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李起的名分摆在这里,听你的话,挨你的训,受你的罚,那都是应该的,别人那就不一定了。
因为老百姓对皇权那是具有与生俱来的恐惧感,敬畏感,所以不管他们怎么想,在他们面对李起这个皇子的时候,李起还没有开口,他们那底气就已经是弱了四五分不止。
再加上这事情谁都知道李起这样做是为了他们好,他们之所以反对,那也只是怕出意外而已,但是李起也说的明白,若是和家小在一起,那出意外的机率好像还要更大!
所以这时候百姓都是不由得底下头,不敢去看李起。
这时候只听李起又是说道:“你们放心,我会派人将你们的家小好好安排,一定会保他们周全,我就问你们一句,你们信不信我?”
李起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老百姓自然也是无话可讲,纷纷是同意了李起的决定,答应让家中老弱先到山东去。
一旁的岳来和戚正黄廷他们见李起不过是三言两语的就把事情给解决了,无不是目瞪口呆,心说这也太容易了吧,
刚才李起说的话我们也说了,而且还说的比李起还要入情入理,但是我们怎么就不行呢!
最后岳来他们也是不得不佩服,直感慨怪不得举事要找宗室当旗子,这宗室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真是没的说。
崇祯十七年九月六日,经过大致的甄选后,本是十三万多人,最后只剩下六万余人。
甄选之所以进行的比较顺利,除了李起个人的影响力之外,还有一个群体的力量也是功不可没,那就是乡绅。
是的,这年头的老百姓许多都是一辈子没出过方圆五十里,五十里以外对于他们来说,那就是另一个世界。
所以这次他们能够成群结队的来响应李起举事,那自然是少不了带头人,这带头人自然就是以乡绅为主。
尽管也有一些族长牵头,但是毕竟见识摆在这里,族长大多上了年岁,行动不便,思维不敏,比之乡绅自然是差了许多。
再加上乡绅有钱有粮,自然是更加具有优势,所以这十几万人大多由各地的地方乡绅牵头过来找李起的。
正是有了他们的协助,才是让岳来戚正黄廷他们管理的方便,少了许多的麻烦。
在明末的历史上,许多的乡绅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他们眼见大明朝廷不行了,于是纷纷串通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给李张送钱送粮,
但是他们很快发现李自成张献忠一遇上鞑子就不行了,于是又转过头来投靠鞑子。
但是等他们看清楚鞑子的嘴脸后就后悔了,鞑子不但是要剃发易服,还对他们进行了大肆的剥削,将他们的财富和田地都是抢个干净。
他们稍有反抗,鞑子就是直接将他举族皆灭。
在鞑子那锋利的屠刀面前,不知道多少的乡绅被杀绝了,这般的惨烈,比之大明朝廷对他们的宽容大度来,那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以至于历史上到了康熙五十年的时候,那时候大明都灭亡六十多年了,还有一个明朝遗老乡绅感叹,说道:“论之富足安乐,当今之世比之前朝,百不及一也!”
由此可见乡绅在大明灭亡后,他们是有多么的怀念大明。
现在,这些乡绅在见识了鞑子的残暴后,心里对鞑子和大明有了对比,以前那个历史那是没办法,没机会,所以才不得不在鞑子的残暴统治下苟活。
现在有李起举义,堂堂的三皇子,天潢贵胄般的身份摆在这里,不说为了前程富贵搏一搏,便是为了保住自家现有的身家性命,那也要豁出命去帮衬李起啊!
所以他们在带人响应李起后,那是对李起的各项安排全力拥护,一句二话都没有,若是以前崇祯帝在位的时候他们有现在的丁点听话,也许局势也不会败坏到现在这般地步。
再说这甄选后的六万人,别看这人少了一半,但是这留下的几乎个个是青壮,那气势比之从前还要威武,就算是比之当初李自成攻打京城的三十万人马,那也是不遑多让。
甄选完毕,李起便是在这一日带着六万大军,一路浩浩荡荡的向着京城方向行军。
路上,李起大张旗鼓,又是引来许多人的加入,这队伍也是越走越多,这样的场面也让李起很是高兴,李起要的就是这效果。
按下李起率领大军向京城行军暂且不表,单说那曹顺在得到李起的委托,前去和弘光朝廷接触,期望弘光朝廷可以出兵牵制鞑子兵。
当然,李起自然是不可能指望弘光朝廷能够牵制住阿济格和多铎两路大军,能够牵制一路,那就阿弥陀佛了。
得到了李起的委托,曹顺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不敢怠慢,一路上曹顺和曹小五他们带着几个护卫士兵,便是不停打马疾驰,
经过约莫半个月的紧张赶路,他们取道河南,山东。
第两百二十三章 弘光帝
因为此时的河南和山东在李闯败退后,便是被鞑子接管,不过因为鞑子毕竟人少,再加上他们又要大举用兵,所以鞑子对河南和山东的控制力就显得十分的薄弱。
以至于这许多的地方那就是处以无政府状态,随随便便的十几个人,那就敢把路给拦了,然后公然勒索钱财。
对于这样的情况,曹顺自然也是能避就避,不能避开的就给些钱财开道。
好在出发之时为防不测,李起给了曹顺许多的金银珠宝,以备不时之需。
有了钱财开道,再加之曹顺圆滑无比,而且他本身也是将军出身,有一定的武力在,所以这一路上倒还算顺利。
一路上曹顺曹小五等人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是平安抵达了弘光朝廷统治的区域凤阳府。
一进入到凤阳府地界,便是被当地的守军给拦下来了,曹顺也不再隐瞒身份,直接便是将自己的身份说了,还要求面见弘光皇帝。
这般的大事,守军将领自是不敢擅做主张,于是立即将情况汇报给了凤阳总督马士英。
说起这个马士英,这人还真是有点复杂,弘光皇帝就是在他和史可法,阮大铖,黄得功,刘良佐,高杰,刘泽清等人的拥立下继位当的皇帝。
有道是功高莫过于从龙啊,这马士英拥立弘光帝继位,那自然也是得到了弘光帝的恩宠,弘光帝将他升为东阁大学士,兼任兵部尚书,督察院右副都御史,成为了弘光朝廷的首辅,可谓是权倾朝野。
但是马士英比较善于弄权,在当了首辅后便是大肆排除异己,还和阮大铖狼狈为奸,搞得弘光朝廷是乌烟瘴气。
弘光帝是个戏迷,对马士英和阮大铖的行为丝毫不予重视,每天只知道在南京皇宫里面听戏唱曲。
君不明,臣不贤,再加上那刘泽清,高杰,刘良佐几个总兵仗着自己也有从龙之功,拥兵自重,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如此之下,弘光朝廷自然也就一天不如一天,历史上在建立短短一年后,弘光朝便是被鞑子击败,弘光朝就此灭亡,弘光帝也被鞑子处死。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马士英别看是个奸臣,但是在鞑子灭亡弘光朝廷的时候却是拒绝了鞑子的收买,还带兵进行了抗争,最后因为兵败投河自尽,
不像那阮大铖,钱谦益之流,嘴里满口仁义道德,鞑子一来,对鞑子磕头磕的震天响。
也正因为在最后的时刻马士英守住了底线,自尽殉国,所以历史上有人对马士英有一句评价,说他是小人中的君子,以他的结局来看,倒也算是符合吧。
马士英得知李起这个定王殿下竟然是派来了使者,要求面见弘光帝,一时之间也是大为惊讶。
怎么回事?怎么好端端的冒出个定王来!
也不怪马士英惊讶,要知道这年头通讯落后,李起在武清举事的消息还没有传到这里来,
再加之当初马士英等人拥立朱由松当皇帝的时候,都是以为崇祯帝的三个皇子死于乱军之中,国不可一日无君,他们这才是急匆匆的把朱由松推上位。
现在这突然冒出个定王殿下来,这算怎么回事,你叫弘光帝怎么办啊!
马士英立即是命人将曹顺曹小五他们一行五人看押,不许任何人接触,也不可走漏了风声,然后秘密押解进南京。
作了安排,马士英立即是穿戴整齐,一身的显赫朝服很是威严,而后便是匆匆进宫,请求面圣。
作为朝廷首辅大臣,又可说是弘光帝朱由松的贵人,想见弘光帝那是不难的,即使这时候弘光帝正在看戏,还看的很入迷,但是一听说是马士英求见,还是在御书房接见了他。
见礼参拜后,马士英一脸愁容的对弘光帝说道:“皇上,微臣接到禀报,说是先帝三皇子,定王朱慈炯在武清起兵抗清,而且还派来了使者,要求面见皇上,此事不知真假,还请皇上定夺!”
“什么!”
弘光帝一听,大惊,“噌”的一下便是站了起来,心思也是星驰电掣。
弘光帝心想如今自己刚刚登基,连年号都没有来得及改,用的还是崇祯帝的年号,现在这突然冒出个崇祯帝三皇子来,这要是被朝臣知道了,被百姓知道了,他们会不会去拥立那三皇子,而不再支持自己啊!
而且现在江北四镇拥兵自重,不听号令,特别是那黄得功,他还是“勇卫营”出身,对崇祯帝那是忠心耿耿,他会不会带头作乱,前去拥护那三皇子!
想到这里,弘光帝脸“刷”的一下就白了,几无人色。
对女人来说,权利是最好的春,药,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男人,如果不曾拥有权利,那自然也没什么。
但是一旦拥有过权利,亲身体会过权利带给自己的无上威严和尊贵,你再要让他失去,他情愿死在你手里,他也要在临死之前牢牢的抓住权利。
此时的弘光帝已经不是从前那个颠沛流离的朱由松了,在当了皇帝后,确确实实的享受到了权利带给他的无边快乐后,他已经着迷了,深陷了,
如果你要他再失去皇位,失去权利,他情愿去死!
现在突然冒出来的三皇子,定王朱慈炯,那就已经是确确实实的威胁到了他的地位!
弘光帝想了许多,最后看着马士英,几乎是一字一顿的说道:“先帝皇子地位尊贵,不知多少人想要冒认,以火中取栗!”
弘光帝这话的意思自然是昭然若揭,身为官场老油条的马士英哪里还能不明白弘光帝的意思,他之所以把曹顺看押,为的就是不让事态扩大,以此来讨好弘光帝。
马士英明白弘光帝的意思后,立即是俯首说道:
“皇上说的极是,先帝三个皇子皆是在北直隶京城沦陷后不知所踪,以如今之世道,想来三个皇子也是难逃乱兵贼民之手,微臣说句大不敬的话,只怕此时先帝的三个皇子已经是蒙难了!”
第两百二十四章 官场体面
弘光帝见马士英明白了自己的心意,很满意,“爱卿,如今国事维艰,以后还要仰仗如爱卿这般的股肱之臣来勉力维持啊!”
马士英一副无比激动的模样对弘光帝跪地叩首,道:“微臣身为皇上臣子,理应为皇上作鹰犬之功,效犬马之劳,皇上言重了,微臣愧不敢当!”
“呵呵呵,,,”
弘光帝亲自站起身来,将马士英扶起,还为他拍了拍肩上灰尘,以示恩宠。
皇上如此这般,马士英自然也是要为之分忧,于是马士英不敢怠慢,道:“皇上,国事繁杂,许多事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