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养郑重点头,说道:“你小子看起来精明若鬼,可犟脾气上来,就他娘地成了肥肥脑子!”
余丛升不由点头,他可是吃过刘卫民大亏,本来打了杜松脸面,说好的只是出去躲躲,可这一躲竟然跑去与建州贼死磕去了,害的他不得不出兵送给养,送着送着,将自己送进了大牢。
见俩老头点头不已,刘卫民又是一阵苦笑,一再保证绝不随意参与两派斗争,俩老头这才放下了心来。
余丛升一边迈入府内,一边说道:“幼军情况可不是太好,当然了,老夫也没看出京营哪里好的了,只不过幼军更差了些。”
就是余丛升不说,他也能想到幼军情况不是很好,要是真的不错,五军都督府也不会这么轻易撒手给了他,但他也没太过失望,笑道:“幼军大多都是战亡军将之遗孤,根子上不是太差,只不过年纪幼小,背后又没人支持,这才成了后娘养的。”
“但是呢,幼军都比较年轻,可比五军都督府有朝气、活力多了,稍加训练还是不错的。”
刘养一阵好笑,余丛升却气不打一处来,气哼哼道:“是,你小子说的挺多,是挺年轻的,好些都还没火铳个头高呢!”
刘卫民一愣,他从皇帝那里得知了幼军如今只有三千人,还是二十岁之下军卒,年长后,大多都会外调父辈原本属于的卫所,具体的事情还真的所知不多。
看着两人神态,刘卫民就知道自己又栽进了大坑,不由苦笑来。
“还真他娘地成了保姆啊……”
事情都成了这般,他又能如何?也只能让俩老头先帮着带带幼军,他还真抽不出太多时间,此时他更需要的是弄钱和兵器,他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养活数万人马吃喝,这本身就是一个极为困难的事情。
回到府邸,却发现自己大舅哥又跑来了,不仅仅他跑了过来,身后还带着一帮老头,都是些工匠。
皇宫内工地停工,工匠们也就没了活计,人又不能离开京城,只能无所事事待在城外低矮的房舍混吃等死。
古之四民,士农工商。说是商人地位最低,可真正算起来,工匠们的地位才是最低,他们没有自由,不允许科考,就算为官,最多也就是工部主事一级,再高基本上就是奢望,生活也是最苦逼的一群人。
苦是苦了点,但也是很奇怪,匠户们又像是后世的公务员,尽管好多人从没见过朝廷给过一文钱补助,但他们确实算是公务员,是有一定的补助的,只是大明穷的只剩下了一条裤头,没什么钱粮给就是了,除非给官方干活时才会给些,也就造成了许多匠户在民间干私活养家。
一帮子工匠跟着朱由校身后进了书房,吵吵嚷嚷的好不热闹,刘卫民非但不怒,反而很是开心高兴,甚至亲自下厨弄了八个盘子八个大碗,临走时还每个人给了一锭银子,算是对他们在沙盘一事上的感谢和自己当时态度不好的赔罪。




大明镇国公第71章 大半年……
 

后世有个论调,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民,只有技术,没有科学,或是就算有科学,也只是零零散散,并不系统。
刘卫民是很赞同这个论调的,皇宫他去过,华丽的建筑、精美的瓷器、丝绸……无不验证着大明工匠们技术高超,可你要真的询问他们技术来源,他们也只会说是祖辈遗留下来的,问他们里面真正蕴含的道理时,他们又说不出来。
坐在一旁的朱由校,见到他快要将米粒塞到了鼻孔时,不由开口道:“妹……妹夫,你在想着什么呢?”
“啊?”
刘卫民一愣,看到所有人都在看着自己,很有些不解,朱徽妍伸手捏去他嘴边的米粒,这才发觉自己的失神,不由尴尬挠了挠头。
“刚刚想着是不是开办一所皇家学堂呢,正想着幼军中有不少孩童,是不是让他们读些书,学习一些有用的生活技能,比如工匠之事,将来就算长大了些,今后也能多一些生活门路。”
“小子,别瞎想着没用屁事,幼军可都是些军户,就算将来长大,那也只能从军为武!”
刘养老不要脸的,好死不死拉着妻室刘马氏坐在他一旁,还以年纪大小、尊老爱幼人伦啥的,强行占了主位,他也不想想自己什么身份,在座的哪个都比他地位高了?
听了他的话语,见一桌子老老少少点头认同,刘卫民就气不打一处来,眼睛一瞪,不服道:“别以为年纪大了就什么都懂,你这老儿不懂的事情多着呢,皇家学堂,皇家两字明白不?那是只培养工匠吗?”
“那是为皇家培养忠实护国的信徒!”
“幼军都是些忠勇将士的遗孤,本质上都是忠烈之后,大明本就应给予特殊照顾,再说了,工匠之只是其中一项,还有兵事班、文事班、礼仪班、农事班、船务班等等……”
“东林都能在京师弄个什么讲堂,凭啥小将就不可以?”
“哼!”
“不让小将弄,小将还他娘地就要弄,惹火了小将,小将连报社都弄了!”
“不吃了!”
刘卫民怒气哼哼一拍桌子,饭也不吃了,气哼哼一个人离开,看的一桌人一愣一愣的。
刘养更是呆呆看着他大步离去,他还真没想过他会说出这番话语来,本以为只是胡闹胡言,没想到这个“皇家学堂”还有这么多事。
一屋子人全看向刘养,他算是家里最年长的了,估摸着一个个皇子皇孙都是被宫里宦官欺压狠了,要不然刘养老宦官还真没法子坐在主位上,别说是他,就算是刘卫民亲生父母那也是不成的。
刘养一看所有人都看向自己,老脸一红,还有些恼羞成怒。
“臭小子一生气就不吃饭,不管他,咱们吃咱们的!”
一顿饭吃的憋屈,刘卫民独自坐在书桌前,铅笔在手中打着转,脑中却想着学堂的可行性,他自己是想着做山长,可一想到自己事情太多,商铺、农庄还没走一圈,此时福建、广州应该已经出了高产农作物,需要让人亲自去寻,净军训练、幼军训练,还有即将到来的政治风波……
一桩桩,一件件,都需要他亲自操持,皇家学堂……
“没有忠诚可靠的人啊……”
刘卫民喃喃低语,房门却无声无息打开,抬头一看,正见自己小媳妇端了碗满登登的米饭进来。
“相公……”
“还是自家媳妇知道心疼人,那老混蛋就知道气人!”
刘卫民忙接过饭碗,一阵呼啦啦扒着饭粒,嘴里嘟囔着……
“你也别怕他,你是公主,他敢欺负你,你就跟他怼!”
“相公不是说了吗,刘公公帮了咱们家不少忙吗?”
“是帮了不少忙,所以你家驸马相公才让着他,可老混蛋越来越混蛋,就知道气人!”
“对了……”
刘卫民突然想起自己大哥二哥来。
“媳妇,跟你商议个事儿,过些日,大哥、二哥就要来了,原本想着岳父给的那处院落是想让他们住着来的,刚才相公想了想,还是觉得皇家学堂比较重要一些,那处院落就当做孩子们的学堂好了,大哥、二哥暂时先住在咱们家里,过些时候,你家相公有了时间,再为他们另寻住处。”
朱徽妍想也没想,点头应可。
“嗯,相公怎么说都行。”
见自家小媳妇答应,刘卫民心下一阵感叹,这个公主还真是不错,换了旁人,那可是绝对不行的,别说兄弟了,就算是亲生父母,那也是想也别想的。
有了想法就去实行,刘卫民扒完饭,立即开始制定他的计划表来,为了能让万历帝同意,先是大篇幅讲起西方的皇家学院的好处来,然后又讲起大明朝此时的党争,官员全他娘地想着自己争权夺利,太学院也不再是培养为国为民官吏之地,成了各党派影响朝政之所,已不堪一用,所以大明朝需要培养些实用之人。
叽里呱啦说了一通废话,这才真正进入主题,按照各式各样的人才进行培养,净军、幼军将领统一纳入皇家讲堂,让他们光荣的进行再次改造,制定的课程、计划虽简陋,却很详细,一条条全都有,什么规章制度、计划、总结啥的,什么课程表,讲师选择啥的……满满登登一大堆,他也懒得找人书写,就用他的铅笔写着他狗爬式烂字,一笔一划写了份奏折。
这些准备好了还不成,他还得写写教材,这可就麻烦了,语文教材容易,《三字经》、《百家姓》啥的大明都有,蒙学已经算是很成熟了,但是没有拼音字母,刘卫民觉得不妥,忙又找来小媳妇的蒙学书籍,这一看可就麻瓜了。
在他强烈要求下,小媳妇不得不用着并不熟悉的铅笔,在用尺子画好的纸张书写横排字,就是他小姨子也没逃过厄运,随意找了个错处,惩罚泪眼八叉的她与姐姐趴在书桌上写起字来。
仅仅为这些蒙学书籍标音,就足足用了他好几日,还要自己绞尽脑汁编写数学书籍,简单的化学、物理书籍,他忘记了许多事情,有时候编写着编写着就又想起了一些东西来,又不得不回头重新来过,最重要的是军事政治经济类书籍,这才是真正大头,可是此类书籍需要大量的真实事件和数据来作为辩证教学,他手里资料又实在是太少,无可奈何,又不得不跑去六部去翻阅资料,唯一幸运的是,这次他没有被哪个不长眼的混蛋刁难,资料任由他查阅,当然了,也没人愿意帮他,无数典籍堆在发霉的屋里,他就这么一本本翻阅,用笔一点点书写记录,两耳不闻窗外事,不知不觉竟然忙碌了大半年,甚至都不知道朝堂上五党与东林党吵翻了天,更不知道,万历帝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直到崔文升在兵部找到了他,他才发觉万历帝已经昏迷了三日……
冬去春来,刘卫民自己都没发觉自己竟然已经来了大明两年,他本以为自己编写个教材而已,应该用不了多少时间,谁能知道,这么四处乱跑之下,竟然忙乎了半年之久,大哥、二哥没能回京,大哥被熊廷弼扣在了广宁,二哥则被袁应泰强行调去了辽阳,唯一幸运的是一干妇孺和自己的包裹被带回了京师,人被刘养安排着去了皇庄,他太忙了,皇庄、商铺想着是要亲自过问,最后还是没能腾出来时间,不得不交给刘养去办。
小花木兰的爹爹病死了,她尽管是女娃,却也是兵部花名册在籍卫卒,并不能随妇孺们前来京师,直至熊廷弼的家将强行抢了那两柄怪异火枪。
小花木兰刘英儿做了逃兵,一个人背着弟弟来到了京师,一个人背着弟弟找到了驸马府,初见她时,双脚满是血泡,身上遍是青紫棍棒鞭痕,那一刻,刘卫民差点崩溃了,当日亲自带着兵卒打上熊府,上至年迈老人,下至幼童,挨个被净军狠狠抽了三鞭,为此他还被不少书生围堵府门,当然了,刘卫民再次挨个将人揍了一顿,揍完书生还没算完,当日又带着人将熊府给砸了个遍。
为此,万历帝亲自下令禁了他两日足,两日后,刘卫民再次出门接着砸,事后皇帝也不管了,五党人一看这也不是个事儿,直到首辅方从哲将两柄怪异枪支放到他的手中,这件事情才算告了一段。
或许这两柄火枪太过异类,不用任何火绳就可杀人,因为是“子母”火铳,只需将“子铳”事先装填上了火药,使用的时候装进“母铳”开火即可,这件事情引起了熊廷弼的高度重视,但两柄火枪是刘卫民亲自所造,算是刘英儿的私人财产,小丫头几乎将它们当成了命一般重要,无论熊廷弼出价多少,说了什么样的诱惑话语,甚至连收养作为义女的条件都提了出来,小丫头就是油盐不进,这才有了家将强抢之事,可没想到的是刘卫民对此反应如此之大,竟然一再打砸京中家小,任谁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