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华夏雄师-第3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新元点了点头:“先测好风向风速,再根据速度表进行计算,计算完之后再投弹,才能提高命中率。”
“为什么不能再靠近点投弹?”黄德美问道。
“不能再近了,再近的话,假如我们攻击的不是靶船,而是敌舰,那么敌舰上的机枪就能击中我们。”陈新元回道。
毕竟飞艇的体积庞大,不像飞机,可以规避海面射来的机枪子弹和机关炮弹,所以飞艇只能远远的高空投弹。
两名投弹手根据机长送来的数据,经过了一番复杂的计算,在确定好了瞄准提前量之后,把剩下的八枚200公斤炸弹全部投下去。
“轰轰轰”海面上响起了一连串爆炸声,呼啸而下的炸弹击中了靶船,共有五枚炸弹命中目标,其余的三枚炸弹落空。炸弹击中靶船,一枚炸弹不偏不倚刚好从烟囱钻入,在船体内发生剧烈爆炸,接着几枚炸弹分别命中了中部、船艏和船尾,这艘靶船燃起冲天大火。
“快解开缆绳!”前面拖船上的战士大喊道。
缆绳被解开,后面的靶船在浓烟烈火中缓缓沉入海底。
“哈哈哈!”黄德美哈哈大笑,“我终于明白了,我们那艘怪异的平板运输船是干什么用的!原来是给飞艇补给的啊!一艘飞艇,可以轻松击沉敌人一艘战列舰!我们这样的一艘平板运输船,敌人再多的战列舰,都能把他们送入海底。”
陈新元点了点头道:“黄将军,其实你说的也不完全正确,我们那艘平板运输船,其实就是航空母舰!主要是用来对水面舰艇部队发起空中打击用的。不过,航空母舰并非是用来搭载飞艇用的,而是要用来搭载飞机!虽然现在飞机还未诞生,可是在不久的将来,飞机诞生之后,航空母舰将会取代战列舰,成为海上霸主。”
“飞艇难道不能对海面攻击吗?”黄德美问道。
“可以是可以,可是飞艇的体积太大,规避的性能很差,很容易被击落。只要对手知道了飞艇能发动空中打击,他们就会想到造出高射机枪和高射炮来应对,到了那个时候,飞艇就根本没办法靠近投弹了,还未靠近,都会被人打下来。”
虽然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空袭演戏成功了,可是这种搭载炸弹的飞行器只能用一段时间,在一段时间之后,对手想出了对策,轰炸飞艇很快就会退出历史舞台,换成轰炸机和鱼雷机取而代之,由轰炸机和鱼雷机来执行对海攻击的任务。到了轰炸机和鱼雷机问世的时候,航空母舰将会在历史舞台上发挥极大的作用。
黄德美笑道:“这船的造价比战列舰低得多了,而攻击力是战列舰根本不能比的!”
“目前最重要的事情还是,想办法提高汽油机的功率,只有功率上去了,才能造出体积小,速度快的飞机。”陈新元说道。
这时候的汽油机还非常落后,这艘飞艇上装备的两台大功率汽油机,体积非常大,而且是直列式活塞发动机,还不是后来功率更大体积更小的星式活塞发动机,所以说,要研制出飞机,还需要有一段路子要走。陈新元只是一名化学家,而不是机械专家,制造飞机不是他的事情,需要空气动力学和机械工程师来完成。
飞艇的空袭取得了成功,郑和号飞艇编入了海军。过了三个月之后,第二艘飞艇也编入了海军。
半年后,一共有四艘大型飞艇和十二艘小型飞艇编入海军。
1867年7月6日,一支庞大的舰队从日本东京湾启航,缓缓驶向太平洋的对岸。这支舰队的中心不是战列舰,而是郑和号航空母舰。目前这艘航空母舰,其实是一艘飞艇母舰,搭载四艘飞艇。不过飞艇的体积太大了,只能轮流停靠在航空母舰上,飞艇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跟着舰队一起飞行。
以郑和号航空母舰为中心,担任护航的有广东号和上海号战列舰,还有广州号、长沙号、杭州号、福州号巡洋舰,这支舰队另外还有十二艘驱逐舰和四艘鱼雷艇母舰伴随,每艘鱼雷艇母舰搭载十艘鱼雷艇。在人们看不到的海水之下,还有两艘潜艇一起行动。
这支舰队的目的地,是通过白令海峡,走北冰洋航线,进入大西洋。
第377章 空袭(二)
海军司令黄德美亲自率领这支舰队,这支舰队的旗舰是郑和号航空母舰。这艘排水量14000吨级的巨舰,在主甲板上面覆盖了一层平台甲板,平台甲板和主甲板之间,有高度五米的巨大空间,那是未来的机库甲板。目前飞机还未诞生,这块空间就被用来搭载鱼雷艇和十二艘小型飞艇。作战的时候,可以放出鱼雷艇去攻击对手。
舰桥位于平台甲板的右侧,整块空荡荡的甲板上,孤零零的立着一座高高窄窄的舰桥,驾驶室、指挥台都在舰桥上。
“呜——”郑和号汽笛一声长鸣,从平台甲板右下方伸出的烟囱冒出滚滚浓烟,航空母舰以十五节的经济航速,在太平洋上航行。黄德美的儿子黄位,如今是郑和号的舰长,他已经是准将军衔了。
以郑和号为补给基地的十六艘飞艇,其中四艘大型硬壳氦气飞艇是奋进级飞艇,另外三艘都和奋进级一样大小,都是长度达到120米,直径25米的庞然大物,这种飞艇的质量为65吨,载有十二名乘员,可以携带四枚500公斤炸弹或者十枚200公斤炸弹,使用汽油机为动力。
另外一种型号的飞艇是小型热气软壳飞艇,长度为35米,直径14米,载重量为650公斤,飞艇上面只有两名飞行员,可携带一枚500公斤炸弹或者两枚250公斤炸弹,这种飞艇以燃气内燃机为动力,给气囊提供热气升空的也是燃气,这种飞艇的航程非常短,只有500公里,飞行速度为每小时120公里,因为是热气飞艇,不可能像氦气飞艇那样长时间停留在空中,平时是停放在航空母舰上,作战的时候才升空。
热气飞艇停泊在郑和号的机库甲板内,飞艇回收在航空母舰内的时候,气囊内没有空气,软质气囊折叠起来。
而四艘氦气硬壳飞艇,则是长时间在空中飞行。舰队在太平洋上航行的时候,四艘硬壳飞艇跟随着舰队,横渡太平洋。
此时巴拿马运河还未开通,走合恩角进入大西洋距离太远,所以陈新元选择了北冰洋航线。六月份从日本出发,七月中旬的时候,舰队可以通过白令海峡,到了八月份的北冰洋航线可以航行。
舰队沿着俄罗斯东部地区的海岸线,一路往北航行。越往北,气候越冷。
“这是六月份啊,那么冷。”一名水兵说道。说话的时候,他裹紧了身上的棉衣。
“我们要走北冰洋,到了北冰洋,那就更冷了。据说那里一年只有三个月没有结冰,其余的季节,海面都冰封的。”黄位说道。
舰队破开海浪,继续往北航行。通过了阿留申群岛的时候,只见前面一串珍珠般的岛链,这里的风景异常优美。
因为陈新元同俄国的合作,阿拉斯加没有被卖给美国,而是留在了俄国。俄国占领阿拉斯加,总比美国占领要好得多,在遥远的将来,苏联解体,美国一家独大的时候,如果阿拉斯加在俄罗斯手中,无疑是牵制美国的最好的地方。
二十一世纪,美国人在阿拉斯加布置反导系统,可以拦截通过北冰洋上空飞来的弹道导弹,这就给美国本土多了一重保险。若是阿拉斯加在俄罗斯手中,美国人就少了一重拦截。而且阿拉斯加在俄罗斯手中,就有一个强国能在陆地上通往美国,减少了美国的地理优势。
舰队通过了阿留申群岛,过了阿留申群岛后,海面上的海浪骤然变大,接近白令海峡的海域,常年刮着狂风,海面上不时腾起十二米高的巨浪,庞大的战舰在海浪中上下颠簸,好像一片树叶一样。
四艘奋进级飞艇,没有跟随舰队一起走北冰洋航线,而是直接从美洲大陆上空飞过,从加拿大上空飞行。这四艘大型飞艇,没有携带炸弹,飞艇上携带了足够的汽油,可以让飞艇横穿北美大陆上空,先行一步抵达大西洋,等候舰队到来。
飞行大队大队长张巍,是一位三十岁上下的年轻军人,原本他是军舰上的三副,属于值班驾驶员,专门负责掌舵。现在调到飞艇上,担任了飞行大队长。
“再见了,我们在大西洋沿岸等你们!”张巍让通讯兵向舰队发出了信号。
飞艇大队发出信号之后,在高空中发出一枚信号弹,随后就同舰队分离,飞艇大队以120公里的时速,离开了自己的舰队,直接向加拿大北部上空飞去。
北美大陆沿岸的北冰洋航线,可以说是一条十分恶劣的航线,那里常年风高浪急。
舰队在抵近白令海峡之前,黄德美下令,把所有的小型舰船全部收入鱼雷艇母舰内。
四艘鱼雷艇母舰,除了能够搭载鱼雷艇之外,也能搭载驱逐舰。这时候的驱逐舰排水量不大,最大的也不过才900吨级。而兰芳海军的这支远征舰队的驱逐舰,一般只有300吨级,不超过500吨级,放在后世的话,和一艘导弹艇差不多大小。
鱼雷艇母舰,排水量12000吨级,船尾有一个巨大的舱门,舱门打开之后,露出里面的船坞,鱼雷艇和驱逐舰都能进入船坞内。不过船坞里面没有海水,驱逐舰和鱼雷艇抵达鱼雷艇母舰后面,打开的舱门放入海中,舱门上面有滑轨,鱼雷艇和驱逐舰被绞车拉上滑轨,然后再被拉到干船坞内,关闭上舱门,这样驱逐舰和鱼雷艇就进入了船坞内了。
每一艘鱼雷艇母舰搭载三艘驱逐舰,为了给驱逐舰腾出地方,鱼雷艇母舰船坞内搭载的鱼雷艇,大部分的鱼雷艇都被吊车吊到甲板上,这样船坞内就空出了较大的空间,驱逐舰就停放在里面。
这些驱逐舰的吨位都很小,都不到300吨级,桅杆还能放平下来,这样驱逐舰就被收入了鱼雷艇母舰的船坞内。
除了鱼雷艇母舰外,舰队中还有一艘庞大的潜艇母舰,两艘潜艇也全部搭乘潜艇母舰。
小船乘坐大船,是因为北冰洋航线的海况十分恶劣,小船的抗浪性太差,所以放在大船里面,可以保证这些小船的安全。
舰队通过了白令海峡,进入了北冰洋边缘的波弗特海。
寒冷的北风呼啸,海面上掀起了十多米高的巨浪,巨大的郑和号航空母舰在海浪中颠簸,船身摇晃的角度达到了35度!如此巨浪,使得久经训练的海军将士们也支撑不住,很多人都晕船了,饭都吃不下去,但是将士们以顽强的意志支撑柱,在值班的时候,坚守在岗位上,没有人因为晕船回到舱室去睡觉。
“哗啦”一道巨浪在郑和号的船头扬起,海浪直接打上了飞行甲板,甲板上海水流淌。这时候的飞行甲板上,已经空无一人,为了安全起见,在通过这块恶劣海域的时候,飞行甲板上不得有人逗留,以免被海浪卷入海中。
舰队经过了十多日艰难的航线,进入了阿蒙森湾。
进入阿蒙森湾之后,海况变得好了很多,阿蒙森湾的夏季晴空万里,风平浪静,而且这里的气候明显温暖多了,是因为受到暖流影响,每年四月份,冰雪就化了,五月份就能通航,比起只有八月份才能通航的波弗特海的航行条件要好多了。
“终于风平浪静了!”进入了阿蒙森湾之后,舰员们纷纷走出了舱室,爬上外面的甲板。
战士们轻松了,但是黄德美仍然紧张,这是一条华夏海军从未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