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由得,一众正蓝旗鞑子兵个个都是惊恐万状,有那胆小的人,这时候甚至已经是吓得喊叫了起来。
    众所周知,满八旗大军人马极少,总共不过七八万人而已,之前有一万多人死在了李起手里,现在八旗人马最多不超过七万。
    再除去留在他们关外的八旗人马,那里大概有万余人,所以此时在关内的八旗鞑子兵最多不超过六万。
    鞑子兵人少,这虽然是他一个致命的缺点,但是有时候却又成了可以救他们性命的优点。
    为什么这么说呢?
    老话说物以稀为贵,不管是什么东西,多了就一定不值钱,这句话放在人身上也是一样的。
    人多,那自然就有人不把这人当回事儿,人少,那自然也就有人把这人命看得无比宝贵,舍不得他们白白去送死。
    这里面便有一个多尔衮,多尔衮便是舍不得这些正蓝旗鞑子兵去送死的人之一。
    这倒不是多尔衮有多么的仁慈,实在是八旗鞑子兵人太少,死不起。
    不像中原王朝,一场颠覆朝堂的兵变,死个几十万人,百万人,那都不叫事儿。
    就是因为人太少,死不起,所以多尔衮才是费尽了心思一番布置,将正蓝旗的人马团团围住,为的自然也是要迫使他们主动投降。
    否则,多尔衮又何须把事情搞得这么复杂,直接动刀就是。
    见正蓝旗人马已经被四面团团包围,这时候多尔衮也是祭出了迫使正蓝旗鞑子兵投降的最后一招。
    只见多尔衮从腰间掏出了一副金黄圣旨,高举过头顶,大声喊道:“圣旨到,正蓝旗将士接旨!”
    当今鞑子皇帝顺治帝,那不过是个六岁的小娃娃,又会写得什么圣旨呢?
    所以不用看,所有人都知道这圣旨是多尔衮自己写的,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多少就写多少。
    但是这都没有关系,这时候没有人会去关心圣旨的真假,每个人当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首先关注的是自己的生命,
    这是人的本性,并无对错贵贱之分。
    所以当多尔衮拿出了圣旨的时候,所有人心里都是涌现出了一丝希望,
    如果要开打,那又何必再拿出圣旨来呢?直接打就是了。
    如果不开打,那么这封圣旨的内容不用问也知道,那一定是只诛首恶,携从不问。
    在必死之局的团团包围之下,这时候的正蓝旗鞑子兵犹如是溺水的人儿,突然之间抓住了一根稻草,那是喜出望外,
    哪里还顾得了其他,纷纷是直接跪拜在地,高呼皇上万岁万万岁。
    只有豪格一个人还在那里站着,声嘶底里的叫着起来,起来,快起来,给本王杀进去的话,但是这时候已经是没有一个人回应他。
    “哼!”
    城头上的多尔衮见豪格这样,不由得是冷哼一声,而后便是对着手里的圣旨,高声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肃亲王豪格谋反作乱,着即刻押往宗人府听后审判。
    正蓝旗将士跟随豪格谋反作乱,聚兵城下,本应连坐。
    但念尔等皆被豪格蛊惑胁迫,非自愿谋反,且往日立下战功,又有摄政王多尔衮为尔等求情,今日朕便不予追究尔等罪过,望尔等日后英勇杀贼,保我大清江山万世长存。
    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众正蓝旗鞑子兵听了圣旨里面的内容,顿时便是一颗心落了地,齐齐高声呼喊,声音十里外皆可闻之。
    “本王不是谋反作乱,本王不是谋反作乱,本王是为我大清江山清理门户!,,,”
    正蓝旗所有鞑子兵皆是叩头谢恩,只有那豪格手里紧紧握着刀,在那里不住的喊叫,歇斯底里,脸上也是涨的通红。
    城头上的多尔衮懒得再和他费话,一挥手,便是示意,命人将豪格捆绑,而后押往宗人府听候发落。
    豪格被人绑住后,不停的对着城头上的多尔衮和代善叫骂,
    “多尔衮,代善,你们这些老匹夫,我大清江山就要毁在你们的手里,你们都是我大清的罪人,,,”

第三百一十章 内外有别
    豪格歇斯底里,疯狂的大声喊叫,他知道今天过后他就再也没有机会说话了,即便侥幸活得性命,也难逃禁锢一生的命运。
    但是他这样疯狂的喊叫,落在多尔衮的眼睛里,不过是一个笑话。
    多尔衮见终于除去了豪格,心里的一块石头也是落地,顿时神清气爽,精气神也是一下上了几个台阶不止。
    其他一众八旗将领也都是得意,今天这一番围困,虽然没有兵戎相见,但也立下功劳,
    不用问,事后多尔衮为了拉拢人心,提振军心士气,也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一定会有大赏赐下来,到时候人人皆可沾光。
    得意的人群中,唯有那代善眼睛之中流露出一丝怜悯之情,对豪格即将到来的命运感到不忍。
    这也难怪,要知道努尔哈赤一共生有十六个儿子,他代善排行老二,
    在代善前面的老大褚英因为迷恋酒色,贻误战机,被努尔哈赤剥夺兵权。
    后又因性格嚣张跋扈,和一众大臣不和,最后在一众大臣的连番告状下,努尔哈赤将褚英处死。
    褚英一死,代善便成为了一众兄弟的老大哥,再然后努尔哈赤又死了,所以他代善也成为了爱新觉罗家的大家长,现在这辈分就属他最大。
    身为大家长,而且心思相对于多尔衮那些人来说还比较仁慈,这看见家族中的晚辈人员即将面临凄惨的生活,甚至还有生命危险,心生怜悯,这也是情理之中。
    更何况豪格落得这样的下场,多少也是因为他代善为了自保,不得已之下在里面推波助澜,
    所以代善在怜悯豪格的同时,心中又有一些内疚。
    “多尔衮,豪格这次虽然犯下了重罪,险些酿成大祸,但毕竟他也是我们的侄儿,而且又是先帝的血脉,所以请你看在我这个兄长的份上,就留他一条性命吧!”
    怜悯与内疚之下,代善忍不住便是这个时候为豪格求起了情,希望多尔衮念在彼此之间还有一些血脉亲情在,可以高抬贵手,饶豪格一命。
    多尔衮见代善在这如此大庭广众面前,公然为豪格求情,
    自己若不答应,便要落下一个不讲兄弟情面,冷血无情的名声,这对他继续把持朝政,号令八旗军民会带来不良影响。
    再加之此时豪格已经被擒,他手下的正蓝旗人马也已经全部投降,豪格已经不足为患,所以杀不杀豪格已经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于是多尔衮顺水推舟,也是做出一副同样心痛难忍的模样,对代善说道:
    “二哥,豪格今天犯下这样的罪过,这里面也有我这个当十四叔的,没有起到教育他的结果,他现在落得这样的地步,我心里也心痛啊!”
    说完,多尔衮便是假意擦了擦眼角那不曾看到的泪水,又是接着说道:
    “二哥放心,当年父汗曾经让我等兄弟盟誓,不论何时,不论何罪,我爱新觉罗家的子孙都不能兵戎相见,自相残杀。
    今天豪格纵然犯下必死诛族之罪,但他毕竟也是我多尔衮的侄儿,也是我爱新觉罗家的子孙,我怎忍心对他痛下杀手!”
    有多尔衮这句话,顿时代善便是心里有了底,这样看来,豪格这条命算是保住了,但是以后的岁月他将不得不在禁锢的岁月中度过。
    不过汉人有句话说的好啊,好死不如赖活着,做下这样的事情,能保一条命就算不错了,多活一天都是赚,哪里又能奢望那么多呢?
    多尔衮对代善的话,在有心人的刻意传播下,很快也是在八旗大军之中传开。
    一众八旗将领各个皆是对多尔衮宽大的胸怀感到敬佩。
    至于那些投降的正蓝旗鞑子兵,听说多尔衮饶恕了豪格的性命,这时候他们心里多少也是感到一些宽慰,对豪格的内疚之情多少也是消散了一些。
    在此情况下,多尔衮马不停蹄,立即便是开始了对正蓝旗的整编。
    没有任何扭捏,也没有任何的不好意思,多尔衮便是将正蓝旗收归己有,由自己担任正蓝旗旗主王爷。
    再派出自己的心腹奴才担任正蓝旗的固山额真,由此实现了对正蓝旗的吞并。
    至于豪格之前在正蓝旗的干将奴才,多尔衮虽然没有对他们进行捕杀,
    但也是将他们调离出了正蓝旗,说是说另有重用,其实便是给他们安排了一些虚职,以实现自己对正蓝旗的绝对掌控,这些题中应有之意自是不必多说。
    自此,多尔衮亲领正白旗正蓝旗,并且利用自己摄政王的身份架空顺治,掌控本是顺治的正黄旗和镶黄旗,
    而且多尔衮的亲弟弟多铎,还是镶白旗的旗主王爷,多铎对多尔衮可谓是极其的敬服,对多尔衮的命令从来不敢说半个不字。
    所以他多铎的镶白旗,实际上也等于是在多尔衮的掌控之下。
    由此可见,多尔衮的势力可谓权势滔天,满八旗一共才八旗,而他多尔衮一人便占了五旗之多,试问何人再敢撸其虎须!
    再加之之前满达海和阿济格都是败于李起之手,而他们手下的鞑子兵也都是几乎全军覆没。
    这些鞑子兵都是来自于代善的正红旗和镶红旗,这样一来使得代善的实力也是大受损失。
    如此这般之下,多尔衮和代善两人之间的此消彼长,更加是拉大了两人之间的实力差距,
    使得多尔衮成为了清廷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尽管此时多尔衮对外,屡屡遭受李起给予的挫败,但是对内,多尔衮却是实现了自己话语权的最大扩张。
    以前的多尔衮还需要忌惮代善和豪格,现在则是纵观整个清廷上下,里里外外,多尔衮已经再也不需要忌惮任何一个人,
    他完全可以任意施为,决定清廷的每一件事,决定鞑子每一个人的命运。
    以前多少还需要借助顺治这个招牌,现在多尔衮则可以完全甩开顺治,自己一个人拍板决定任何事。
    这一点倒真是有点出乎李起的预料。

第三百一十一章 英烈不如戏子
    不过纵然因为一系列比较意外的事件,使得多尔衮在清廷内部权力地位越发稳固。
    但是面对突然崛起的李起,他多尔衮也是不得不谨慎对待,赔着万般的小心。
    如今的李起,纵观天下任何一方势力,已经没有人敢小视他!
    考虑到如今的李起占据整个山东,手下兵马越来越多,可谓势力已成,再加之山东特殊的地理位置,李起俨然已经成为清廷的心头大患。
    为此,多尔衮在和洪承畴,范文程,代善等人商议后,多尔衮为避免出现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决定从战略攻势转为战略守势。
    将之前派出去对付李自成的镶蓝旗和镶黄旗全部撤回来,先全力经营稳固京畿之地,静观天下时事变化。
    ,,,,,,
    南京,皇宫,御花园。
    此时的御花园“咿咿呀呀”,敲敲打打,好不热闹。
    原来是弘光皇帝这时候在看戏,那戏台上的一众戏子涂脂抹粉,打扮妖娆,极尽卖力的表演着自己的拿手戏段。
    精彩的戏文选段,高超的表演艺术,惹来弘光皇帝的拍手称赞,时不时的便是挥手许下重赏。
    身边一众太监宫女见弘光皇帝兴致颇高,自然也是不会有哪一个人敢扫他的雅兴,所以一众太监宫女也是在一旁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