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废材穿越做狠人-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92章 再次为官
随即,江映寒与妹妹进闺房聊。
门关上,江映寒望着映春肚子,“二妹……”
映春流泪,坐床上靠着床棂哭。
映雪则有些不知所措,“怎么了?突然哭了?”
映寒,“三妹出去一下。”
映雪虽然不太情愿,但还是听大姐的话。
映寒心里已经有底,言语安抚映春。
映春不爱说话,也不知如何说出心中委屈无助。
“几月没来了?”映寒问。
映春眼泪汪汪,伸出四根指头。
“父亲可已知晓?”
映春摇头,“不敢说。”
映寒点头,房中踱步想了想,“二妹别急,事情已经这样了,怪罪谁都于事无补,现在只有两个法子。”
“一是打下来,二是生下来?”
映春抽泣擦泪,“全凭姐姐做主。”
江映寒又想了想,“孩子非汉人血统,生下来有许多尚未可知之事。”
“再说,妹妹才此般年纪……”
“打……了吧。”
映春闻言哭得更厉害了。
她心慈善良,想到腹中骨肉,心刀绞一样痛。
江映寒自己也想哭,原本都好好的,怎么会变成这样。
她帮映春擦泪,“姐也是为你好。”
江映寒也才十七,却要做超出她年龄的决定。
映春只是哭,不说话。
外面,映雪心事重重走来走去。
赵洛看这情况,就估计有事。
说起来,都算是一家人。
他自然希望一家人都过得好。
不由得,再认真考虑一下江禹之的事。
旋即,他复又进房。
江禹之躺床上一副生无可恋。
赵洛实在看不下去,“岳父大人,您是一家之主,这映春映雪年纪还小,还需要岳父关爱,教导。”
江禹之一副没听见的样子。
赵洛真想不通,这不当官,难道就不要活了?
也有种一巴掌抽醒他的冲动。
“岳父若想再为官,倒也不是没一点办法。”
江禹之这下有反应,望过来,“贤婿愿帮我了?”
赵洛,“不过,那位大人只欣赏直臣,干臣,不务正业,曲奉攀附之辈,那位大人肯怕瞧不上眼的。”
江禹之脸色有些不自然,感觉赵觉意有所指。
但若是能再次当上官,他也不计较。
“贤婿若真有门道,岳父自然好生把握。”
赵洛点头,“那小婿就尽力试试。”
与江禹之,他也没什么好聊的。
出房时,江映寒拉他一旁说话。
说的是江映春的事。
赵洛之前没看出来。
他是后世人,对于这种事没有异样眼光,只有同情。
“行,只需和父亲说一声。”
映寒感激,赵洛对她家人都极好的。
她进房与父亲说,未说原因,只说要接映春回夫家小住。
江禹之本来就不太管女儿的事,点头答应。
映春收拾好衣物,坐轿往赵府。
刚进屋,她又改变主意,不打了。
映寒做不通工作,请赵洛拿个主意。
赵洛觉得应该尊重映春,孩子是她的,她有这个权利。
但将来要面对的事,必须先跟她打好预防针。
映寒心里是想让二妹打掉。
见夫君这样说,她犹豫了。
思虑良久,她也只能无奈认了。
遵照赵洛意思,她与映春好好沟通。
映春不改变主意,打算一切都自己承受。
映寒叹息,心中无奈。
如此的话,映春只有在赵府养胎,等生下来再说。
赵洛走密道回宫,召见黄道周,说江禹之的事。
听赵洛说完,黄道周本心是不愿用这样的人。
但赵洛开了口,就也答应给他一次机会。
次日,吏部一纸委任状送到江禹之手中。
督察院经历,正六品。
就是干些文书工作。
一天就把事办成!
江禹之讶然不已,不敢再轻看这个女婿。
仪金送走吏部差使,江禹之似乎又活过来了。
穿上崭新的官袍,精神焕发。
次日,上任就送上一千两孝敬。
黄道周一言不发,将宝钞揉成团扔地上。
江禹之忐忑,不安,谨小慎微不敢犯错。
过了几日,似乎也没什么事,他又放下心来。
只是职务上的事,不敢有丝毫马虎。
但督察院现在是火热单位。
不少同窗旧友同僚又联系上他,好酒好肉招待。
高他几级的官员都对他客气有加。
虽然从五品降到六品,但他比往日还风光。
官场上没有什么永久仇人。
江禹之早就看透了,也不计前嫌与旧友同僚应酬。
多个朋友总比多个敌人好。
江禹之确实知行合一。
凭着二十年为官经验,一下子就融入了圈子。
九月,山西大丰收。
大同,京师也都不错。
河南,陕西,湖广等地新农作物也见成效。
总之,神州各地都缓解了历年来的粮荒问题。
至于辽东那边,目前还没推广开,可能明后年有转变。
赵洛在皇宫与府院穿梭,密道算是帮他省了不少事。
十月,一件案子也引发赵洛关注。
大名府居然有人私征杂税。
大名知州袁可益以疏通河道为由向辖区百姓广征工银。
数额近十万两。
疏通河道项目确实有,但多少银子用在项目上不得而知。
督察院已经派人前往大名府调查核实。
事发,袁可益赶紧走动。
经人牵线认识了江禹之。
江禹之不怎么贪财,但却爱面子,喜玩弄权力。
他一琢磨,这事可大可小。
只要把账面做平,钱银都用在实处,上头一般不会做过分处罚。
当然,他还是按以前思维来分析的。
天启崇祯时期,这种事多不胜数。
朝廷拿不出银,地方事务又亟待处理,怎么办?
地方上只能开征,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袁可益帐面肯定是做得天衣无缝,但关系同样要打点。
毕竟,都不是傻子。
你冒着风险征十万两,自己不捞点谁信?
所以,不管怎么样他不能全部独吞,要分出一部分大家发财。
江禹之利用职务便利,把佥都御史和巡按叫到一起喝茶。
三个人商量把事圆一下。
风险是有,但这种账面的事难查出究竟。
调查结案上用点春秋笔法,糊弄糊弄就过去了。
三个商定,就这么干。
第193章 试射火箭
但黄道周是谁?
一眼就看出笔法不对,数据不详。
一般这种内部出问题的事,部首也会斟酌处理。
毕竟这一查出来,他也有用人不当失察之嫌。
再者,把内部搞得众叛亲离,他也得不到便宜。
但黄道周眼里容不得沙子。
棺材都准备好了,还怕人心不附。
案札砸到江禹之身上,“想继续为官,就据实查明。”
江禹之心惊肉跳,这黄道周真的是铁面无私六亲不认。
他连忙躬低身,“是,是,卑职再查,再查。”
江禹之吓出一身冷汗。
回头就把人喊过来,“不行,这案子上峰盯得紧。”
但好处收了,这事怎么办?
佥都御史官儿最大,“那就少写点。”
几人同意,又仔细琢磨……
最后,调查结案上有一万余两银子不知去向。
这回黄道周也搞不清真假。
但以他多年为官经验,恐怕没这么简单。
他一面不做声,一面秘密遣派人前往大名暗中调查。
其实嘛,认真查还是查得出来的。
哪些地方动过工,哪些地方没动,肉眼就看得出。
而且问当地村民,十个有九个回答得上。
一个月后,新的调查结论摆在黄道周案头。
黄道周也真是丝毫不讲情面,把二份调查结论都呈交上去。
此举得到赵洛赏识。
赵洛不用细看就知道第一份报告有问题。
主要是,上面署了江禹之名字。
他又对江禹之没什么信心。
赵洛把调查结论交给龙大,“该拿的,全拿了。”
“是!”
龙大出马,涉案官员悉数入狱。
江禹之再次身陷囹圄。
穿着号服对着月光,铁门呀,铁窗,铁锁链……
他是悔不当初。
一次踏错,二次再错,他再没机会了。
赵洛让他自作自受,颁令。
“在原有免税基础上,大名府多免一年。”
“未完成的河道疏通工作,由朝廷出资完成。”
政令与案件审理结果在官报上刊登。
大名府百姓交口称赞,遇上好朝廷。
十一月,赵洛设立教育局。
黄道周举荐赵弘文。
赵弘文是原礼部行人,甲申之难后发动过起义。
失败,归隐山东泰安。
山东巡抚方大猷几次招抚其为大清效力,但都被拒绝。
奇怪的是,黄道周一封手信,他却是来到京师。
赵洛听说了他的事迹,对他人品比较满意。
任命他为国子监祭酒,监理教育局。
赵洛给他的任务是,在京师所有县城铺设义学院。
京师凡七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孩童均可免费得到普及文化教育机会。
当然,要完全实现,不是短时间的事。
赵洛准备五年内在京师山西大同陆续投入二千万两白银在普及教育事业上。
山西教育局学监为傅山。
对于这项差事,两人都十分热衷。
毕竟,这是能载入史册利国利民之事。
当然,也有官员认为百姓就该愚昧。
只有愚昧无知的人才会老老实实听话,不敢跳腾。
历史证明,这样会给国家民族带来重大危机。
赵洛对这种声音置若罔闻。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欧洲,科学书本上有世界板块。
这篇《少年说》发表于官报。
同时,也将镌刻在石碑上竖立每所学校门外。
赵洛用行动回答那些愚民论者。
他没意识到。
推行文化普及教育是对现有仕林阶层的一次集体挑战。
为什么?
因为普及书本简单易懂,用的是白话文,四书五经不见只字片语。
这让那些习惯了咬文嚼字的仕林不屑一顾,弃如敝履。
他们寒窗苦读悬梁刺股砸壁偷光换取来的文人身份,一下子似乎变得贬值,满街都是文人学子……
换句话说他们的既得利益受到侵犯。
让孔家圣公儒学代表知道,肯定会发出恶意诋毁的声音。
一老显灵,后代三千年受益。
突然有人坏事,不要干死他。
这都是后事。
赵洛颁令,没有人敢跳腾。
大量白银流入各县,势必拉动内需。
总之北廷不缺银,只要不乱来,山西京师经济都会迅速恢复发展。
十一月五日。
赵洛来到火器局试验场。
场中摆放了三种不同射程的火箭。
二里的,三里的,和五里的。
看外形,也看不出名堂。
“试射看看。”
“是!”
“点火。”发令官挥动令旗。
炮兵点燃火箭尾部引线。
“嘶!”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