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唐当驸马-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到一块写着“借粮有功”的牌匾。

    怎么看都更像是讽刺。

    陈然回过神来,肃然拱手道:“张少尹,我们也是河东道的百姓,为河东道献一份力,是我们该做的。”

    “这牌匾,我们万万不能收。”

    不收?不收我谋划的,怎么进行下去?

    张顿目光深邃看着面前的老头,摇了摇头道:

    “《论语》之中,子贡赎人的事迹,诸位可曾听说过?”

    陈然拧着眉头,道:“张少尹此言何意?”

    张顿语气不急不缓说道:“春秋时期,鲁国制定了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看到同胞被卖为奴婢,只要他们肯出钱把人赎回来,那么回到鲁国,就能得到补偿和奖励。”

    “这条法律执行了很多年,很多流落他乡的鲁国人因此获救,得以重返鲁国。”

    “孔子的一个学生子贡,是个很有钱的商贾,他从国外赎回了很多鲁国人,但却拒绝了鲁国给他的补偿,因为他自认不需要这笔钱,情愿为国分担赎人的负累。”

    “孔子听闻此事,大骂子贡不止,说他此举伤天害理,祸害了无数落难的鲁国同胞。”

    “孔子何故要骂子贡,想必陈老还有诸位,应该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张顿竖起两根手指,目光扫视了一眼众人道:

    “万事不过‘义’、‘利’二字。”

    “鲁国原先的法律,所求的不过是人们心中的‘义’字,只要大家看到落难的同胞,能生出恻隐之心,只要他肯不怕麻烦去赎人,去把同胞带回国,那他就完成了一件善举。”

    “事后国家会给他补偿和奖励,让这个行善的人不会受到损失,而得到大家的赞扬,长此以往,愿意做善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所以这条法律是善法。”

    “故而孔子说,子贡的所作所为,固然让他为自己赢得了更高的赞扬,但是同时也拔高了大家对‘义’的要求。”

    “往后那些赎人之后向国家要补偿的人,不但可能再也得不到国人的称赞,甚至可能会被国人嘲笑,责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像子贡一样,为国分忧。”

    “自子贡之后,很多鲁国人就对落难的同胞视而不见了。”

    “因为他们不像子贡那样有钱,而且如果他们求国家给一些补偿,反而会被人唾骂。”

    “也因此,很多鲁国人因此不能返回故土。”

    张顿放下手掌,神色认真说道:

    “本官之所以向陈老,还有诸位讲这个故事,因为本官想要做的,就是通过此事,告诉河东道百姓。”

    “赈灾的人,不仅不会受到损失,同时还会得到来自大总管府的嘉奖,更得到赞扬。”

    张顿面带微笑道:“如此一来,便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对灾民们施以援手。”

    “一切,为的是个‘义’字,为的是鼓励大家动起来做善事。”

    “诸位不收大总管府为你们备的牌匾,你们无形中,就是学了子贡,自己得到更大的称颂,但却无形中拔高了旁人对‘义’的要求。”

    张顿手掌轻轻拍了拍牌匾,说道:“假若因为你们不收牌匾,一些人做了善事,对灾民施以援手,得到的反是谩骂,那岂不是寒了他们的心?”

    好一张利嘴!

    长孙无忌瞅着张顿,给他们送牌匾的事,摆明了里面有猫腻。

    陈然和这些豪绅,不愿意收牌匾,就是看出其中的问题。

    张顿的一番话,无异于扣了一个大帽子过去,不收是吧?不收你们就是要坏了善法!

    你们就成了大恶人!

    陈然和豪绅们相互对视了一眼,被说的哑口无言。

    许久,陈然一脸钦佩的看着张顿,拱手道:“是老夫愚昧了,既然如此,我们就却之不恭,收下了,多谢张少尹,也多谢两位钦差。”

    其他豪绅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看到陈然表态,众人也赶忙作揖。

    张顿笑着道:“这是你们应该得到的。”

    “来人!”他回头看向跟进来的府兵们,朗声说道:“将牌匾,全都挂在陈老和诸位豪绅的府门上,记住了,一个都不要落下!”

    “诺!”府兵们纷纷抱拳大声道。

    等到他们离开,张顿目光才挪移到陈然等人身上,拱手道:

    “陈老,还有诸位,大总管府的目的,是劝人向善,所以没有大总管府的令,你们万不能将这块牌匾摘下来。”

    陈然点头道:“老夫明白!”

    张顿笑道:“既然此事已妥,我们就回去了,告辞。”

    “三位钦差,马总管,吕长史慢走。”

    陈然心中不敢有丝毫大意,苍老脸庞上带着笑容,带着豪绅们将张顿他们送出府邸。

    “此子,好一张利嘴啊。”

    看着大总管府的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豪绅当中,有人忽然说道。

    另外一人深以为然点了点头,神色凝重道:“我感觉这里面有些不对劲。”

    “也没什么不对劲的。”

    陈然回头看着他们,笑了笑道:“徙木立信嘛。”

    “虽然咱们给大总管府借的粮,加起来只要两百斤,但是你不说,我不说,谁知道咱们借了多少出去?”

    陈然抬头望着府门上挂着“借粮有功”的牌匾,抚着胡须笑吟吟道:

    “旁人看了这块牌匾,只会觉得借给大总管府粮,不仅不会像开粥棚一样受损失,反而能得到更大的褒奖。”

    “借给大总管府粮的人,自然就越来越多了。”

    陈然感慨道:“此子精明啊,而且胸襟甚是宽广,难怪如此年轻就能被皇帝予以重任。”

    带着幞头的一名豪绅迟疑道:“那咱们岂不是亏了?就这么白白被他拿咱们当大总管府立信的木头?”

    陈然瞅了他一眼,指了指牌匾道:“这不还得到一块牌匾吗?”

    众人忍俊不禁,甚至有人哈哈大笑起来。



    第247章 让灾民入城给他们‘发’粮食

    

没出多少粮,却得到嘉奖,这种好事,多点岂不是更好。

    “诸位,咱们继续喝酒去!”

    陈然笑的格外开心,迈开步伐带着众人走入厅堂,继续推杯换盏。

    离开陈家以后,张顿、长孙无忌、杜淹、马元规、吕子臧等人,朝着大总管府而去。。CoM

    一路上,长孙无忌和杜淹眼神一直在张顿身上打转,目光充满了古怪。

    张顿偏头看着二人,好奇道:“杜公,长孙尚书,你们这么看我做什么?”

    长孙无忌笑呵呵道:“张少尹,要不是老夫知晓你的为人,刚才你这番话,老夫都信了。”

    张顿认真道:“我真是这么想的。”

    “你猜老夫信吗?”

    长孙无忌嗤笑了一声,“说吧,你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其实也没卖弄什么。”

    张顿打了个哈哈,“就是想借他们的手,帮河东道渡过这次难关。”

    “有了那几块牌匾,我想用不了多久,就能起效果。”

    闻言,杜淹狐疑看着他,“你还真打算拿他们当那块木头?来徙木立信?”

    张顿反问道:“不可以吗?”

    杜淹额了一声,长孙无忌也摇了摇头。

    这不是可不可以的问题。

    而是别人这样做,他们能相信,唯独张顿这样做,他们接受不了。

    因为张顿,就不是这样的人!

    他的性格是那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受到羞辱,必加倍奉还的主儿。

    太原郡郡望陈家,以及那些豪绅,他们是在帮大总管府?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们是在羞辱大总管府!

    二百斤粮,够什么用的?

    他们这些人都不够吃!

    更不消说,用这些粮来赈济灾民。

    张顿能看不出来?他肯定看得出来!

    可偏偏,他还要给人家送牌匾,表示感谢。

    说这里面没点东西。

    谁信?

    长孙无忌宁愿相信他送的是砒霜,也比道谢更靠谱。

    张顿脸上带着笑意,他知道,自己这话根本瞒不住杜淹和长孙无忌。

    这两只老狐狸。

    哪有那么好欺瞒的。

    正如他们所想,张顿打从一开始,就没想过借他们之手,来徙木立信。

    因为陈家,还有那些太原郡的豪绅不配!

    “马总管,吕长史。”回到并州大总管府,还不等众人坐下,张顿便叫住了二人。

    “劳烦二位帮我一个忙。”

    马元规、吕子臧神色一肃,道:“张少尹尽管吩咐。”

    张顿目光看向府衙外,轻声说道:“城外现在应该有不少灾民,你们派人去城外,跟那些灾民说,城内发粮食。”

    听到这话,二人愣住了。

    杜淹、长孙无忌也是一愣,城内发粮食?发什么粮食,那二百斤粮吗?

    “张少尹,城外的灾民,恐怕人数不少啊。”

    马元规小心翼翼道:“就咱们大总管府的粮食,按照每人半斤粮算,也就够四百人,要是放他们进来了,人数太多,咱们又供给不上,灾民们还不把大总管府给掀了?”

    “是啊!”吕子臧附议道:“张少尹,这样是不是不太妥当?”

    “你们理解错了。”

    张顿摇头,道:“我这句话的重点,不是给灾民们发粮食,而是放灾民入城。”

    嘶!杜淹、长孙无忌瞬间想明白过来,同时吸了一口凉气,吃惊的看着他。

    马元规、吕子臧神色微变。

    二人也不傻,也明白张顿言语中的弦外之音。

    放灾民入城,发粮食……

    张顿可没有说,是大总管府发粮食!

    联想到张顿刚刚给陈家和那些豪绅送过去的牌匾。

    四人瞬间明悟。

    “妙啊!”杜淹兴奋的拍了一下大腿,蹭的一下站起身。

    长孙无忌也冲着他竖起一个大拇指,道:“好你个张顿,老夫就知道,你压根就没打算拿他们当木头来徙木立信!”

    马元规、吕子臧眼睛也明亮了几分。

    张顿笑了笑,也不藏着掖着,直言不讳说道:“河东道的灾情,已经严重到这个地步,只是徙木立信,连标都治不了。”

    “之前我们分析过,当下河东道最严重的是什么?”

    张顿竖起两根手指道:“其一,是灾民吃不饱肚子,其二,是土地兼并。”

    “我们一件事一件事来做。”

    张顿看着众人,沉声道:“河东道民变在即,因为什么?就因为这些灾民没有一口吃的。”

    “所以,我们给他们提供粮食!”

    “虽然大总管府没粮,可是,有人手里多的是粮食。”

    “比如,坐拥粮山的陈家,还有那些豪绅。”

    张顿语气淡淡道:“所以,咱们放灾民入城,让那些灾民,去找陈家和那些豪绅借粮去!”

    “好主意!”长孙无忌投给他一个赞赏眼神,说道:“但老夫有一个疑问,灾民们去了地方,人家不给借怎么办?”

    “不给借?”

    张顿笑容玩味道:“灾民们借不到粮,还不能抢吗?”

    马元规咂舌道:“那岂不是会闹出人命?”

    话音甫落,刷的一下长孙无忌和杜淹的目光纷纷望了过去,目光古怪的看着他。

    马元规有些不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