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炎武问这话的时候颇为有点忐忑不安,毕竟这时候他才刚刚第一次见到李起,李起这样的身份对他来说,那是需要仰视的,
面对这样比较紧要的问题,他也是心里不知道李起会不会对他如实相告。
李起自然是对顾炎武一千个放心,一万个放心,哪里会对他产生什么顾虑,于是便将那吴三桂和陈圆圆之事如实相告,
最后李起说道:“实不相瞒,先生,这次我去济南府便是要一探那吴山桂与清廷之间的关系,看看他们是否已经决裂,
若是决裂的话,那么这对于我们的抗清大业,那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这话自然也是得到了顾炎武的赞同,吴三桂少勇成名,手下又有四千关宁铁骑,这般赫赫武功,放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那都是不容小视的一股力量。
若是他可以和清廷决裂,那自然对于清廷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
对清廷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那么对抗清大业来说,那自然便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这是显而易见的。
心中激动过后,顾炎武便是直接对李起斩钉截铁的说道:“殿下不必疑惑,吴三桂必是与清廷决裂,此时他一定是在谋取时机,以求脱离清廷控制,远走他乡,自成一派。”
第两百七十章 最后赢的一定是我
李起听了顾炎火这话,见顾炎武一脸的斩钉截铁模样,仿佛已经是对吴三桂的举动了然于胸。
李起不由得是有些吃惊,心说这顾炎武也从未认识吴三桂,对吴三桂的品性也都不知道,他怎么就凭着自己简简单单的三言两语,就能够如此这般下了判断,并且还如此笃定。
“敢问先生,你为何如此这般肯定,要知道这吴三桂如今背负“卖国贼”的骂名,此时已然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而放眼天下,唯一可以容他有栖身之所的地方,也就只有那清廷鞑子了,若是他离开了鞑子的庇护,那他又将去往何处?“
面对李起的疑问,顾炎武只是微微笑一笑,而后说道:“殿下有所不知,这吴三桂如今整个家族也就只有他一人存活,其余人全部是被李自成杀死,可谓是举族皆灭,独存他吴三桂一根火苗。
说此时的吴三桂无根无蒂,乃是无根之水,一点也不过分,这样的人最是无所顾忌,一旦心中有了决定,便再也没有什么是可以牵绊住他的了,所以这样的人最是反复无常。
再反观鞑子,这鞑子乃是尔倪小邦,但竟有那侵吞我汉家江山之妄念,这无异于蛇吞大象,
这样的势力,对一切他所不能完全掌控的力量,他都是极其的担心和忌惮,即便是向他们投诚归顺的人,他们也一定会小心设防,处处掣肘,生怕这些人再临阵倒戈,
若真是再度出现复叛的情况,后果是鞑子所不能承受的。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满清鞑子在用吴三桂的时候,那也是边用边打,可谓是右手打个巴掌,左手给个甜枣,妄图以这样的恩威并施的方式,将吴三桂控制和收服。
但是鞑子却是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吴三桂何许人也,堂堂吴祖两家扛鼎人物,那心气岂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
当鞑子在对吴三桂施以连消带打,恩威并施之际,种种细节必然在吴三桂心中产生怨恨,慢慢的,随着这种怨恨的与日俱增,最后必将不可收拾。
然而以吴三桂现有的兵力人马,要想直接在鞑子内部造反起事并且取得成功,这也几乎不大可能,
所以他必定要寻找时机,带着自己的人马出走,到时候,只要有兵马在手,天下何处去不得!
也正是基于他吴三桂的出生和性情的考虑,所以学生才敢断言吴三桂必是和满洲鞑子有了怨恨,并且关系已经决裂,殿下若是不信,学生愿以项上人头作为赌注!”
李起听了顾炎武这话,不由得是暗暗点头,
“不错。”李起道,“先生说的有理,像这吴三桂一直以来便是在人前人后享尽威风,不管是在吴祖两家面前,还是在我父皇面前,他都是极受恩宠之能事,
即便是那些高高在上的文官,他们顾虑天下大乱,而吴三桂又手掌天下最为精锐的兵马,所以他们对吴三桂也是极其尊敬,不敢有丝毫放肆,
如此这般之下,自然也是养成了吴三桂那高高在上的傲气。
但是自从他背叛大明和李闯,最后投奔清廷,这种种际遇,必将使他那高高在上的傲气受到严重打击,
特别是如今他的家族又是受到了李自成的诛灭,这更加容易使他的心理扭曲,行事作风必将比常人狠辣,如此人物想想也知道,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甘愿受那清廷鞑子的驱使,甘愿为之沦为牛马呢!”
说完,李起郑重对顾炎武躬身下拜,道:“今日听先生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使我茅塞顿开,要不是先生,只怕我还要被这个问题困扰许久,多谢先生指点,在下叹服。”
顾炎武见李起竟然是对自己躬身下拜,施以躬身大礼,不由得是大吃一惊。
然后顾不得许多,慌忙是侧身躲避,跳到了一旁,然后紧走几步,扶起李起,对李起说道:
“殿下言重了,有道是人生如棋,天下如棋。殿下未能及时看清吴三桂的举动,乃是因为殿下也是这天下大势之棋盘执棋之人,自然也是一叶障目,此,便是古人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若是殿下能够抽身于事外,必然比学生更加容易看清此事的真相,所以并非学生比之殿下要聪慧,乃学生乃局外之人,故,这才是可以看透吴三桂的真心。”
“哈哈哈,,,”
李起听了顾炎武这话,不由得是哈哈大笑几声,笑过后,李起道:“不管是不是如先生说的,反正我已入局,那便再无出局之理,最后,在这个棋盘上只能存活一方,我相信胜利的那一方一定是我,因为我的身边有先生你在!”
李起这话,那真是把顾炎武给捧上了天,要知道这话可分量不轻啊,那就已经是把顾炎武当做顶级军师幕僚看待,
那地位就好比三国里面的刘备和诸葛,此时他们两人便是与李起和顾炎武的形象颇为相似。
历史上顾炎武也是身负大才,然而一直没有遇上明主,以至于他明珠蒙尘,不能尽展才华,最后直到他去世之时,一生不曾抱怨的顾炎武,这时候才是忍不住向苍天喊道:
“某之一生无愧于苍天大地,然,人终有一悔,某之悔,便是悔不能得遇民主,救天下于危难,挽大厦于将倾!”
说完,顾炎武与世长辞。
正是心中有这样的抱负和理想,所以此时的顾炎武见李起竟然如此这般将他看重,不由得是心中大为感动,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豪迈之情也是油然而生。
只见顾炎武郑重对李起一撩下摆,而后郑重下拜,叩头叩首,道:“殿下以国士待学生,学生必以国士报之!”
一言便注定两人身份,再无更改。
李起见顾炎武这般态度郑重,自然也是知道顾炎武在心里必然已经是发誓效忠,要为自己效力,将自己也是看做主公了,不由得,李起也是心中得意无比。
第两百七十一章 这有点不妥吧
能够把像顾炎武这样的顶级思想家收入囊中,这不论是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一件值得自鸣得意的事情。
更何况此时李起身边正好是武将不缺,独独却是对文人谋士极其欠缺,顾炎武的到来,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使得李起身边文武之间的比例不至于太过失衡。
以后李起便可放心将内政民政之事交给顾炎武打理,而他自己则只需要一心一意操心军事便可。
“先生!”
李起也是感动的将顾炎武扶了起来,不知为何,一句先生过后,李起眼眶之中也是泛起了泪花,最后泪花化作盈盈泪水滴落了下来。
李起这般如此,看的顾炎武更加是心生感动,“殿下!”
顾炎武也是再也忍不住了,哗哗的泪水便是流淌下来,和李起紧握双手,志同道合,心心相惜之情溢于言表。
两个大男人如此这般竟然是落泪,看的身边的黄廷,刘桃树,魏千章,魏万章他们几人都是不知该说什么好。
数十年后,当李起和顾炎武回忆当初他们相遇的这一刻时,李起笑道:“都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当时我和先生你相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的江山也有一半是哭出来的啊!”
那时候顾炎武也是笑道:“那一天皇上你哭泣的神情,对我来说实在是冲击太大,说实话,学生还是第一次见一个男人哭泣,并且还哭得如此感情丰富,情真意切。
那一刻学生便发誓,这一辈子学生一定当效仿诸葛武侯,为皇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然,李起和顾炎武两人君臣的这番对话,此乃是后话,此时暂且不提。
一番勉励过后,顾炎武主动提出希望可以跟随李起同行,一道前往济南府。
对于顾炎武的要求,李起自然也是不会拒绝,反正这一次自己也不会进城,危险系数应该不高,身边带着这样的一个大思想家,时不时的还能向他请教一下学问,增长一下自己的见识,
若是有可能的话,顺便也询问一下他有没有扬名天下的打算,若是此时有的话,自己也可以给他扬扬名,让他做自己的一块金字招牌,招揽天下仁人志士前来投奔,
这样一来,自己麾下岂不是要实力大增。
想到这里,李起不由得是感叹,怪不得古人都喜欢找那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给自己装点门面,看来这里面还真是好处多多啊。
就这样,本要前去青州府投奔李起的顾炎武,竟然是在路上戏剧性的遇上了李起,而后便是改变了路程,跟随李起一道前往济南府。
加上顾炎武和他的老管家,李起此行便是一共七人,七人快马加鞭,便是向着那济南府而去。
不过因为这顾炎武的老管家上了年岁,他的马跑起来也不能太快,所以为了迁就他,尽管说队伍速度不慢,但是快也快不到哪里去。
如此这般经过三天的赶路,李起黄廷顾炎武他们终于是来到了济南府,在济南府城外面的一个小镇上找了一间客栈,便是住了下来。
李起要了几间上好的客房,而后便是将众人叫到了一起,商量如何去和陈圆圆接头。
只听李起对黄廷说道:“皇兄,此次你进城和陈圆圆碰头,身边不能没个帮衬,不如你便带千章兄弟进去,两人也好有个照应,
另外我也会让刘叔在暗中观察你们,若是你们发生意外,我也会想办法救你们,记住,一旦有变,不要顽抗,性命要紧,暂时的苟且也许生不如死,但是远方依然有青竹小酒。”
对于李起的维维叮嘱,殷殷关怀,黄廷也是极为感动,郑重道:“殿下放心,属下省得。”
黄廷虽然是这样说,但是心里却是已经下定了决心,殿下如此看重自己,自己若是不能完成任务,那还有什么脸面来见殿下。
所以此时的黄廷其实已经是抱定了死志,若是一旦事情有变,他便不打算活着回来了。
黄廷这样的心绪,李起虽然没有看出来,但是旁边的顾炎武却是瞧的真切,不过顾炎武却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对黄廷叮嘱道:
“黄将军,此事我与殿下已经是将吴三桂的心事猜个八九不离十,所以此次我们的目的不是要验证吴三桂是否与清廷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