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历史聊天群-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偏偏张良他们不认识,这就奇怪了。
对于李存孝的突然出现,英布也是莫名其妙,经过交战,他认为李存孝可能不比项羽差。
只是,此战李存孝一开始就轻松战胜英布,让英布感觉十分丢人。
英布尴尬道:“大王,此人自称李存孝。末将可以肯定之前在项羽手下并没有此人,他像是突然出现的,不知其来历。不过,此人虽然勇猛,但和项羽比又如何,项羽都被大王打得一败涂地,多他一人也一样!”
最后还没忘记拍下刘邦的马匹。
可惜啊,刘邦不吃这一套,本来就对英布不满,现在更没什么好脸色。
“李存孝?”
众人想了想,没有印象。
彭越这时说道:“英布将军说得不错,此人再勇猛过人,也只是匹夫之勇。决定战争胜败的,并不是个人之勇!”
韩信接话道:“大王,无论楚军是否有粮,还是有何阴谋。大势依然在我方,两倍于楚军的兵力,末将有信心将楚军打败……”
汉王刘邦抬手让韩信别再说,然后对张良说道:“子房,你继续说。”
张良点了点头,道:“既然英布将军也不曾认识那李存孝,想必此人是才跟随项羽的。臣推测,楚军之变,很能与此人有关。”
顿了顿,继续道:“李存孝有可能事先就在亥下,是一支预备的兵马……或许是之前范增所谋,为楚军留下一支兵马,作为项羽的退路……如此,楚军之变,则说的通了。”
李存孝是范增留下的后手?
众人惊讶!
陈平开口道:“范增有大才,可惜未遇上大王这等明主贤君。大王,臣认同子房的推测。”
英布也赞同道:“项羽就是残暴之君,范增若是还活着,一定会后悔。”
若是范增的手笔,众人就释然了。
“范增已死,即使他留下后手,也不足为虑。”
韩信也认可了这种推测,道:“多一支兵马,多些粮草,也只是让项羽和楚军多苟延残喘些时日罢了。”
顿了顿,韩信正声道:“大王,现在已是十月,还有两个月冬季雨雪便会到来。我们不能让楚军拖延时间,务必在两个月内结束战争。如今,楚军固守不出,我军唯有强攻。”
汉王刘邦的大本营在北方,冬季雨雪到来,运送粮草便十分困难。而南方,雨雪没北方严重,到时候对楚军更为有利。
楚军把时间拖到冬季大雪到来,汉军的粮草便成问题。到时候,楚军要撤退,汉军就不敢一直追击。
彭越跟着韩信说道:“大王,末将也赞同对楚军强攻,不能让其拖延时间,否则对我军大为不利。”
陈平,张良等人没有表态。
韩信和彭越极力主张强攻楚军,一方面出于战事需要,另一方面因为汉王刘邦已经承诺他们这次击败项羽后,就封他们为王。
裂土封王!
多么大的诱惑啊!
汉王刘邦敲着几案,缓缓道:“从战场特意抓的几个楚兵还没问出结果,再等一等。”
没有必胜的把我,汉王刘邦需要更多情报来说服自己下决定。
……
此时此刻,在楚军大营,正在庆祝胜利。
不过,那是将士们。
西楚霸王项羽可没有放松警惕,正在与韩非,龙且,虞子期,钟离昧,季布,曹操,李存孝,张仪等人商量接下来的计策。
这一战胜利,是好事,能很大程度的激励士气。
不过,项羽等人也知道,此战会暴露许多事情。
西楚霸王项羽看向众人,问道:“诸位,你们认为接下来刘邦会如何反应?”
曹操开口道:“此战后,汉军肯定已经猜测到我们粮草为断。接下来,不会继续围而不攻,亦不会放弃,曹某认为,汉军会强攻。”
帮助项羽打汉王刘邦,曹操可没有心理负担。
隋帝杨坚说道:“朕也认为汉军会强攻,快到冬季了,一旦下雪,汉军粮草是问题,汉军不能拖延时间。
可惜,你的人还没有能完全学会使用那批qiāng炮,不能发挥全部优势。”
张仪有所考虑,说道:“我方有三月粮草,有那批qiāng炮,若是能拖延时间到冬季雨雪到来,便可轻易南撤,汉军不敢追击。
但是,如今汉军可能强攻。想要撤退应该能做到,要是想打败近四十万汉军,怕是很困难。”
三个月粮草,还有出其不意的一批qiāng炮,不足以确保项羽此战打败汉军。
众人包括项羽也明白,但是项羽不认为自己现在会输给刘邦。
不过,经历了许多之后,而且看过“华夏历史”,项羽如今变得成熟许多,自己也在改变,没有过去那么冲动。
“兵不在多,以少胜多也不难!”
西楚霸王项羽说这话没人说他自大,因为他都做过,背水一战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一直都很自信,道:“虽然本王不怕他刘邦,但为了楚国未来,此战不易损耗过大,有机会便南撤,先回江东重整旗鼓。”
燧皇,老子,李白,李清照,马可波罗等人没有直接参与作战,而是从其他方面,比如后勤这些地方帮忙。
韩非建议道:“若是想出奇制胜,恐怕如今只能依靠qiāng炮。出其不意,或许能用武,以及将获得受封之人都来到了京城,来到了承天门。
除此之外,历史聊天群除了原本已经来到华夏帝国的孙尚香,西施,朱元璋,马皇后,李渊,秦始皇,刘邦,赵匡胤,武则天,柴荣,王安石,伽利略,鲁班大师,诸葛亮等人外。
燧皇,老子,李白,李清照,张仪,商纣王帝辛,马可波罗,杨坚等原本在项羽世界的人,结束群体任务,来到了华夏帝国。
此外,霍去病,张衡,忽必烈,王莽,司马炎,戚继光等人也来了。
许多人还带了家属或者亲卫前来。
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朱棣,朱标,还有武则天与上官婉儿就不说了。
隋帝杨坚依旧带着独孤伽罗皇后到来。
商纣王帝辛带着妲己,又让许多人惊艳,然后羡慕嫉妒恨!
新朝王莽带了两个亲卫,可见其小心谨慎,怕发生意外。
还有晋武帝司马炎,元世祖忽必烈也都带了亲卫。
戚继光前来,让人有些意外。
张衡来了之后,很快与鲁班大师,伽利略,宋应星,汤若望等人活络起来,有许多科学方面的话题。
最令人意外的是,霍去病再次来到华夏帝国,把汉武帝刘彻带来了,同时还有一个汉武帝刘彻的亲卫。
除了少数几人外,历史聊天群的群成员,差不多都来了,给足了群主王宇面子。
…………
第217章:封赏令
华夏帝国的京城,也就是大明时的京城,从内到外分为紫禁城{故宫},皇城,内城,外城四部分。
紫禁城{故宫}也就是皇宫,皇帝一家子住的地方,位置上处于京城最央的轴线上。
而在紫禁城的外面一圈是皇城,其正门是承天门,也就是后世的tiān ān én。在紫禁城与皇城之间的地方,除了局的浣衣局,二十四衙门的二十三个衙门的内廷服务机构外,居住着大多数的太监和宫女。
华夏帝国的宫女和太监大部分已经遣散,在之前的大明,太监和宫女人数上万,其只有少部分在皇宫值班,其余都居住在皇城,在这其的大部分住在万岁山以北的区域。
皇城围着紫禁城,像个“回”字,而内城又围着皇城,也是个“回”字形状。
内城,也就是京城的市心,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改建而成,面积有五万多亩。这里居住着皇亲国戚和朝大员,还有着各种商业作坊。内城和皇城是“回”字型,内城在外,皇城在内。
在大明嘉靖皇帝之前,京城只有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后来嘉靖皇帝为了安置更多的京城人口,开始修建外城。
也就是现在华夏帝国的在城。
只不过当时由于资金不足,只建造了南边的一部分,面积有三万千多亩。外城在内城下方,比内城大许多,两者是“吕”字形状,上面是内城,下面是外城。
京城外城的街道格局和后世差不多,基本都是以水平竖直为主,全城主干道是通往各个城门的街道,街巷密集,显得方方正正的。
外城的主街道极为宽阔,可并排可行五辆马车。街道两旁是密密麻麻的商铺,酒楼{青楼也不少},叫卖的声、丝竹管乐的声音不绝于耳。
在大明,京城的治安主要是由五城兵马司和巡城御史负责,有时锦衣卫也会管一管。
华夏帝国的京城,大部分沿用大明的那一套,只不过现在五城兵马司和巡城御史还在,锦衣卫却没了。
五城兵马司,即、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为负责京师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及囚犯、武百官与百姓一同检阅兵马,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杨成明对大明王很是崇拜。
周显苦笑,道:“成明,有大明王在,未来在华夏帝国经商大有可为啊,商人的地位会得到提升。要不,以后我们合伙做生意?我的好点子可不少,将来富甲一方指日可待啊!”
同样是穿越者,周显敢肯定大明王会重视商人。大明王是华夏帝国之主,周显觉得自己已经无法与之比较,但凭借未来的见识,想要在这个世界活得滋润,他认为不难。
杨成明是“富二代”,周显想着可以拉拢对方。
“周显,你如此肯定。自古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想要改变,恐万难。”
潘柽章官宦之家,虽然不是瞧不起商人,而是见周显想从商,就劝说几句:“周显,还有杨成明,你们都是人,好不容易进了顺天院,未来官途可期,放弃大好前程而去从商,是为不智。”
说着,转头盯着杨成明,劝道:“你家里让你,送你到顺天院,恐怕不是让你以后回去接手家业,而是想你科举,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吧?”
“是啊,要是将来想从商,何必来顺天院!”
王锡阐赞同潘柽章所说。
周显不认同,辩解道:“做生意,也需要学识,谁规定就不能从商?你们都是故步自封,等着瞧吧,在华夏帝国,只要有大明王在,未来的商人会让许多人羡慕!”
解释多了别人现在也不能接受,周显只能说拭目以待了。
“你既然坚持,我无话可说,只希望将来别后悔才是。”
潘柽章不准备在劝说,免得争执不断,伤了和气。
陆陇其倒是赞同周显的一些说法,道:“周兄是否从商,那是他的选择。不过,周兄所说未来华夏帝国的商人地位会因为大明王而得到提升,我觉得很有可能!”
语气笃定,让其他舍友好奇。
陆陇其继续说道:“大明王王宇能与明末群雄逐鹿崛起,让吴三桂,王永吉等人誓死追随,最终建立华夏帝国本来就是传奇。
见过大明王的都知道,他是一头短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能剪去?为此,大明王遭受了许多人的责骂。
然而,大明王不以为意,继续特立独行。接着破天荒,前所未有的允许女子参加科考,并让五个女子举,其更是有一位是探花。
此举颠覆传统,无视祖宗法度,当时可谓是石破天惊,被天下人痛骂,更有不少人扬言“耻与为伍”,不愿意为大明王,为华夏帝国效力……
可结果呢?
大明王依旧不理睬,按部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