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极是极,下官也认为从长计议最为稳妥!”

第两百二十六章 罢官
    “一派胡言!”
    堵胤锡见一众文臣武将个个为了讨好马士英,丝毫不顾朝廷,不顾社稷,不由得是大怒,
    “如今定王殿下在武清起兵,鞑子重兵在外,虚堵于内,这正是千载难逢的战机,有道是战机稍纵即逝,怎可拖延!难道鞑子会等你们慢慢商议吗?”
    面对着堵胤锡的厉声质问,满朝文武皆是个个低头看地,不敢争辩。
    不过那马士英作为弘光帝的头号狗腿子,又是内阁首辅,自然是容不得堵胤锡在朝堂上如此这般“放肆”,将他马士英视之如无物。
    只见马士英再出来对堵胤锡喝道:“堵胤锡,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这满朝文武就你一个人是忠臣吗?难道这满朝文武就你一个人会谋划吗?
    你睁开眼睛看一看,这朝堂衮衮诸公哪一个人不是进士及第!哪一个人不是满腹经纶!哪一个人不是天子门生!
    你口出狂言,你以为你是谁,是圣人吗?难不成我等还要给你跪拜磕头!”
    马士英这话顿时是惹来了满堂文武的一致响应,
    “不错,我等皆是老城谋国之言,怎的到了你堵胤锡的眼里就成了一派胡言!”
    “堵胤锡,你口口声声说我们贻误战机,难道这兵伐大事连个商量都不行吗?乱作决断,出了事情,后果你承担的了吗?”
    “是极是极,你堵胤锡如此这般口出狂言,诽谤我等衮衮诸公,坏我名声,我岂能容你!”
    一个官员说着,便是对弘光帝跪地叩首,道:“皇上,堵胤锡目中无人,坏我名声,还请皇上降罪,以正视听,否则,臣宁可撞死在大殿之上,也不愿再与他同殿为臣!”
    这个官员声泪俱下,顿时便是惹得许多的官员纷纷附和,都是请求弘光帝惩处堵胤锡。
    弘光帝早就是看堵胤锡不顺眼,这时候自然是乐得顺水推舟,于是弘光帝对堵胤锡说道:“堵胤锡,今日你之所言实在是狂妄,目无同僚,朕本欲将你下狱问罪,然念你往日还算勤于任事,便暂且免你户部左侍郎一职,日后听用!”
    说完,弘光帝对堵胤锡挥挥手,示意堵胤锡退下。
    堵胤锡见弘光帝竟然如此这般听不进意见,不由得是极为悲愤,“皇上,皇上,臣都是为了大明,臣都是为了皇上啊!”
    陈子龙也是对弘光帝跪地说道:“皇上,堵大人一心为国,忠肝义胆,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还请皇上收回成命啊!”
    “放肆!”
    弘光帝见堵胤锡还敢再说,那陈子龙还不知好歹的帮着他,不由得的极为恼怒,大喝一声,便是吓得堵胤锡和陈子龙不敢再说话了。
    “朕乃天子,言出法随,难道朕的旨意还有商量的吗?堵胤锡,你还不接旨!”
    堵胤锡最后抬头看了看弘光帝,见弘光帝已经是龙颜大怒,知道自己已经是劝不住他了,于是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是叩谢隆恩,接旨了,而后便是退出了大殿。
    陈子龙这时候自然也是不敢再多说什么,告罪之后,陈子龙也是退回本班。
    马士英及一众文武见堵胤锡被罢官,个个都是得意无比,无不是争先称颂弘光帝英明神武,有太祖成祖之风。
    弘光帝在一片的歌功颂德之下,也是渐渐消了气,而后弘光帝对曹顺说道:“爱卿先在京都稍等数日,待朕与列位臣工商议过后,自会有所决断。”
    说完,弘光帝不容曹顺说话,便是示意太监宣布退朝。
    “退朝!”一个太监高声喊道。
    马士英,陈子龙,还有一众文武皆是齐齐跪地,山呼道:“臣恭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待得弘光帝在众文武的恭送声中离开了大殿,一众文武也是各自散去。
    这时候陈子龙赶紧是疾步走到曹顺的面前,关切的问道:“表哥,你没事吧!”
    之前提过,这曹顺有个表弟在弘光朝廷里面当官,李起感觉朝中有人好说话,于是也就派了曹顺来跑这一趟,现在来看倒真是如此,若是换了别人,只怕此时已经是被马士英秘密处死了。
    原来这次曹顺之所以能够不死,乃是因为在进入到弘光朝廷的统治地域后,便是在队伍里面挑了一个士兵出来在后面悄悄的跟着,
    一旦自己出事,那个士兵便要立即前去南京找陈子龙,向他说明情况,到时候陈子龙自然会想办法救他。
    曹顺没有看错陈子龙,在得知曹顺出事后,陈子龙深感自己一人之力救不出曹顺,于是他立即是找到了堵胤锡,请求他的帮助。
    堵胤锡一听说定王有了下落,还在武清起兵抗清了,大喜,
    堵胤锡本就是极力主张抗清的,现在有了李起的消息,哪里还会拒绝,赶紧是和陈子龙进宫,将那曹顺给救下了。
    曹顺见到久未谋面的表弟,也是高兴,感慨道:“没事,没事,这次还是多亏了表弟,要不然,只怕我就见不到你了,哎,”
    说到这里,曹顺感叹一声,很显然,他也是对自己遭到马士英的这般对待很是感到失望,再加之此时见弘光帝对出兵抗清并不积极,甚至还有些推拖,曹顺不由得是失望至极。
    陈子龙见曹顺如此,哪里还能不知道他的感想。
    可怜这弘光帝空有皇帝的名头,却是对江山社稷毫无兴趣,成天到晚只知道听戏唱曲,全然不将那鞑子看在眼里。
    甚至之前弘光帝还想着连虏平寇,还派出了使者正式商谈事宜,这真真是可笑至极,难道李自成比鞑子还要威胁重大吗?
    陈子龙对弘光帝的做派很是气愤,几次上书劝谏,还极力主张出兵抗清,皆是被弘光帝视而不见,甚至还受到了弘光帝的斥责。
    现在见曹顺失望之极,他也是不由得神情暗淡下来,对以后大明朝的命运也是无比担心。
    “我大明将何去何从啊!”
    就在陈子龙和曹顺感慨不已的时候,一行车马便是进入了南京城。

第两百二十七章 难道不是一路人
    车马两边有两队兵马随性护卫,一看就是来头不小,百姓们见此,皆是惶恐躲避,生怕挡了那队伍的道,招来鞭打。
    不多时,这一行车马便是到了驿馆,并且命人向弘光朝廷送去了信,说是大清使者,秘书院大学士,议政大臣范文程求见。
    不错,来人正是范文程!
    说起这个范文程,那还真是够无耻的,本来他家里还是大明的乡绅,大明朝廷对像他们那样的乡绅人家,那是优渥的不得了。
    而且他还有秀才的功名在,按说对大明应该要感恩戴德才是。
    但是他不,早在奴酋努尔哈赤刚刚造反的时候,他就主动去投奔,而后跟在努尔哈赤身边进言献策,立下许多大功。
    后来努尔哈赤死了,皇太极继位,他又一心一意辅佐皇太极,至如今弘光朝,算算已经是有二十八年了,真真可谓是老牌汉奸。
    不过背国卖主的人,那到哪里都不会得到别的尊重,就算他范文程得到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奴酋的重用和信任,地位在汉臣里面也是数一数二,
    但是就是这样的地位,去年他那年轻貌美的妾室一次上街被多铎看上了,多铎二话不说,直接跑到范文程的府上,当着范文程的面,把那妾室给抢走了。
    范文程气急之下,到处的求爷爷,告奶奶,但是清廷满朝文武都是只当做没看见,就连那小皇帝也是帮不上半点忙,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心爱的妾室被凌辱。
    后来还是那多尔衮见范文程好歹也是做给汉人看的门面,最后多尔衮出面,让那多铎把人给送回来了。
    老牌汉奸范文程尚且如此,可见汉人此时在鞑子眼里是个什么地位。
    这次李起在武清起兵,清廷震动无比,心知此事必然会引起整个京畿之地的动荡,于是多尔衮在洪承畴和范文程的建议下采取了两项紧急措施,
    一是立即召阿济格和多铎领兵回京,二是立即安抚弘光朝廷,必须要促使弘光朝廷和李起反目,决不能让弘光朝廷和李起守望相助。
    为了确保安抚弘光朝廷的事情得到圆满的结果,多尔衮便是将这范文程派来亲自主持这件事情,以确保万无一失。
    范文程得到主子吩咐,哪里敢有半点怠慢,立即是启程动身,几乎是和曹顺前后脚的到达了南京。
    派人前去请求面见弘光帝后,范文程便是又立即备下车马,前去拜见当朝首辅马士英。
    当然,拜见马士英,那礼物当然是少不了的,金银珠宝,美玉字画整整装了一马车,价值最少在十万两白银以上。
    求见马士英很是顺利,很快,范文程便是见到了马士英。
    两人见礼落座后,范文程看了看伺候在左右的马士英府中下人,马士英立即是心领神会,挥手示意下人退去。
    范文程见马士英如此上道,心里很是高兴,看来这马士英也是个贪财好利的小人,要不然,不但不会见自己,更加不会让下人下去。
    微微一笑,范文程便是对马士英说道:“此次学生前来,为的便是代表我大清和大明皇帝达成协议,我大清可以为大明解决定王,但是作为回报,大清希望大明可以出兵对付李自成!”
    “呵呵呵,,,”
    马士英听了,不由得呵呵笑了笑,道:“范先生这话本官就不明白了,听你这话,难道我们和定王殿下不是一路人?”
    范文程听了,眼睛看着马士英,道:“大人,有道是明人不说暗话,定王和你们是不是一路人,难道还要学生明说吗?”
    马士英听了范文程这话,不由得脸色沉下来。
    是啊,若是站在大明江山的角度来说,那定王李起自然是和弘光朝廷是一路人,毕竟李起是先帝的三皇子,起兵也是为了恢复大明的江山。
    但是站在弘光帝一个人的角度来讲,那就不一样了,因为李起的出现,那本身就是对弘光帝的一个巨大威胁。
    李起越强大,对弘光帝的威胁也就越大,说不定哪天李起黄袍加身,那矛头就直指弘光帝来了。
    所以站在弘光帝的角度来讲,鞑子的问题还不是一个很致命的大问题,毕竟这时候弘光朝廷还占有大半江山,手中也有百万大军,鞑子要想灭亡弘光朝廷,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鞑子不容易灭亡弘光朝廷,但是李起却是有可能轻易灭亡弘光朝廷!
    要知道弘光帝登基称帝,当初就有很多人不服,说弘光帝不合适,一来先帝三个皇子还没有确认身故,那么最合法理的继承人就还在,轮不到弘光帝。
    二来许多东林党人担心弘光帝追究当年“争国本”事件,怕弘光帝大起牢狱。
    这个“争国本”事件指得是当年万历皇帝在位的时候喜欢弘光帝的父亲老福王,希望可以废掉太子(崇祯帝的父亲),立老福王做太子,当皇帝。
    但是太子是国之根本,皇帝没有立太子之前,大臣一般不大管,因为这属于皇帝的家事。
    但是一旦立了,那就是国事了,皇帝再想废,那就不容易了,因为这太子的更替极有可能导致大乱,动摇江山社稷,大臣一般都是会极力反对的。
    所以当万历皇帝要换太子的时候,那时候的东林党人便是极力反对,为此辞官罢职者不计其数。
    在东林党人的极力反对下,万历皇帝也是没办法,换太子的事情也是没有办成。
    但是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