盛皇帝这样的一个来人来说,那实在是太过于威胁,
    本身潞王得位,那就名不正,言不顺,而且还是在害死了弘光皇帝的情况下才登的位,这本来就让他极其的感到心虚,
    这时候再让他去面对李起这样的人物,自然是慌的很。
    所以此时的潞王朱常淓,比任何一个人都想杀了李起,但是偏偏他却又是想杀而不敢杀,也杀不了。
    没办法,谁叫李起现在所展现出来的实力,实在是太过于强大和恐怖,
    就连多尔衮这样的鞑子摄政王,亲领十万大军全去攻打李起,最后却还是不免一败涂地,
    不但如此,最后多尔衮非但没把李起打败,反而是被李起倒打一耙,连京城都给收复了。
    现,包括鞑子皇帝顺治,还有那皇宫和京城里面的一众皇族,上上下下,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那都是被俘虏了,这个是鞑子自起事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这般的军功赫赫,无敌天下,你让他朱常淓派谁去打?
    即便这时候,朱常淓把整个大明王朝所有的将军绑在一块,让他们去打,估计他们也没一个人敢冒头。
    所以最后朱常淓在想杀而不敢杀的情况下,只能是想出一招,那就是派出朝廷使者,大大的加封李起,赏赐他的功劳。
    只要李起接受了赏赐和加封,那么也就证明李起承认朱常淓这个新皇上,承认嘉盛朝廷,这样一来,两人就能坐实君臣名分。
    你可不要小看了这“名份”两个字,在很多时候,特别是那关键时候,名分往往能起到巨大的作用,甚至能够足以决定一个势力的成败。
    因为你佔据了名分,你就佔据了道德的制高点。
    人心向背,名分在其中便起到了一个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只要名分在手,那就意味着天下大义在手。
    这样一来,许多人在选择投靠的时候,便是会不自觉的倒向那佔据道德制高点的一方。
    没办法,这可是几千年留下来的传统和习惯,这思维习惯一时之间很难更改,由不得人。
    君不见为什么当年大明太祖高皇帝在世的时候,为什么他的那些儿子藩王,包括朱棣在内,一个个老实的跟猫一样,
    那时候,如果朱元璋想要削藩,想裁撤他们,那根本不可能引起任何一丝波澜,直接就是一道圣旨的事情。
    绝对不可能出现反覆和变局。
    可是为什么到了朱元璋的孙子朱允文手里,他要削藩,却是立即引来那么大的一场波动,
    燕王朱棣直接就是宣布起兵造反,然后开始了历史上着名的,轰轰烈烈的“靖难之役”,
    最后朱允文不但没有削藩成功,反而连皇位都弄丢了。
    而他自己,则更加是落得一个生死不明的下场。

第四百九十章 李起的态度
    这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名分。
    朱元璋是这些藩王的爹,当爹的命令儿子做事情,那都是天经地义的。
    而且别说做事情,以这年头的人的观点,就算爹要杀儿子那也是天经地义的。
    所以朱元璋要撤藩,那还不是一句话吗?
    他们如果敢反抗,以儿子的身份来反抗父亲,那就是大逆不道,天下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跟着这样的人做事情。
    而朱允文却截然不同,他是以一个侄子的身份去削叔父的番,即便他是皇帝,但是在普通百姓看来,他就是不孝。
    所以朱棣反抗朱允文,在道义上就佔据了一定优势,甚至他还可以以一个叔父的身份来指责朱允文,这也让他加分不少。
    而如果是他去反抗朱元璋,这些便丝毫不存在。
    同样道理,这时候如果李起接受了那个嘉盛皇帝的封赏,那么也就承认自己是嘉盛皇帝的臣子,
    到时候嘉盛皇帝就可以对他用政治手段来对付,比如说学弘光皇帝那样召李起进京。
    李起如果不进京,那李起就是对君王不忠,对君父不孝。
    而如果李起奉召进京,那么有了前番逃离京城的教训在,李起想再跑出来,那可就是千难万难,甚至可以说是绝对没有可能。
    而且即便嘉盛皇帝不召李起进京,只用皇上的权威,大义的名分,用其他手段来败坏李起的名声,分化瓦解李起的军权,那也是可以办到的。
    反正总而言之一句话,只要嘉盛皇帝封赏李起,而李起接受了,那么在大义名份上,李起就成为了嘉盛皇帝的臣子,
    嘉盛皇帝朱常淓便可有许多种办法来对付李起。
    “殿下,没想到朝廷竟然这么快的动作,您刚刚回到济南,他便来了。”
    顾炎武一脸忧虑地对李起说道。
    “呵呵呵,,,”
    李起呵呵笑了笑,满不在乎的说道:“有什么动作快不快的,这些人一准早就来了,只是知道我还没有回来,这才是没有暴露身份,
    现在见我回来了,自然也就大摇大摆的跳出来,倒也算有一点小聪明。”
    顾炎武听了,不由得便是对李起一阵告罪,
    “属下有罪,未能及时察觉这些人的行蹤,如今给殿下带来麻烦,还请殿下降罪。”
    李起摆摆手,“先生,你这说的哪里话,我将这军队带出去,你能够保证山东没有出现大的变动,便已是大功一件,赏赐你还来不及,我又怎会再来降罪于你。”
    “那殿下看,这使者,我们是见还是不见?还请殿下三思。”
    顾炎武郑重对李起叮嘱道。
    李起自然也是知道其中的厉害,你可不要小看了这见与不见,看上去没什么大事,
    反正只是见一下,也无妨听听条件,看看嘉盛怎么说,到时候再选择怎样对待。
    其实哪里有这么简单!
    要知道在这年头,老百姓可是非常的耿直爽快,看待事情也很简单,非黑即白,没那么多弯弯绕子,
    在老百姓看来,如果李起接见了天使,那就说明李起承认嘉善皇帝,
    要不然,你见什么?
    你如果不承认,应该直接就不见,或是直接就把使者杀了,没必要见。
    这个想法很简单,也很粗暴。
    “关起来,先押入大牢再说。”
    李起简单的说了一句,便是将自己的态度展露无遗。
    堂下的一众人等,像岳来,戚正,郭云龙他们,个个都是激动无比。
    特别是那谢升和吴天明,他们更加如此。
    刚才李起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那态度自然也是再明显不过,那就是李起不承认嘉盛皇帝。
    既然不承认他,那么以后起兵去讨伐他,这是题中应有之意,便是三岁小孩也能猜得出来。
    李起看着众人,用无比严肃的表情对他们说道:“溺水而亡,如果是寻常老百姓还则罢了,但是对于君王来说,这样的死法本藩一直是不信的。
    皇宫里面,为防不测,在设计之初,各个花园的湖水本就设计的不深,想要淹死人着实不容易。
    而且皇上身边,太监宫女,侍卫仆从,成群结队。只要皇上一落水,不等呼救,他们便会奋不顾身的跳下水去,以求得到救驾之功。
    所以皇上在皇宫,在众目睽睽之下溺水而亡,本藩认为断无可能,此事必有蹊跷,想来此事与阮大铖朱国弼之流绝逃脱不了干係!”
    李起这话自然也是很好理解,至于为什么会认为这事情跟阮大铖朱国弼逃不了干係,
    当然是因为嘉盛皇帝对他们的赏赐过于厚重,这已经超出了一般寻常的恩赏。
    要知道皇上加赏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都是一点一点的给,
    要不然,你一步到位,以后他们又立了功劳怎么办?
    那岂不是赏无可赏。
    而现在阮大铖被封国公,朱国弼被封郡王,这两个人一个是文臣,一个是武将,爵位几乎已经到顶了,以后还怎么去赏?
    所以这里面处处透着蹊跷。
    蹊跷之下,自然也就可以印证弘光皇帝之死绝非偶然,潞王朱常淓登基称帝也必早有预谋。
    所以李起话音一落,那心情无比激动的谢升,这时候便是第一个站出来,对李起说道:
    “殿下,先帝蒙此大难,我等身为臣子,又怎能坐视不理?还请殿下举起大旗,号召天下军民百姓,一道诛杀逆贼,还我大明朗朗乾坤。”
    谢升一带头,吴天明,岳来,戚正,郭云龙等人自也是纷纷响应。
    “不错,还请殿下举起大旗,诛杀逆贼,还我大明朗朗乾坤。”
    一时间,大堂里面,人人激动无比,皆是对李起单膝跪地,请求李起即刻发兵,攻打南京京城,将嘉盛皇帝朱常淓绳之以法。
    至于打下南京,惩处朱常淓以后,大明将由谁来做皇帝,这自然是要再重新商议。
    不过人选却已经是摆在这里了,现成的,论血脉,论名望,论军功,皆是无可争议,人人拥护。

第四百九十一章 信人不如信己
    也正是因为如此,谢升,吴天明他们都是激动莫名。
    不光是他们,就连岳来,戚正,郭云龙这些人,那也是一个个激动的不得了,脸上通红的一片,只看到金戈铁马就在眼前。
    这也不奇怪,谁叫以前李起曾经发过誓,终生都将永为弘光皇帝臣子,永远忠于弘光皇帝。
    正是因为有这个誓言在,所以这也就无形之中限定了李起,还有李起手下这一众文臣武将的地位和前途。
    但是现在情况却是截然不同,弘光皇帝莫名其妙的溺水身亡,潞王朱常淓却又登基登的如此草率而匆忙,这便是三岁小孩子也知道里面必有陷阱。
    现在只要李起举起大旗,凭着现在光复京畿的威势,携大胜之威兵临南京城下,
    不用说,那一定是万众响应,风景云从的。
    这样一来,等把那所谓的嘉盛皇帝朱常淓打败,李起就是实打实的皇帝。
    和他们这些人也将个个跟着身份更加显贵,这叫他们如何能不激动。
    儘管说他们跟随李起,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抗清大业当中,并不是为了个人的富贵,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在能为抗清大业效力的同时,还能给自己及子孙赚得一份富贵,这岂不更好。
    试问何人又不曾有这样的私心呢,谁也不是圣人,不是吗?
    见众人都是众志成城,斗志昂扬,李起也是高兴,大喝一声,道:
    “既然诸位愿与本藩一道诛杀逆贼,讨逆不臣,那我们便携手共进,为我大明共创一片新天地!”
    “为殿下效死!”
    一众人等皆是重重抱拳,大声唱答,声若洪钟,绕樑不绝。
    “众将听令,三日后,大军开拔,兵锋直指南京。”
    “末将遵命。”
    岳来,戚正,郭云龙,张初九等人皆是齐齐抱拳,大声应诺。
    这一次李起没有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