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末世从封王开始-第4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三人此刻还有如此敌意,想来是无法收服的,赵延洵也不愿多费心思,所以决定将其处斩。
  一来省事儿,二来可以让吴平几人立威。
  这时吴平问道:“敢问王爷,城内剩下的十四位千户,不知该如何处置?”
  此时,一名小太监赶了过来,把一份奏报递给了赵延洵。
  上面是各部呈报上来的升级名单,而且人都已经感到了镇子外。
  这才是要紧事,面对吴平的问题,赵延洵随口答道:“你们看着办,去吧!”
  吴平悄悄与临近几人对视,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杀意。
  不把这些人宰了,他们这千户位置坐着总感觉不够稳当。
  于是吴平等人答道:“是!”


第715章 十八卫
  赵延洵这次要升级共一千五百人,其中一级士兵一千人,二级士兵五百人。
  而在这一千五百人里,有八百名士兵会补充进侍卫司南军,另四百人补充进侍卫司北军。
  剩下的三百个名额,赵延洵要将其授予各卫所中,表现极为优异的军官们。
  在一天时间内,将这些人统计出来,还要让所有人没有异议,这无疑是很难的一件事。
  但这件事办成了,充分说明了雍军组织体系完备,上下沟通顺畅。
  让吴平等人离开后,赵延洵同时传令东河府城外的雍军,让他们在保持戒备的同时,不要干涉出城整编的投降禁军。
  安排完这些事,赵延洵才带着赵延垣二人,一同来到了集镇外。
  此刻,各卫所选拔出的士兵军官们,已经列队整齐等候在一片空地上。
  “王爷驾到!”
  这句话是一个信号,提醒在场众人应当跪拜了。
  果然,一千多名军官和士兵,此刻尽皆参拜道:“叩见王爷!”
  赵延洵表情淡定从军阵前经过,赵延垣二人却有些胆惊心颤。
  即便他二人知晓,这些士兵不会对他们怎样,可那股虎狼之气实在是吓人。
  就在这时,只听赵延洵说道:“二侄子去哪儿了?”
  所谓的二侄子,当然是灵王赵维恒。
  一旁的赵延菘说道:“好像是吃坏了肚子,这两天都躺在床上!”
  赵延洵随口说道:“过惯了苦日子,这里天好东西吃多了,他这胃怕是受不了!”
  林全从王府带的“特产”,极大改善了几位藩王的生活,可吃太多确实对身体不太好。
  只听赵延逍说道:“是啊,他还是太年轻了些!”
  但实际上,他们几个的年纪差不多,赵延洵如今也不过十九岁而已。
  很快,他们几人来到了一处高台,站在这里可以俯视下面众人。
  毫无疑问,这里仍旧只摆了一张椅子,而赵延垣二人也没觉得有何不妥。
  待他落座之后,按照提前制定的方案,每五十人为一组列队,整齐走到了高台前站定,恭恭敬敬对高台上的赵延洵参拜。
  一旁,胡大彪捧上了赵延洵的佩刀,这玩意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道具。
  “尔等有功,今日赐予尔等神武之力,万望尔等再立新功!”
  说完这话,赵延洵把佩刀往地上一杵,系统便完成了对五十人的升级。
  相较于以往,这次仪式显得有些简单,让满怀好奇心的赵延垣二人有些失望。
  就这?
  他二人觉得太简单,可接受“灌体”的士兵们,此刻皆都有一种玄妙感觉,而且是从灵魂深处觉得舒坦。
  “叩谢王爷天恩!”在场士兵尽皆高呼。
  所谓升级,对这些士兵来说无异于有再造之恩,所以这道谢是发自肺腑,以至于显得有些狂热。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一批又一批士兵来到了高台前,被赵延洵以流水线的方式升级。
  大概只用了二十几分钟,所有人都升级完毕。
  所有人再度列队站好,而侍卫司则来了几名百户,要将新编入的一千多人带过去。
  “今日得赐神武之力,往后你们要再立新功,莫要让本王失望!”
  临别之前,赵延洵只训示了这一句话。
  事实上,这一次不只侍卫司得到兵员补充,其他参战的十五卫大军也有。
  本次大战,侍卫司和兵马司都有伤亡,刚好用归降士兵进行补充。
  当这些被升级士兵陆续离开时,只见三名千户走了过来,最终跪倒在赵延洵面前。
  “参见王爷!”
  出现的这三人,乃是杨青刘山和秦昊,他们是赵延洵一手提拔起来,得到过军中楷模的称号。
  所以面对这三人,赵延洵态度比较和煦,说道:“三年前,你们还只是区区一下小旗官,如今都成了千户了,当真是令人惊讶!”
  “全耐王爷看重提携!”
  “虽说是本王提携,但你们也有本事才行,所以不必过谦!”
  听到这话,这三人不再言语,只等着赵延洵的示下。
  赵延洵也不废话,直言道:“东河府城的禁军已经投降,本王想给你们加加担子,所以想让你们去出任指挥使,你们可有把握拿捏住他们!”
  三人相互对视,而后参拜道:“臣等定不负王爷所期!”
  从千户到指挥使,这其实不止跨一步,而是跨越了好几步。
  日后一旦赵延洵做了皇帝,各卫所设置完备时,千户上面还会有佥事和同知,所以眼下他们相当于升了三级。
  “今日新升级的军官,你们可以带走一百人,当做你们的班底!”
  三人尽皆答道:“是!”
  “去吧,拿着本王令旗,去东河府外接手卫所!”
  三人斩钉截铁道:“臣等遵命!”
  当这三人离开后,便听赵延菘说道:“九哥,你可真是厉害,这仗打得手下兵还越来越多了!”
  …………
  另一头,东河府城外,禁军三卫的士兵们,已经全部被带出了城外。
  新上任的十五卫千户,此刻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对着现场部下们训话。
  “弟兄们,雍王殿下已经宽恕了我们的罪行,还给了我们将功折罪的机会!”
  “从今天开始,我们便是雍王殿下最忠实军队,我们将追随殿下一同打回京城去,清除逆贼扫平乱世!”
  说到这里,吴平指着台下跪着的几十号人,而后说道:“这些人……便是顽固不化者,是想害死弟兄们的罪人,所以他们该死!”
  “本官奉王爷之命,今日当着诸位弟兄的面,将他们全部斩首!”
  一听这话,在场士兵们都议论起来。
  要被处斩的几十号人里,有两位指挥使和一位侯爵大将军,就这样把他们斩首了?
  就在这时,远处一阵马蹄声传来,正是前来接管军队的杨青等人。
  本来要下令动手,可看到了杨青一行赶来,吴平立马带人迎了下去。
  杨青三人勒住缰绳,在他们身后还有百十号人,全都是被升级后的士兵,加入禁军三卫后将成为军官。
  “三位是……”
  拿出令旗,杨青沉声道:“我们三人奉王命,出任虎贲卫武骧卫神武卫之指挥使!”
  言罢,杨青等人跃下马背,直接往高台上走了去。
  前几日双方还是敌人,可眼线杨青等人却将与禁军三卫融为一体,当真称得上是世事难料。
  目光扫向在场大批士兵,杨青拿出喇叭来,大声说道:“奉王爷之命,从今天起,虎贲卫改为王府兵马司第十六卫,武骧卫改为第十七卫,神武卫改为第十八卫!”
  然后杨青接着说道:“本官杨青,出任第十六卫指挥使,这位秦将军出任第十七卫指挥使,这位刘将军出任第十八卫指挥使!”
  看着台上的杨青三人,再看看高台旁边的虎狼之众,吴平等人感受到了极大压力。
  想要在雍王府讨生活,没有过硬的本事真不行。
  他们这些人虽有功劳,但哪能靠此一直过活。
  更何况,在如今这改朝换代的浪潮下,谁又不想多争点儿功劳,往后也能封妻荫子呢!
  正当吴平想着这些,却见杨青指着台下跪着的一批人,问道:“这些人为何绑在此处?”
  “回禀大人,他们冥顾不化,一心跟着京城的逆贼,所以是罪人……”
  没等吴平把话说完,杨青直接说道:“既然对逆贼死心塌地,那也就不必活着了,全部斩首!”
  这些人本来是吴平用来立威的,如今却被杨青三人截了胡。


第716章 毁苗
  六月初十,在进行完一切整编事宜,并将俘虏的民夫溃兵全部遣散后,赵延洵终于下令主力往东开进。
  所谓遣散民夫溃兵,其实是不太准确的说法。
  这里面的大批人,只有几万人选择返乡,其他人都愿意留在河内郡,等待秋收后再行回乡。
  而现在返乡的百姓和士兵,对赵延洵也非全无用处,而是会成为他的宣传员,让更多人知晓他雍王的仁德。
  这几天,他的实控人口一直在增加。
  只不过在一阶系统锁定后,二阶系统功能也产生了调整,必须要新增满十万人,他才能对部下进行升级。
  七八万大军往东行进,前后绵延了十几里,可一路上并未遭遇任何抵抗。
  朝廷那两支骑兵,已早早撤回了济水以西,并不敢出兵袭扰。
  显然,朝廷方面是打算龟缩起来,组成铜墙铁壁般的防线,将雍军全部挡在济水以西。
  大军行进间,赵延洵只带着殿前卫的四百号人,前后游走在军队间。
  如今正值盛夏,天气炎热无比,每日行军的路程不是很长。
  从东河府到济水,差不多有两百里路程,大军行进差不多要四天。
  当然可以更快,但会导致大军疲惫,这是没有必要的。
  河内郡东部包括京畿郡在内,基本上都是平原,虽然更适宜栽种粮食,却不利于军事防守。
  在失去了镇西关之后,除了几条河流,京城以西根本无险可守。
  沃野千里,风吹麦浪,却是一片好风光。
  打马走在官道上,赵延洵目光扫向麦地,对一旁的河内巡抚王世伟说道:“看这光景,今年必有大丰收!”
  经过那晚“灯光秀”,王世伟和其他官员一样,顺从天命归顺了赵延洵。
  接下来的秋收,将会由这一批官员来组织,为雍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而有了这些粮食,赵延洵拿下京城后才能稳定人心。
  系统能兑换的粮食,支撑十万大军所用都比较费劲,更不可能养活京京畿郡内百万人口。
  无论赵延洵把自己包装得多么神圣正义,如果下面人连吃饭都成问题,那他也别想有什么好名声。
  更危险的是,没有粮食会饿死人,又会在京畿附近引起动乱,不利于他整合一切力量,在全国范围内恢复秩序。
  没错,赵延洵此刻心中所虑,已经不只着眼于京城的朝廷,而是以全国形势整体考虑。
  西南反叛,南边的分裂倾向,都让让他感到有些棘手。
  这时王世伟在一旁说道:“殿下,虽有大丰收,但也得麦苗长成!”
  “什么意思?”赵延洵回头问道。
  只听王世伟说道:“此番大军东进,踩踏了不少麦苗,还望殿下明鉴!”
  “竟有此事?”赵延洵目光扫向王世伟等官员。
  另有官员说道:“殿下,此言着实不虚,确实是有很多麦苗被践踏!”
  这一点赵延洵还真没注意过,毕竟以往行军时,没遇到过这种沃野千里的情况。
  王世伟随即说道:“殿下若是不信,可亲往地里查看!”
  赵延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