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历史聊天群-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报纸是妾身无意间发现的,现在在扬州街市,有不少。我觉得这报纸上面说的有些道理,于是就收集了一些。官人,不防看看。”
应该说,这些报纸报道的事情,有些令梁红玉难以置信,有些令她恍然大悟,有的令她担心不已。
“报纸?”
“报道天下之事,让天下人知晓?”
“好大的口气!”
韩世忠来了兴致“我倒要看看,能说出什么所以然来。”
接过报纸,看起来。
梁红玉坐到一旁,看着韩世忠,说道“这报纸不知是谁所作,不过现在在江南各处都能找到,不少人喜欢看。官人看的报纸,上面有时间,是月的报纸,我这里还有十月,十一月的,这个月的倒是还没有看到。”
韩世忠正在看的月发行的报纸,上面主要是报道金兵南下的报道。对金兵的兵力,将领,作战风格,武器优劣,野心等等做了评判。
“倒是有几分见解。”
韩世忠开始看得起劲,道“金人,野心最大者,莫过于兀术此人,亡我之心不死!
这次,金兵南下就是由他主导的。”
梁红玉点头道“报纸上除了特别报道兀术此人外,其对金兵的火器做了分析,说金兵的火器要强于我们,官人认为可是真的?”
韩世忠愣了好一会儿,叹道“是的。”
虽然他很不想承认,但这是事实。
“不过,打仗最重要的不是武器,而是在于人。”
韩世忠自信道“只要,朝廷上下,君臣一心,何愁敌人不灭。”
想法很好。
“官人,这是十月的报纸,是对此金人的国力,兵力,将领,武器等来评判大宋的情况。”
梁红玉递上报纸,担忧道“若是上面所言不虚,大宋未来堪忧。”
韩世忠看过后,也是皱紧眉头,道“困难总是暂时的,眼下最重要的是上下一心,方可御敌。”
“我也觉得这报纸有些太夸大其词。”
梁红玉递上最后一份十一月的报纸,说道“这一份报纸,竟然笃定金兵一旦破楚州等防御,官人就会往南逃到杭州去,甚至逃到海上去……”
“岂有其理!”
韩世忠一听就生气,把所有报纸揉成一团丢掉,大声道“这种所谓的报纸,多半是有心所为,切不可相信。如今局势混乱,千万要谨慎。”
他倒是说对了一点,这报纸就是别有用心。
然而,有不少人看了就贪心害怕,有的更是相信。
比如扬州城行宫里的那一位皇帝,宋高宗赵构。
赵构看了太监从外面带回来的报纸,才更加觉得金人原来如此可怕,更加担心金兵开春后会攻破楚州等防线,直接来扬州活捉他。
就像之前被俘虏的宋钦宗赵桓一样。
害怕不已的赵构,赶紧找来心腹王渊,问道“爱卿,前往杭州之事,可办理妥当?”
要是能够,赵构希望马上离开扬州,前往杭州躲躲。
“官家,基本已经准备妥当,局势一旦有变,可马上离开。”
王渊知道赵构皇帝的心思,当然是顺着来说。
“很好!”
“爱卿办事,朕放心。”
赵构在殿里转了半响,还是觉得不妥当,突然想起那报纸上有个注意不错,于是对王渊说道“光是准备杭州还不能万,万一兀术带金兵追着朕不放,该怎么办?
陆地上不一定安,你命人准备好海船,万不得已,朕就去海上。金人不适水性,更别说出海。
朕到了海上,他们定是不敢再追!”
王渊先是一脸愕然,随即连忙点头,称呼“官人,英明!”
……
第270章:起事,占领建康府
易安居士李清照世界,建炎三年{1129年},农历正月末。
建康府。
钟山,秘密军营。
此刻,王宇,西施,孙尚香,武则天,上官婉儿,霍去病,李存孝,李清照,詹雅茹,独孤伽罗,杨坚,李白,魏东,郑旦等人聚集在这里。
钟山大营,现在已有千多兵力。在牛头山大营,有五千多兵力,主要由魏东和李存孝领兵。
今日众人聚集在钟山大营,就是来商议最后的起事部署。
“如今,在钟山和牛头山,我们一共有一万三千余将士,其大部分都是训练超过半年的。”
孙尚香先给众人介绍具体的兵力情况“其组建了两个明指数点,他也顾不得许多。
“虽然有不少先进章,等起事后,就加大报纸的发行,引导舆论,拉拢人心。”
李清照看了看李白,然后说道。
李白,这几个月,每个月都会来一段时间。
有了武则天赠送的十万积分,以及杨坚,詹雅茹两人也送了一些积分。李白时常来往,倒是不担心积分的问题。
接触报纸制作后,李白有了不少感悟。
而且,觉得和这些人做事,比他与他自己世界那些官吏,要舒心太多了。
于是,李白在这里待的时间越来越多。
之后,众人继续商议起事部署。
……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金兵如期在农历二月,再次南下。
没多久,楚州被攻破,韩世忠退到盐城,他对许多大将很失望。
尤其是开封府的杜充,此人居然不抵抗,找借口直接往南退。
岳飞无奈不能违抗军令,只好跟着大军往南撤。
楚州防御被攻破,赵构吓破胆,不管谁来劝都没用,他让王渊等人护送他前往杭州。
这时,建康府发生惊变。
短短数日内,建康府就被王宇等人控制。
有了前期的准备,可谓是兵不血刃,拿下建康府。
紧接着在建康府各个要处构筑防御工事,尤其是沿江防御。
水师也开始组建,由孙尚香这个熟悉水战的将军组建水师。
万界商会彻底放开在建康府运作起来,支持他们的行动。
原本被安置的数万流民,得知情况后,大受鼓舞。因为,他们不少亲人自愿参军,加入起事。他们已经对南宋朝廷死心了。
李清照和李白大量发行报纸,痛斥无能的南宋朝廷,号召天下义士到来,一同保护家人,驱除金人,推翻腐朽无能的南宋朝廷,恢复原,天下人人有田种!
宋高宗赵构前往杭州不久,悲催的遇见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兵变,诛杀他宠幸的权臣及宦官以清君侧,并逼迫他将皇位禅让给三岁的皇太子赵旉。
雪上加霜!
他不知道,原本的南宋,迎来了转折点,将一步步走向灭亡。
……
23
第271章:勤王,轻视,备战
易安居士李清照世界,建炎三年(1129年),农历三月。
对应华夏帝国时间为:1647年农历二月。
王宇所属世界时间2024年农历二月。
……
南宋,江南地区的秀州,礼部侍郎兼同节制军马张浚的府邸。
此时,张浚将吕颐浩,张俊,刘光世,韩世忠等将领召集在这里议事。
这些人,都是历史名人。其中张浚年纪最小,才三十岁,但确实权力最大的。
因为他是科考进士,文官出身。
在大宋,重文轻武,文官辖制武官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一众人聚在一起,面色凝重。
“事情诸位都知道了吧。”
张浚看着众人说道:“苗傅与刘正彦二人兵变,杀害王渊等人,逼迫官家退位,行大逆不道之事,死罪当诛。
把诸位找来,就是商议如何平定苗刘之乱,解救官家……”
就在上个月,宋高宗赵构刚从扬州城逃到临安(杭州)没多久,就被将领苗傅、刘正彦兵变所废。
苗傅和刘正彦当然不是为了什么大义,更不是逼迫赵构抗金,而是赵构和王渊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兵变准备换个听话的小皇帝。
“此事,当有张侍郎带领我等秦王,一切听你指挥。”
吕颐浩表态道:“苗刘二人罪无可恕,我等应尽快出兵临安,除贼以解救官家。”
这位吕颐浩,如今五十七,文官出身,权力没张浚大,但资历和声望不低。
目前任同签书枢密院事兼江淮两浙制置使。
对于这次诛贼勤王之事,很是热心,像趁机勤王立功,再进一大步。
“张侍郎,末将这次带来近万兵马,任凭调遣。”
说话的是张俊,与张浚同姓同音的名,但不是亲戚。
去年农历五月,张俊镇压秀州徐明等叛乱有功,升为承宣使。此后被安排驻军吴江,手下有万人兵马,此次带来八千多兵马。
他也是想勤王立功,得到高升。
历史上,张俊也是一代名将,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等四人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将”。
前期建功不少,但后来由主战转为主和,成为谋杀岳飞的帮凶之一,并以此博得宋高宗赵构的深宠。
权力诱人,不少人为此转变,张俊就是例子。
当然现在张俊还是主战派,还在努力建功往上爬。
“张侍郎,末将手下兵马虽然不多,但愿为先锋,诛贼勤王!”
四十岁的刘光世起身,对张浚说道。
也是一代名将,不过上月因为金兵突破天长,这里正是刘光世镇守。
为此,宋高宗赵构很不高兴,但因此在从扬州逃跑到临安前,让刘光世改任为行在五军制置使,屯守镇江府,随后又升为殿前都指挥使,成为名存实亡的殿前司长官。
现在手里兵少,但也是想勤王建功。
吕颐浩,张俊,刘光世三人的态度让张浚很满意,张浚笑了笑,看向韩世忠,问道:
“韩将军,不知你有何想法?”
韩世忠在楚州吃了败仗,接到张浚的勤王命令,就一边南下一边收拢残兵,如今手下有一万多兵马。
金兵如此快的攻破淮南防御,令韩世忠没想到。
他想起两月前妻子梁红玉给他看过的报纸,想起报纸上那些提前的预判……几乎全说中了。
比如:南宋淮南防线守不住。宋高宗赵构要逃往临安。朝廷腐败,根本没有抗敌之心等等。
想起这些,韩世忠对朝廷很失望,对皇帝赵构很失望。
“末将带来一万多兵马,听从张侍郎差遣。”
韩世忠起身表态道,同时担心与宋高宗赵构一同前往临安的家人。
见韩世忠表态,张浚松了一口气。
当前,除了他手里有三万多兵马,就数韩世忠兵马多,而且韩世忠打仗很有一套。
可以说,韩世忠年轻,比张浚,刘光世两人更有前途。
“好,我与诸位齐心协力,定能诛杀苗刘叛逆,解救官家。”
算了算,如今手下可有近八万兵马可调遣,张浚对于讨伐苗刘二人,更有信心了。
随后,众人开始商量诛贼勤王的具体部署。
结束后,韩世忠对众人说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