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南宋第一卧底-第16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何况他们中有很多甚至还欠着店家的店钱,更是缺乏上任路上的费用和行李铺盖。
  不过像这样的新任官员,却根本不用担心因为钱财问题无法走马上任。因为他手里握着这个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就是官位,有了这东西还怕没钱?
  于是在他被委任官员之后,立刻就会有人找到他,愿意借贷给他大笔的银子,这个官员随即就会前呼后拥的走马上任了。
  在他身边不但有着仆役家人、行李舟船、甚至连丫鬟和夫人都会给他预备得妥妥当当。总而言之一个班子三四十人,热热闹闹的到县里上任毫无问题。
  可是这些人其实并不是他的手下,而是他的主人……因为借给他钱的人,是要把那些银子几十甚至上百倍赚回来的。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了,究竟是谁会这么好心借钱给他?
  其实借钱的人,就是类似于前文所说,史弥远的弟弟史弥茂这一类人物。他们往往在京城官场上手眼通天,背靠着一个势力或者是一位权臣。
  他借出了银子之后,就会派出自己的几位手下跟着这位新任官员走马上任。当然到了任上之后,这些人立刻就会大肆搜刮钱财。
  这里边捞钱的手段堪称是不计其数,比如说其中的一项就是“包揽诉讼”。
  这可不是说两边打官司,你给我钱我就让你赢这么简单。要知道这些跟着官员一起走马上任的家丁们,那都是经过专门训练的。
  在他们手里,往往一个小小的打架官司都会被弄得旷日持久。以至于把两面人家的钱全都耗个一干二净,变成了两个赤贫之家他们才肯罢休。
  这还只是其中一项而已,对于这些人而言,敛财的手段可谓是花样翻新不计其数。
  而他们名义上的主人县太爷,实际上却只是一个看客而已,他其实就是这帮家丁手中,不折不扣的一个傀儡!


第3088章:敛财揽权嗟何及、官场杀场、又有何异
  在敛财方面,这些家丁可以说是心狠手辣,无所不用其极。
  假如一个普通的案子,原被告双方都是富裕人家的少爷,在酒楼里打架,致使其中一名小厮受伤,两人谁也不服到衙门里打官司。
  放在这些包揽诉讼的人手里,他们就敢把那个受伤的小厮想办法弄死,硬生生将一桩伤人官司弄成杀人案。
  在这之后,他们就会向原告和被告各自勒索银钱。这个时候不管是原告还是被告,他们想不花钱也不行了。因为杀人偿命,这件案子已经上升到了家破人亡的高度。
  在这之后,两家人全都会被反复敲诈,直到变成一贫如洗。而且说不定还有人要赔上性命……这帮人就这么狠!
  所以在古代的民间,往往有“穷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的说法。就因为一到衙门里打官司,这些心狠手辣的官府和讼棍,就会让你付出惨痛的代价。
  说到这儿,还只是他们用在案件方面的捞钱手法。至于说在这位县官老爷的辖区内修筑河堤、整顿道路、扫清匪患、修造衙门,他们也有无数的方法,把百姓和朝廷的钱往自己兜里装。
  在这之后,如果这个官员要是听话老实,他就会一步一步安安稳稳的升迁上去。当然前提是人家吃肉,他永远是个喝汤的命。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了,这位贫寒士子出身的官员,难道永远就这样了吗?其实不然。
  等他的官职上升到一定位置之后,这时他身边的人捞钱也捞足了,人家自然会回到自己主子的身边。
  可是到了这个时候,这位官员的身上已经有了无数贪赃枉法的把柄,被人拿捏得死死的,绝无翻盘的可能。他也就成了借给他钱的那位朝中高官的党羽。
  在这之后他的官位高了,人家自然是让他干什么他就得干什么。然后他要是想让自己的家族稍稍有一些起色,就得寄希望于自己的儿子将来也能当上朝廷官员。
  等到了他第二代的时候,此时这名贫寒出身的县官老爷,在官场上也有了一定的关系和人脉。这时只要他背后的那个靠山没倒,他的儿子也就打上了那位权臣派系的烙印,就此平步青云,成为新一代的官员。
  所以古代的权臣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捞钱敛财,经营自己势力的。他们有无数的方法,可以使自己慢慢变成不可撼动的庞然大物,同时一点一点毁坏着王朝的根基。
  像是前面所说的官员,即便是他们犯了事,上头也有人替他们说话,帮他们清扫政敌。使得这些人的官位做得比清官还要安稳。
  ……
  以上的这些,还是从朝廷中枢下来的歪风邪气。要说到地方上的世家大族,他们挟持和威慑那些外派过来的地方官时,手段也是一点都不逊色。
  咱们打个比方说,一位年轻官员新来到任上,他想要励精图治,打算干上一番事业。但是他却没有得到地方上世家大族的支持……那会发生什么?
  为了造福百姓,他想要修一道河堤。可是他能从上面请下来河务银子,但是朝廷总不可能把石料和民夫全都划拨下来,都要他在地方上自己筹措。
  可是这些世家大族就有本事,让你想买石料买不到,想雇民夫雇不着。
  哪怕就是你修河堤的马车从人家地头上过,本地的农户都会在世家大族的支持下,跳起来跟你打官司!
  所以往往这些担任地方官的官员,若是没有庞大的根基和实力,并且和地方的世家大族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们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事无成。就算是有心为百姓办事也绝对做不到。
  当然,也有很多官员因为背靠着强盛的家族,所以担任地方官时和本地势力相处得如鱼得水,那也是想干什么都会事半功倍。
  通过就这些例子咱们就可以知道,为什么每个王朝的末期,担任官员的往往都是那些朝堂重臣、学界领袖、还有世家大族的子弟。而没根没派的贫寒士子,则是根本不可能凭着一腔热血,踏上权力的巅峰。
  就是因为做官这件事,实际上是天下利润最高的买卖。而这个生意被人垄断之后,带来的利润和权势也更加地让人欲罢不能。所以官场和土地一样,都是在古代被人争来夺去的宝贵资源。
  这一次,当赵金锭把这些困难全都说给大家听之后。虽然很多人早就对此行的困难有了心理准备,但他们却依然听得惊心动魄。
  按照赵郡守这么说来,他们这只小分队的任务可是真的够艰难的。因为他们现在正是那种无钱无势、四面树敌、却要走马上任的一类官员。
  ……
  当然事情还要分成两面来看,赵金锭也给大家罗列出了许多他们这一边具有的优势。
  首先第一点就是在情报方面,赵金锭说到这里时,他笑眯眯的看了一眼自己的情报主管鱼洋鱼先生。
  要说到这里,还得说统帅高瞻远瞩,早在四五年前就做好了布置。
  如今在天下的每一个重要城镇里,都有经销通州产品的四海商社和运输业的巨擎泰山商社。
  有了这两间商社的分社在,郡守在走马上任的第一时间,就可以了解到自己辖区的情况。包括这里有什么反对新政的家族势力,还有本地的风土人情。
  这就使得他们在开展工作时,一开始就对于本地的情报十分了解,避免了盲人瞎马乱闯乱撞的情形。
  此外第二点,就是元首在派出各个郡守小组之前,就提前在大宋上下做好了军事上的安排。
  除去八大军区不算,如今在天下每一个郡治的所在地,最起码都有两千名地方军驻守着。
  这些兵都是统帅的弟子,按照新方法训练出来的新军。这些部队可以在地方上成为每一位郡守的有力后盾。
  最起码来说,当地的世家大族想要谋害朝廷命官,或者是煽动民众造反,都有非常大的难度。因为这些军队是和郡守大人站在一起的。
  其次还有第三点有利因素,这虽然并不明显,但是却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


第3089章:渡罢巫山风物奇、巴国腹心、锦绣之地
  这就是当地方上的官制整理清楚之后,官府将会发布一系列新政,而这些新政都是对百姓有着极大好处的。
  因此这些新政一旦发布,就会让郡里的百姓在得到好处的同时,成为新政最有力的支持者。
  所以对赵金定这样的郡守来说,最难过的是其实是初期的半年。等跨过了这段最艰难的时刻,一旦新政推行下去,他们面对的形势也就会渐渐好转。
  说到这里时,赵金锭看着他这个小组的成员,笑呵呵的向大家说道:
  “所以请诸君和我共同努力,咱们一定要在夔州,为统帅打个漂亮仗!”
  ……
  与此同时,临安的元首沈墨也不断的收到了自己派出去的郡守,向他发来的消息。
  这些弟子们在走马上任后,体现出了惊人的适应性和顽强勇猛的做事风格。他们好多人一下去,就根据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大刀阔斧的开始梳理郡内的官员,为新政的推行做准备。
  在这里边,像是利州东西两路这样的边远军州。根据沈墨弟子发来的报告,他们非常圆滑的使用了当地人的关系。
  因为沈墨最早起家的部队,很多都是在利州东西两路招募的,所以当这些部队中的战士将领回乡探亲时,往往手里拿着大把的银两,同时还成了大宋元首的军官。
  这份荣耀和富足,立刻使得他们成了本地百姓中的新朝宣传员,也起到了带头作用。
  自己派到那里的郡守充分利用了这一点,首先就在民间形成了欢迎新政的风潮。
  而在南方富庶的州郡,尤其是在广东和福建两军。那里的弟子却是充分运用了沈墨之前在天南立国时的威严。
  并且他们还将新宋政权刚刚建立时,得到了大笔利益的商人组织起来,很快就使得他们拥有了新政的第一批同盟者。
  这些新任郡守,有效的利用了各地的优势,灵活机变巧计百出,一到任上就抓住了站稳脚跟的立足点,这一点让沈墨也十分欣慰。
  而当他的目光,最终挪向了滚滚长江上游的夔州郡时,沈墨心中却暗暗有些暗暗地担心起来。
  那个地方山遥水远,地方势力盘根错节。这块难啃的骨头,也不知赵金锭能不能把它拿下来?
  ……
  如果说夔州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对这个地方还有些陌生。但要说到现在的重庆,我相信没人会不知道。
  此地在六千年前孕育出了辉煌的大溪文化,更是巴文化的发祥地,堪称中国最古老的文明聚居地之一。
  在这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要是在现代你问一个重庆人,他是不是四川人,他会郑重其事的告诉你他不是四川人,而是重庆人……这在历史上其实是有根源的。
  因为重庆所在的夔州属于古巴国,巴文化跟成都附近的蜀文化原本就不是一种。所谓“巴蜀”只是后来因为他们地域相近,所以才把他们叫在了一起。
  这样说来,其实最早重庆跟成都人就有着文明传承上的区别。虽然他们都是中华文化中的璀璨的明珠,但实际上却并不能混为一谈。
  在夔州这个地方,盛产美酒与井盐,仅仅唐代大诗人杜甫赞颂此地美酒的诗篇就有十余首之多。
  其中“数杯巫峡酒,百丈内江船”。还有“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楼。”都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除此之外有名的三峡、白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