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不停蹄,趁着夜色,汪世荣便是找到了户部左侍郎杨英杰的府邸。
    这时候杨英杰已经是搂着小妾入睡了,见有人来访,大怒,直接便是喝令管家将那汪世荣赶出去。
    不得已之下,汪世荣只好先亮明身份,说自己是祖大寿的故旧,受了祖大寿的委托,前来求见。
    杨英杰一听是祖大寿的人,先是一愣,而后便是慌忙将汪世荣请了进去。
    “你说你是祖大寿的人,有何凭证?”
    一进去,杨英杰便是迫不及待的对汪世荣问道,话语里面那急切与慌张之情,自是显露无疑。
    这也不奇怪,要知道祖大寿那可是早早的便投降了鞑子,在大明朝廷这边,名声那是非常的不好。
    一旦自己和祖大寿的关系被人知晓,少不得要被言官弹劾,到时候那他杨英杰可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汪世荣自然也是不可能拿出自己跟祖大寿之间有何关系的凭证,所以这时候他也是不得不实话实说。
    “不敢欺瞒大人,学生汪世荣,乃是吴三桂吴将军的谋士,此次深夜前来拜访大人,实乃是有事相求!”
    “什么?你是吴三桂的人!”
    这话可比汪世荣说自己是祖大寿的人还让杨林杰震惊。
    要知道这时候吴三桂那可是满朝文武口诛笔伐的对象,这样的人谁还敢去招惹半分。
    现在汪世龙说是吴三桂的人,可偏偏还又来找自己,这让杨英杰如何能不震惊!

第三百八十一章 你敢威胁本官
    “不错,学生正是吴将军的人,此次前来,便是有事相求,还请大人愿在以往和祖大寿将军的情分上,相助一二。”
    汪世荣态度诚恳的对杨英杰拱手道。
    杨英杰一听这话,顿时就是急了,忙道:“这事情本官哪里帮得上忙,你可不知道现在吴三桂那是什么处境,
    满朝文武,别说本官一个小小的左侍郎,便是内阁大臣,也没人敢为吴三桂说半句好话。这般的处境,你叫本官如何去帮?
    本官便是心有余,也力不足啊,还请先生万勿为难本官!”
    说完,杨英杰便是又赶紧催促汪世荣,道:“此事就此作罢,多说也是无益,天色已晚,你还是先回去吧,要是被人察觉了,明天本官被人弹劾,那可就完了!”
    杨英杰心里也是有气,你说你是祖大寿的人,自己念在和祖大寿往日的情分上,一点什么小事,我帮个手那还说得过去。
    可你这兜一圈了,说是祖大寿的外甥吴三桂的人,这一下情分就拉好远了。
    再加上吴三桂这时候的处境,别说他是祖大寿的外甥,他就是祖大寿的亲爹,我也没法帮这个忙啊。
    汪世荣见杨英杰果然是推辞不受,自然心里也是有准备,毕竟世态炎凉嘛,这事情搁谁身上,那大多都是不会仗义出手的。
    躲开了杨英杰的催促,汪世荣道:“此事也并非要大人亲自出马,只需要大人相借一点金银即可,余下的,学生自会去走动,绝不会牵连大人半分,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借银子?”
    杨英杰又是一愣,这好好的,怎么又说到银子上面去了,你这突然深更半夜的跑过来说自己是吴三桂的谋士,张口就借银子,这是不是有点扯啊?
    “本官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哪来的银子相借先生,先生还是赶紧走吧!”
    汪世荣见杨英杰并不打算帮忙,知道来软的不行了,于是便来硬的。
    “大人,恕学生说句得罪的话,今天这个忙,你帮也得帮,不帮也得帮!”
    “哦,你敢威胁本官!”
    杨英杰听汪世荣这样说,不由得也是来了火气,你这小小一个谋士师爷,竟然也敢对自己这样说话,这真是要翻天了。
    “不是威胁,只是希望大人可以仗义出手,吴将军说了,只要大人肯相借金银,待将军出狱之时,必十倍奉还。
    再者,只是相借金银,并无其他大人,为何不肯相助呢?
    吴将军说你与祖将军自小便是亲密,难道念在住日的交情上,这点忙还不愿意帮吗?
    若是大人一再推迟,那学生也只能是将大人与祖将军的关系公之于众了!”
    杨英杰听了,脸色也是慢慢的变得冷清起来,“你还是在威胁本官!”
    汪世荣赶忙拱手,道:“绝无此意,只是此事学生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这才是不得不出此下策,还望大人一定要原谅则个。”
    杨英杰听了汪世荣这话,不由得便是对身边的管家使了使眼色。
    管家跟随杨英杰多年,自然也是知道杨英杰的意思。
    悄悄的,管家便是退出了房门,而后找到了几个护卫,对他们说道:“你们赶紧去老爷书房外面候着,一旦有事,立即动手。”
    不多时,这几个护卫便是悄悄的来到了杨英杰的书房外面,只要杨英杰稍有暗示,他们便会立即冲进去将汪世荣捕杀。
    汪世荣好歹那也是跟随吴三桂这么多年的老人了,对这些肮脏下挫的勾当,自然也是知道的清楚。
    当时一见管家悄悄的离开了书房,汪世荣便知这杨英杰在打的什么算盘。
    于是他便对杨英杰道:“大人,此事还请大人一定要出手相助,要不然,学生在几个朋友面前也是没有脸面了。”
    “什么,你还有朋友?他们知道此事?”
    汪世荣镇定回道:“不错,此事学生乃是和几个朋友分头行事的,找的也不只大人一个人,若是我那几个朋友都办成了事,而偏偏学生却是没办成,那学生岂不是要失了颜面!”
    这话虽然说的客气,但其实里面也是有威胁的意味在。
    意思就是说你别乱动手,我可不是一个人,如果我回不去,我那几个朋友便会一样把你和祖大寿的事情传扬出去,到时候吃亏上当的还是你。
    杨英杰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自然也是不可能听不明白这话里的意思。
    没奈何,今天这钱不借还不行了。
    “敢问先生要借多少,如果实在太多,本官也是很难拿得出来。”
    王世荣见杨英杰终于是服软了,不由得一颗心也是落了地,
    汪世荣微微一笑,“也不多,五万两。”
    “五万两,先生你可真敢开口啊,本官一年薪奉才多少,你叫本官到哪里去拿这么多银子给你?”
    “呵呵呵,,,”
    汪世荣听杨英杰这样说,就像听到了一个天大的笑话一般,
    呵呵笑了笑,汪世荣道:“大人说笑了,我大明朝的官员什么时候靠薪奉过活,而且大人又是堂堂户部左侍郎,管着朝廷的钱袋子,若说别的官员没银子倒还说得过去,可说大人没银子,这真的就是天大的笑话了。”
    汪世荣这话也确实如此,大明朝的官员那是出了名的薪奉低,即便是堂堂首辅之尊,按照正常的俸禄来算,一年也不过几两银子。
    首辅尚且如此,底下的那些官员就更不要说了,那么一点薪水,指望他过日子,大明朝的官员估计早就饿死了。
    这其中最出名的一个例子就是海瑞,他可是真真正正的就靠着朝廷的俸禄在过活,
    话说那时候他还在当县令,堂堂的一县父母官,在他老母亲过大寿的时候买了两斤肉,竟然引起轰动。
    可想而知,他平时的生活得窘迫到了何等地步。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大明朝的官员基本上也不把这薪奉当回事,有没有的都是没关系,主要靠的都是额外收入。

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钱消灾
    不过纵然是有额外的收入,但是这五万两银子对于一个官员来说,那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毕竟捞钱归捞钱,但是开销也是不小,这三妻四妾的,还有一众仆从跟随,逢年过节的迎来送往,这些也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所以汪世荣这张口就要五万两,杨英杰自然也是面露为难之色。
    “先生实不相瞒,这五万两银子本官也不是没有,但是你要本官一时三刻之间拿出来,这却是难为本官了,便是将本官的府邸翻个底朝天,那也是凑不出来啊!”
    汪世荣见杨英杰这样说,自然也是明白,这人是这样的,有钱归有钱,但是要真金白银的拿出来,却又是另一回事。
    毕竟有的人身家巨富,但是他很多的家产都是田庄土地,还有一些店铺之类的,这些都是一时半会不能变现的。
    至于那流动资金,寻常也不会放太多在家里。
    但是很显然,这时候的汪世荣自然也是不可能有什么时间去等候,
    “敢问大人,您今晚可以拿出多少银子相借?”
    杨英杰在心里一盘算,最后咬牙道:“两万两,若是先生再要更多,那只能是多等几日,否则,便是将本官拆骨敲髓变卖了,那也是没有。”
    “两万两!”
    王世荣楠楠念道,心里也是盘算了一阵,两万两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拿去贿赂一个朝中大臣,想想也是够了。
    毕竟这金很也只是一方面,除此之外,那还要给予其他方面的好处,否则,想那阮大铖只贪图一些金银,便不顾一切搭手相助,这也是不现实的事情。
    “那好,两万两就两万两,还请大人赶紧准备,学生今晚便要带走。”
    “先生请稍等,本官这就去吩咐下人准备。”
    说完,杨英杰便是又再一次的找来管家,对他一阵吩咐,而后管家便是去府库里面提起金银了。
    杨英杰之所以肯拿出这两万两银子来,那也是没办法,谁叫自己和祖大寿的关系见不得人,一旦被人知晓,必定是要受到言官弹劾,现在拿出银子,那也就只当是花钱消灾了。
    而且这银子也不全是白花的,毕竟这时候的祖大寿在清廷那边也是有些地位,万一以后朝廷撑不住了,败了,自己到时候还可以找到祖大寿那里去,求他也搭把手,今天这也算是攒人情了。
    大约过了约末半个时辰,七八个家奴便是抬着三箱子金银,到了汪世荣的面前。
    这箱子便是价值两万两白银了,里面有黄金,也有白银,不过总的来说还是黄金要多些,
    黄金这玩意可是硬通货,而且在这乱世,他的价值还会越来越值钱,崇祯帝初年,一两黄金可以换九两到十两白银,到了现在弘光朝,一两黄金可以换十三两到十四两白银,平白增加了一半的价值。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大户人家都是会将大量的银子换成黄金储备,这样一来可以升值,二来便于携带。
    除了黄金便于携带外,还有一种更加便于携带的就是银票。
    太平年间,这银票自然是他们这些大户豪商人家经营往来的主要工具,一张纸而已,往兜一塞也许就是几万两在身上。
    这实在是太方便了,所以很多时候他们都是用银票来实现流通。
    但是毕竟银票这东西实在是有点虚,不过是一张纸,几个字,再加上一些印章而已,在太平人间,有那些大的票号作保,银票自然也还信得过。
    但是如今这兵荒马乱的,就这一张破纸,你想去兑换,那都找不到地方。找到了地方,也许那钱庄早就被人来抢了,你又去找谁要银子?
    所以这年头但凡是家里有银票的,他们早就是想方设法的把银票变成了真真切切的真金白银。
    只有看着这明晃晃的金银,心里才踏实,才有底,这不比兜里放张纸强?
    “先生,这可是本官所有的身家了,还请先生收好,有了闪失,本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