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由校看着一干阴着脸的臣子,不置可否一笑。
“报社也没说错了,工部所造之器确实差了些,至于刑部……既然敢祸乱朝纲,理当重处,报上言‘上天之德’,伤及无辜终是不妥,还是……莫要牵连了家小,官府抄了家财,留下一些田地给他们自养吧,另外,将重罪之人押往登莱,流放大明岛。”
听着一干人净是不往正题上扯,魏忠贤有些急眼了,低声说道:“陛下……内廷……内廷快该发放份子钱了……”
朱由校不由抬眼看了一眼魏忠贤,悠悠说道:“内库银钱放在内库是放,放进卫民钱庄也是放,难道司礼监遣人看着,银钱还能跑了不成?内廷要发放份子钱,按照大兄规矩,上交一份单子也就是了。”
一听皇帝大舅哥这么一说,不仅魏忠贤满嘴苦涩,几位阁老同样难受无比。




第312章 天启二年、三年条约【三章第一章,晚了点,莫怪】
 

按照卫民钱庄的规矩,那可就多了,不仅依照表格挨个填好,还需要有主事之人的签名、加印,一级一级的来,最后才可以加钱庄出纳印信。
银钱搬走,事儿还不算完,钱庄还会对后续进行评估,对使用情况进行评估,一旦出现丁点问题,就会被归入诚信评级,下次再想申请银钱就更加困难、严格,也更加细致。
双方如同猫和老鼠,钱庄就是个笨拙一些的猫,在应对狡猾的老鼠时候,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亏吃多了终是会长些记性,双方你来我往中,不知不觉中逐渐成长。
千步廊各官署,包括司礼监,随着钱庄一再收紧审核程序,也跟着不断栽跟头,皇帝朱由校却极为赞赏钱庄的作为,对于官员们的不满全当视而不见。
数亿两,当报纸上登出三个月来收上来的宝钞后,当看到卫民钱庄欠下了大明百姓数亿两银钱后,所有人都傻眼了,面对群臣的不满,朱由校直接将数亿两银钱扔在朝臣面前,朝臣勾结山西商贾弄出的灾难,是内库拿出数亿两银钱,还是外库承担?
所有人也全都闭嘴不言,默认了卫民钱庄欠下了数亿两银钱的事实。
内库、外库银钱并不会遗失半分,只是放在钱庄里面,给百姓增添信心的,可这出纳银钱也太难了,孙承宗需要装备武器,原本朝臣们都不愿意购买刘家寨武器,如今外库的钱财都被卫民钱庄掌控,这下好了,朝臣们全票通过,但卫民钱庄却让所有人暗自心惊,孙承宗拿着盖了印的条子要钱,却连续数次被钱庄拒绝,理由就是讨要与账目不相符。
卫民钱庄细化的极为严苛,军卒上上下下全部都要细化,原本讨要的八十万两,三下五去二,而且还是刘卫民在朝堂上,当着皇帝、群臣的面,一项项详细说明,最后也只需要六十万两,若由刘家寨提供制式兵器,所用的银钱更是仅四十万两。
四十万两,当着所有人的面,所有大臣面对一张纸却无话可说,此事后,孙承宗在朱由校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各部所用钱财愈发需要卫民钱庄的审核。
见皇帝又要让魏忠贤去跟卫民钱庄打交道,一干人嘴里全是苦涩,却又无可奈何,卫民钱庄每次提供给他们拒绝的理由,都让他们难以辩驳,心下厌恶,却又无可奈何。
一群大臣摇头无奈离开,朱由校也再次拒绝净军收回的建议,几个月来,刘卫民除了夺了朝廷财赋权,些许话语权,余者与之前也并无不同,净军又跑到了他手里。
天启三年,看起来整个大明朝都比较平静,天启二年,小豆芽与一干辽东将领北返,与登莱水师汇合后,百艘大舰炮轰江户,并登陆三千明军,在明军大量使用开花弹情况下,摧毁倭军战船两百艘,并击溃倭军两万,德川家族领残军躲入山中,于天启二年十二月初七,明军统军大将马云鹏于京都签下了《天启二年明日京都条约》,倭国承认小琉球、虾夷国独立王国,并赔付金银一百万两、粮三十万石。
明军一把火烧了江户,至于抢了多少财物,谁也不知晓,并无任何人记录,小豆芽刘忠国因功成为了虾夷国第一任总督。
刘卫民正在处置大明宝钞的时候,三月,朝鲜西党人金鎏、李贵等西人党反叛,朝鲜王李珲战败逃入皮岛毛文龙所部,并随之向镇江堡刘卫海、登莱留守马云鹏求救,等到四月刘卫民前往山东之时,明军已经夺回汉城,并在汉城强迫李珲与侄子李倧东西两立,李珲占黄海道、京畿道、江原道、忠清道四道,而李倧占全罗道、庆尚道,大明出兵平息叔侄萧墙之祸,还朝鲜平和,李珲、李倧需付银十万两、粮四十万石,并且平安道、咸镜道、耽罗岛归属大明朝,此为《天启三年明朝汉城条约》。
小豆芽领军十艘大舰,兵一千,于天启三年四月收复苦兀,得民千五。
四月,刘卫民经河运,带着两百艘河运船只,自东昌府南下,一路搬卸红薯苗秧,期间又回了一趟,等到他第二次领两百余艘苗秧运往山东时,登莱才传回消息。
刘卫民指挥一群农夫栽种红薯,山东之地大多平整,山岭也多是些土山,而土山最为适合栽种红薯,指挥着农夫开垄栽种,一勺草木灰一颗红薯苗,再浇上水就算齐活。
孟承礼看着他指挥农夫栽种红薯,却说起另一件事儿来。
“镇国,朝鲜的事情你听了吧?”
“嗯,前些日就已经得了消息,马小子做的不错。”
孟承礼不由一阵苦笑,说道:“镇国,你知不知道,朝廷又会起了怎样的争执?”
“争执?”
刘卫民赤着脚扒了个土窝窝,回头看了眼孟承礼,见他一脸担忧,又用拳头大小的木勺从木桶中勺了一勺草木灰,嘴里却毫不在意道:“朝鲜究竟占了咱们多少好处?小子没恢复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汉之四郡就不错了,平安道、咸镜道也是抢的咱们的,唐朝时,李家不与他们一般见识,小子……小子却扣着呢!”
刘卫民用大手掌“啪啪”拍了几下泥土,又用老大的水瓢勺了两大瓢水浇下,为了保证土壤足够湿润,上面又覆盖了一层土,嘴里说着话语,没有回头,他也知晓孟承礼的无奈表情。
“朝鲜一有屁点大事儿就找咱们,为了他们,咱们究竟吃了多少亏?花费了多少银钱、粮食?”
“用了他们屁点地方,整日与咱叽叽歪歪,小子可都一笔一笔给他们记着呢!”
“哼!”
刘卫民直起身体,舒展了下四肢,看向孟承礼,说道:“这样的屁事,孟老就别管了,哪位大人若想替朝鲜与小子打官司,那就让他们尽管来,小子一笔一笔跟他们算,谁若拿出五百万两银子,小子立即将平安道、咸镜道还给朝鲜,若不能……”
“哼!”
一听要算账,孟承礼就更加无奈,北京城发生的事情,就算在邹县家中,他也能听了个一清二楚。
经过衮州民乱后,孟府对他有了很大的改观,大明宝钞欲要废弃成白纸的消息,沿着运河一路南下,衮州很快就得了消息,其他府县发生了很大骚动,反倒是衮州二十四县百姓让人摸不着头脑,一听说是刘大驸马蛊惑的大明皇帝,本应骚动不安的二十四县反而平静若水。
没过两日,几十个小宦官来到了衮州,挨个村寨宣扬,孟承礼这才明白是个怎么回事,也不得不感叹刘大驸马再次为百姓做了件好事。
大明宝钞自发行的那一日,一直到崇祯末年,竟然贬值了一万倍,朝廷年年发行,谁能想到仅宝钞一事,究竟吞噬了民间百姓多少钱财?
孟承礼不知道最后会贬值了一万倍,今日也只是贬值百倍而已,就算如此,宝钞年年、日日贬值是事实,于大明各府县开设卫民钱庄,并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做到的,而无数宦官出京,甭管是富裕的地方,还是偏远的,兑率一律定位一百兑一,不至于让偏远之地吃亏。
随后孟府更是从报纸上得知,眼前小子竟然扛下了数亿两银钱的债务,整个衮州,整个天下,任谁也没想到,一个抢了孔府两千万两的贪婪小子,会一人扛下整个大明朝两百年的债务,数亿两啊!
一座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看着眼前小子撅腚栽种红薯,谁又能想到,如此之人,身上竟然背下如此巨额债务。
“镇国,你……你若成功了,你会名留青史……”
“呵呵……小子也觉得是呢,得了老大的地盘,应该算是开疆拓土吧?!”
刘卫民以为他说的是平安道、咸镜道的事情,依然弯腰扒窝栽种红薯。
“国与国之间,应当先利而后礼,不能总拿咱自个银钱扔水里,再说了……咱自个还穷着呢!”
“人与人,国与国,并不是总是好的时候,不是有句话语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咱自个穷的时候,就要先保住自个,若不是二兄被迫去了镇江,若不是朝鲜对咱大明叽叽歪歪,或许小子还不恼怒呢。”
“他们困难时,被倭人打的差点灭国,咱们救了他们一把,咱们困难了,只是让他们腾出些地方,供些镇江军卒粮食食用,就他娘地不乐意了?”
“这等墙头草,自私自利之人,根本不值得交心。”
孟承礼沉默片刻,微微点头,朝鲜的事情,他们孟家知道的也不少,对于朝鲜的小心思,明眼人都能一眼看了出来,从前两日登莱送来的消息来看,叔侄两人很可能就此成为两个国度,而马云鹏分开叔侄二人,他就知道,叔侄二人就算不想反目都不可能。
“镇国,报纸上所说,你欠下了数亿两银钱,是不是真的?”
“嗯?”
刘卫民不由转身看了眼,又继续低头栽种。
“以龙票国债形式收回咱大明朝的宝钞,自洪武年发行宝钞至今,大概发行了千万亿宝钞,但是咱大明朝宝钞质量很差,除非保存的很好,否则是无法存世这么久的,小子给打个对折,现存世五百亿两,按照百兑一,大概小子欠下了五亿两银钱,当然了,实际上应该没这么多,从回收情况来看,也就欠了三亿两吧……”
“三亿……”
孟承礼喃喃低语。




第313章 三亿两债务和战争模式改变【第二章】
 

“嗯,差不多就是三亿两,咱大明在籍一千万户,以每户六人计算,大概六千万,这是在籍人数,若算上隐匿之丁,差不多一亿人,以每人三两计,当在三亿两。”
“但是……”
“孟老就莫要以为,十年内,小子就必须拿出这么多银钱,钱庄今后存储会逐渐发行龙票,以龙票来替代现有的劣币,今后也只是以龙票为市面流通主要货币,所以……钱庄铜币、金银会越来越多。”
“就算如此,期限到了后,也不会是所有人全部兑换成金银铜的,只要小子信誉良好,能有四成百姓兑换金银铜就已经不错了,其余的六成也只会是同样的龙票纸币。”
或许是累了,转身走向老大的茶壶,倒了杯茶水饮下,也不嫌地上泥土,一屁股坐在田垄上,笑道:“孟老应该知晓小子对银钱的看法,应当知晓,银钱说到底还是信誉,是国家的信誉,而宝钞的不断贬值就在于发行太多,宝钞的不稳定,影响到了货物与货物之间的稳定关系,故而才会被百姓越来越不愿使用。”
“当国家信誉不可靠的时候,人们就会选择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黄金、白银、黄铜来稳定货物与货物之间的关系,因为金银铜不需要人来给它们定信誉与否,它们本身就是信誉的存在。”
孟承礼微微点头,说道:“之前从未想过这个问题,若非镇国在报上讲起,或许还无人知晓,只以为宝钞多了,自然也就不值钱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