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第3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卫民看向喇嘛,笑道:“这位上师请了。允许,不是配备,每一杆火铳需要数人锻造一年之久,而且还不能稍有差错,朝廷更是不允许私自贩卖,以三匹马或是三头牛换取本总管一杆火铳,这个价格已经很便宜了,如若诸位还不能满意本总管的诚意,那本总管也是没了法子,此事就此作罢……”
“满意!”
“绝对满意!”
不等他人震惊开口,身前喇嘛已经大叫出声,一群喇嘛全转动经筒低头轻唱。
李怀信看着一群人轻唱佛号,见几十号台吉震惊相视,他却只是微笑不语。
一个台吉五百火铳,几十号台吉也就差不多一两万火铳手,足以与明军持平,想到刘卫民的付出,一干女台吉们也震惊莫名,不知道眼前名义上的男人心下究竟想着什么,难道真的无意草原?
素囊心下叹息,拉着刘卫民手臂叹气道:“兄弟今日算是服气了,今后没得说,哪个若再敢说镇国兄弟一句坏话,兄弟俺就与他拼了!”
说着还不住用眼睛看向卜失兔,卜失兔心下的恼怒就别提了,台吉们唯恐这混蛋又说了什么让人不喜话语,忙齐齐上前将他挤到一边,全对刘卫民大手笔大挑拇指。
与明国市易了这么多年,与其说他们是一地诸侯,还不如说这些人全是一个个商贾、土财主,右翼三部临近大明朝,是大明朝与鞑靼市易之处,这些人也是鞑靼诸多部族里面最为富裕,装备最好、人丁最多,却在熟知的历史中被失了人心的林丹汗按着使劲搓,由此可见他们早已失去了一个草原诸侯应有的勇气胆量,早已成了一个个贪婪的商贾。
一干男女台吉们护着,过万军卒随同,威势不是草原大汗胜似大汗,一干台吉、喇嘛们甚至自己都不知知晓,他们心下已经认可了这位明国心地善良的“大汗”。
……
无数衣衫褴褛老老少少站在冰天雪地中,如同原野无数冰雕一幕令人震惊,看着美岱召城外无数百姓,刘卫民心下也不知是个什么滋味。
手臂抬起,大军止步,只带着百十亲卫上前,距离百步外时下马,一干亲卫齐齐跳下战马,跟随着步行在后。
站在无数老老少少面前,没有太多话语,大手解开衣扣,默默来到一个仅五六岁女娃身前,半蹲着身子将还残留温度的大衣为她披上,抓起她小手翻看了一遍。
“可不能再冻了,再冻……小手就坏了,今后想嫁了个好人家都难。”
……
“大总管……”
老把头拄着拐杖上前,猛然挺直身体,郑重行了个军礼。
“大同威远卫右协奋字营赵老实,向大总管报到!”
刘卫民嘴角一阵苦笑,拍了拍他空荡荡衣袖。
“归列。”
“诺!”
一一将人群看过……
“朝廷今日困难,身为大明朝忠贞护国两百年勇士,当理解朝廷此时之难!”
“但是,我大明朝再难,也绝不会让每一个忠贞之士流血两百年,还要再忍受委屈泪水!”
“自今日起,诸位将继续为国守土,继续守卫大明国土两百年……三百年……乃至永久!”
无数男女老幼身子笔直挺立,一一扫视每一个衣衫褴褛卫军。
“自今日起,无论男女老幼,皆为辽东三府卫所军卒,每人得田五十亩,诸位先祖为国守了多少年边疆,本总管就为诸位免去多少年的赋税,所需向国缴纳赋税,本总管一力担之!”
数万老少一阵骚动……
“别他娘地在鞑靼人面前丢咱大明人的脸——”
老把头突然转身冲着人群怒吼,数万雪人瞬间凝固。
……
“诸位将以十人为伍,给你们半个月时间,半个月,本总管给你们每一个提供所需保暖皮子,你们要在半个月内,无论老少,必须相互扶持,缝补足够保暖衣物、帽子、鞋子、手套、面罩,半个月后,所有人前往辽东!”
“按照原各卫所所属,自行选出小旗、总旗、百户、千户,以千人为一卫,一日,本总管给你们一日时间!”
刘卫民低身抱起披着大衣的女娃,也不理会一干军卒,自顾自大步回城。
“传令,大军不得入城,民房以守卫了大明朝两百余年忠贞之士为先。”
“诺!”
朱鼐镜忙躬身抱拳。
抱着个有些惊慌失措娃娃入城,无数男女老弱看着高大身影入城,无一人异动。
看到这一幕,李怀信心下一阵感慨,哈克台吉轻声叹息,一干喇嘛微微低头转动经筒低唱……
被赶出卫所的老弱,大多都是没了田地的卫卒和没了青壮男丁之人,大明朝卫所与民间不断遗失田地一般无二,都存在着诸多问题,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社会,田地就是一家老小的性命,可田地总是伴随着私有而逐渐向少数人手里汇集,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无论如何阻止,只要是私有,最后结果总是无法改变。
没了田地,生存能力较强、野心较大的青壮总是最先逃离的一群人,剩下的都是无法逃离的老弱病残,卫所战力一再降低是无法避免的事实,也逼迫着朝廷不得不募兵填补卫所战力不足的问题。
内陆卫所只是分担着衙役治安问题,老弱也好,病残战力低下也罢,对大明朝影响并不是太大,但九边卫所不同于内陆卫所,为了边境安全,必须存在着大量身强力壮募兵军卒。
募兵比卫所老弱更加强壮,好男不当兵,一般情况下没人愿意做军卒,大明朝兵制,一户五丁,可由一丁参与科举脱离军籍,而普普通通百姓却人人可科举为官,军户一人入伍,五户轮流为该正兵提供衣甲器具,除正兵、旗丁不服役外,余者军户皆需与民一般服劳役,普通百姓,以大明税律,重租着税八升五合五搓,而军户却税一斗粮,仅次于前朝罪民之田税,普通百姓民田可依附秀才、举人躲避税赋、劳役,军户不能,军户每年纳税一斗,还要为卫所正兵、旗丁担负所需粮秣、衣甲,一日为卒,子孙皆为卒,除非男丁较多,科考中举了子孙外。
没人愿意为卒,哪怕军饷较多的募兵军卒,没人愿意,而这些募兵又从何而来?与宋朝之时一般,自灾民之中募兵!
募兵强壮,卫卒羸弱,无论是将领们想要更多身强力壮军卒为其耕种,还是避免罢除强壮军卒而引起的反叛、动乱,选择留下募兵军卒,转而为卫所军卒也成了必然。
第481章 遗弃老卒、喇嘛、台吉、僧兵、鞑靼……【晚了点,三章,第一章】
刘卫民前来,马林也冒着风雪来到了此处,听着他的解说,刘卫民心下也暗自点头,换作他是守边将领,朝廷不管不问冒然缩减九边军卒情况下,自己可能也不知该如何选择,深深叹息、苦笑不已。
“身强力壮募兵军卒一旦赶出营房,心怀不满愤恨之下,谁也不知会发生何种变故,一干老弱病残就算心有不满,想造反作乱都没法子……”
马林无奈摇头,叹气道:“大总管所言甚是,朝廷也太……胡来了些,就算要缩减九边军卒,也当稳妥一些,九边卫所老弱虽年老无用,却是人人家中皆有卫国而死之人,冒然如此终究是寒了天下卫所将士之心,老夫……恐九边有乱啊!”
一阵沉默,知道眼前老人是对的,军卒打仗不怕死,最为害怕的是身后之事,害怕被人抛弃不闻不问,这也是很多军队临阵而逃的主要原因。身为军将,谁也无法预知明日会不会上战场,受伤、身死、年老在所难免,仅仅只是因为年老体弱,因为家中没了男人,战场上伤残了,朝廷就要舍去不闻不问,今后还有谁愿意付出忠诚、性命?
两人都是军将,对军中的事情了解颇深,根本无需多言,其中凶险自知。
屋中木柴噼啪炸响。
“出关前来的只是一部分,更多的南下求活,也不是所有募卒全都留了下来,还有许多……具体多少老夫也是不知,大总管也知,朝廷缩减军卒,或许对一些人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刘卫民微微点头,一日为卒,子孙皆卒,有些人愿意自此为民也能够理解,而这些人大多都是身子骨较好且因功有财之人。一想到自己得了的全是没办法活下去的老弱妇孺,心下就是一阵叹息。
“罢了,当年能养着一群老弱,如今再养一次也就是了,所需的不过是耕种时军卒们搭把手。”
刘卫民苦笑摇头,可也只能如此,也幸好幼军不同于其他军卒,都是些年轻半大小子,还有些力气可出。
听着他的话语,马林心下一阵感慨,他原是辽东开原总兵,知道当年他领三千卒入萨尔浒之事,三千卒战损八成,换作任何一个军将,谁也无法做到战损八成情况下还未军心崩溃,可看着眼前年轻过分的将领,看到今日所做之事,又发觉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天下军将,你刘镇国为首,昨日如此,今日如此,明日还是!”
刘卫民抬头看向一脸郑重的马林,微微摇头。
“刘某只不过做了本该做的事情罢了,忠骨埋边两百年,总不能让地下忠骨怨气冲天吧?”
“道理虽简单,虽人人知晓,但能做到者几人?大难临头也不过是各自飞,自个保着自个罢了。”
“马总兵……这话语也不是全对,或许……他们没刘某富裕吧,你马家不也收留了一些老弱?”
“不一样,你刘镇国是无差别,我马家……只是保着自家家将老弱而已……”
马林又苦笑摇头。
“或许正如总管大人所言,我等……无总管如此银钱,就算知晓此事之后的凶险,也只能先保着精壮,至少眼下不至于太过凶险。”
刘卫民心下却是直挠头皮,陕甘、山西、河南未来几年会连续大旱,这些地方大旱,草原也会同时伴随着干旱,这次他开了个口子,不知道未来几年会不会更多灾民出关进入草原,一旦如此,北京城的混蛋们又会如何?
可这事情,他又不能不管。
心下挠头皮,对大同府又有些恼怒,被他夺了巡抚的张宗衡竟然成了宣大总督,张鸿功、姜瓖、张应昌三个又成了总兵、副总兵,剿匪四人组不仅官复原职,甚至还更上一层楼,也像是吃定了他一般,将一干老弱全丢给了他。
大雪近两尺,再无人自杀虎口出关,数万老弱全日夜赶制着粗糙皮衣,去岁冬日死了无数牛羊,按照就近硝制原则,无数皮子在美岱召进行硝制,一些较好的皮子入关贩卖,库里依然还存在着大量较差皮货,不管质量差了些,还是破了洞,或仅仅只是一寸丁的下脚料,所有的一切都要被人缝制成一件件保暖衣物。
人手不足,就用鞑靼妇人,该给多少银钱给多少银钱就是了,当告示张贴出去后,一帮台吉们全跑了过来,希望可以承包此次缝补生意,刘卫民也不在乎混蛋们是否是用赚来银钱来对付他的,满口答应了下来。
前来准备承包缝补生意的师明,苦着脸跟前跟后、转来转去,刘卫民掀帘走入低矮窝棚,鼻尖淡淡牛粪臭气让他稍微有些不适应,一干妇人、老弱就要起身,忙摆手示意不必如此客套,看着里面除了些孩子,并无成年人,对跟在身后的“老把头”很是满意。
“都是遭了难之人,周围又是一草原人盯着咱,万万不可出了凌辱妇人之事,万万不可让人轻视了咱!”
“大总管放心,哪个若敢乱了规矩,不用总管大人开口,俺们就生生打死了他!”
“嗯。”
刘卫民对他将男女老弱分开居住很是满意,随意做到一老妇身边,拿起刚刚缝补的皮子,就着灯光仔细看了一遍,笑道:“太太手艺很好哦,针密结实,穿着肯定也很暖和!”
老妇有些紧张,也不知该如何开口,一旁的娃娃却不怎么怕人。
“奶奶是寨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