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开局一座玉门关-第2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当父皇请她过去的时候,长乐自然是过去了,她知道父皇肯定是要征询她的意见,不过她没有意见的呀,因为如果他在乎这些的话,肯定早就跟她说了呀。
如果他没有说的话,那肯定是不在意,就让她随意处理,这是她的那个掌柜跟她说的呢。
“长乐公主殿下到!”随着常林大声汇报的声音响起,长乐微微吓了一跳,这常公公是不是太正式了,平时他都是小声跟自己行李之后,就先去汇报父皇,然后才让自己进去的呀,今天这么这样通报呢?
不过长乐的脑袋里面还没想通,就看到殿门口的两位御林军已经推开了宫殿的大门,然后所有御林军以及旁边的太监都同时行礼道:“见过长乐公主殿下。”
“免礼。”长乐吓了一跳,不过还是稳住了,她直接摆摆手开口道。
“是,殿下,陛下说您来了直接进去。”常林开口道。
“恩。”长乐点了点头,这才抬腿向宫殿里面走去,她身后的侍女自然是不可能跟着的。
当长乐进去宫殿的内间之后,随着门口的小太监推开门,长乐进去之后,看清楚里面的情形,长乐就忍不住吓了一跳,因为里面不仅仅有父皇,而且还有长孙伯伯,房伯伯,杜伯伯,高伯伯等等七八个人在这里呢。
不过接下来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还没等她开口行李,在场的七八个大臣都同时站起来,同时躬身行礼道:“见过长乐公主殿下。”
“啊……免……免礼。”长乐被吓了一跳,虽然她是公主,但是按照大唐的规矩,她要先跟陛下行礼,然后这些大臣跟她问好,不用行礼,或者抱拳礼,而她却是需要向大臣回礼并且问好的。
但是现在,这七八位大臣都是行的弯腰礼,这已经算是大礼了!所以长乐自然被吓了一跳。
不过回过神之后,长乐赶忙向所有人行礼道:“见过父皇,见过各位阁老。”
因为这里人多,称呼官职也不好称呼,所以长乐直接称呼了他们阁老。
“好了,长乐免礼,你们也别这样,吓到长乐了。”李世民这些笑着开口道,大家也都笑着站起了身。
“长乐啊,你过来。”李世民又冲长乐招了招手。
长乐这才站直了走到李世民的身边乖巧的站了下来,等她走过来之后,还是杜如晦先开口道:“殿下,这次请殿下过来,其实不是陛下的意思,而是我等诸位同僚的意思。”
“不知道诸位阁老叫长乐来有何指教。”长乐立刻开口问道。
“指教不敢当,殿下,是这样的,殿下应该知道陛下向大汉集中购买长乐拼音识字法一书的事情。”杜如晦开口道。
“恩,我知道。”长乐点了点头。
“是这样的,户部相关的官员目前一共收到登记的书籍总计20万册,而陛下跟这些世家所说的一本书的价格是两贯钱,目前户部光是收到定金为二十万贯,还有二十万贯的钱很快也会拨款到位,而书籍的详细价格殿下应该是知道的。”杜如晦继续道。
“嗯,我知道。”长乐面色平静的开口问道。
“我们这次请殿下前来其实是这样的,书本不应该用来进行贩卖盈利,相信殿下也是这个意思,而目前这些卖书的钱呢,我们想请求殿下,以殿下的名义,在天下各道各州建立官方私塾,然后免费教授大唐普通适龄孩子入学,普及天下教育,不知道殿下意下如何?”杜如晦认真的问道。
长乐愣了一下,虽然她年纪不大,但是她同样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当然,这个概念也是霍刚跟她说过的,杜如晦这么一说,长乐立刻开口道:“这当然是好事,教育一事事关大唐安危,孔子先贤都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本来杜如晦说话,其他人都是面带笑意的听着,对于他们来说其实这件事都是商量好的,而且也是李世民所同意过的,但是名义上这些东西都是长乐公主殿下的。
所以他们不管是出于任何目的都要“征询”长乐的意见,哪怕长乐只是一个八岁的小女孩都是如此,哪怕实际上做出决定的是李世民也是同样如此。
但是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长乐的这些话一出,所有人的脸色瞬间就变了!尤其是跟长乐对话的杜如晦更是如此!旁边的魏征,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同样都是愣了一下,接着就是惊愕外加震惊的看着长乐,包括李世民都惊愕的张大了自己的嘴巴!
第400章 长乐(下)(白银盟壶中日月加更44/50)
看到他们这个反应,长乐瞬间就反应了过来,虽然她年纪小,但是她读的书可不少,这句话她曾经读到过,但是她读的可不是这个版本,而她刚说的这个版本是霍刚跟她说的,她觉得太有道理了,这才符合她心目当中孔子先贤的形象,所以她就记录了下来,并且记在了心里。
刚刚杜如晦说这件事的时候,长乐直接就将这句话说了出来,说出来之后,作为整个大唐最顶尖的一批文人,在座的这些人里面没有一个人是庸才,长乐所说的这些话,他们自然是瞬间就反应过来了。
而瞬间反应过来之后,他们就同样立刻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正是因为他们听懂了,所以他们才惊骇莫名,因为从古至今,读过这本书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但是从来都没有人敢篡改过孔子先贤的话。
同样,自然也从来没有人想到过这个话断句可以这么断句的,准确的说,这些读书人不敢怀疑先贤的话。
因为在这个时代,普遍认为的断句方式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就是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没有必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在古代这个思想是非常正确的,不管是对于统治阶层来说,还是对于士族阶层来说,这都是符合他们利益的,而读书人同样也都是出自这些人,所以他们其实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这也是没有人更改的原因。
但是长乐这句话就像是掀起了一个巨大的风暴一样,突然直接炸了出来,在场的所有人都给炸蒙了,因为他们都有足够的文学功底和素养,长乐这句话的意思,跟上面的意思可是完全不一样了。
后世对于这句话有许多种断句的方式,而普遍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种最符合论语的语言规律,也更符合孔子当时的思想。所以霍刚没事跟自己未来媳妇儿当笔友,自然也提到过这个。
这句话的意思说的是,老百姓,若可任使,就让他们听命;若不可任使,就让他们明理。
所以说,在这个时代为什么读书非要老师,没有老师是读不懂的,光是那一大片古文,如果不会合理的断句的话,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后世现代汉语都可以体会到这样的一点,更不要说一个字往往代表很多意思的文言文。
所以,古代老师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也是门阀世家能够把持知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之一!
这也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那些穿越到武侠古代里面,拿着秘籍就能练功的人……都是扯淡的,光是普通的文言文就有无数种意思,更不要说那些秘籍当中有着佛道等教派的专属名词,没有人给你解释,你一个现代人翻开一个通篇文言文,没有标点符号的秘籍,练武?
不存在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武侠小说当中师父那么重要的原因。
所以,可想而知在座的这些当代顶尖文人们内心到底有多震撼,杜如晦几乎是下意识的就语气急促的开口道:“殿下你说什么?”
长乐被吓了一跳,因为胡乱篡改先贤的话,在这个时代可是非常严肃的问题,她以为杜如晦他们生气了,不过她顿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开口道:“我说,教育是国家的基础,孔子先贤都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长乐将自己的话,重复了一遍。
而重新停了一遍,杜如晦依然是一脸的震撼,他抬起头看着长乐道:“这话,是殿下你自己想的?”
“对……”长乐有些心虚,不是她要占这个名头,而是她不想那个人背上一个篡改先贤的名声,虽然他不在意……但是……但是她在意呢,他不应该有污点。
“殿下果然慧仁。”杜如晦再一次认真的向长乐行礼,而其他的大臣们也都是面色严肃的向长乐重新行礼,看到眼前的一幕,长乐瞬间就明白,她误会了。
“那个,我看了……看了……”长乐有些不好意思,跟霍刚之间的交流这是她的小秘密,自己的母后知道,父皇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但是她本来不想让其他人知道呢。
不过这关系到他的名声,既然是好事,长乐觉得自己应该说出来,所以她纠结了一下还是开口道:“这是……这是我看了大汉霍刚首领给我的书之后想的,那本他写的书对教育就很重视,他觉得如果百姓都接受教育的话,都能明白道理的话,百姓自然更加容易管理,同样也更加容易为国家付出,能够理解国家,理解像是父皇这样的皇帝的想法,有利于国家稳定。”
说道这个,长乐很快就平稳了下来,语速也快了许多。
长乐的话让大家都相互对视了一眼,但是他们却依然沉寂在那句话当中,这句话他们突然觉得,也许这才是先贤的本意。
“不管怎么说……殿下果然是深明大义,仁德聪慧,只是这笔钱的数量不小,一共至少有四十万贯,这些钱本都是殿下的,臣等自然要跟殿下说一声。”杜如晦平稳了一下心情,然后重新开口道。
“哦。没事,不过如果在天下各道各州建立私塾的话,虽然四十万贯很多,但是应该不够吧?”长乐想了想开口道。
“是不太够用,不过陛下说了用陛下的内库补充一部分,然后朝廷不能什么都不出,户部这边的国库也出一部分,这关系到国家未来,自然不能轻视,这样的话,资金自然也是够用了。”杜如晦立刻开口说道,这也是他们的想法,毕竟四十万贯虽然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甚至前期已经够用了,但是教育不是一次性的投入,而是持续的投入,所以后续的话,这笔钱肯定是不可能够的,肯定是要朝廷投入的。
不过李世民也就是要个由头而已,这样的话,自然是已经足够了。
只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刚说完,长乐就直接很随意的开口了:“这样的话,那我身为大唐的公主,这样有利于国家的事情,我不能不管,我再出四十万贯好了。”
“噗……”旁边的高士廉等人当中不知道是谁直接被自己的口水给呛到了,差点将口水给喷出来,而其他人包括杜如晦都是一脸懵逼的抬起头看着长乐,再出四十万贯?我的公主,你知道这是多少钱吗?
也就是李世民……虽然有些惊讶,但是没有那么震惊。
“那个……殿下您说的是真的?”杜如晦一脸的懵逼,我的天爷啊,不是他杜如晦震惊,而是大唐的国库一共加起来才多少钱?去年大唐一年国库的收入不到二百万贯!没错,就是二百万贯!这个数字恐怕很多人都想不到,当然这虽然因为有绝大部分的国库收入都是粮食和绢帛。
而这二者在国库入账的时候要远远低于市场价,所以实际上国库用物资来说的话,要远远高于二百万贯,甚至高出一倍都多。毕竟粮食的价格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