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3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后来崇祯皇帝对于不许诸生建言的禁令视若无物,则是让李承彦更加的肯定了自己心中的猜测敢拿崇祯皇帝的旨意不成回事儿的人不是没有,但是那些都已经成了冢中枯骨了。
    话里话外的拍了几记皇帝马屁的李承彦觉得自己应该豪赌一场。
    赢了,自然没什么好说的,什么升职加薪出任首辅都不是没可能的事儿。
    输了,可就存在两种可能了。
    一种是这位李岩李公子的身份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位,这种情况其实还算是好的,起码自己的学识能得到这位公子的赏识,不怕传不到上面去。
    另一种则是自己说的这些并没有得到这位李公子的认可,刚才的一番话只是和自己打哈哈。
    这样儿一来,自己以后的仕途基本上也就完了。
    但是这场赌却完全值得,哪怕是赌的有点儿大,后背都被冷汗湿透还得恍若无事的谈笑风生。
    出了酒楼的崇祯皇帝打算继续在街上逛,只是对着王承恩吩咐道:“查一下方才那个李承彦还有另外两人,回头告诉朕。”
    王承恩低声应了后,崇祯皇帝继续在街上闲逛。
    这他娘的不正常,朕出宫浪一波而已,居然能碰到纵横家的学子?
    不过这倒也是正常,毕竟醉仙楼身为南京城中有数的大酒楼,能去喝酒的学子必然也是有几分本事的。
    问题在于这李承彦居然真有些知无不言又言无不尽的意思。
    这才是问题之所在。
    哪怕这是一个看脸的世界,哪怕自己长得比较帅,也不可能达到男女通杀的地步吧?
    而且还让人能冒着被锦衣卫盯上的风险掏心掏肺的说这么多话?
    崇祯皇帝自认为还没有帅到崇祯宝钞那么人见人爱的地步。
    说到崇祯宝钞,崇祯皇帝又想起来刚才自己貌似还没有结帐?蹭了别人一顿饭?
    想了想,崇祯皇帝也就没有放在心上,反而往聚宝山的方向逛了过去。
    聚宝山可是个好地方啊,万一要是让自己发现了哒哒哒冒蓝火的神器呢?
    崇祯皇帝跑路之后,李承彦会了账,便与孙希元和周洪昌告辞往家去了。
    但是接下来的几天都很平静,平静到有些诡异。
    自己想象中的有人找上门来宣旨或者说有人找上门来延请自己的事情并没有发生,日子还是一如继往的过着。
    连孙希元和周洪昌也是嘲笑了一番李承彦,觉得这货完全就是白日做梦,妄想一步登天想的疯了。
    但是在离着李承彦家不远的地方,一袭夜行衣的关步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打了个哈欠道:“应该是没什么事儿了,这家伙完全就是走狗屎运,或者说他脑子够灵活。”
    朱刚点头道:“他家族中亲眷呢?尤其是妻族那边如何?”
    关步道:“都查过了。他妻子家里也没什么异常,不算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倒也算是诗书传家,跟他李家一样。
    至于他族中的关系么,倒是有些仗势欺人的破事儿,但是强占土地和强抢民女什么的事儿倒是没有,还算是不错吧。”
    朱刚点头道:“那就好,既然没问题,咱们便如实回报陛下。”
    崇祯皇帝对于李承彦确实很感兴趣。
    这家伙的水平比之后世外交部黑话连篇的那些大佬们如何不好说,但是这股不要脸皮也要占好处的劲头实在是太合崇祯皇帝的胃口了。
    起码朝堂上面也只有一个施凤来是这般模样,连堂堂的首辅温体仁都做不到完全的不要面皮。
    这种人只要放对地方用的好了,那绝对是一个合格的外交官。
    尤其是背靠着大明给他撑腰,他能讹诈荷兰人多少好东西出来还真是令人期待。
    是时候见一见这个胆大包天的家伙了敢暗自揣摩自己的身份然后投己所好,这份胆子绝对不小。
    当李承彦自己都开始隐隐约约的怀疑是不是自己想多了时,终于有人找上门来了。
    看着眼前这些锦衣卫,李承彦就知道自己果然没有想多,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起码这一次,稳了。
    再一次见到了李信李公子,或者说崇祯皇帝之后,李承彦第一件事就是赶忙跪倒在地请罪:“学生不识陛下天颜,御前失仪,祈望陛下开恩!”
    崇祯皇帝笑道:“起来吧,前几日指点江山的豪气哪儿去了?说说看,倘若以你为使,则荷兰之事当如何?”
    李承彦先是谢了恩,起身后才正色道:“启奏陛下,学生今日之言一如往日,当先割其地,再灭其国。”
    崇祯皇帝道:“倘若朕想要毕其功于一役呢?”
    李承彦道:“陛下三思,纵然我大明卫所士卒能够纵横于天下,东海舰队与南海舰队无敌于海上,却也无法一次投送数十万士卒到荷兰之地。而荷兰距我大明千万里之遥,不可不慎!”
    崇祯皇帝呵呵笑了笑,这才接着道:“既然如此,那便罢了。朕赐你同进士出身,先去鸿胪寺行走吧,出使荷兰之事,便由你来主持。”
    李承彦心中只是略微纠结一番,便谢恩道:“臣,遵旨。”
    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和被皇帝赐下来的同进士出身,在士林里面的名声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但是现在如果纠结这个问题,万一错过了出使荷兰之事,再想赶上下一次的机会可就很难了。
    很多时候,机会只有那么一次,而且是一闪而逝,抓不住,可就只能徒呼奈何了。
    对于李承彦的知情识趣,崇祯皇帝显然也很是满意,挥挥手便命李承彦退下了。
    荷兰的事儿还真就像是李承彦说的那样儿,打到他们疼,然后割块地过来,弄个海外军事基地才是真的。
    至于真的通过两支海军舰队投送个十万二十万的陆军过去把荷兰彻底从地图上抹去,明显就有些不现实了。
    很简单,福船不够用。
    现在的福船虽然经过这近十年间的改进,比之永乐年间的福船还要牛逼一些。
    如果仅仅是靠两支舰队要投送十万大军过去,咬咬牙还是能办到的,但是实际上,远不是光把十万大军投送过去那么简单。
    就算是不考虑这十万大军一路上的吃喝问题,也得考虑到了荷兰之后的作战问题吧?
    补给?弹药?大炮?
    尤其是大炮,那破玩意占的地方可不小,而荷兰人手里也有大炮,如果这十万大军不装备上大炮就去硬怼,结果很可能是被怼。
    但是在没有东风快递,连火箭炮都没有的年代,别说快递核平了,能做到大炮洗地就已经是大明皇家学院的大佬们牛逼了。
    实际上,大明皇家学院的大佬们,尤其是以墨铧为首的大佬们也在大眼瞪小眼。
    墨铧认为金尼阁一个蛮子有些学问不容易,正是应该好生学习的时候,干脆把九章算术扔给了金尼阁。
    然后金尼阁就被墨铧扔过来的九章算术折磨的欲仙欲死。
    出于对等原则,金尼阁也挑了一道难题交给了墨铧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将任意一个角三等分;已知任意一个圆,画一个面积和它相等的正方形;已知任意一个立方体,画另一个体积是它2倍的立方体。
    然后两伙人就开始大眼瞪小眼了。
    金尼阁既搞不定三大几何难题,也搞不定九章算术。
    至于墨铧,九章算术里面的大部分难题都能搞定,却同样搞不定三大几何难题。
    尤其是看着眼前一堆堆的纸张上面写的鬼画符一般的东西,除了几个歪七八扭的汉字还能看的明白以外,剩下的是些什么玩意,根本就搞不懂。
    蛋疼无比的墨铧死死的盯着比自己也小不了多少的金尼阁,瞪着眼睛道:“这上面到底是些什么玩意?莫非还要找些牛鼻子过来解释一番不成?”
    在大明已经待了许多年,基本上已经变成一个大明通的金尼阁当然知道牛鼻子是什么意思,不就是那些道士么。
    但是这些文字他就是这么个玩意,你再怎么弄他也没办法变成汉字啊。
    就算是变成了汉字,那也是音译过来的,到时候好几个字代表一个符号,还能搞的明白?
    无奈之下,金尼阁也只得开口道:“要不然怎么办?每一个符号都有它特定的含义,替换一个,这后面的几千本书里面的就需要全部进行替换,短时间内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墨铧也清楚金尼阁说的是事实,但是看着这些歪七扭八的符号也实在是太令人头疼了还不如看道士们的符箓呢!
    想了半天之后,也没想出来个好办法的墨铧问道:“若是简化一些呢?好歹方便书写不是?再不济也不要这些歪七扭八的鬼画符?”
    金尼阁道:“替换呢?所有的全部替换掉,需要的人手和时间可是很多的?”
    墨铧斟酌着道:“若说人手么,倒是不缺,随便从哪儿都能弄来些识字的,替换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唯有时间令人头疼了些。”
    超乎于墨铧的预料,原本以为七千本书翻译起来应该会很快哪怕是崇祯皇帝都是这么认为的。
    毕竟来大明传教的传教士就没有几个是不懂汉字汉字的,就算是不懂,这么多年传教下来,也总是学会了一些。
    但是实际上的情况跟预料之中的恰恰相反,除了金尼阁带来的这七千本书之外,锦衣卫还在通过各种路子不断的往皇家学院里面送书。
    本着新书里面新技术的原则,新书的翻译往往是优先的,金尼疼所带的七千本则是慢慢的在翻译。
    然后问题就来了。
    新书里面不涉及到那些鬼画符的还好,一旦涉及到鬼画符,就足够让人头疼了。
    最坑人的就是那些个鬼画符用毛笔画起来很费劲,一不小心就会废掉整张的纸。
    然后就是接着吵墨铧要求把那些鬼画符的玩意替换本来就已经让金尼阁不爽,结果为了什么符号代表什么含义又是一通好吵。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消息,最起码墨铧等人对于阿拉伯数字是接受的,而且保持肯定的态度。

第五百四十章 火炮准备!
    阿拉伯数字还是有好处的,虽然用毛笔写起来麻烦,可是真要计算的时候,比之用壹贰仨肆伍来表示可要方便一些。
    起码在徐光启等人接触到阿拉伯数字之后就感觉到了这玩意的方便性起码不比算筹差到哪儿去,而且写起来更方便。
    不光如此,对于其他的什么圆规一类玩意的接受速度也远超金尼阁的预料。
    这让金尼阁觉得挺高兴,认为墨铧等人好学不倦的态度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至于金尼阁和其他传教士们一致推崇的鹅毛笔,墨铧在试用了几回之后就失去了兴趣。
    写一点儿就要沾一点儿的墨倒也算了,偏偏写出来的字也是歪七扭八恍若鸡刨,比之蒙童所写都多有不如,还不如炭条好用呢。
    但是炭条这东西,它脏啊,用一回就是一手的黑灰,摸哪儿哪儿脏,每次写几个字之后想要干点儿别的就得先洗手。
    总之麻烦的事儿一堆一堆的。
    吵了半天也没有吵出来什么结果之后,金尼阁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说到书写,我倒是有个好办法。听说英格兰那边有一种黑铅,书写起来比炭条还要好用。”
    墨铧道:“然后呢?继续写几个字就洗一回手?”
    金尼阁大怒:“你就不会拿纸把它包起来吗?弄的粗一点,塞到你那个毛笔的笔筒里当毛笔用行不行!”
    墨铧一拍脑袋,暗骂自己犯蠢。
    把毛笔筒弄的细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