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龙颜大悦的崇祯皇帝决定就这么办,他甚至于想要学习某位大佬的那句:“谁赞成?谁反对?!”
    崇祯当即不理会下面群臣死了爹妈一样难看的脸色,对王承恩道:“王承恩,拟旨。”
    “大明百姓,都要在家中准备一份大诰。朕会派地方官府给你们第家每户送去。谁敢不送,朕派锦衣卫处理。
    家中有大诰的,可以拿着大诰去县衙门看看你们的县官有没有贪钱。如果有,把他押送到京师,朕重重有赏。
    家里有孩子进学的,也要好好学习大诰,以后考试会增加大诰里的内容,不熟悉的就不能当官。”
    说完,崇祯又对王承恩道:“就按朕刚才所说去拟诏,不许多字也不许少字。务必要让百姓听得明白。此诏一如永不加赋诏,广宣天下,使百姓咸知此事。”
    崇祯想了想,又对众臣道:“既然这监管的问题解决了,众卿且说一说,这商税该怎么个收法?朕先定下个调子,农户自产自用者不收,利少者少收,利高者多收。其他的卿等补充吧。”
    既然商税一事已成定局,手握屠刀的崇祯又定下了调子,群臣也只好再争取争取,希望自己能得到一些好处。崇祯眼见一时半会儿的也讨论不出个结果,干脆说起了另外一件事。
    “此次朕去宣府,命人查抄了勾通建奴的八家汉奸,所得不少。
    既然有钱了,朕也想着,将这大明文武百官的俸禄向上提一提。众位爱卿回去后仔细考虑考虑,回头递折子上来。”
    “另外,朕在出京追击建奴之前,就已经命工部督造忠烈祠,如今怎么样了?”
    工部尚书当即出班奏道:“启奏陛下,眼下已是十月,无论如何赶工,都无法下降雪之前完成。到时雪打风吹之下,质量便难以有保证。请擅自做主,已命工匠暂停了营造,待来年开春再继续。臣有罪。”
    崇祯“唔”了一声,道:“此事不怪爱卿。这建奴叩关的时间太巧,非卿之过。既然暂停了,便先暂停了吧。只是工匠先不要散去,且等候朕的旨意。
    崇祯却是想起来别扭的地方了。玻璃,水泥,火药,这可是穿越。者必备的法定啊。
    火药已经有了,这玩意自己不懂。玻璃自己只知道是拿沙子烧出来的,至于怎么烧?该死的,朕穿越前只是个程序猿,不是工科狗!
    水泥?朕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大不了弄上一堆石头,各种各样的。都来点儿,分开烧,烧成灰应该就行了吧?然后加点儿水,哪个凝固了特别结实,那就是。水泥了吧?
    越想着水泥越心里痒痒的崇祯干脆道:“罢了,今天就到这里。
    众卿回去后,仔细想想这两件事儿。一为商税,一为加俸。
    折子以白话为宜,越是简单明了地说明爱卿心中的想法越好。都散了吧。”
    退朝之后,回到后宫的崇祯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想法靠谱。等到了之前天启皇帝做木工的地方,崇祯才忽地想起,天启干的是木匠,这块地儿只是适合干木匠活,要想研究怎么烧水泥,还须得清理一番。
    好在崇祯是皇帝,一声令下,整个宫都的太监宫女都忙碌起来。搬东西的搬东西,扫洒地面的扫洒地面,不多时便清理干净了。
    闻讯起来伺候的魏忠贤看着眼前的一切慢慢被清理,又想起大行的天启皇帝,鼻子一酸,眼眶便红了。
    崇祯见了,潜藏在脑海深处正牌崇祯的记忆也被勾了起来,却强打精神喝道:“哭甚么!皇兄大行,朕也伤心。但是皇兄留给朕的烂摊子,朕也得收拾。
    打起精神来,派人去工部,招一些烧石灰和砖瓦的匠人进宫来此。朕有些事情要吩咐!”
    想了想,又道:“命人将此地改名为鲁班殿,以慰皇兄。”

第四十一章 玩泥巴的崇祯
    众多匠人入宫时,崇祯还在考虑着水泥的和石灰的关系。
    毕竟做为一个经常在网上看小说的程序猿,看见有人回古代后造水泥发家致富还是很好奇的。虽然在网上搜索过水泥的制作方法,可是也仅仅是记住了要有石灰、粘土、石膏粉这三种玩意一起烧出来的。至于步骤?注意事项?程序猿表示那是工科狗们该知道的,关朕屁事?你要能给朕弄个百度出来,朕敢给你研究蘑菇弹。
    至于现在想要烧水泥怎么办?在崇祯看来,既然记住了这三样主要材料,也知道是要锻烧的,剩下的交给匠作监的人去头疼就好了。不断地去试,总有试出来的一天,然后再慢慢改进不就行了?
    魏忠贤见崇祯一直在发呆,对进来的匠人视而不见,便壮着胆子上前道:“皇爷,匠人们已经来了。”
    回过神来的崇祯这才看向匠人们。匠人一见皇帝望了过来,便跪地山呼万岁:“草民等见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不说平身免礼,众匠人便只能继续跪在地上。过了一会儿,才听崇祯道:“朕召唤尔等入宫。乃是有机密事吩咐。此间不论何事,不得外传,无论何人,包括你们的上官乃至当朝首辅,便是家人也不许说。否则,一人知道杀一人,十人知道杀十人。泄密者族诛。都懂了吗?”
    众匠人闻言,心中皆是一颤。原来以为进宫不过是皇帝有甚么吩咐,却不曾想摊上了这等要命的事。不过众匠人还是齐声道:“臣等遵旨。”
    崇祯这才道:“起来罢。此事做是做的好了,朕不吝封爵以待。另外,朕于今日早朝,已经下旨,农户匠户之分废除,以后,尔等子女亦可读书做官,不必再为匠户。只是先于天津卫试行,以观后效。”
    众匠户当即又跪倒在地道:“陛下仁慈!”
    再次命匠户们起来后,崇祯道:“你等之中,有烧石灰的,有烧砖瓦的,还有人是烧炭的。且以此为据,各人进行分组,推举领头者出来。”
    众人一番商议推举,便分别推举出来三个匠人。一个是烧了一辈子石灰的赵大,一个是烧了一辈子砖瓦的刘成,还有一人是烧了一辈子煤炭的周正。
    见众匠人推举完毕,崇祯便道:“历朝历代,筑城皆以三合土为主。只是此物不易制得,兼职天气将寒,朕欲在降雪之前建好忠烈祠,故而这三合土却是用不得。
    朕曾翻阅典籍,偶然从一本残书中看到,将粘土,石灰,石膏掺入一起锻烧,可得一物。
    此物状呈黑色,粉状。若遇水,不久则凝,坚如铁石。
    只是残本中语焉不祥,制作之法亦是不见,想必早已毁掉。
    朕想,古人能制得,我大明亦可制得,无非是多试几次罢了。
    此次召卿等进宫,便是为了此事。若能成功,则我大明城池无忧矣。卿等亦会封爵,留名青史。”
    只是听崇祯说完这些话,魏忠贤和王承恩便将脑袋垂地更低了。别人不知道,他们两个还不知道崇祯以前都是读的什么书。无非是儒家想要崇祯看的三代之治那一套罢了,何曾有过崇祯所说的残本?
    只不过崇祯是皇帝,他既然说看过,那就一定是看过的。宫内生存的第一法则就是,皇帝永远正确。第二条就是,不该听的不要听,更不要说。否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只是思及此处,魏忠贤却是目露凶光,看向这些匠人的眼光中满是不善,却是打算等完成后便将这十余人给蒸发掉。免得出去了胡说八说。
    王承恩却是咯噔一声,心知魏忠贤已经起了杀心。却是想着要提醒皇帝一下,免得魏忠贤真个为了替天子保密而杀光所有参与其中的匠户。
    接下来的几天,崇祯却是一直在关注着水泥的进度。
    先是无用,怎么着都不能凝固,慢慢的发展到开始凝固,只是所需凝固时间极长,又不耐重击,往往用小锤都能敲碎。
    知道后世水泥标准的崇祯当然不满意,于是众匠户便不断试制,力求能满足皇帝的需求。
    只是不管崇祯怎么保密,自己在宫中玩泥巴的消息还是传了出来,在越传越离谱的小道消息中,自己已经变得和大行天启皇帝一样,只是自己爱好的是泥瓦匠!
    大明朝野上下的心情简直如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
    你哥哥搞木匠,你就玩泥巴?想要和你哥哥组成个兄弟建筑一起盖房子玩吗?
    便是连民间,也是议论纷纷。不过相对朝堂来说,民间才不管你皇帝喜欢干什么。老百姓只要自己有饭吃有衣穿就好。
    朝臣弹劾崇祯不务正业的奏章如雪花一样的飞入宫中,尤其是年轻御史,个个如同打了鸡血一般,仿佛崇祯再不翻然悔悟,亡国之祸就在眼前。
    烦不胜烦的崇祯干脆将弹劾自己不务正业的奏章全部留中不发。又命魏忠贤调查是谁泄露出去的消息,将几个多嘴的小太监直接杖毙了事。
    得知崇祯杖毙小太监的朝臣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他们这才想起来,这位皇帝可不再是当初在潜邸时对他们信任有加的信王殿下了。
    如今厂卫俱在皇帝手中,京中、宣大的百姓又将皇帝视为明君圣天子,威势直追成祖皇帝,大臣们又哪里再敢聒噪?
    走到十来天后,时间已经近了十月底,宫中匠人终于前来报告崇祯,崇祯要的那种灰色的粉末,被称之为水泥的东西已经大体完成。
    大喜过望的崇祯赶忙赶去鲁班殿,却见那些匠人们正围在一个水泥坨子前面啧啧称奇。
    这时,手中拿着一个大锤的匠人看到崇祯过来,赶忙将手中的大锤扔掉,否则可是要掉脑袋的。慌忙跪地请安后,也惊醒了一众匠户。
    崇祯见此,命众人平身后,直接问道:“此物如何了?”
    三个头领里边的赵大先道:“回陛下,此物于昨日里成了。眼前这块就是昨夜试制的,如今换了小锤敲击,便是连印子都留不下。臣等正欲换大锤来试。”

第四十二章 哭宫
    虽然未穿越之前的程序猿朱晓松是个战斗力为五的弱鸡,但是他穿越到了崇祯皇帝的身上不是?
    兴奋的崇祯也顾不得有失皇帝的身份,捡起地上的大锤就抡向上那灰不拉唧的水泥坨子。
    只听得“咚”的一声闷响,崇祯已是手臂发麻。如今的崇祯能文能武,双臂力气较之常人超出许多,却仍然被震的手臂发麻,由此可见这水泥坨子有多么结实了。
    扔掉那二十余斤重的大锤,又甩了甩被震的虎口隐隐做痛的双手,崇祯道:“好啊!朕没想到你等这么快就把这东西给弄出来了。此物制造可麻烦?产量如何?”
    还是那领头的赵大先回答道:“回陛下,此物制取颇易。只是对炉中的温度要求较高罢了。
    若以宫中此地为例,每日所得不过百余斤罢了。”
    每日百余斤?加大规模每天是不是能弄出一吨来?若是每天达到百余吨的产量,那钱还不有的是?等朕有钱了,光拿钱砸都能砸死皇太极一类的小喽啰!
    思及此处,崇祯便问道:“若是给卿等足够的丁壮人手,可能日产两千斤出来?”
    那赵大道:“回陛下,若是人手足够,此物便是日产三千斤也是可能的。只是占地也是极广,于陛下所要求的保密却是不利。”
    崇祯道:“此事易尔。朕于京南皇庄划一块地给卿等。卿等需研究此物的其他配比方法以及用途,并且要研究如何提高其产量。此物必须要能大量生产。”
    顿了顿,又对众工匠道:“此番卿等为国立正大功。朕前番有言,必不吝封爵以酬其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