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着亏损吗?若非有商贾存银,若非他私扣了些银钱,或许早就支撑不下去了。正急得痒痒呢,魏忠贤还想分一杯羹,如此还能让他满意、高兴?
希望内库能将银钱存入他的钱庄,魏忠贤不愿意,不愿意就不愿意好了,原以为他只是担忧钱庄动用了内库银钱,到时亏了内库本钱,可在他与一干人等讲解财物报表时,竟然得知了不仅仅户部欲要弄个钱庄,他魏忠贤同样也要弄个,顿时让他感觉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若非他将孔府钱财搬入了内外库,两家怎么可能此时有资本开设钱庄?又何来的资格与他竞争?
典型的搬了石头砸自己脚,恼怒之下,对魏忠贤也没了什么好的态度,为了省一些钱财,军装计划只能暂时往后推延,只能先设计出来扔在那。
授课暂时结束,临近年关,学堂也放了假期,除了沈允婻等一干管事和小宦官先生们依然留在学堂,整个学堂并无多少人,刘卫民从京城返回后就与媳妇儿住进了刘家寨中,开始了他的玻璃镜事业。
玻璃镜并非很难,难的是材料的获取,司礼监掌握着兵仗局的火药厂,也就是王恭厂,而王恭厂虽还在京城西城,至今也未迁移出了京城,主要还是朝臣们的反对,认为王恭厂乃大国重器,配制火药工匠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王恭厂若搬出城墙外,担忧外敌一旦侵入北直隶,夺了王恭厂,以厂内火药破城,皇帝大舅哥最终也同意了王恭厂不动,只是将火药搬出了皇城,每隔一月,厂内库存的火药就会送入刘家寨。
大明王朝火器虽多,使用火药并不是很频繁,自个的火铳质量太差,军卒又不善于保养,动不动就炸膛,也没几个人愿意私下里乱玩,别人不玩火药,幼军却整日乒乓乱炸,这让魏忠贤很是上火,火药配制也是要花费银钱的。
魏忠贤不敢开口不让刘大驸马使用,却挡不住他使坏,火药由每个月一次送往刘家寨,改成了每三个月一次,而且数量也在逐渐减少。
王恭厂每日产火药2吨,三月就是100吨,刘大驸马知晓后世人也很迷惑天启大爆炸,但既然靠近王恭厂,给人第一感觉就是火药造成的大爆炸,他也不知晓究竟是不是这个原因,也只能深藏在心底。
火药不足,他只能自己配制,此时王恭厂的火药还是粉状,为了增加威力,他改成了颗粒状,具体原因是颗粒之间会有空隙,会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单位时间内燃烧更加迅捷,极短时间内迅速膨胀。
火药不足,自己购买原材料配制,其中硫磺、硝石又是制造工业基础原料,财力不足,原材料也有些欠缺,这就让人头疼得了。
头疼了两天,小媳妇小手为他按着脑袋也未能缓解,最后在朱徽妍一脸诧异下,刘卫民又继续他的创业计划。
送入皇宫的一人高的镜子引起了轰动,当一批打磨过后的镜子出现在小媳妇名下的胭脂水粉铺子后,立即引起轰动,一块巴掌大的镜子,竟然由十两银子生生炒到了百两之多,兴奋之下,仅仅只是熔炼制成了百十面、米许长宽的玻璃的作坊,立即加大玻璃镜的制作。
就在他一边忙碌着为山东衮州调派红薯,一边强逼着寨子里老少爷们在寒冬腊月拿着铁锹、榔头撬砸硬如生铁的地面,准备修建冬日大棚时,小喜儿穿着她的羽绒服,头戴雪狐皮帽跑来了。
冬日里太过严寒,一旦撬开冻土,就必须日夜不停挖取泥土,稍有停顿,又给冻得严严实实,而且挖出来的泥土也必须转入温暖屋中,还必须增温。
刘卫民很抠,砖石厂烧制的砖石他不舍得使用,非得逼迫老少爷们在冬日里制作土坯,而且极其浪费的进行碳火烘烤,小喜儿见到他时,正亲自爬到两人高的土坯墙上,安放一块块玻璃,整个人也成了雪人。
“小丫头,不在宫内玩耍,怎么跑来了寨子里,就算跟驸马爷讨要压岁钱,也还需等两日吧?”
小喜儿红色羽绒服,黑色紧身保暖裤,头戴火车头雪狐皮帽,脚蹬雪狐小蛮靴,再加上一笑两个大酒窝,俩纯粹漆亮的小眼睛,极为可爱。
听着刘大驸马调侃,小丫头嘟囔着小嘴,仰头看向墙上的刘大驸马。
“驸马爷,皇奶奶唤你回去呢,福王世子来了京师……”
雪花飘落,小丫头眼睛连眨,刘卫民却灿烂一笑……
第293章 国魂【第三章】
将手脸洗了个干净,又换了衣衫,临坐上马车前,刘卫民还特意嘱咐正在干活的寨民,要他们小心安放玻璃。
刘家寨在京城之北,自北而入城,他是不敢大大咧咧径直穿过大舅哥的后宫,也只能自仁寿宫进入,从大舅哥的乾清宫门前前往慈宁宫。
路过仁寿宫时,自刘家寨带着的吃食送去了岳母那里,只是与岳母傅懿妃稍微说了几句,就再次坐在小三身边,一路未停前往慈宁宫。
正如小喜儿所说,福王世子朱由崧正在慈宁宫,老老实实坐在郑贵妃一旁,不要以为“朱由崧”三个字与皇帝大舅哥的“朱由校”中的“由”字相同,就以为两人是亲兄弟,“由”也只是代表两人是同一辈人。朱家宗室,尤其是王府嫡系,取名字都是按照“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取名,而同一代之人,基本都是同一偏旁,比如这两个堂兄弟中的名字就都带有“木”字旁,而他们的下一代则是“火”字旁,盖因“木生火”之故。
刚步入房门,就看到两人正坐在一旁说着家常话语,朱由崧则显得有些拘谨,一旁站着的中年宦官也不认识,想来是福王府的奉侍宦官。
“皇孙婿见过老祖宗,孩儿给老祖宗请安!”
听着他的话语,郑贵妃不由笑骂道:“你个小龟孙就会讨人喜欢,来吧,见见崧儿,今后你们就算是兄弟了。”
朱由崧忙起身,未等刘卫民行礼,抱拳拱手。
“小弟见过兄长!”
“这可使不得,使不得……”
“有啥使不得的,崧儿年幼你几岁,以弟之礼见你臭小子,还见外了不成?”
尚未等他话语说完,郑贵妃眼珠子却是一瞪,刘卫民心下不由一阵苦笑,来到郑贵妃身前蹲下,唉声叹气道:“老祖啊,您的话语,小子是不敢不遵的,崧弟可是未来封国之主……”
“梆!”
“他就算是天王老子,也还是你兄弟,陛下面前,也没见你臭小子知礼懂礼过,在老娘面前倒是装了起来?!”
“得嘞,有您老这句话语,自今个后,崧弟就是小子亲兄弟,叔父就是小子父王,您老就是小子亲皇奶奶,这总成了吧?”
“啪!”
郑贵妃不由一笑,下手也轻了许多,伸手指着一旁老大木箱,笑道:“一共两万一千顷田地,另外还有三十五万两银钱。”
大木箱在他进来时就看到了,心下也有些猜测,起身来到郑贵妃身后,大手也按在了她的肩头,感觉这位皇奶奶身体陡然一僵,随即又松弛了下来。
“亲奶奶说怎么着就怎么着,此时安南的阮家也被击败,升龙、清河两地任由父王挑选,安南的军卒也绝对确保父王安全!”
“嗯。还算不错,崧儿,你父王想要哪一处?”
朱由崧没想到事情就如此轻松,这么定了下来?难道不用皇帝堂兄开口点头?心下疑惑,人却忙跪倒在地,说出的话语也有些颤抖。
“父王言……全凭……全凭皇奶奶发落。”
郑贵妃拍了拍脖颈上大手,看着跪在地上的孙子,点头说道:“清河终不如升龙田地肥沃,有你大兄在,你们父子安全亦是无虞,去了安南后,不许胡作非为,须教化爱民!”
“谨遵皇奶奶圣命!”
“臭小子,可否满意?”郑贵妃仿佛对着空气轻声低语。
刘卫民心下叹气一声,转身跪在有了稍许憔悴的郑皇奶奶面前。
“孙儿定会护住父王、崧弟,只要父王小心谨慎些,慢慢教化安南之民几十年,父皇在安南几乎如一国之主,孙儿亦保证,绝无朝廷官吏、内廷宦官前往安南,安南之吏皆为我大明朱姓子孙。”
郑贵妃微微点头,叹气道:“行了,今日就只这一件事情,过些日,代王、衡王、周王三府也会前来,估摸着他们各家也只能拿出二十万两,你小子有个心理准备。”
刘卫民默默点头,说道:“无碍,剩下的交给孙儿去处置吧。”
郑贵妃看着眼前低头小子,沉默半晌,突然问道:“你……告诉皇奶奶,若……若我儿不愿前往海外封国,你……会如何?”
“是……是任由我儿……任由我儿……”
……
没人回答,郑贵妃仿佛放下了什么,微微摆了摆手,他只是扛着大木箱,默默退出了房门,直到他将木箱放在了马车上,也未有一句话语。
他可以低头,可以卑躬屈膝讨好,可以答应郑贵妃任何事情,但有些却不可以,来到这个世界上,他好像对任何人、任何事情都没有归属感,唯独对这片土地存在着深深感情,唯独对数百年后的百年之耻心痛无比,他不愿看到数百年后凄惨情景,不愿无奈坐视悲剧的发生……
刘卫民坐上马车,又一次回头看向一脸怪异看着他的小丫头,突然咧嘴一笑,转头看向前方,使尽摩挲了两下脸颊,也不再显得这么失落、忐忑,仰天高歌……
如果祖国遭受了侵犯
热血男儿当自强
喝干这碗家乡的酒
壮士一去不复返
……
刘卫民毫无征兆突然怒吼《中国军魂》,甚至连歌词也不愿再改变半分,好像在宣誓着什么,坐在车辕赶着马车的他,与小三如疯似魔,唱着《中国军魂》,小三更是泪流满面,大笑唱着嘹亮军歌,脸颊却不由流淌热泪。
“行了……老子都被你混账小子整的心情难受……”
“小旗大人,俺……俺想了小四……俺想七叔……三千……三千兄弟……只……只回来……五百……小旗大人……俺心下难受……俺……俺想他们……”
“呼……”
……
来到乾清宫门前,勒住战马,双手再次使劲揉搓着脸颊,重重拍了拍小三肩头,扛着木箱,随着他靠近乾清宫门前,淡淡哀伤的脸上也逐渐露出淡淡微笑。
“刘驸马,你这是……”
看着魏广微自右侧值房走出,刘卫民拍了拍肩膀木箱。
“还能干嘛,这不是快过年了吗,俺给陛下大舅哥送点礼,也好增进增进感情!”
“呵呵……”
魏广微不由“呵呵”一笑。
“难怪刘驸马春风得意,就您这潇洒性子,谁能动了您?”
刘卫民心下顿生奇怪感,走到魏广微身边,用身子碰了碰他,笑道:“魏阁老可莫要笑话刘某了,不会又有什么小道消息了吧?”
魏广微一笑,说道:“信王回了京,刘驸马难道不知?魏某可是听说了,信王挺惨的,鲁王都上了折子!”
“嗨!还当是个什么事儿呢,原来是二舅哥的事情啊~”
刘卫民对二舅哥不怎么感冒,朱由检在衮州被安排成了打杂的了,他在衮州时候,二舅哥不敢不老老实实打杂,等到他离开了,逃去济南府的鲁王回了衮州城,见到二舅哥被人欺负,就开始了打抱不平。
此时的二舅哥朱由检也不过是个一小青年,鲁王不打抱不平还罢,一戳呼,好嘛,竟然撂了挑子不打杂了!
撂了挑子,不想打杂就不想打杂好了,可他好死不死,还想与鲁王当大拿,拿着大舅哥的鸡毛信在二十四县报告会上拍桌子摔板凳,刘卫民哪里能容忍得了?在他离开衮州时候,就特意嘱咐过幼军右军指挥使杜善礼,但凡二舅哥敢炸刺,就吊起来狠狠整!
将信王吊起来,刘卫民敢,杜善礼可不敢,以军法处置还是可以的,打了二十鞭子不说,还得老老实实伺候与会人员,他这还算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