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余大臣们皆是同声附和道:“陛下息怒。”
崇祯皇帝却冷冷一笑道:“想要让朕息怒,倒也简单的很。”
被崇祯皇帝召见过的温体仁和施凤来,还有崔呈秀心里清楚要怎么样才能让崇祯皇帝息怒,其余的大臣们却是不知道,只得一言不发,等着崇祯皇帝自己再说出来。
果然,崇祯皇帝踱了两步,开口道:“传诏,嘉兴知府沈正知,见事不明,治下无方,嘉兴出了此等通敌卖国之辈而不知情,着革职,永不叙用。
南京户部尚书李槐,见事不明,治下无方,放任嘉兴吴氏族人吴良为吴天德等通敌卖国之辈提供方便,着革职,永不叙用。
嘉兴吴氏,以吴天德为首之人倒卖粮食于建奴,实属大不敬,通敌卖国,着吴天德本人凌迟,其九族一体斩决,大明律九十以下及七岁以下不适用株连九族之例,不用于吴天德至亲三族,尽斩之。”
崇祯皇帝的话杀气腾腾,谁都知道这会儿的皇帝已经满脑子都是杀人立威的事儿了,但是刑部尚书苏茂相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出班奏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株连吴氏九族符合大明律,然通敌之罪与大不敬,凡九十以上及七岁以下者,不应当一体斩决。”
崇祯皇帝却是气笑了,问道:“为何不应该斩决?放过他们?”
苏茂相干脆拱手道:“启奏陛下,吴天德倒卖粮食,其罪无可赦,然则与其九族之中的九十以上老人,还有七岁以下儿童何干?陛下杀戮过甚,后世又如何看待陛下?”
崇祯皇帝挥手道:“后世史书随便写,写朕是桀纣之君也无妨。好处他们受了,恶处也得跟着一起。这世界上没有甚么公平不公平,怪只怪他们投胎在吴天德家中罢。”
看苏茂相还想再说什么,崇祯皇帝又接着道:“苏爱卿也不必多言。若是他们只是贪了些,倒也没什么,朕还不至于容不下他们。便是这大明朝堂的衮衮诸公,又有哪个敢说自己真的是两袖清风?
但是,他们向建奴倒卖粮食,这是在吸大明的血,肥了自己,却坑害了无数的大明百姓。
朕为天子,乃为万民之君父,彼辈害朕子民,有如害朕!朕如何容得下他们?”
一番话说完,崇祯皇帝却突然间话音一转,接着道:“还有你们,朕知道你们平日里也都喜欢银子,白花花的银子嘛,朕也喜欢。
但是,都给朕记住了,贪一点儿,可以。朕可以当做看不见!尽心办差,朕也不可能让尔等亏了。
可是有一点,谁要是再敢从百姓身上弄这些沾了血的银子还被朕给发现了,到时候上了法场,可不要怪朕没有提前警告过!”
一番杀气腾腾的话说完后扔下面面相觑的朝臣们大眼瞪小眼的发呆,崇祯皇帝则干脆转身去了锦衣卫诏狱。
那里可是有个家伙被关了快一年的时间了,若不是今天还想着恶心建奴搞事情,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万事俱备,只缺脏水(4千字大章)
陈默在锦衣卫诏狱为他准备的单间中呆了快一年的时间了。
无论如何,陈默也想不到崇祯皇帝会突然之间过来,赶忙山呼舞蹈万岁之后,就跪在地上等候吩咐。
不得不说,近一年的诏狱生活,让陈默成长了很多。
如此的陈默每天在不停地阅读着一些锦衣卫送来的消息,然后再整理,再按照锦衣卫传达的某些指示加工一番,递交上去便可。
一开始倒,陈默还有些不习惯,甚至于怀着对崇祯皇帝的怨恨。毕竟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进诏狱,这和想象中的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区别太大了点。
但是陈默现在已经不再恨了。
或许是每日接触到的消息太多,唤醒了心底所存不多的良知,又曾经有着温体仁这样的朝堂大佬来给自己作过伴,如今的陈默倒也想的开了。
或许自己在诏狱之中呆上几年也不错,好好地沉淀一番,增长自己的学识,避开朝堂上的那些尔虞我诈和明刀暗箭,等着有朝一日能回家了,便好好陪着自己的妻子还有那对可爱的双生女儿,就此安心度日罢。
崇祯皇帝看着眼前的陈默,也是感慨颇多。
一年的时间,改变了太多。
一年前的自己,刚刚登基为皇帝,每日里怕的便是被快递小哥给挂到那棵歪脖子树上去。
为了不被挂上去,登基之初的自己像个疯子一般的杀人,剥皮,诛九族。
后来,自己便慢慢的学习怎么样去做一个合格的皇帝。
再后来,等亲征林丹汗后大胜而归,自己的心里也总算是有了些底气,不用再每天都害怕一睁眼睛,结果现在自己已经挂在了树上。
一年之前的沉默,还是那个贪花好色,为了名利不择手段的轻狂言官,如今身上也有了些大家风范,看起来也沉稳了许多。
心中暗自感慨了一番的崇祯皇帝望着眼前的沉默,开口道:“陈爱卿现在心里可还恨朕么?”
陈默拜道:“启奏陛下,臣心中从来不曾恨过陛下。”
想了想,这么说未免太扯蛋了点儿,崇祯皇帝也未必会信,陈默又补充道:“初进诏狱之时,臣的心中有过怨,怨自己为什么要贪那些银子,又为什么要贪那些个虚名。
后来臣想明白了,心中便连怨也没有了。一切都是臣自作自受,如今只想着好好完成陛下交待的差事,以期早日能出了诏狱,与妻女团聚。”
崇祯皇帝笑了笑,知道此时陈默的话也是不尽不实,不能尽信。但是如今看起来总算是比以前顺眼多了不是么。
想了想自己来的目的,崇祯皇帝开口道:“陈爱卿可曾读过金瓶梅么?”
……
陈默的心中不知道说什么好。你堂堂一个皇帝,大明天子,跑到锦衣卫诏狱里来跟我讨论金瓶梅?这样真的好吗?
只是皇帝问话,陈默也不得不答:“启奏陛下,臣是读过的。”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接着问道:“陈爱卿如何看?”
陈默很想说一句老子用眼睛看,但是想了想,终于还是忍住了没说,回道:“启奏陛下,臣不敢说。”
崇祯皇帝呵呵笑道:“陈爱卿确实不敢说。
依着朕看来,这书中虽然写的是前宋徽宗皇帝政和年间的西门庆,实际上指的却是我大明的豪商与官府勾结,平日里是换了普通的官差过来,段荣仗着自己有秀才的身份,倒也不怎么害怕,可是换成这些锦衣卫,别说是秀才,就算是高居庙堂的大佬们,又有几个能直面锦衣卫而色不改的?
苗守陌看着拿被子紧紧捂住身子的段荣,嫌弃地道:“麻利儿的,把衣服穿上,有事情吩咐你去做。别想着跑,锦衣卫想找人,还没有谁能跑得了。”
段荣心道,你丫有能耐去找黄台吉去啊,你找老子一个落第秀才算甚么本事?
纵然心中再不满,一个落第的秀才也没有胆子去硬扛锦衣卫,只得穿起了衣服,下了床站好,等待锦衣卫大爷们的吩咐。
苗守陌见段荣已经穿戴完毕,挥退了屋子里的姑娘,便对段荣道:“你不用担心,这回找你,乃是好事儿。”
段荣仍然不敢想信。虽然说之前锦衣卫就招募过一些落第的秀才,每日里去酒楼茶馆里讲读那甚么大明半月报,但是段荣却是拉不下身份去做这等活计。
自己虽然屡试不第,但是一身的才华却是有的,每日里写些话本甚么的,睡几个姑娘,岂不是甚美?又何苦去干那讲读的勾当?
苗守陌看着段荣一脸不敢置信的样子,便不耐烦地道:“大爷们差事多的很,没时间跟你扯些有的没的,你且给大爷听好了。”
段荣躬身陪笑道:“是,请军爷明示。”
苗守陌却拿捏起来了,走到桌子旁坐下,戏谑地道:“既然是秀才,又给这些院子里的姑娘们写些话本儿甚么的,想必写其他的文章也是可以的了?”
段荣躬身道:“小的除了八股文章,其余的文章都能写一些,只是写得不怎么好,恐污了军爷的眼睛。”
苗守陌笑道:“那风月文,想必你也是会写的了?”
段荣脸色却是一变。
自己虽然给院子里的姑娘们写些话本儿,却都是情啊爱啊甚么的,又甚么时候写过风月之事那等有失身份的东西了?
苗守陌却是不管段荣的脸色,向着身后一伸手,便有一个锦衣卫校尉递了个包裹给他。
苗守陌接过包裹,咚的一声扔在了桌子边上,直震的桌子上的杯碗都颤了一颤。
苗守陌盯着段荣道:“外面能买到的,或者不能买到的风月文,这里面都有,若是有甚么你知道,而这里面没有的,你也尽管提出来,锦衣卫的大爷们会替你去找。”
眼见段荣的双眼都开始放光,苗守陌笑道:“但是有一点你记好了,这些书不是白给你的。你须得参考这些书,写出更好的来。”
段荣却是自嘲地笑道:“既然有这么许多,又何须区区再献丑?”
苗守陌道:“书中的角色,须得是建奴奴酋黄台吉及其亲眷,其中关系,越乱越好,描写的越是隐晦,越是引人猜想越好。”
段荣闻言,心中便是一惊。这活好接却不好干。别人写书,哪怕是写些风月事,撑死了不过是费些笔墨罢了,自己写的这东西,却是在拿命在写。
有心拒绝不写,只是看看眼前这些锦衣卫的大爷们如此大动干戈,连参考的书都给自己准备好了,又岂会容得自己说个不字?
可以想见,这些东西写出来后,必然是要散播到建奴那边去给建奴添乐子的,到时候奴酋黄台吉暴怒之下派人来除掉自己,自己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秀才,又怎么能躲得过去?
苗守陌眼看段荣站在床边纠结不已,倒也猜到了他心中所想,便笑道:“放心,你随便起个甚么兰陵哭哭生一类的名字,到时候还会再给你换一个不为人知的名字,你的安全不会有甚么问题,这个你尽管放心便是。”
见段荣还是不说话,苗守陌又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笑道:“只要你写出来,便有纹银百两可以拿,若是写得好,纹银千两不在话下。”
接着又语带威胁地道:“若是你还不愿意,这锦衣卫的诏狱么……”
段荣此时才真正的动了心,喉结上下翻动之间,开口出说来的声音竟然有些沙哑:“多谢军爷如此抬爱,小人写了便是。”
第二百三十六章 陕西烽烟起(4千字大章)
时间晃晃悠悠的,已经到了崇祯元年九月底的时间。
随着周皇后的肚子一天大似一天,崇祯皇帝的心也慢慢地提了起来。
这倒不是第一回当爹了,前世有经验。
但是这穿越之后,这还是第一回当爹。而且历史小白的崇祯皇帝根本就不知道正牌崇祯皇帝的第一个孩子到底是个男孩儿还是个女孩儿,尤其是自己穿越后有没有发生变化,那就更不知道了。
然而崇祯皇帝再怎么担心,也不可能替周皇后生孩子去吧——他就没这功能!
除了叮嘱客氏和王承恩多加注意之外,崇祯皇帝实际上屁用不顶,只能多陪陪周皇后,宽慰一下周皇后罢了。
然而崇祯皇帝的命不太好。
有人造反了。
田尔耕和魏忠贤的密报几乎是前后脚的就到了崇祯皇帝的手中,陕西西安府同州巡抚龚嘉平的奏章也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递到了内阁。
温体仁几乎想告老还乡算了。
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