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次报知五军都督府同意,直接便以大势碾压过去便去。若是郑爱卿不解其意,大可去五军都督府向成国公请教。”
见郑芝龙老老实实的应了,崇祯皇帝这才又赏了二人一些东西,接着便命人送了二人出宫。
至于说把李吖子收入宫中的想法,崇祯皇帝在一瞬间确实动过心思,但是后来想想也就算了。
自小在海盗里面长大的李吖子,受不了宫中这种束缚的气氛,真要是让她进宫,反倒是害了她。
更何况,留她在宫外海上,对于大明来说,好处要远远大于让她进宫,所以崇祯皇帝就更不可能直接命她入宫了。
又不是那些个没见过女人的屌丝穿越,见到一个有几分姿色的便想着收进宫来,闲的没事儿干么?
崇祯皇帝前脚还觉得自己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洁身自好的好皇帝,回头周皇后就给自己找了个大麻烦:“陛下登基已经十年,眼下建奴已平,南洋之地也快到平复,是不是该大选秀女了?”
崇祯皇帝暗骂一声六月债还得快,却呵呵笑道:“何必这般着急?再晚一些可好?”
周皇后干脆拜伏于地,开口道:“陛下登基十载,宫中却只有妾身与袁氏、田氏还有完颜氏这些妃子,于礼不合。妾身既然执掌后宫,便做得后宫的主,请陛下大选秀女以充实后宫。”
崇祯皇帝也不禁暗叹一声,这么优秀的传统,后世居然给丢的一干二净,当真是彼其娘之!
伸手将周皇后扶起来之后,崇祯皇帝才道:“皇后既然这么说了,自然由得皇后的意思去办,这些事情就不要拿来跟朕说了,以后知会一声也就是了。”
周皇后这才满意自己又有了身孕,眼看着再有几个月便要生了,田氏也刚刚传来了喜讯,光是袁氏和完颜玉卓这两个伺候皇帝可怎么够?
选秀,必须得大选秀女入宫,雨露均沾才是王道,多多的为陛下生儿育女才是后宫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崇祯皇帝却突然间想起来一事,又对周皇后道:“选秀之事不宜大张旗鼓,不可骚扰民间,听凭自便便可。《韩秀才乘乱聘娇妻》之事,断不可再演!”
因为好读书的崇祯皇帝突然想起来前段时间看过的《初刻拍案惊奇》,里面有一节《韩秀才乘乱聘娇妻》就绘声绘色地写了一桩拉郎配的奇事。
一个名叫韩子文的秀才,因家境贫寒,被人视为“酸黄虀、烂豆腐”,可就在他为娶不上老婆发愁时,一个富翁竟然哀求着要把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他。
原来是当地有人谣传,嘉靖皇帝登基后,派人到浙江点选绣女,搞的民间人心惶惶,韩秀才也就是在这一片混乱中,被金朝奉抢夺在手的。
当他自惭形秽地说:“我是一贫如洗的秀才,怎承受得令爱的起”
金朝奉慌不迭地道:“如今事体急了,官人如何说懈话若略迟些,恐防就点了去。我们夫妻两口儿,只生这个小女。若远远地到北京去了,再无相会之期,如何割舍得下官人若肯俯从,便是救人一命!”
于是,韩秀才就这样白得了一个娇妻。
虽然这《初刻拍案惊奇》里面胡扯的事情比较多,对于选秀之事更是过于夸大,可是骚扰民间这种事儿肯定是存在的。
不趁机捞上一笔,都对不起选秀这么大的活动后世的选秀不也是一个鸟样儿么。
只是现在大家伙儿不愿意把女儿送入宫中,后世的都想着一朝成名天下知,仅此而已。
但是崇祯皇帝的话音刚落下,周皇后就用事实打了崇祯皇帝的脸:“陛下何出此言?那甚么《韩秀才乘乱聘娇妻》只是那些穷酸瞎写,本就当不得真。
陛下可知,真要是有女儿入宫得以伺奉天家,民间不知道有多高兴,何来的混乱?那些执笔瞎写的家,个个该杀!”
看着周皇后这般模样,崇祯皇帝也只得笑了笑,开口道:“一切依皇后的意思,只要不骚扰民间即可。”
周皇后见崇祯皇帝几次都强调不许骚扰民间,只得无奈的道:“妾身记下了,断不会骚扰民间便是。
只是陛下未免太过于提成了,民间所忧者,乃是女子不得入选,否则若是真个如陛下所说,妾身与田氏、袁氏又何以入宫?”
崇祯皇帝这才想明白,自己想的是后世的思维,现在的百姓想的跟自己想的可能根本就不一样。
入宫为妃的好处有多少,数都数不清,连宫女都有人抢名额,更别说是为妃了。
至于说不能回家省亲这一点,就更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了民间自行嫁娶的,除非是高门大户,或者是嫁的近,否则省亲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儿。
而且阻止周皇后玩选秀活动是不可能的,先不说周皇后本就是六宫这主,在这事儿上有着最大的发言权,实际上连崇祯皇帝自己对于选秀也不抗拒孩子生的少了,就是一个皇帝最大的原罪!
崇祯皇帝在纸币的事儿之后又多了个后宫的事儿闹心,出了宫的郑芝龙和李吖子在弄明白了崇祯皇帝说的话之后更是目瞪口呆。
第五百一十九章 玩笑一般的战争
郑芝龙还真就带上了李吖子跑到了五军都督府去找成国公朱纯臣请教了。
依着郑芝龙现在大明南海舰队提督的身份来说,求见五军都督府的大提督朱纯臣是一点儿问题也没有,虽然带了个李吖子,显得有些突兀。
但是人家李吖子好歹也是面见过崇祯皇帝的一方大佬,朱纯臣见上一见也是应该的。
要不然的话,连皇帝都接见了,你却摆着个架子,你想表达什么?
还处于终于见到了崇祯皇帝的兴奋之中的李吖子加上一个满脑袋劫后余生之感的郑芝龙在拜见了朱纯臣之后终于弄明白了崇祯皇帝所谓的王道与霸道。
霸道就是我大明想打谁就打谁,王道就是打之前跟你说一声,至于帝道,则是看崇祯皇帝的心情想打谁。
郑芝龙只能表示深深的佩服。
问题是,不义之兵必败的先贤教训呢?哪怕老郑我是海盗出身,好歹也听过这句话呢,现在大明的朝堂上不讲究这个了?
朱纯臣跟着张惟贤和崇祯皇帝混的时间比较久,所以整个人的画风已经完全跑偏,看着郑芝龙一脸懵逼的表情,反问道:“一官欲学襄公之仁?抑或方今天下尚有齐侯因蔡姬伐楚之事?”
身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野心的三有好海盗转型的大明南海舰队提督,郑芝龙虽然看着书本就头晕目眩,可是好歹也算是恶补了一些书本的,对于朱纯臣提到的这两个例子都知道一些。
襄公之仁这事儿就是指的宋襄公出兵伐郑之事。
宋襄公觉得郑国不给自己面子,所以打算出兵去怼郑国出口气,结果郑国找了楚国来给自己站场子。
交战的双方跟后来的那些喜欢开黑的家伙们不一样,反而是两家约定了日子准备正大光明的开片。
甚至于宋襄公连自己手下的子鱼劝说自己避让一番的行为进行了嘲笑:“楚兵甲有余,仁义不足。我虽兵甲不足,但仁义有余。以有道之君,避无道之臣,我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的好。”
然后讲究仁义的宋襄公批了战书,约定十一月一日在泓水以北与楚军交战,还命人制了一面大旗,旗上写着”仁义”两个大字。
约定交战的那天早上,楚军陆续渡泓水北进,子鱼劝宋襄公趁机袭击,说:“楚兵多宋兵少,此时动手,我们可以得胜。”
襄公指着大旗说:“你看见‘仁义’二字吗?我是一向主张仁义的,怎么能在人家渡江只渡了一半就袭击呢?”
过了一会儿,楚军全部渡过了一泓水,成得臣手执长鞭,指挥军士,东西布阵,气宇昂昂,旁若无人。
子鱼又劝襄公说:“楚军的阵势还未布好,赶快打吧,错过了这个机会,我们就危险了。”
襄公厉声地就:“咄!你贪一击之利,不顾万世之仁义?怎么袭击人家未布好阵势的军队呢?”
结果就是在双方交战的过程中襄公数处受伤,第二年就挂掉了。
至于说齐侯因蔡姬伐楚之事,则是一出彻头彻尾的闹剧,甚至于连宋襄公整出来的这出好戏都比不过。
当初周武王掀了纣王的场子之后自己上位当老大,后来把姬姓的自家人还有大量的外姓功臣们分封出去不少。
但是帅不过三秒的魔咒在老姬家的场子上也发挥了作用。
分封到中原的比如管、蔡、霍、鲁、卫、毛等这些个诸侯都不太争气,以至于连手里的土地都越来越守不住了。
对比之下,反倒是分封得远的异姓国家,比如齐国、楚国、越国、秦国等等,地盘越来越大,力量越来越强,中原小国不得不在夹缝里生存。
身为一个比较菜的诸侯国,蔡国就源源不断地向周围的国家输送媳妇以获得和平大家伙儿有了姻亲关系,总不好再继续打的头破血流吧?
到了周庄王姬佗当扛把子的时候,蔡穆侯看齐桓公作为春秋五大双花红棍之一势力强盛,于是就赶紧挑了个好看的妹妹蔡姬,给齐桓公送去做姨太太。
有一天,蔡姬和齐桓公在湖上泛舟,蔡姬见了水,就顽皮起来,向齐桓公泼水,齐桓公也笑着回敬几下,好像在乡野荷塘中初恋的少男少女似的,还蛮开心的。
后来闹着闹着,船猛烈摇晃起来,不会游泳的齐桓公害怕,大声道:“好啦好啦,不要闹了啦!”
但是蔡姬觉得齐桓公害怕的样子还蛮好玩的,干脆故意让船摇晃得更剧烈一点,并且告诉齐桓公落水的话会去救他起来。
齐桓公年龄大了点,吓得紧紧抓住船帮,脸色煞白,可是齐桓公越害怕,蔡姬越开心,把船摇得像游乐园的海盗船。
等到蔡姬玩尽兴了之后,齐桓公一脸阴沉地上了岸,对蔡姬说:“明天就把你退回蔡国!”
蔡姬怎么也想不通:从前也玩闹过,这老头怎么说翻脸就翻脸哩?
出了洋相的齐桓公不是说着玩的,第二天就派一辆马车,把蔡姬载着退回蔡国去了。
蔡穆侯看妹子嫁了齐国,竟这样狼狈地被撵回来。十分恼火:你齐国有什么了不起哩?我妹子青春无敌,又不是嫁不出去心里极度不爽的蔡穆侯干脆转手又把蔡姬嫁给了楚国的楚成王。
齐桓公本来只是要蔡姬回家反省反省,怕助长了她的娇气,也就没有跟蔡姬断绝夫妻关系,没想到蔡穆侯却让蔡姬改嫁了。这一下这可气坏了齐桓公。
齐桓公一怒之下,就带着春秋版的八国联军讨伐蔡国,蔡国也不经打,一打就投降了。
然后还没有消气的的齐桓公接着挥师南下,去讨伐楚国,找楚国楚成公的麻烦去了就是你个孙子睡了我的小媳妇是不是?
齐军到了楚国,楚国人十分惊讶,因为两地实在隔得太远,而且一向没有什么往来,楚国用了“风马牛不相及”的生动说法,本意是“即使发情的马和牛相逐也跑不到这”。
齐桓公不好说是来打蔡国然后就顺便打一下楚国,更不好说是因为觉得自己脑袋上被楚成公给绿了才兴兵,于是就乱扯了一些陈年旧账。
比如“楚国为什么不给周天子上贡了其实那时诸侯国都不怎么上贡了,齐国自己也是一个鸟样儿,不怎么上贡。
比如周昭王南巡到楚国的时候,为什么船会漏了而死在楚国了?
使坏淹死周昭王的楚国人回答也很有意思:“周昭王死了,问我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