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唐当驸马-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因为唐府尹半夜回到京兆府,导致提前发现余少卿死在了牢狱里,他来不及跑,只得想蒙混过关。”

    “可惜他不懂什么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在被臣和唐府尹审讯出来后。”

    张顿肃然道:“他气急败坏,竟想要杀死唐府尹,来个鱼死网破。”

    唐俭赶忙说道:“若不是平康伯制止及时,恐怕臣已经遭遇不测。”

    还有这事?李二皱眉道:“凶手何在?”

    张顿微微作揖道:“已被臣和唐府尹关押在京兆府大牢之中。”

    听到凶手已经被抓起来。

    李二松了口气,同时又忍不住叹了口气,“唉!”

    这件事,棘手!

    文武百官幸灾乐祸的看着张顿。

    不管怎么说。

    余少卿的死跟他脱不了干系。

    如果不是张顿,余涛怎么会被关押在京兆府大牢?

    如果他没有被关押在京兆府大牢。

    又怎么会被狱卒周明杀害?

    说一千道一万。

    张顿这个平康伯、京兆府尹。

    难辞其咎!

    长孙无忌笑的合不拢嘴,走到张顿面前,嘲弄道:“张顿,老夫记得,你以前可从未跟余少卿有过过节,你为什么要关押余少卿啊?”

    反正张顿已经大难临头。

    搞不好要丢官罢职。

    或许,以后在朝堂上再看不到他。

    得好好戏耍戏耍他!

    长孙无忌冷笑。

    张顿在朝堂上得罪的人多了去。

    而张顿得罪最狠的是他!

    如果没有张顿,儿子长孙冲和长乐公主早完婚了!

    如果不是张顿收留了李丽质。

    他们怎么可能会在一起?

    自己又如何会成为朝堂上的笑柄?

    这笔账现在算,正是时候!

    长孙无忌盯视着张顿,试图从他脸上看出些慌张,然而看来看去,张顿不仅没有慌张,反而还露出笑容。

    这小子,为什么笑啊?

    长孙无忌眉头一挑,他难道不知道,要大难临头了?



    第404章 在朝堂上有背景的好处

    

张顿嘴角微翘着,目光意味深长的看着长孙无忌。

    有时候都不得不佩服他。

    总是能在人穷途末路的时候,扔下一把梯子。

    张顿刚才还想该怎么开口将和唐俭连夜准备好的事说出来。

    直接说吧,不太好。

    会给旁人一种刻意的感觉。

    但是,有人问就不同了。

    “长孙尚书这句话,算是问到点子了。”

    张顿微微拱手,说道:“本伯为什么要关押余少卿呢?”

    长孙无忌睁大眼睛道:“你问谁呢?现在是老夫在问你!”

    “那就请长孙尚书听好了,也请诸位同僚听清楚了。”

    张顿目光从满朝文武脸庞上一扫而过,声音洪亮道:

    “本伯之所以关押太常寺少卿,是因为本伯和唐府尹,这段时日以来,都在调查长安县以及万年县官吏有没有做过不法之事。”

    “却不想撞到了余少卿。”

    “余少卿为了一己之私而要害死他人,为了无辜百姓不被冤死,此人焉能不抓?”

    调查长安县以及万年县官吏有没有做过不法之事?

    后面的话,言官们没听进去,脑海中只回响着张顿的这句话。

    一名侍御史怒声道:“平康伯,你这不是抢活干吗!”

    “就是!”

    “监察百官,风闻奏事,乃是御史之职,你怎能越俎代庖!?”

    言官们愤怒的瞪视着他。

    表情比余少卿被杀还要愤怒。

    揪着余涛被杀之事不放,是因为他们和张顿有过节。

    墙倒众人推,鼓破众人捶,这个时候不落井下石,看着张顿吃瘪挨罚,还不知道以后有没有机会。

    但是,调查长安县以及万年县官吏有没有做过不法之事不一样。

    监察百官、风闻奏事是御史台的权力。

    若是京兆府代为行使此权。

    那还要他们干什么?

    张顿摇了摇头,“自陛下登基后,便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你们是不是都忘了?”

    “谏言不单单是言官们做的事。”

    “更是身为臣子的本分。”

    张顿冲着屏风方向拱了拱手,义正言辞道:“本伯是臣子,唐府尹也是臣子,为什么就不能谏言?”

    那名侍御史气笑了,指着他道:“你这不叫谏言,你这叫直接干!你可曾请过圣旨?”

    张顿瞅了一眼唐俭道:“唐府尹,你告诉他,咱们有没有请过圣旨!”

    你特么问我,有没有请过圣旨你不知道吗!唐俭心里一阵吐槽。

    这个借口是他们昨天你大半夜才想到的。

    哪有时间请圣旨。

    就算上奏李二,也不见得李二会答应啊!

    他要是答应。

    和打言官的脸有什么区别。

    “张爱卿,唐爱卿他们已经来宫里请过圣旨,朕同意了。”

    就在此时,屏风后响起淡淡的声音。

    文武百官眉头一皱,真的假的?

    对于天子的脾气,他们比谁都清楚。

    李二根本不可能同意这种请旨!

    一名侍御史狐疑道:“敢问陛下什么时候?”

    “还有谁想看?”

    李二冷哼了一声道:“下了朝,到甘露殿来,朕命人拿给他看!”

    “……”

    言官们登时哑然。

    话说到这份上,也由不得他们不信。

    唐俭羡慕的看着张顿。

    这就是在朝堂上有背景的好处啊。

    瞧瞧。

    特么都有人给他兜底。

    兜底的人还是天子!

    别说是百官,就是唐俭自己也不信有这份圣旨。

    但李二说有那肯定有。

    就算没有,下朝写一份不就有了?

    此刻,张顿也有些吃惊,李二这么配合的吗?

    就算再简在帝心。

    这种事上,也不可能受到天子包庇。

    那就只有一个可能……

    老丈人帮忙了!

    张顿思索着,肯定是他跟李二说什么了,所以才让李二在背后这般帮着自己。

    “即便如此,余少卿死在京兆府大牢中也是事实。”

    一名侍御史梗着脖子道:“就算有千万个理由、借口,朝廷命官因平康伯而死,平康伯就难辞其咎!”

    这人谁啊?怎么这么死心眼,看不出陛下也站在我这边?还敢往上撞?

    张顿瞅了那名侍御史一眼,就看着他留着长髯,暗暗将他的容貌记下,肃然道:“本伯是难辞其咎,但就能放过张郡公了吗?”

    瞬间,张亮目光凌厉的看着那名侍御史,大喝道:“李越,你什么意思?!”

    “本官不是你这个意思。”

    侍御史李越浑身一颤,张亮可是朝堂上的疯狗,这个时候若是得罪他,以后怕是别想在朝堂上立足。

    “这件事怎能怪到张郡公头上?”

    长孙无忌忽然开口道:

    “世间有侠士,侠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杀死了恶贼,难道就要怪到教导这位侠士身手的人身上?没有这个道理!”

    说完,他先瞥了一眼张顿,旋即对着屏风后的李二微微作揖,沉声道: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陛下,京兆府狱卒周明杀害朝堂命官,此人应该严惩,以儆效尤。”

    “唐府尹和平康伯,一个是京兆府府尹,一个是京兆府少尹,管着京兆府的一切政务。”

    “在大牢中发生如此骇人听闻之命案,此二人难辞其咎,臣以为也应当严惩。”

    刷的一下,文武百官的目光都望向了李二。

    李二沉默了几秒,缓缓开口道:“拟旨,周明即日判处斩立决,明日午时,带到西市斩首。”

    “奴婢遵旨。”站在一旁的太监赶忙作揖道。

    李二眼眸深邃的透过屏风,盯视着长孙无忌,吐字道:“张爱卿,还有唐爱卿,行事以前有朕的圣旨,是朕让他们暗中调查长安、万年两县官吏有什么不法之事。”

    “他们有罪,是不是朕也该有罪?”

    长孙无忌毫不犹豫道:“陛下是为了江山计,为了社稷计,出于好心,怎能有罪?”

    李二淡淡道:“张爱卿和唐爱卿,是在为朕的事出力,也是为江山计为社稷计,为国为民,你让朕如何忍心降罪于他们?”

    “再者,他们二人于大唐有功,朕就更不能降罪。”

    他们对大唐有功?

    听到这话,文武百官猛地转头愕然看着张顿和唐俭,他们什么时候对大唐有功了?怎么我们不知道?

    “来人,将东西带上来!”

    很快,李二大喝的声音,响彻太极殿内。



    第405章 弃车保帅唐俭崩溃都怪我没后台啊

    

很快,两名身穿宦官袍服的小太监捧着一个亮色托盘走入大殿。

    这是什么东西?

    文武百官困惑的看着托盘上的东西。

    那是一个巴掌大小的棕色疙瘩。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纷纷用眼神询问对方认不认识它是什么东西,然而得到的回应都是摇头。

    “你们知道这是何物?”

    李二的声音,从屏风后传出,在众人耳畔响起。

    看到文武百官纷纷默然,李二一个字一个字从口中迸出道:

    “此乃土豆。”

    “是牧擎苍自海外带回来的神物。”

    神物?朝堂上的国公纷纷睁大眼睛,这个词太扎耳朵了!

    长孙无忌忍不住道:“陛下,何谓神物?”

    李二淡淡道:“长孙尚书,朕问你,一亩良田能产出多少稻谷?”

    “丰年二百五十斤左右,歉年稻谷产出在一百五十斤左右。”

    长孙无忌毫不犹豫道。

    虽然他是吏部尚书,但在李家起兵之时,他一直管理着军中的粮草,早就对粮草方面的事熟稔于心。

    李二又问道:“今年是丰年还是歉年?”

    “是歉年。”

    长孙无忌继续回应道。

    李二隔着屏风手指两名太监手中托盘里的土豆,说道:

    “此物收获时,有一千二百斤。”

    砰铛!

    一个个木笏掉在地上的声音,在殿内此起彼伏。

    文武百官此刻却顾不上捡起上朝时用的装饰物,目光难以置信的看着那块不起眼的棕色小疙瘩。

    长孙无忌更是心头一颤。

    收获多少?

    一千二百斤?!

    回过神来的百官,纷纷倒吸了一口凉气。

    李二冷哼道:“歉年都产这么多,若是来年是丰年,一亩地的土豆岂不是能在一千二百斤以上?”

    “你们说,此物是不是神物?”

    “是神物,绝对是神物!!”户部侍郎突然走到殿中间,目光灼灼的望着土豆,语气激动道:“此物能比五谷产量高出数倍,不是神物是什么?”

    在场的户部官员,一个比一个激动。

    他们管理着朝廷的钱粮。

    平日里,一个个跟守财奴一般,看到前来要钱要粮的府衙堂官,恨不得跟他拼了。

    为什么?

    因为大唐国库很空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文钱他们恨不得掰成两半花。

    现在突然朝廷上多出一个能够亩产量达到一千二百斤的农作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