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3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让刘兴祚更加蛋疼的猪队友远不止夏额哲他们几个,紧接着传来的一道军令让刘兴祚和夏额哲更加的蛋疼。
所有的蛮子,凡是女的,一概不再送往山海关,而是在奴尔干都司就是看押,然后等待着下一步的处理。
刘兴祚根本不用脑袋去想,用脚趾甲都能想到这么干的目的是什么——肯定是想把这些小娘们儿卖给来辽东淘金的那些单身汉。
而且接到这种命令的应该不只自己,估计郑芝龙那边可能也接到了这样儿的命令。
远在大明京城的崇祯皇帝想的根本就不是把这些小娘们儿卖出去,而是发下去。
没错,去辽东,发媳妇。
先可着大明那些卫所士卒们来,去了辽东就先发一个蛮子或者毛奴的小娘们儿,至于是二手货还是原装的,那就完全看他们运气了。
然后更头疼的就是京城大名鼎鼎的清风阁老鸨子尚以涵。
背靠锦衣卫这种强力组织,尚以涵的清风阁在京城中的名声自然是极大的,大到连崇祯皇帝都知道一些。
一道密令从许显纯的手里直接传到了尚以涵的手里,意思就一个,派出一些老妈子去辽东,好好教教那边儿被抓来的蛮子和毛子什么的,起码得让他们学会说人话还有怎么样儿做一个合格的小妾。
在接到这条命令的时候,尚以涵的心里是拒绝的——清风阁里面的事情已经很多了,再派出去几个老妈子,这业务还怎么展开?
然而尚以涵心里拒绝,实际上却只能乖乖的按照许显纯的要求派出去几个老妈子去辽东。
因为这道命令与其说是许显纯的意思,倒不如说是崇祯皇帝的意思。
毕竟许显纯身为锦衣卫的头子,根本就不可能关心到派几个老妈子去辽东这种小事儿。
当然,对于尚以涵这边是通知,对于京城和附近的那些个青楼什么的,可就不存在什么通知不知道的问题了。
征发。每个青楼必须出一个老奴子去奴尔干都司那边调教那些个蛮子和毛子的小娘们儿,不愿意的就等着关门大吉。
再然后,已经到达辽东的遵化卫士卒们在过了一段时候之后就惊喜的发现,朝廷给大家伙儿发小妾了!
五军都督府下来的军令里面说的很清楚,别管原本有没有成亲,发的小妾只能是小妾,严禁扶做正妻。
想要正妻,必须得是大明百姓里面的女子,别管是汉家女或者其他没改户籍的蒙古女,或者朝鲜琉球女,都可以,因为这些地盘现在就是大明的,百姓也是大明百姓,户籍上的民族以后都会写成汉。
所以这些都是被允许娶回家做正妻的,至于发下来的这些,转卖还是送人随意,敢扶做正妻的直接军法处置。
虽然五军都督府有些狗抓耗子多管闲事儿的意思,可是对于遵化卫的士卒们来说根本就不算是个问题。
有正妻的自然无所谓,没正妻的本来也没打算弄个蛮子女做正妻——把老祖宗的脸都给丢光了,还要不要进祖坟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朝廷给大家伙儿发个小妾玩总是好事儿——毕竟成亲的士卒也没纳妾的本事,没成亲的也着急先弄个暖被窝的。
虽然发下来的这些小妾有些笨,说话总是磕磕绊绊的,但是好歹也算是会说人话,能沟通了。
虽然这些小妾的长相有点儿奇怪,建奴小娘们儿还好些,好歹长的是个人样儿,毛奴那边可就真是什么奇型怪状都有了。
甚至于有的比卫所的士卒都壮实。
依着遵化卫的老兵王老实所说的,要是给自己分个那样儿的小妾,自己这辈子就算是完犊子了——那样儿的一只手就能把自己拎起来当球甩着玩。
但是不管怎么说,前边有了遵化卫,后边其他的卫所自然也得到了消息,往辽东去的热情一时之间大增。
金矿什么的跟自己这些卫所士卒是没有什么有关系的,毕竟屯垦的士卒也是士卒,还是要受军令管束的,别说是金矿,就算是眼前摆着个金山,没有命令也只能干瞪眼。
当然,想是这么想,真要是摆座金山在跟前,有几个人还能记得军令可就不太好说了。
总之,辽东现在成了个好地方,大家伙儿都开始琢磨着去辽东了,尤其是官府在大力宣传了铁路修建到辽东,来往也方便之后,这种热情就更高了。
但是崇祯皇帝的心情不像是民间去辽东的热情这么高涨,而是有些凉。
当初自己登基之时的老臣,终于有人开始撑不住了。8)
第五百一十五章 莫卧儿,海洋
其实张惟贤的身体早就已经出现了问题,只是在英国公府和皇室毕竟有着两百多年的底蕴,一直把张惟贤的身体调理的不错。
尤其是张惟贤的心里始终挂着辽东未平,所以平时有些小的毛病也看不出来,反而被他自己强大的意志给强行压了下去,硬撑着一定要跟着崇祯皇帝去辽东平定建奴。
但是去辽东砸完黄台吉的场子回来之后,张惟贤的身体就再也撑不住了,小毛病大毛病一起找上了门,一天不如一天。
就算是英国公府里不缺各种各样续命的药材,也不缺钱延请名医,可是张惟贤的身体还是一天天的垮了下去。
哪怕是崇祯皇帝特意派了御医去给张惟贤调理身体也是一样,依旧挡不住死神渐渐的接近张惟贤。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眼看着到了崇祯九年的年底,张惟贤的身体也是越发的衰弱,崇祯皇帝再也忍不住了,登上了英国公府的大门。
按照御医所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天就是老英国公张惟贤的最后一天。
实际上,太医院做为一个早早被清理过后然后塞进了皇家学院一部分的一个机构,里面对于医术的研究早就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什么血型,输血,伤口缝合,某些小手术什么的已经可以完成了这一点要大力感谢黄台吉,正是阿黄一次次的入关,一次次的让明军抓到建奴俘虏,才让太医院有了足够的实验材料。
甚至于因为铁道部那边需要的苦力太多,导致皇家学院医学分院这边的材料不够用,这些太医已经把目光盯向了大明的死囚。
总之就是一句话,他们根本不在乎拿来实验的是什么人,是俘虏也好,是死囚也罢,总之实验不能停。
然而就是这么牛逼的医术进步,也止不住英国公身体的衰败,只能大概的判断出今天就是英国公张惟贤的最后一天,至于剩下的,只能说是听天由命了。
崇祯皇帝也知道自己登门看望英国公这个举动不妥只要自己登门了,无论张惟贤的身体会不会突然间恢复过来,他都必须得死在今天晚上。
哪怕是崇祯皇帝自己没有这个想法。
英国公府中的下人不知道在忙些什么,来来回回的就跟蚂蚁们在搬家一样,总之就是要忙,起码在今夜,英国公府的人不敢让自己有丝毫的停顿和休息,从上到下都是如此。
可以看的出来,其实英国公府对于张惟贤的身体情况很清楚,已经在准备着张惟贤的后事了,从院子里的和尚道士云集这一点上就能看的出来。
但是崇祯皇帝没有心情理会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
直接进了后院,来到了张惟贤的卧房之后,映入崇祯皇帝眼帘的是张惟贤那张往日里无尽英雄气,如今只剩灰败之色的脸。
没有理会其他人跪拜的举动,崇祯皇帝直接走到了张惟贤的床边,伸手握住了张惟贤想要强撑着挣扎起身的手道:“爱卿不必起身,就这样儿躺着说话儿。”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又将目光投向了跪倒一地的御医:“英国公的身体到底还能支撑多久?朕今天把话放在这里,谁能让英国公再多撑上一个月,封侯!”
跪倒在地的御医们面面相觑,却没有一个人敢开口说话。
封侯是好事儿,光宗耀祖的大好事儿!可是实际上,现在谁敢揽这摊子事儿?
给人续命跟杀人不一样。
杀人很简单,身为大明太医院的御医,在场的这些人有足够的把握杀人于无形,甚至于想要算计到让人什么时候死也不过是费点儿功夫的事儿。
可是给人续命,尤其是张惟贤这种情况,除非是大罗金仙亲至,或者说真有齐天大圣那样儿的神勇能够去地府里走一遭,勾销了生死簿才有可能。
显然,御医们不是大罗金仙,更没有下地府勾销生死簿的本事,纵然眼馋崇祯皇帝开出来的条件,也是毫无办法。
眼看着崇祯皇帝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太医院院正,素有小华佗之称的赵玉杰才拜道:“启奏陛下,英国公抬头纹已开,臣等无能,请陛下治罪。”
崇祯皇帝听到抬头纹已开的时候,心里就是一紧。人都有抬头纹,尤其是老人,可是抬头纹开这种事儿不是容光焕发的表现,而已人死之前的征兆。
实际上,抬头纹、唇吻、掌纹这些在人大限将至的几小时或几天前都会慢慢消失。
或者用最简单的说法来说,抬头纹开的时候,人就已经进入了回光反照的阶段。
总的来说,要走的人,除非是高度昏迷直接走了的例个,其余的,别看是要走的人,但是都是很明白,也很清醒,基本上都会安排身后的一些大事。
崇祯皇帝也知道这时候治这些御医的罪纯属于扯蛋,毕竟该尽的力已经尽了,这些御医们没有办法也是正常的事儿。
后世的医院,再牛逼也留不住将死之人,顶天了多撑个一两天的时间罢了,就这,还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皇室加上太医院还有英国公府里面的各种奇珍秘药都已经用过,也确实没办法可想了。
心中暗叹一声后,崇祯皇帝又将目光转回了张惟贤:“爱卿可有什么话想要跟朕说么?”
张惟贤的嘴动了动,艰难的吐出来三个字:“莫卧儿!”
张惟贤吐出来三个字,却险些勾的崇祯皇帝眼泪一块儿掉下来。
历代英国公对于大明可以说是尽到了为人臣的本份,如果说大明的臣子都像是英国公一般,什么狗屁建奴,什么天下大乱,大明的江山要是不能万年传承才是大白天的见了鬼。
也正是因为英国公府死忠于皇室,所以连魏忠贤这种狠茬子都从来没有找国英国公一系的麻烦。
当然,他也没那个胆子去找,毕竟英国公一系向来是手握京营,皇室给的恩宠也与其他的勋贵不同。
哪怕是自己这个非正常皇帝登基之后的一系列在外人看来是胡作非为的举动,也是因为英国公府始终是站在了自己这一边。
有道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是张惟贤根本就没有想着其他的,而是心心念念的想着莫卧儿那边,也就是三哥的地盘。
想到这儿,崇祯皇帝对于三哥的怨念又增了一分若不是五军都督府一直在谋划着莫卧儿,英国公张惟贤又何至于累到吐血。
紧紧的握住张维贤那双已经接近于干枯的双手,崇祯皇帝才道:“爱卿放心,十年之内,莫卧儿必不能为患!”
张惟贤却是喘息了一番之后,又接着吐出来两个字:“海上!”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眼泪却是再也没有忍住:“爱卿放心,我大明如今东海舰队与南海舰队已成。
朕知道爱卿的意思,大明之患不在于内而来自于海上,过些时日,朕将命五军都督府再建北海舰队与西海舰队,海上再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