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末世从封王开始-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此,皇帝仍旧不置可否,而是把目光扫向了陆朝文。
  “皇上,臣以为……两位阁老所言,皆有道理,立谁不立谁,皇上自有明断!”
  陆朝文的答话,等于说了个寂寞。
  “家事国事天下事,朕也不是全知,把所有推举奏疏搬过来,朕要细细查看,你们先回去吧!”
  “遵旨!”
  再度向皇帝行礼后,这次简短的汇报便结束了,但立谁为储君还是没有定论。
  赵永铖从摇椅上起了身,徐徐走向了大殿外,随即问道:“掌印监和辑事监,都还没回话?”
  一旁陈长河当即答道:“回禀皇上,想必已经在路上了!”
  “那你说说,他们三个……心里想立的究竟是谁?
  “皇上,奴婢那知三位阁老心中想法!”
  “你连朕都想法都能揣摩,还猜不到他们的心思?”
  好家伙,赵永铖这话一出,陈长河心都凉了大半截。
  只听“扑通”一声,陈长河当即跪在地上,叩首道:“皇上,奴婢万死不敢揣摩圣意!”
  现场一片死寂,隔了好几息后,赵永铖才平静道:“你我主仆三十年,朕还是相信你的!”
  “多谢皇上信重!”
  走到宫殿大门处,赵永铖转过身道:“行了,起来吧,跟朕说说实话,你认为……他们三个是怎么想的!”


第275章 想法变
  “皇上,这事儿奴婢说了清楚,只有看了他们的奏折,理清上奏官员与三位阁臣的关系,事情也就清楚了!”
  这种事情,陈长河确实无从揣测,所以他提出了自己的办法,而这正好与赵永铖不谋而合。
  “那你还不赶紧去催催他们!”
  “是奴婢这就去!”
  于是乎,陈长河一溜烟就跑了出去。
  内廷十二监,掌印监和辑事监排名最靠前,自是因为其全力最大。
  尤其是掌印监有批红之权,地位几乎与内阁并重。
  此刻的掌印监内,十几名小太监正在翻阅奏折,把所有上奏人的姓名与推举者关联。
  写好的名单立刻交给一旁辑事监的人,后者便按照名单查阅官员履历,搞清楚他们的人际关系。
  正当陈长河走进值房,里面的工作已经完成。
  “见过老祖宗!”
  里面的所有小太监,都对陈长河这位老太监行礼。
  没错,不管掌印监还是辑事监的管事太监,地位都比不上陈长河这位乾安宫大总管。
  “都弄好了没?皇上还等着看呢!”
  辑事监总管太监王安立马答道:“老祖宗,您来得正是时候,我们正要去跟皇上禀报!”
  看了一眼旁边的掌印监总管刘正,陈长河继续问道:“大致说说”
  “经过汇总,王阁老的门生故旧,有四十七人推举皇次孙,有二十九人推举皇长孙”
  “至于谢阁老的门生,也多是推举皇孙子,推举十殿下的不过十三人!”
  “陆阁老的门生,皇子皇孙都有推举,看不出有何偏向!”
  得知这些,陈长河便大概有数,一会儿若是皇帝问起,他也该知道如何作答。
  随即陈长河传了旨意,让王安刘正二人跟随自己一道,往乾安后禀报情况去了。
  时间逐渐流逝,转眼又是一天过去。
  关于储君的推举情况,慢慢向外流传出来。
  后宫之内,静妃气得掀翻了桌子。
  明明以为尽在掌握,可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受推举的力度如此之低。
  只有四十来人推举老十,不足赵惟恒的一半,这简直狠狠打了她的耳光。
  三天时间已过,推荐情况已经结束,这下就只能看皇帝的取舍了。
  若是不出意外,储君之位会落在赵惟恒手中。
  可以说,在经过自己和娘家人全力折腾,最后还是落得这样一个结果后静妃的心气儿完全被打掉。
  此刻的她,已经没了再争的心思,因为她也明白什么叫大势。
  和静妃的颓废不同,虽然十一皇子受推举的力度也不高,但王贵人还是没有放弃的意思。
  此刻的她,再度带着二人来到了咸福宫外。
  一路通行进入正殿,王贵人却没见到端妃。
  “娘娘正在礼佛,若是贵人您不介意,便请稍待!”
  端妃不愿见自己?这是王贵人冒出的第一个想法。
  但她并不放弃,而是坐在一旁椅子上,并命赵延菘坐下一同等待。
  见王贵人母子如此固执,灵素本人也没有办法,只能自觉离开殿内。
  为什么王贵人不死心?只因她已经了解清楚,陶阳伯府还没上奏折。
  这意味着,端妃本人还没出手,所以王贵人不会放弃。
  只要有端妃帮助,联合二三十官员上奏,可以说是毫无问题。
  此刻在佛堂内,端妃正敲着木鱼,心思却在立储一事上。
  虽然她知道,太子一方实力雄厚,但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奏请立皇孙的人会如此多。
  “看来在洵儿离开后,朝里那些骑墙的人,也有不少倒向了太子!”端妃低声念道。
  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也是端妃还需要看清的现实。
  到了如今,便是她考虑如何出手的时候了。
  这时灵素在外禀告道:“娘娘,王贵人她们还在,说是要等您出去!”
  “那就让他们等着吧!”端妃冷声说到。
  帮助王贵人,在此刻看来耗力甚大,但却又很大可能失败,这对端妃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他的目的是让皇后难受,而不是替王贵人完成心愿。
  如今,赵惟恒受拥戴最多,皇后肯定是出了大力的,此刻自然也是几位高兴的。
  要让皇后不高兴,就得把赵惟恒拉下来,这已成了端妃新目标。
  把赵惟隆拉下来,意味着还得推一个上去,否则这事儿做不成。
  那该推谁呢?
  肯定要推一个把握大的,老十一基本没可能,老十的亲娘是静妃,人家根本没求过来。
  赵惟隆这位皇长孙,倒是可以推举的对象。
  首先一个,赵惟隆的亲娘死了,而且还死得不明不白,天然便和皇后不对付。
  其二,赵惟隆是皇长孙,天然便能团结一批大臣,虽然比不上赵惟恒势大,但其实也没差太多。
  综合来看,推举赵惟隆可以让皇后难受,而且成功的可能性最大,那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了,在合作的同时,端妃也会要到足够多的好处。
  但现在的问题是,该如何与赵惟隆联系。
  端妃绝不会主动联系,一来这样面子上她过不去,二来她会丧失主动权。
  所以接下来的事,还极其伤脑筋,偏偏他还不能拖太长时间,皇帝随时可能颁诏。
  与端妃同样苦恼的,还有此刻在东宫守灵的赵惟隆。
  他虽被李素欣打压,但在东宫内总有自己人,所以此刻他已知晓外界情况。
  推举储君之位的结果,自己只排在赵惟恒之后,而且差得不是太远,这意味着他并非没有可能。
  但问题是,他没有皇后扶持,差得虽不多但却难以翻盘。
  原本他该在外奔走,可现在却只能待在灵前,什么事都做不了。
  “殿下”
  听到身后的声音,赵惟隆见是的太子詹事黄志成。
  此人为东宫官员之长,也是赵惟隆和赵惟恒的老师。
  “黄师傅,你怎么来了!”赵惟隆一脸颓然。
  走到赵惟隆身边,看向周遭跪着的太子眷属,黄志成拉着赵惟隆走到角落处。
  “殿下难道放弃了?”
  这个问题很突兀,赵惟隆不明白黄志成的意图。
  “黄师傅你都明白,学生有心无力,能有什么办法!”赵惟隆说得很隐晦。
  黄志成点了点头,随即说道:“非常时期,非常手段臣倒是有个法子,可以助殿下翻盘!”


第276章 出手
  听到黄志成这句话,赵惟隆等于抓到了救命稻草。
  虽然他内心激动澎湃,但还是保持了表面的平静,同时压低声音问道:“黄师傅有何指教?”
  见赵惟隆这份表现,黄志成满意点头,暗道自己没看错人。
  正因为做过两位皇孙的师傅,黄志成才对他们知之甚深,认为赵惟恒比不上赵惟隆这位长孙。
  看了看左右,黄志成声音更低:“端妃娘娘还未出手,你可求助于她!”
  听到这话,赵惟隆以为自己听错了,于是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
  “黄师傅,这……怎么可能!”
  黄志成表情严肃,说道:“没什么不可能!”
  “端妃和皇后势同水火,皇后立挺二殿下,想必端妃很乐意让皇后失望!”
  这句话,黄志成的声音更低,但听在赵惟隆耳中却如惊雷。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赵惟隆很佩服黄志成天马行空的想法。
  但这事儿,不是赵惟隆一厢情愿就能达成的,所以此刻他依然面露难色。
  “黄师傅,话虽是这样说,但这事儿可不容易办成!”
  “您也知道,端妃和父亲一直不睦,她岂会愿意帮我!”
  “再说了,咱也没那个机会,与端妃搭上关系!”
  此刻黄志成露出笑意,便听他到:“殿下多虑了,和端妃娘娘搭上话,这事儿反倒简单!”
  “哦?不知有何办法?”赵惟隆连忙问道。
  只要能让自己登上储君之位,和任何人合作他都愿意。
  “都察院御史林观海,与我交情不浅,这次推举储君人选,他本人并未上奏!”
  这话赵惟隆极为不解,一个小小的都察院御史,难道能左右朝政大事?
  见赵惟隆面带疑色,黄志成接着说道:“林观海的女儿,嫁给了雍王做侧妃,他家是能和端妃搭上话的!”
  这一条,赵惟隆确实没注意过,毕竟都察院的御史那么多,他不可能记住谁的女儿是雍王侧妃。
  “他会愿意?”
  “只要殿下同意,臣马上可以去找他!”黄志成语气郑重道。
  为什么要征求赵惟隆的态度?因为这事儿本就需要他的配合。
  要是黄志成背着赵惟隆干,到时候很容易谈崩,即便谈成了也难执行。
  所以这件事,务必要赵惟隆全程知晓,责任公担。
  与端妃合作,这要是传到李素欣耳朵里,肯定会给赵惟隆扣个大不孝的罪名。
  深思熟虑之后,赵惟隆咬了咬牙道:“一切,就拜托黄师傅了!”
  为了皇位,赵惟隆可以一切都不顾,和端妃合作更算不得大事。
  黄志成点了点头,随即道:“殿下放心!”
  左右看了两眼,确定周遭无人后,黄志成便打算离开。
  离开之前,黄志成小心告诫道:“殿下,这两天吃住起居,万万要小心,以防不测!”
  听到这话,赵惟隆悚然一惊,这一条他都没想过。
  但一想到李素欣的为人,一想到太子妃和自己母亲的死,他就觉得不寒而栗。
  但紧接着,他便生起对黄志成的无限感激,这位老师是真的设身处地为他着想。
  “多谢老师!”赵惟隆郑重行礼。
  目送黄志成离开后,赵惟隆压住内心波动,又返回了蒲团上跪着。
  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但赵惟隆的心情是真正变了。
  作为太子长子,这么些年赵惟隆生存艰难,这也锻炼了他的格局和眼界。
  他很清楚端妃的强大,所以如果能请这位娘娘帮忙,他翻盘的胜算很大。
  黄志成出了东宫,坐着轿子就赶赴了林家。
  很快黄志成到了林家,此刻林观海正在家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