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诓菰母鞲霾孔宓钠锉砩厦挥屑闶窍衷诤懦婆娌宦虻慕ㄅ砩希部床坏健
    可是偏偏就在这么一支出塞前五万骑,归城时只剩下了一半儿不到的骑兵身上,让两个人看到了那种骄兵悍将集结在一起后的冲天傲气。
    暗自心惊的两个人听闻崇祯皇帝问话,赶忙躬身道:“伟大的天可汗呵,您指挥着勇武的军队打败了骄纵不可一世的林丹汗,奴才们已经看到了大军回城的英姿。”
    嗯,这马屁拍的到位。现在拍起马屁来,比起之前拍马屁的态度,可就诚恳的多了。果然,这个世界上还是要靠拳头说话。后世不是说过么,口径即是真理,射程就是正义。
    心下暗爽的崇祯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接着道:“朕今日找二位爱卿来,便是有一事想要和二位爱卿商量。”
    卜失兔和卓里克图不知道崇祯想要和自己说些什么,但还是恭恭敬敬地道:“天可汗但有吩咐,奴才们无不遵从。”
    崇祯点点头,说道:“二位爱卿甚是忠心,朕心甚慰呐。到也没甚么别的事儿,乃是这一万骑兵么,朕还想借用一番。”
    狗皇帝!二人心下暗骂一句,你这是借了就不还了!早知道你这么贪,当初说甚么也不能给你凑出这么个万骑来让你带着,五千都算多的!
    卜失兔斟酌了一番后,小心翼翼地道:“伟大的天可汗呵,失去了牧人的保护,羊羔随时可能被豺狼叼走!如果没有了这些骑兵,我们还是怕林丹汗会回过头来再攻打我们呵。”
    卓里克图也是面带难色的道:“启禀伟大的天可汗,我们内喀尔喀部还想着再回到辽东替您看守辽东的门户,若是没有了些骑兵,只怕我们也抵挡不住那些女真人和科尔泌的叛徒。”
    麻卖批!刚才还无所不从,现在就给老子找借口?当老子手里没有屠龙宝刀还是怎么的?
    心下不爽的崇祯皇帝当即就把脸色给拉下来了,淡淡地道:“顺义王尽管在宣府以北放牧,便是借给林丹汗几个胆子,只怕他也不敢南望。至于巴林和扎鲁特,暂时不要回辽东了。也在这漠南放牧便可。反正这一回有的是部族被屠光了,草场有的是,你们尽管放牧。若是林丹汗敢南下,朕再带着大军来就是了。”
    见二人还想说些甚么,崇祯皇帝却是语带讥讽地道:“这个万骑,朕是借定了。等朕东征平了科尔沁之后,偌大的草原,你们再慢慢分,现在,你们部族的安危由朕来保护。”
    见崇祯皇帝带部族安危这种不要脸的威胁都用上了,再想想这个万骑回去后根本就没来得及回到部落,两个人也只得认命地道:“奴才愿意遵从天可汗的旨意。”
    送走两人之后,崇祯才自言自语道:“朕借东西还要还?凭本事借的为什么要还?笑话!”
    嗯,很好,很强势。一直站在崇祯身后像个木头桩子一样的方正化满脸的黑线,就没听说过这么不要脸的皇帝!
    但是在崇祯皇帝看来,这天下都是自己的,蒙古当然也该是自己的,只要是日月所至的地方,都该是自己的才对。现在杀归现在杀,以后还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蒙汉一家亲,过上三五代人之后,还有个屁的区别。
    到了第二天,崇祯皇帝也是一早就起来,带着大军往京城而去。这回还顺手带上了秦良玉和白杆兵。既然决定自己要去辽东怼人,带着他们要比不带多的多,毕竟白杆兵可是虐过建奴的。
    匆匆赶了好几天的路,崇祯才带着大军到了京城北垣的安定门外。
    崇祯皇帝觉得,这世界上本没有套路,用的人多了,这才成了套路。只是有句话说的好,自古深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既然在宣府时大军的进城仪式那么提气,那么没道理在京城就不好用。
    所以大明朝的文武百官们就被折腾了一番——在京官员除值守外,余者皆要到城门外迎接皇帝大胜而归。
    至于城中的百姓,向来好看热闹的四九城百姓们表示,既然这些官老爷们都扎堆地往安定门外去了,那很可能就是皇帝亲征归来,而且不是说阵斩十万的大捷吗?那咱们也得去看看。
    五城兵马司的官兵们则是很头疼。这他娘的又得维持秩序,也不知道这京城的老百姓怎么就这么爱看个热闹。菜市口杀人他们要看,皇帝打个仗回来也要看,就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是他们不看的!
    京城里边儿这么多的人,不光安定门外挤了十多里地远,就连城内靠近安定门的那些个茶楼酒肆什么的,也挤的满满的。一时之间,五城兵马司的人也不管什么巡街一类的了,这活扔给顺天府头疼去吧,要是维持不好秩序发生点儿踩踏事件,那自己这身皮可就没了。
    安定门外十五里之遥,以温体仁和施凤来为首的百官们被晒的身上直冒油,脸上的汗擦了一遍又一遍。施凤来见温体仁已经开始打晃,便开口道:“温大人要不然先休息一会儿,呆会儿大军来了再过来?”
    温体仁却是苦笑道:“且安心等着罢。估计也快了。”
    施凤来正想再劝,却听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一个内侍太监骑在马上狂奔而至,待到了温体仁等人向前时,才猛地一勒马缰,待人立而起的战马咴儿咴儿一声长嘶站定之后,这太监才扯着嗓子道:“陛下亲征,大捷归来。距离十里。”
    言罢,便拨转马头,疾驰而去。又过得小半个时辰的时间,又是一个内侍太监传话道:“陛下亲征,大捷归来。距离五里。”
    温体仁打起精神,对施凤来和礼部尚书孟绍虞道:“准备好罢,快到了。”孟绍虞闻言,便点点头,走到一旁吩咐了下去。
    此时,远处终于可以看到高举的明字大旗,正是崇祯皇帝归来的大军到了。
    孟绍虞见到明字大旗,便吩咐道:“奏凯乐!”
    向来不怎么喜欢按套路出牌的崇祯皇帝听到凯乐声响起,也不管甚么套路不套路,却是猛的一磕马腹,向着安定门方向疾驰而来。
    不理会呼拉拉跪到一地的文武百官和百姓们,崇祯皇帝却是直接来到了温体仁等内阁和六部官员的向前,命众人都平身起来之后便问道:“礼部尚书何在?”
    孟绍虞虽然不知道崇祯皇帝这个时候先找自己干什么,但是还是躬身道:“臣在。”
    崇祯干脆地道:“命人把这凯乐停了,奏出车。”对于前世看过的某本书里写过唱出车迎接将士,崇祯可是记得深刻,尤其是“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这几句,刻更是深刻。既然这次阵亡的将士这么多,就奏出车,迎烈士英灵!
    孟绍虞还没有说话,温体仁先试着拒绝道:“陛下,此时奏出车,却是于礼不合?何况将士们大战凯旋,岂不正应该奏凯乐么?”
    崇祯却道:“凯乐,等着封赏时再行演奏。此时,先迎了阵亡将士往忠烈祠去!”
    大明的文官此时有多蛋疼?想必是碎了一地的。这皇帝事先出征,就没有祭天,也没有诏告天下,本身就于礼不合了。此番大胜而归,原本应该是先郊迎,然后再献俘太庙,最后还要诏告天下,谁知道这位爷这么任性,出征的时候不按套路来,回来的时候也不按套路来!
    孟绍虞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应该先献俘太庙,再送阵亡将士往忠烈祠。”
    崇祯却是一摆手,淡定地道:“献俘?没有。此战朕一个俘虏没留,全铸了京观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 崇祯皇帝又缺钱了
    百官之中,谁能拗得过崇祯皇帝?
    答案是没有。皇帝一旦不要脸地任性起来,百官除了老老实实地听命令办事儿,其实屁的办法都没有。就像是五代十国之时的南汉一样。南汉的最后一任皇帝刘鋹认为,官员们只要有家室,就不会一心为国。
    因此,他立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规矩:大臣们若想继续做官,读书人若想入朝为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阉割,哪怕你是个和尚,只要想当官,就得先割了。
    这般胡闹,士大夫们总得要点儿脸吧?一个正常的男人把下边儿的那命根子去了,那还叫个男人?士大夫们能忍?
    然而比更扯蛋的现实就是,整个国家的士子们为了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纷纷阉割自奉。南汉国从此变成了太监国,整个国家上至宰相,下至县令,都变成了太监。最可怜的莫过于这个岭南小国的女人们,眼看着丈夫变成了太监,也阻止不了,一个个都成了怨妇。
    看到了吧,这就是士大夫们的嘴脸,别说甚么头发了,连命根子都能给割了,还在乎头发?也正是因为崇祯知道这些士大夫们都是什么尿性,所以才毫不在乎的一手举着刀子,另一只手拿着胡萝卜吓唬他们:要么听话有胡萝卜吃,要么去死。
    如今也是同样的情况,面对着崇祯皇帝的任性,别说孟绍虞,就是温体仁等内阁大臣们也是一脸无奈的表示同意——先行演奏出车,送阵亡的将士们进入忠烈祠,至于献俘太庙什么的,省了吧。
    一番折腾之下,事情的走向最终还是按着崇祯皇帝的想法来的——先是将阵亡将士的骨灰送入了忠烈祠,接着便命士卒们归营,崇祯皇帝自己回了皇宫——至于说祭天什么的,崇祯皇帝表示不在乎,呆会儿弄个诏告天下的诏书吹吹牛逼就好了。
    只是待到折腾完这一套流程,哪怕是简化之后再简化的流程,时间也已经到了傍晚了。而回到宫中的崇祯皇帝也没有心情去后宫中“放松放松”,便先行诏见了温体仁和施凤来,加上崔呈秀,还有田尔耕和许显纯。
    如果让“正人君子”们来看看崇祯皇帝面前这些人,估计一个个的都会捶胸顿足地狂呼人心不古,奸佞遍地——厂卫的名声有多臭就不说了,施凤来和崔呈秀早就是世人皆知的阉党一流,剩下个温体仁还是个逢迎拍马毫无原则的小人!
    崇祯还是习惯性地敲了敲身前的桌子,问崔呈秀道:“辽东那边儿怎么样了?”
    崔呈秀在心里整理了一番辽东最近的情况后躬身道:“启奏陛下,辽东的情况最近的是半月之前发来的战报,毛文龙那边儿依着东江的山岭一直在节节抵抗,朝鲜那边儿虽然一直在摇旗呐喊,可是他们那边儿确实指望不上。”
    崇祯嗯了一声道:“朝鲜么,也就是摇旗还有点儿用,打顺风仗也行,剩下的指望不上他们。”
    朝鲜的战斗力,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指望过。后世那部什么鸣梁海战根本就是扯蛋。
    当时的情况是,朝鲜被日本按在地上摩擦,明军反过来把日本按在地上摩擦,至于朝鲜多么英明神武,呵呵哒。
    原本也没打算指望朝鲜能帮上什么忙,崇祯干脆接着问道:“那毛文龙呢?战损如何?能不能撑得住?”
    崔呈秀斟酌一番后回道:“据毛文龙半月前发来的战报上所说,他们把许多的掌中雷给弄到一起,埋到建奴必经之路的地下,然后用竹管儿把引线弄的长长的,等建奴走到一半儿时再点燃引线,倒也炸伤了许多建奴。”
    “再加上东江那边儿山地较多,建奴的行军速度一时也快不起来。所以估计还能支撑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时间。”
    “至于战损,由于半月之前还没有大规模地与建奴接战,战损倒是不大,现在就不清楚了。”
    崇祯听完许显纯大概的战报后,嗯了一声,接着问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