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的老师就是东林党大儒孙承宗。孙承宗再怎么无能,也不会教了很多年把学生教成文盲吧。
    在崇祯皇帝本身的记忆之中,杨涟弹劾老魏的奏章,天启皇帝是认真读了的。不仅读了,而且读完之后很生气,还对着自己说过一句话一派胡言。

第二百七十七章 太他娘的吓人了
    然而头疼归头疼,这姚士慎该处理的还是得处理。
    先不提这家伙弹劾自己的那些屁话到底是抱着什么样儿的心态,有可能是内王外圣?宁与友邦亦不与农奴?
    光是这家伙弹劾老魏的那点屁事儿,除了最后一条之外,剩下的二十四条根本就是杨涟上给天启皇帝弹劾老魏的奏章。
    只是天启皇帝的看法很简单,认为杨涟的弹劾根本就是一派胡言。
    首先第一条就已经表明了杨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嘴脸。
    忠贤本市井无赖,中年净身,夤入内地,初犹谬为小忠、小信以幸恩,继乃敢为大奸、大恶以乱政。祖制,以拟旨专责阁臣。自忠贤擅权,多出传奉,或径自内批,坏祖宗二完,崇祯皇帝这才冷眼望着姚士慎:“你还有什么说法?”
    姚士慎心思电转,暗道若是此时先行服个软,再好生拍上一番,未必没有一线生机?
    相到此处,姚士慎当即便拜伏于地:“启奏陛下,罪臣自知罪该万死,请陛下暂息雷霆之怒。”
    崇祯皇帝笑道:“别怂!你要死硬到底,朕还高看你一眼,现在怂了算怎么回事儿?”
    说完也不理会姚士慎那张死了爹娘一般难看的脸,崇祯皇帝干脆吩咐道:“带走,下诏狱。”
    这一回姚士慎没再作出什么妖蛾子来。事实上,姚士慎想作也作不出来了。
    自己一条条在自己看来那么正直正义的理论被崇祯皇帝一条条的驳倒而且驳的是那么义正辞言,听上去还颇有道理。
    等到姚士慎被拖走之后,崇祯皇帝这才又接着道:“下面,谁赞成?谁反对?”
    大理寺是整个大明最高的审批机构,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
    而大理寺少卿,整个大明一共有两个,正四品的官位。
    往上是从三品的大理寺卿,再往上就只剩下内阁的大佬们了。
    如今正四品的大理寺少卿姚士慎被锦衣卫殿前大汉将军如同拖死狗一般的拖了出去,剩下的官员们也皆是心有戚戚焉。
    但是并没有谁再敢跳出来硬肛崇祯皇帝了。
    崇高皇帝的态度也很明显:今天这事儿依着老子也就罢了,大家伙儿还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如若不然,朕也不介意多杀几个高品级的祭天。
    温体仁左右观察了一番,见剩下的朝臣们皆是眼观鼻,鼻观心,一副老僧入定的模样,心中不齿地冷笑一声。
    自己果然还是高看了这些家伙,也太小看了龙椅上的那位爷。
    死一个区区的大理寺少卿就怂成这样儿,还想跟已经把军队牢牢的握在手中,又有厂卫作为底牌的陛下斗法?
    等了半天也不见有人出头反对,温体仁便出班躬身道:“陛下高瞻远瞩,臣等拜服,唯陛下马是首瞻耳。”
    剩下的朝臣们一见温体仁先出班赞成,心下都是暗松了一口气。
    平时里如同走狗一般的武将和勋贵们居然能在提前没有任何风声的情况下就站到了崇祯皇帝的一边,而那个暴君居然有胆子连杀御史和大理寺少卿。
    剩下的官员们也不敢再表示反对了。
    御史陈秉郡被杖毙也就算了,大理寺少卿的下场才是真正的凄惨。
    自此以后,姚氏族人莫说以姚士慎为荣了,只怕宗族族谱上都要把他除名了。
    要是自己也跳出来反对,落得和姚士慎一般的下场,到最后还能得到什么?牵连九族之人,自己也不过是个孤魂野鬼罢了。
    总而言之,今天这事儿太他娘的吓人了。
    至于其他的,等过了今天再说罢!

第二百七十八章 孤儿幼军
    原本吧,大家都觉得,这事儿得好好跟那个昏君掰扯掰扯。
    总不能你说要重立五军都督府,要求把军权重新收回到手里就收回到手里,说提高武人的地位就提高武人的地位吧?
    那样置我等名教子弟于何地?
    现在还是先别掰扯了。
    狗皇帝愿意把我们置于何地便置于何地罢,毕竟还要留下有用之事,以待明君的嘛。
    既然有了温体仁带头,剩下的大人们也就不用再矫情了,一同附于温体仁之后躬身拜道:“陛下英明,臣等拜服,唯陛下马是首瞻耳。”
    崇祯皇帝笑不起来,直接命散朝之后,便带着温体仁和张惟贤往着自己后来成立的孤儿军而去。
    今天这事儿,自己赢了,却也输了。
    在城门封锁以至于隔绝内外的情况下,文官们认怂是肯定的。
    可是自己也太高看了大明朝文官们的节操了。
    除去温体仁和施凤来等有数的真正靠向自己,或者说真正有数的心中还有着大明这个国家概念的文官,剩下的不过是在屠刀下做出的本能反应罢了。
    先保命要紧。
    这也是为什么崇祯皇帝对于苏茂相一个刑部尚书弹劾自己又一次却视而不见的原因。
    苏茂相弹劾的是自己一个皇帝没事儿就浪的错误举动,这本是御史大夫们该弹劾的事儿。
    可是大明朝的御史们今天就没有一个弹劾这事儿的,反而是在自己说出了要将军权重归五军都督府时把火立瞄向了刘兴祚。
    一边向着位于皇宫不远处的孤儿军军营而去,崇祯皇帝一边感叹道:“天下在身,犹如武王举鼎。这鼎举起来,可就不好放下了。”
    温体仁斟酌一番后劝道:“自陛下御极,大明已有中兴之象,陛下何必自比于武王?”
    崇祯皇帝笑了笑,却没有回答。
    这天这事儿了了,也不过是眼前。
    等明天看看罢。
    从明天开始,只怕不知道有多少文官大臣们要致仕乞骸骨了。
    此时崇祯皇帝又开始暗自庆幸。
    当年崇祯皇帝还一直吐糟朱老四玩的那手南北两京制是给自己找麻烦。
    比如后来崇祯皇帝为什么宁死都不往南京去?
    因为原本历史上的政治小白崇祯皇帝到死也算是看明白了这些文武大臣还有勋贵们的尿性,根本就不指望着南京的六部能比京城的好到哪儿去。
    再加上当时的南方又是东林党的老窝之所在,就算是崇祯皇帝去了,到头来又能如何?
    自废厂卫的崇祯皇帝还有什么资本去跟那些人对抗?
    就算是到了南京,也不过是令不出宫禁,做一个咸鱼罢了。
    这恰恰是崇祯皇帝最不能容忍的。
    老子把江山给玩脱了,宁肯吊死煤山也不跟你们这些孙子玩了只怕这才是崇祯皇帝临死前最真实的心情写照。
    但是现在不同了。
    现在的历史小白,皇帝界的平头哥崇祯皇帝觉得朱老四玩的这手太高明了。
    由于南京的六部存在,等于是京城的政治体系在南京有着一套完事的备份。
    这就方便自己搞事情了。
    就算是自己在京城搞事情搞大了,哪怕是六部尚书全部罢工,直接南京调过来也就是了,不至于急切间让六部停摆。
    如今的情况还算是不错。
    老魏当年玩了命的打压东林党,天启皇帝那个倒霉蛋虽然因此而挂掉了,但是却便宜了自己。
    如今六部尚书大部分都是阉党或者称之为皇党成员,剩下的大臣们就算是心向东林党,也不敢在明面上表现出来。
    等到了孤儿军军营的时候,天色已经渐渐地晚了些。
    通红的太阳挂在西山之上,努力的将天空染红,一阵寒风吹来,让众人不禁打了个寒颤。
    只是进了孤儿营之后,崇祯皇帝的心头就是一热。
    幼军营在目前的编制是千户所,份属锦衣卫。只是不听锦衣卫的调,亦不听锦衣卫的宣,锦衣卫提督许显纯所安排的千户在这里更像是一个保姆一般的存在。
    哪怕如今已是寒东时节又开色将黑,孤儿营的操练却是在锦衣卫千户的带领下不曾停止。
    崇祯皇帝先是示意操练不要停,接着就站在了校场边看了起来。
    随着一声声还显得有些稚嫩的喊杀声,十二三岁的孩子们头上不时冒出一股白烟,崇祯皇帝知道那是因为外界天气太冷,而孩子们又操练得卖力,出汗所致。
    直到又过了两三刻钟的时间,孤儿军的操练才算是停止。
    崇祯皇帝命孤儿军集结在点将台之下后,便大步登上了点将台。
    望着一个个稚嫩的面孔,原本应该是无忧无虑的玩耍的年纪,如今却在军营中接受着各项训练,如今在见礼之后望向自己的目光中又带着道不尽的狂热,崇祯皇帝心中便有些不是滋味。
    狠狠心,崇祯皇帝开口道:“累吗?”
    台下的三百余个孤儿军闻言却是面面相觑。谁也想不到崇祯皇帝会问出这种话来。
    隔了半晌,才有孩子大着胆子喊道:“启……启奏陛下,我等不累!”
    有了带头的,其他的孩子才稀稀拉拉的跟着喊道:“不累。”
    崇祯皇帝笑了笑,接着道:“朕知道你们累,说不累也是为了让朕开心。不过,朕开心不起来。
    你们的父辈为国征战,都是一等一的大英雄,大豪杰,朕让你们进这个幼军,想的就是让你们能继承你们父亲的荣光,将来也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教你们读书识字的先生,朕给你们了。教你们弓马武艺的教官,朕也给你们了。
    这些,是你们的父辈所不曾得到的机会。
    好生操练,更要好生学习,等你们长大了,从了军,一定会有封候拜相的那一天。”
    崇祯皇帝说完之后,便从点将台上走了下来,向着那些孤儿走去,摸摸这个,又摸摸那个。
    这些孩子受到的教育,都是向着全方向型人才方面培养的。
    不管是孙子兵法还是三十六计,或者是其他的管子一类的书籍,这支幼军之中都有教授。
    就连大明历次对外征战的经验教训,也会掰开了揉碎了之后讲给这些孩子们听。
    至于治国之道,也是按着六部尚书的模板来教授的。
    大明朝的各种典型案件,政治大事,治国方针,基本上也都有所讲述。
    可以说,只要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只要不是太跑偏,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是全面型的将相之才。
    最关键的是,每天都会有宫中特意挑选出来的太监来给这些孩子上晚课。
    洗脑。
    从这些孩子刚进入孤儿营的第一天起,这些太监们就在不停的给这些孩子们洗脑,灌输崇祯皇帝的伟大之处,大明的伟大之处。
    不管是朱元璋当年长驱大军定京师,北逐蒙元入朔漠,或者朱棣当年派郑和七下西洋,亦或是如今崇祯皇帝东却建奴北征草原,都是要拿来大讲特讲的。
    至于其他的皇帝干过些什么事儿,在崇祯皇帝的暗示下,被这些过来洗脑的太监给选择性的遗忘了。
    总之,大明朝是伟大的,崇祯皇帝是伟大的,崇祯皇帝是继太祖高皇帝和成祖永乐皇帝之后最伟大最爱民的皇帝。
    除此之外,这些太监的任务就是监视这些孩子的心理动向,以确保一旦在未来有人心中有其他想法时,能提前发现,及早处置。
    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种子,一旦有人心怀不轨,所造成的影响都足以让崇祯皇帝为之蛋疼。
    也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