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末世从封王开始-第4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远处的雍王大旗,许洪微笑说道:“这才对了!”
  这一幕,看得现场众人心头难受,虽觉憋屈但也只能忍着。
  “现在,让你们部下撤出城,接受改编!”
  加上永顺府这些人,赵延洵接受的卫所军,已经超过了十万人。
  要将这些人利用起来,就必须大乱原有编制,把不同卫所的人凑在一起。
  非但士兵如此,上下军官们一样也要大乱,让他们相互之间无法串联。
  虽然这样会导致战斗力下降,但赵延洵本没打算让这些军队担任主力,只是需要他们去占地方罢了。
  何况,只要用新的练兵方法严加训练,赵延洵相信这些军队会脱胎换骨。
  当永顺府外开启改编时,城北三里处的一处水沟里,有人正在窥伺城池方向的情况。
  看到城楼上的雍王旗帜,此人便知大势已去,于是立即打马离开了藏身处。
  经过一天时间潜心,此人来到永顺府北部的一处山坳,这里因没有好的田地,所以官府暂未开辟这里。
  “你是说,卢立清也降了?”
  茅草屋里,身形狼狈的赵维隆,不可置信的看向袁征。
  这是今天,赵维隆得知的第二个坏消息,第一个坏消息是北江府投降。
  这两处地方,是赵维隆最后希望,如今这最后希望也都破灭了。
  袁征当即说道:“皇上,咱们还可以去南边儿,南边儿还有朝廷的军队!”
  这位袁征,便是龙直右卫指挥同知,龙直右卫被打残后,袁征便带着残部返回京畿休整。
  在赵维隆出逃京城时,正好被袁征的勤王军给遇上,于是保护赵维隆到现在。
  原本袁征部下有一千多人,一路逃亡走散逃跑了许多,如今只剩下百十号人保护赵维隆。
  事实上,人少也不全是坏处。
  赵延洵虽宣布赵维隆已死,但从未停止对赵维隆的搜捕,他们人少些反而不容易被抓到。
  “没用的,大势已去了!”赵维隆闭上眼睛,泪水从眼角滑落。
  此刻的他惶惶如丧家之犬,身家性命都朝夕不保,能否逃去南方都得打个问号。
  更何况,指望南方那些人对他效忠,还不如指望赵延洵认罪悔过。
  更关键的是,即便南方那些人愿意舍命效忠,只要雍军一来依然是败亡的结果。
  换句话说,哪怕是最乐观的情况,赵维隆也看不到半分翻盘的希望。
  “只要皇上活着,就有东山再起的可能,臣……定会护皇上周全!”袁征斩钉截铁道,他也是十足的忠臣。
  虽然袁征说得带劲,可赵维隆已不想说话。
  连日逃命的高度紧张,外加今日坏消息的连续打击,已让他陷入无尽绝望中。
  眼见皇帝如此,袁征也不知该如何劝解,叹了口气只能退出了草屋。
  一旁,皇后甄湘潋拉住丈夫的手,她的眼神中有无助和惶恐,亦有对赵维隆的心疼。
  “潋儿,朕……害怕!”
  “朕真的怕了,从坐上皇位那天起,朕就一直在怕……”
  这是头一次,赵维隆坦明了心声,展露了自己内心的懦弱。
  此刻的他,已完全放弃所谓皇帝尊严。
  一身布衣的甄湘潋,双手握住丈夫的手,泪眼婆娑道:“皇上,无论有多难,臣妾陪着你!”
  此刻他二人,不是什么皇帝皇后,而是相互扶持的普通夫妻罢了。


第755章 雍王此人
  都说乱世摆不下一张书桌,大略上来讲确实如此。
  但这话不是绝对的,比如位于南方的金山书院,在这末世依旧正常运转。
  能在这里读书的,都是南方几个郡的大族子弟,这些家族自然有能力维持书院运行。
  事实上,这地方说是读书,其实演变到了如今,更多是作为各族子弟交流联系的平台。
  在书院内能够交到更多朋友,以后无论科举为官还是居家掌权,都是极有好处的事。
  在这种模式下,朋党就此而形成,并对朝政施家影响。
  也正因为书院的独特作用,之前林观海才会以在书院讲学的方式,对南方几个郡施加影响。
  只不过,林观海的号召力实在差了些,所以当日听讲的人不是太多。
  可在今日,金山书院比以往热闹了许多,山脚下的马车至少停了上百辆。
  上山道路上,学子士绅络绎不绝,这些人显然是从远处来的。
  平时大家都很忙,何至于今日远道而来?只因当世大儒方弘基老先生,今日要在书院讲学。
  方弘基在南方人望很高,自从收了关门弟子,他已有近十年未公开讲学。
  平日里想要拜会,那是去的人多见着的人少,所以今日方弘基讲学吸引了许多人来聆听。
  除了对方弘基的敬仰,那些从各地赶来的士绅大才们,更对方弘基的讲学内容很是好奇。
  当太阳高升时,金山书院第二进的院子里,此刻已站满了三四百号人。
  本来是设了座位的,但因院子面子限制,最多只能摆上四五十个座位,根本容不下原来而来的许多人。
  现场人声鼎沸,许多相互熟识的人,此刻都高谈阔论着。
  近期发生的事太多,尤其是雍王打下了京城,称得上是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虽说是改朝换代了,但那位雍王还未称帝,对南方几个郡也未展开行动,一切都处于不确定中。
  所以,在场这么些人,多数都是在讨论京城的事,以及各家对此事的看法。
  “说句犯忌讳的话,只要雍王不穷兵黩武,不掠尽民力……他当皇帝也没啥不好!”
  “只怕事情没这么简单,雍王得位不正……若不穷兵黩武,如何能夺回北方几个郡,如何能向列祖列宗和天下人交代!”
  这两种思维,是南方士绅的共识,是依照这个时代价值观很容易推出来的。
  换句话说,他们希望赵延洵“安分”些,但又觉得这不可能。
  既然赵延洵不做他们希望中的皇帝,他们自然也会生出“违抗”之心。
  连法统稳固的赵维隆,他们都可以阳奉阴违,一个得位不正的反王,他们又如何会放在心上。
  “听说了吗,几位都司老爷,已经在商议对策了!”
  “是该提前商议对策,若那雍王要掠夺民财,咱可不能由着他胡来!”
  “只怕他那虎狼之兵……”
  “他有虎狼之军,我南方五郡钱粮充足,难道就练不出虎狼之师?”
  “这倒也是……”
  众人议论之间,各大家族算是交了底,也就知道回去后如何行事了。
  就在这时,有人高呼道:“老先生来了……”
  听到这声呼喊,现场众人陆续安静下来,所有人目光都扫向了院子北面。
  只见大厅内,几名中年簇拥着一老者走出,外面众人连忙躬身行礼。
  这不是以权势服人,而是因高洁的品行,才让所有人敬重。
  “见过老先生!”
  经历“国难”之后,此时方弘基明显消瘦了许多,就好像一盏风中摇曳烛火,随时都有可能熄灭。
  面对众人行礼,方弘基点头致意,而后在学生搀扶着坐下。
  “多少年了,没来过这儿了,看着你们这些……年轻人,老朽就想起了年轻时……在书院求学情形!”
  方弘基的开场白,以这样的普通的言语开启,如果别人这么干就是肚子里没货,而他只会让人认为是大巧不工。
  “其实今天到这里来,也不是什么讲学,一把年纪了,该说都说过了,还有什么可讲的!”
  前一句众人还能笑笑,只意味着老先生回忆往昔,可这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不是来讲学,难道是找大家来说闲话的?
  “今日来到书院,其实就是想跟诸位聊聊,我与雍王的一面之缘!”
  随着方弘基的这句话说出,众人心情便由惊疑转向好奇,难道方老先生与雍王有啥密切关系?
  但方弘基的下一句话,直接打掉了众人幻想。
  “当日雍王陈兵济水以西,朝廷列大军于东岸,两军对峙之际……老朽请命渡河劝降雍王!”
  这件事虽未刻意隐瞒,但传到南方只有少数人知晓,现场众人没几个人知道。
  “老先生深入虎穴,以身犯险……我等钦佩!”
  底下夸赞之声不绝,方弘基只是微笑,等待众人安静下来。
  众人安静之时,底下便有人问道:“老先生久经世事,必有识人之明,可知雍王是何样人物?”
  有人问话,正好符合方弘基的需求。
  面对众人一片殷切目光,方弘基说道:“雍王此人……”
  说到这里,方弘基再度回忆起那个上午,赵延洵那慑人之概仿佛扑面而来。
  眼见方弘基表情复杂,底下众人更是期盼答案。
  雍王造逆数月以来,关于他的消息众多繁杂,可以说什么样的传说都有,让南方几郡的人难得其真面目。
  方弘基见过赵延洵,由他来描述赵延洵,在众人看来自是最客观真实的。
  “雍王此人,有龙虎之姿,有日月之明,有包藏宇宙之心,有气吞天下之志啊!”
  好家伙,方弘基形容的这四句话,直把所有人都震惊了。
  这样的四句话,拿来形容天上神明也不为过,用来形容一个人真实吗?
  “老先生,雍王当真如此……厉害?”
  有人发出疑问,只因不知用什么词来形容,于是只能总结出“厉害”二字。
  这也问出了众人之心声,如果不是信任方弘基的人品,他们只会认为刚才那番话是在拍雍王马屁。
  方弘基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叹息道:“哪怕傲视古今帝王的太宗皇帝,年轻时也比不上这位雍王!”
  大晋太宗赵洪章,在当世之人心目中,其古往今来的帝王中,绝对排得进前三之为。
  如方弘基所说,如果赵延洵比太宗皇帝还厉害,那众人大致就能想象到,这位雍王到底有多厉害了。
  事实上,方弘基的这句话还真不好反驳。
  当年太宗赵洪章自陇右起兵,花费了近两年时间才打进京城,同样的路线当下这位雍王只用了两个多月。
  此刻,书院内众人心情凝重,有这样的雄主在,他们不得不担忧未来。
  也只有方弘基的强大影响力,才会起到如此效果,换个人来说别人只会当成疯子。
  然而对方弘基来说,今日他要做的事才刚刚开始。
  在接下来的时间,他会通过在中原所见所闻,进一步讲明雍军的强大。
  只有了解到赵延洵的强大,才会让南方这些士绅大族收起小算盘,让他们熄灭和雍王作对的愚蠢想法,才能消弭战争减少百姓伤亡。
  这一思路,是方弘基结合人心,想出用来挽救南方五郡的办法。


第756章 宁王府
  靖安府城,为江西郡治所在。
  南方向来富庶,江西郡更是久有盛名的鱼米之乡,作为郡城的靖安府城,便是一等一的繁华之地。
  虽如今末世降临,但因有大江横贯南北为阻,所以北方之乱并未波及南方。
  如果非要说有所波及,那便是南方接受了许多流民,以及必须向北方提供大量钱粮,极大影响了南方百姓的生活。
  当然了,也只是普通百姓生活受到的影响大,越是有权有势之人受到的的影响就越小。
  比如就藩靖安的宁王府,末世降临到现在,他们的生活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那害死千万人的大灾难,在府中人口中,便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