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南宋第一卧底-第7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另外还有20来个人,就在城墙下杀散了守城门的官军,打开了城门,接应起义军冲进了梓潼县城!
  这还用吗,这四十个战士,就是伍朝阳那95人小队之中,最后的一支队伍!
  ……
  在这之前,他们就提前被伍朝阳安排进了梓潼县。当他们收到了伍朝阳的消息,知道起义军就在今天中午准备攻打梓潼县城的时候,他们就在梓潼城里暗暗的汇聚了起来。
  他们先是干掉了一伙巡城的官军,换上官军的衣服,然后就来到了城门附近。
  于是,等外边的起义军一到,城上的县尊大人开始喊话的时候,这些战士立刻就果断采取了行动!
  等梓潼县城里剩下的那200来名官军,看到反贼的兵势凶猛无比,这些贼人的进攻也是极为犀利可怕。他们在丢了城门,无险可守的情况下,只得乖乖的丢下了兵刃坐地投降。


第1388章:却将烈火淬寒锋、其势如火、迎战官兵
  就这样,大家认为坚不可摧,要付出重大伤亡,还有很长的时间才能攻下来的梓潼县城就这样转瞬易主,被伍朝阳轻轻巧巧的夺在了手里!
  ……
  随后,就在县城里面,伍朝阳把那支四十人的新晋投诚队伍,委任为军法队,骑着马开始在城里四处巡视。
  梓潼县城里,凡是趁火打劫的无赖、四处烧杀的强人,全都被他们毫不留情的砍杀殆尽。之后这些地痞还被脖子上套着一根绳子,挂在了城墙上示众。
  用伍朝阳的话来讲,咱们流血牺牲出来造反,不是让这些人渣杂碎趁火打劫的!
  随后,伍朝阳派人四处侦查。他在占据了整个梓潼县城以后,又派出了骑着马的一队精兵,很快就将地方上残余的残余势力扫荡殆尽。
  等到彻底占据了梓潼县全境以后,伍朝阳一改之前犹如烈火燎原一般的飞速行动。而是稳稳当当的在梓潼县这里驻扎了下来。
  在这期间,他手下的这支起义军,每天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以往中国古代造反的行动之中,所有的反王心里都有一个错觉,就是手下的人越多越好。
  所以他们每当攻下攻打下一个地方之后,立刻就会开仓放粮,吸引附近走投无路的饥民过来投奔。
  在这样的情况下,用历史上的原文来说,往往是:“贼势如火,旬日之间猬集至十余万之众。”
  但是这些缺乏训练和整编的饥民,往往在作战的时候,他们根本抵挡不住官军的剿杀。常常是一两千人的官军,就能把几万人的起义军打得溃散奔逃。
  其实现代人心里基本都知道,缺乏训练和组织的队伍,就算是人员再多,也打不过职业军队。
  而那些反王的套路则是:这支庞大的饥民部队,在经过了接连数次血战之后,活下来的基本上就都是战斗力强悍的战士了。
  然后这些反王再将他们单独编成一军,命名为“老营”或是什么“三堵墙”之类。
  再这之后,他们和官军作战的时候,这支在战争之中残酷淘炼出来的队伍,往往就会在反王的手中发挥出一锤定音的作用。
  可是这个套路,跟沈墨发动蜀中大起义的初衷却并不相符。
  因为义军队伍里的人要是太多了,军纪就会难以管理,难免会会对地方上的百姓造成巨大的杀伤和破坏。
  并且这样的军队战斗力不强,将来要遣散起来也有很大的麻烦。
  所以这一次,伍朝阳就秉承着沈墨的思路。他使用的是精兵的策略。
  在这十来天的时间里,伍朝阳在梓潼县里基本上就做了一件事。就是让自己手上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尽量增强!
  ……
  等到一进梓潼县城,第一个到县衙里过来拜访伍朝阳的人,就是本地四海商社的负责人。
  这位乔装改扮过来的四海商社大掌柜,他按照军需用品的清单,将隐藏在城外的大批军用物资移交给了伍朝阳。
  在这里面有战马二百匹,总计三千套盔甲和三千名士兵所用的刀枪弓弩。
  除此之外,还有三千套军服,和三千条围在颈上作为标志的红巾。
  除了这些以外,这次他还带来了伍朝阳这九十五个人,属于他们自己的成套装备。那些合金盔甲和步枪手榴弹,终于全都重新回到了这些墨字营战士的手中!
  然后,伍朝阳就开始用老办法在梓潼县里大幅度增兵。
  在一口气招收了2000余人之后,伍朝阳将自己的义军队伍变成了一支3000余人的军队,随后他们就开始了高强度的训练!
  在这些日子里,这些过来当兵的起义军们,先是被处理掉了身上的寄生虫。然后伍朝阳开始用营养丰富的伙食,和适当的军事训练对他们的身体进行加强。
  在这中间,始终贯穿着诉说苦难的活动,还有逐渐加深的军事训练。
  等到几天之后,这些农民军的身体素质开始渐渐的增强,也初步的掌握了一些军事技术。
  在这同时,他们的思想已经开始慢慢受到熏陶,逐渐由农民向着职业士兵的方向转变。
  一大批本土干部,就像是高脚杠爷和小麻皮那样的人,在伍朝阳日以继夜的培训之下飞快的开拓了眼界,也掌握了一些工作方法。他们在军队的整训之中,也慢慢开始发挥出了自己的作用。
  梓潼城里面,县衙里的官员和富商恶霸,还有那些为富不仁的地主,一个个都被抓了出来。
  在经过了民众的审判之后,城里每天都是杀得人头滚滚,街上的血就没干过。
  在那支执法队日夜的巡逻之下,这支起义军对县城里的百姓秋毫无犯。反而义军士兵还在伍朝阳的组织之下,还给县里的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这使得城里的民众对义军也是更为支持。
  而队伍中的那些战士,每天都在极为富足丰美的伙食之下,白天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而晚上则是一直持续到深夜的思想教育活动。
  他们开始接受专业士兵的知识培训,每天在诉苦大会上讨论和倾诉。他们学唱军歌。做增强队伍凝聚力的拓展训练。每天里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来不及想别的事。
  就在这十五六天的时间里面,伍朝阳虽然不可能彻底将一群农民改造成思想过硬、战术精通的职业军人。
  但是在这种高强度、填鸭式的教育之下。这些人在无形之中,他们思想和战术水准已经开始飞快的上升,最起码比那些乌合之众的官兵要好得太多了。
  更何况,沈墨早早的就给他们预备好了盔甲兵器!
  这些兵器都是极为精良的通州货,是通过四海商社的渠道提前运来、储备好了的。
  单就防护力而言,每个士兵身上都穿上了坚实厚重的盔甲。这在蜀中的官军里来说,可是一件奢侈得难以想象的事!
  随后,他们这一次大规模的编练整训行动,终于在15天之后不得不中止了——因为绵州的官兵打过来了!


第1389章:魏城之外马鞍山、两军对垒、军功在前
  直到现在,四海商社也并没有暴露出他们支持起义军的真实面目。可是四海商社在蜀中遍布各地的情报网络,却在不断的为起义军搜集和传递消息。
  他们这一次,就发挥出了很大的预警作用。
  所以那边绵州的官兵还没等出发,官军的底细就已经被飞快的送到了梓潼县伍朝阳的手里了。
  这次绵州来的一共有八千州府军。由本地的一名副将带领,从连州出发,气势汹汹的奔向梓潼县,准备绞杀伍朝阳这股造反的逆贼。
  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朝阳也立刻下令自己的队伍即刻整军出战!
  在出发之前,伍朝阳集合起自己麾下的三千义军。随后伍朝阳向他们郑重的宣布:无论起义军中的任何一名官兵,在战斗中每杀掉官军一人,就授田三亩。杀官军三人者,提升一级!
  对于这些农民军士兵来说,这个刺激是最为简单直接,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奖励!
  大家听到杀官军还有土地作为奖赏,一下这三千人的精气神儿,立刻就是猛然间拔高了一截!
  三亩田啊!只要狠下心捅死一个,自己就是有田有地的人了。这三亩田足可以养活一家子人!
  更何况,我要是杀掉三个就是九亩……要不要杀掉五个,凑个整数?
  如今,每个义军战士的心中,都在翻来覆去的向着军功授田这件事!
  ……
  于是在伍朝阳的带领下,义军队伍出城开始,向着围剿他们的这支官军迎击而去!
  如今这支3000人的队伍出城的时候,面貌已经是今非昔比,最起码从队列上来说,已经很有些精兵强将的意思了。
  队列中的这些农民军士兵,他们在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洗礼之后,也对于他们面前的这场战争并没有产生多少惧怕的心理,反而中间的有些人,还分外的期待!
  ……
  梓潼县距离绵州大概只有300余里,中间还隔着一个魏城县。
  伍朝阳带领的这支起义军,毫不犹豫的就绕过了魏城。在三天两夜的行军之后。他们穿过了200余里,来到了一处叫做“马鞍山”的地方。
  可是反观对面的那些官军,他们每天只是行军三十里,就要停下来扎营休息。如今他们出了绵州府之后,到现在总共才走了不到百里的距离。
  就在伍朝阳下令扎营之后,义军休整了一整夜,随后他们第二天上午继续休整,准备作战。
  一直到了中午时分,只见远处烟尘四起,人潮滚滚。
  在蜀中崎岖的山道上,一大队官军士兵向这边开了过来。
  伍朝阳见状,命令自己手下的士兵披挂战甲,背靠着马鞍山列阵,准备迎击对面的这支官军。
  而此时此刻,这些官军一看见他们想要剿灭的那只反贼军队,居然突兀的出现在他们眼前。这些人在猝不及防之间,手忙脚乱的停下了队伍,开始匆匆排列战阵。
  这八千官军人数着实是不少,马鞍山下的战场也并不宽阔。
  所以等到这支官军勉强列好了阵势之后,队形已经被两边的山势逼迫得形成了一个两边窄,前后长的怪异阵型。
  换句话说,在这八千官军里面,能够正面迎敌的大概只有三分之一不到,其他的人就算是原地跳起来,也看不到前方到底打成了什么样!
  原本在他们没有排列成阵势之前,在山道上乱哄哄四处乱窜的时候,其实是伍朝阳进攻的最好时机,但是他却并没有让人下令攻击。
  伍朝阳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这次的这场战斗,对伍朝阳而言非常重要。
  首先,伍朝阳这支队伍还没经过大战的洗礼,严格来说还并不能算是一支军队。所以让他们打打大仗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有助于军队的战斗力快速成长。
  其次就是,如果在对方还没有列阵之前就上前攻击,那么义军很容易就会把对方击溃。
  在山道之中,对方要是扭头开始逃跑。他们只要跑出百十余里,就可以龟缩回绵州城。
  到时候这些逃走的士兵,就会让绵州城立刻警惕起来,加大守城的力度。并且逃回去的官军本身,也会成为守卫城防的战斗力之一。
  所以,伍朝阳现在要的是通过大战磨练他的队伍,然后将这支八千人的官军,全歼于马鞍山下!
  ……
  等到对方的阵势列好之后,两支队伍的距离大概是500米左右。
  现在的马鞍山下,一边是排列好阵型,严阵以待的三千起义军。另一面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