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旦大明开始大量的向新明岛上面移民,本土的百姓就不够避免的会减少。
    人少了,空出来的土地可就显得多了。
    这种情况下,只要小冰河不变成大冰河,什么问题也都不再是问题了。
    而在人口是第一生产力的大明时期,谁手下的人口多,谁就有着最大的基本盘。
    尤其是对于一个皇帝来说。
    别说搞什么计划生育了,现在就是有人跑到崇祯皇帝面前告诉他生的太多养不起,崇祯皇帝都会当成笑话听——百姓养不起?
    没关系,国库帮你养!
    人多力量大,多生优生,生的多了有赏,生的少了受罚!
    而且崇祯皇帝不打算再跟建奴玩下去了。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一个是移民,一个是稳定国内。
    至于建奴,老子都要掀桌子了,你们还是趁早去死算了!
    打定主意要掀桌子的崇祯皇帝依着惯例,把温体仁,张惟贤,还有崔呈秀和郭允厚给召进了宫中。
    这四个人之中,温体仁算是个负责统筹文官系统的角色,张惟贤则是主管着大明军事行动的角色。
    崔呈秀则是名义上主管军事的大佬,虽然现在负责的军事部分也就那么一小摊子。
    郭允厚则是管着大明的钱袋子,要想绕过郭允厚直接出兵,除非崇祯皇帝把自己的内帑拿出来,否则的话这涉及到民夫征发以及其他需要花钱的地方,就绕不过去。
    几人进了宫之后,崇祯皇帝就开门见山的道:“辽东之事,朕不打算拖了,年底之前,朕要彻底平定辽东。”
    张惟贤自然无可无不可。
    按照大明的实力和建奴的实力对比,其实早就可以弄死建奴了,只是不知道崇祯皇帝为什么要一直拖到现在才下定决心。
    温体仁和郭允厚却是蛋疼了。
    算一算,崇祯皇帝自打登基之后,先是京师,接着又是草原,再是陕西,接着又是海军。
    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项不是花钱如流水?
    国库里现在倒是没有跑老鼠——老鼠也不愿意去没几个钱的国库里边转悠。
    郭允厚当即就躬身道:“启奏陛下,国库没钱。”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直接就把崇祯皇帝给噎了个半死。
    麻卖批,怎么都学的这么不要脸了!
    你丫还不如直接说要朕的内帑出钱呢!
    ps:推荐阅文第一逼王讳岩的两本书,《三国之无赖兵王》《最强吕布之横扫千军》

第三百七十九章 不按套路出牌
    郭允厚觉得很正常。
    陛下您老人家花钱如流水,说怼人就怼人,说要在陕西搞河道桥梁就搞河道桥梁,说要把常平仓堆满就得堆满。
    可是钱难赚屎难吃,您老人家现在要用钱的时候爽了吧?
    反正国库没钱,想打是不是?
    用您老人家的内帑啊,内帑有钱啊!
    那福寿膏,那掺了私货的盐,那烈酒,那福王家的财产,那唐王,庆王,秦王给上贡的好东西,哪儿不是来钱的?
    反正就一句话,打不打的,跟郭某区区一个户部尚书没啥太大的关系,咱老郭也不关心。
    只要不让国库出钱,您老人家赶明儿个就把全天下都给推平了,那也由得您开心。
    崇祯皇帝就这么被郭允厚的四个字给噎了回去,温体仁心中那个爽就不用说了。
    太爽了!
    你丫也有今天啊狗皇帝!
    当然,心中吐槽归心中吐槽,这种话要是当着崇祯皇帝的面说出来,满大明有这个胆量的估计都找不出来一个。
    大不敬,可是要诛九族的!
    温体仁躬身道:“陛下,如今已经是秋收之季,等准备完成之后,估计就入冬了。
    冬季征战实在是兵家之大忌,不如先开始着手准备兵器火药甚么的,等到来年开春之后再征伐辽东?”
    张惟贤却突然间开口道:“温大人过虑了。五军都督府准备征战辽东的事情,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只要陛下一声令下,随时可以集结出征。
    至于冬季用兵,张某也知道是兵家之大忌。可是如今我大明上下士卒皆有配发的棉衣,并不多么畏惧辽东之寒。”
    温体仁简直想把张惟贤的胡子一根根的拔掉算了,要不然都不解恨!
    你说的这些,老子也是知道的啊混蛋!
    知道归知道,最后归根结底还是两个字,没钱。
    皇帝的内帑倒是有钱,可是你没看郭允厚说国库没钱时,皇帝陛下的那张臭脸?
    陛下摆明了就是不打算出内帑的银子了。
    你丫的现在还来煽阴风点鬼火,到底居心何在?
    张惟贤就是故意的。
    现在都几十岁的年纪了,身体又不好,如果不是御医三天两头的过来给自己调理身体,估计这时候都该准备往土里埋的事儿了。
    现在皇帝突然间就决定了掀了桌子征伐辽东,那等于就是在自己担任五军都督府大都督期间把辽东搞定。
    名存实亡的五军大都督府如今抖了起来,不管是怎么着把辽东搞定的,总之是在自己任内搞定的,后世史书上不管怎么写,都绕不过自己去。
    人这一辈子不就图个名利么。
    利,自己身为大名的英国公,不缺这个。
    现在就图个青史留名了。
    所以温体仁摆事实讲道理,对于张惟贤来说就是给自己找不痛快自己这破身体,还能撑几年?
    崇祯皇帝现在不太高兴。
    别管是张惟贤想着征伐辽东,还是温体仁在这里讲道理,总之自己面临的情况没有任何的改变。
    国库没钱。
    至于内帑,可能其他人都觉得内帑里边有的是钱。
    可是实际上,内帑里的钱是不少,可是花起来也如同流水一般。
    皇家学院那边,老徐他们玩蒸汽机也好,弄其他的实验也好,反正花钱跟流水一般,一年下来就是上千万甚至于几千万两的银子。
    但是这笔钱,崇祯皇帝一点儿节省的意思都没有。
    在这上面节约,是给自己找麻烦掌中雷,也就是简易版的手雷就是皇家学院弄出来的。
    也幸好有着毒盐和福寿膏的利润源源不断的流入内帑,崇祯皇帝才有底气让老徐他们不断的实验,包括火铳方面也一直在改进。
    甚至于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建奴拿钱买福寿膏,然后这些钱被拿来制造杀死建奴的武器。
    还有就是对于大明给列举了出来,所释放的信号只有一个:老子知道你们都是些什么玩意,也知道你们玩的是什么套路。
    都他娘的给老子小心点!
    说白了,就是因为八奸的第二段,已经明确的指出解决办法。
    崇祯皇帝挥挥手道:“都起来罢。朕读韩子之说,发现古人之智确实不容小觑。
    前番东林贼党之行与八奸之说对比,确实有颇多相通之处。
    朕今天说这些,倒也没有别的意思,无非就是想要问一下,该如何杜绝这种情况的存在?今日殿试题目也就是这个,请试言之。”
    虽然朝堂上的大臣和殿试的学子们都起身了,也各自都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可是每个人额头上的冷汗却是怎么样儿也止不住。
    崇祯皇帝到底想要表达些什么?
    这是打算法家治国了?还是要把法家捧成显学?
    可是实际上,自从大汉朝开始,这天下就是外儒内法,虽然内法基本上是名存实亡。
    众人隐隐约约开始暗恨起了荀子瞅你教的这破学生,净他娘的给老子们找麻烦!
    朝堂之上的大臣们暗恨荀子,是因为他的学生韩非子不光指出了八奸,甚至于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一些说法,不管是哪一条,都他娘的是针对于为官之道的。
    而学生们头疼,则是因为在八奸之说的后面,已经明确的指出来了解决之道。
    那么崇祯皇帝还要让自己这些做答。
    答什么?怎么答?
    这就是个问题了。
    一个不慎,十年寒窗之功可就是一朝丧尽了。
    随着时香一点一点的燃尽,时间也就一点一点的流逝。
    众多学子的头上开始冒出了冷汗。
    这他娘的就是一道明显的送命题。
    直接按照韩子之说,严刑峻法,倒是解决了。
    可是朝堂上的大臣们也就得罪了个精光有谁的屁股底下是干净的?
    可是东拉西扯,明显也不行。
    龙椅上的那位爷既然明确的把问题扔出来了,肯定就不会允许有人瞎写。
    往日里灵动的笔墨此时似有千钧之重,挥毫泼墨一蹴而就的感觉此时仿佛跑到了九天云外,脑子里都是空空的。
    崇祯皇帝心中却是暗爽不已。
    今年老子给你们弄出来韩非子,明年老子就把墨子给你们弄出来。
    反正诸子百家的学说有的是,大不了一年换一样,或者两两结合着来,不行再多弄几个往一起掺。
    慢慢头疼去吧!
    龙椅之上的崇祯皇帝现在完全有任性的资本,只要老子爽了,谁管你们爽不爽。
    而更操蛋的事情还在后面。
    等到殿试的学子们作答完毕之后,原本想象中的交卷判卷的场面并没有出现。
    因为小太监们在收起试卷的时候,顺手又放下了一张空白的白纸。
    这下子不光是学子们懵逼,就连朝堂上的大臣们也开始懵逼。
    往年没听说还有第二轮的!
    崇祯皇帝却是开口道:“现在,朕还有第二个问题要问。诸位都是我大明未来的官员,请试言之,一路上进京赶考之时,都路过了哪些州县,该地之治如何,官员风评如何,百姓所收如何。”

第三百八十章 大明人多的是
    崇祯皇帝确实不按套路出牌。
    以前没有第二轮考试?
    没关系,现在不就有了?
    同样是《韩非子·八奸》里面所说的,不使群臣虞其意。
    身为皇帝,就是不能让臣子猜到自己在想什么,正所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拜前世在穿越者培训基地的培训所赐,虽然没好好学习,可是崇祯皇帝在穿越之初也掌握了一个最基本的技能面瘫。
    如今自己的底牌越来越多,拳头也越来越硬,所以崇祯皇帝倒是不需要装面瘫了,但是对于不使群臣虞其意这一点,崇祯皇帝还是极为认同的。
    所以老子就是不按套路出牌,你们就慢慢受着去吧!
    崇祯皇帝爽了,底下正在答卷的学子们就头疼了。
    这道题比刚才的送命题要好的多,但是,这是道得罪人的题!
    尤其是对于京城附近的考生来说。
    远一些的,比如岭南的考生还可以说自己是路过的太多,大概的写一写就算了,离的近的呢?
    比如昌平的考生写了昌平的县令怎么怎么样,然后这货还倒了霉……
    而昌平一共有几个考生?到最后的结果就是,傻子都能猜到是怎么回事儿。
    然而崇祯皇帝的不按套路出牌明显不止于此。
    在这一道题的答卷被收上来之后,崇祯皇帝又开始出了第三道题。
    没错,就是第三道题。
    这道题可以说是最轻松的一道考题,但是也是崇祯皇帝最为看中的一道考题。
    前面的两道考题,第一道是送命题,就是拿来折磨考生玩的。
    第二道题,崇祯皇帝是打算看看这些个考生有几个是真正的注意到民生问题的。
    至于这一道题,才是崇祯皇帝真正打算选拔人才的试题。
    没有理会下面一脸懵逼的朝臣和学子,崇祯皇帝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