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末世从封王开始-第5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今年秋收虽算不上丰收,可朝廷不再那般拮据,至少可以少饿死些百姓了!”
  去年尤其是去年冬季,天下饿死冻死的百姓,没有十万也有八万。
  这些数字沉甸甸的,赵延洵当然不希望死人,所以他会尽可能做到最好。
  赵延洵在粮仓转悠时,枢密使陈安明和兵部尚书曾长松,此刻也来到了粮仓内。
  “皇上,西北有情况!”
  当着其他人的面儿,陈安明说得很隐晦,是为了不让事情扩大化。
  “什么事!”赵延洵平静问道。
  “西北总督罗伦弹劾禁军跋扈……”
  “禁军诸将指责西北总督署不公……”
  一听这话,赵延洵直呼好家伙,这两帮人怎会闹腾起来。
  尽皆着他从两人手中接过了奏报,坐在椅子上仔细看了起来。
  倒是周围众人,此刻一个个眼神交流,那表情才叫一个精彩。
  如果说此前朝廷最紧要的,是关于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清茶,那么现在最重要的则是西北边防局面。
  可就是这么个情况;驻防西北的禁军竟和总督署闹掰了;而且看样子其中的矛盾还不是一般的小;这里面乐子可就大了。
  没错,有人确实有看乐子的心思,而且朝廷内外这种人还不少。
  赵延洵是造反上位这没什么,可他向士大夫文官挥了屠刀,官员中利益受损的是多数,这些人有看乐子的心思很正常。
  当然了,只要赵延洵的屠刀锋利,这些人不管有什么心思,都只会老老实实憋在心里,时间长了也就不觉得委屈了。
  收起奏报,赵延洵一时间想到了很多,但一时间却难以决断。
  “回宫!”
  “遵旨!”
  西北的事干系重大,赵延洵没有当场表态,并不出乎在场众人预料。
  回到了皇宫,赵延洵立刻召集心腹大臣议事。
  内阁大学士成文光,都察院左都御史周承平,左右枢密使陈安明和关和泰;此刻正站在乾安宫内。
  大殿里这四个人,乃是赵延洵在陇右起家的班底;可以说是最忠心的一批人。
  “西北发生的事;你们都知道了?”
  成文光在此官阶最高,只听他说道:“回禀皇上,臣等已经知晓!”
  御座上,赵延洵丝毫不迟疑,随即问道:“你们说该怎么办?”
  消息传回来至少有一个时辰,在场众人对此都有思考。
  “皇上,臣以为此事,双方皆有过错,皇上可下旨申饬,令他们精诚合作,务必守好边关!”
  说这话的是周承平,老实说这话意义不大,毕竟没有解决本质问题。
  “皇上,周大人所言极是,但臣以为……或许可以专设机构,负责禁军粮草物资转运,如此各司其职,矛盾便消弭无形了!”关和泰郑重答道。
  专门设置转运使,负责主持对禁军的物资调配,听起来倒是不错,可还是有一些问题。
  “转运使品级如何设置?与西北总督署是何关系?是否与户部工部直接联系?又有何人能胜此任?”
  赵延洵一连问出四个问题,虽然每个问题都有答案,却又牵扯出了新的问题。
  之所以设置西北总督署,为的就是统一调配物资,统筹兼顾提高效率。
  如今又设一司,比西北总督署级别低了无用,平级的话只怕又会起争端,除非能找到靠谱的人才领此职。
  可正如赵延洵所说,谁又能胜任这个职务呢?
  至少目前,很难找出这么一个人。
  级别低了资历不够,理不顺与各官署的关系,级别高了的人赵延洵又信不过。
  而赵延洵信得过的人,却又有更为关键重要的差事,就比如此刻大殿内的四位。
  说穿了,还是赵延洵起家的时间太短,统领这个国家方方面面,手底下人才确实不够。
  别看当时王府上下官员众多,可分到六部极衙署和各地藩臬二司,那点儿根本算不了什么。
  所以赵延洵今年才会开科举,才会把鼓捣学子们进国子监,本质上就是为了扩充自己能用的人。
  众人沉默之际,赵延洵语气严肃道:“朕有个打算!”
  “请皇上示下!”成文光领头道。
  “西蛮有近七十万大军,如今已是我朝乃至我神州之民……生死存亡之际!”
  “诸卿以为然否?”
  在场官员对局势很清晰,所以他们知道赵延洵所言不虚。
  那些西蛮子烧杀抢掠,真要是被他们攻入神州,那就不只是赵家江山倾覆之危,更可能是礼仪文化的覆灭。
  赵家江山没了,其他人做皇帝也没啥,可若连礼仪文化都覆灭,土地宫阙被蛮人所侵占,那可就什么都没了。
  “皇上所言极是,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成文光极为郑重道。
  “朕膺天命,护神州牧万民,保卫国家乃是朕的职责!”
  “所以朕打算,亲临西北督战!”
  赵延洵最后一句说出,让在场众人大受震动,但他们又不觉得意外。
  毕竟赵延洵乃实打实的马上天子,从太安二十四年就藩到现在,也就今年消停了一段时间,其他时候不是在砍人就是在砍人的路上。
  “皇上,请三思!”成文光第一个跪下。
  皇帝身系国家,如今赵延洵继位不到一年,整个天下到处都是问题,成文光又岂愿赵延洵离开。
  紧接着,关和泰也跟着跪下,劝解道:“皇上,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前线刀剑无眼,若是伤着皇上,岂不为国家大祸!”
  随即两位枢密使也跪下,全都劝赵延洵要三思,不要拿自己生命去冒险。
  虽然赵延洵提出上战场很正常,但他毕竟是皇帝,牵扯的干系实在太大,众人反对也属正常,这恰恰是忠心的表现。
  如今朝廷危机四伏,皇帝要是在前线有个什么闪失,那乐子可就真的大了。
  “诸卿,朕有天命在身,谁能伤得了我?”赵延洵平静一笑,神色间自信无比。
  他也确实有资格自信,毕竟他这几年前后征战,都对敌人是碾压而胜。


第909章 宴会
  乾安宫内格外安静,赵延洵等待着大臣们的回答。
  对此大臣们心中反对,但一个个却不敢明言,所以众人都无声抗议着。
  见众人不说话,赵延洵也有些迟疑,并反思这样做是否正确。
  可这不想还好,仔细权衡后赵延洵更坚定了想法,西北他是无论如何要去的。
  为了保证西北防线稳固,赵延洵还会往西北调派更多兵力,不亲自统兵去他实在不放心。
  “诸君,朕意已决,你们非要朕为难吗?”赵延洵沉声反问。
  见众人还是不发声,赵延洵目光扫向了陈关二人,说道:“枢密院听旨!”
  这便是正式下旨了,赵延洵具有绝对权威,两位枢密使只得行礼听旨。
  “着枢密院从各都司,抽调兵力五万北上天山郡布防!”
  现如今,朝廷下辖有十五个都司,除了北地陇右两个都司,余下十二个都司有战兵三十七万多人。
  西北危机到现在,敌军的强大越来越突出,赵延洵今日总算忍不住调兵了。
  三十七万调走五万,各地都司还有三十多万兵力驻防,外加驻扎余各地的禁军,在赵延洵看来维持稳定不成问题。
  当然了,促使他下定决心抽调兵力,最关键的一点是朝廷财政宽裕了些。
  这都得益于今年秋收后,朝廷把能征的税收上来,可以调派物力财力变大,国内矛盾自然缓解了许多。
  “臣等领旨!”
  紧接着赵延洵又补充道:“这次抽调的卫所,不调明武司受训军官所部!”
  这些经过“培训”的人,赵延洵要信得过一些,所以他要把这些人留在地方,替他看着那些心有不轨之人。
  至于没受过训的,调去西北用一阵子,赵延洵觉得会变成信得过的人。
  “成卿……”
  “臣在……”
  手指的敲着桌面,赵延洵平静道:“税制改革先放放,你下去后召集各部,准备大军所需粮草器械!”
  “要保证西北储存的物资,至少可以维持大军三个月!”
  “臣领旨!”
  如今内阁四位大臣,在京有陆朝文和成文光,但赵延洵明显更信任后者。
  “好了,此事就一定了,往后你们要……”
  把基调给定好了,接下来赵延洵又吩咐了一些事,都是这段时间他还在京要完成的。
  如今已到九月下旬,枢密院调兵差不多要个把月,赵延洵打算最迟十一月启程北上。
  送走了一众官员,赵延洵眼下还有件事,便是如周承平所说,下旨神驰西北总督署和禁军诸将。
  放在手中御笔,赵延洵随即说道:“通知皇后,今晚在清思殿设宴,请太后和后宫诸妃赴宴!”
  吴宏连忙答道:“奴婢遵旨!”
  在赵延洵入住皇宫后,后宫更进一步开展了节俭模式,所以很少举行宴会。
  上一次举宴还是中秋,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之所以要举行宴席,是赵延洵要借着宴会,宣布自己亲征的事。
  他向四位心腹大臣表明心迹,接过四个人都反对,可想而知在朝堂宣布时,会遇到多么大的阻力。
  所以接下来的这段时间,赵延洵会尽可能说服其他人,其中就包括地位尊崇的太后。
  国朝以孝治天下,又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若是太后也表露出反对意见,也将是不小的麻烦。
  整个下午,赵延洵都在翻看奏本,尽可能多的了解国家情况。
  而随着他那一道谕旨,整个后宫可就忙翻了。
  宫女太监们要布置场地,御膳房的人要准备食物,而后妃们则掏空心思打扮。
  整个后宫,只有皇后薛宝筠和林静玉比较澹定,一个是没必要争一个是不想争。
  时间过得很快,宴席开始之前,后妃们提前到了延寿宫请安。
  众后妃陪曹妙音说着话,同时也等着皇帝到来,然后一块儿往清思殿去。
  延寿宫内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曹妙音随便说点儿什么,就有后妃接话捧跟。
  看着眼前一切,曹妙音记忆回到了十几年前,她那时也是想尽办法讨太后欢心。
  “皇上驾到!”
  听到外面传来的声音,后妃们都停下了谈话,一个个起身之后,都把目光扫向了殿外。
  眼下已是傍晚,外面光线有些昏暗,众人只见远处有黑影靠近。
  “皇上万福!”
  在薛宝筠的带领下,现场一众妃嫔尽皆行礼,而此刻赵延洵已踏入大殿。
  “免礼!”
  说完这两个字,赵延洵亦来到大殿正中,向曹妙音躬身行礼道:“儿子问母后安!”
  “洵儿不必多礼,快坐下说话!”曹妙音澹然笑道。
  因为赵延洵太过强势的缘故,对外朝曹妙音已不再有想法,如今只安心颐养天年了。
  有的没的说了一阵,在薛宝筠的提醒之下,赵延洵才带着众人往清思殿去了。
  既是摆宴,便不只单单是吃饭,一应歌舞戏文都是连番上。
  当气氛越发和谐欢快时,赵延洵对太后说道:“母后,再过个把月,儿子要往西北去一趟!”
  正专心看着戏,赵延洵这一句话,直接把曹妙音拉回了现实。
  “何故往西北去?”曹妙音转过头问道。
  端起酒杯,赵延洵一饮而尽,随即说道:“西北形势严峻,大战一触即发,此战关系我大晋存亡,儿子岂能不亲自前去!”
  曹妙音接着问道:“可如今朝廷内外,心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