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宋第一卧底-第14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看着敌军一两万人向着百米外的石墙后接近,这时姜姑娘毫不犹豫的下了的全军射击的命令!
如今在石墙后面,已经露出了大片挤在一起的蒙军身影。这时开枪射击对于步枪的精准性要求就不那么严格了。
毕竟向着一大片蒙古人的身影开枪,即便是全靠蒙,命中的概率也是相当高的。而且姜姑娘绝不能允许蒙古人从容不破的向上进攻。
要知道从那道石墙强再向前三十米远,就进入了蒙古军队弓箭的射程。那个时候就会形成双方远程对射的局面。
所以趁着现在敌军还在集结没有出发,尽可能多的杀伤敌人,这一点是绝对没错的!
……
于是在姜姑娘的命令下,虎头峰上的淮西军士兵开始向下全速倾泻步枪子弹!
战士们眼看着自己的枪弹在飞出枪膛之后,立刻就消失在下面密集的蒙军人群中。石墙墙根处的蒙军虽然能够躲藏,但是远处的蒙古兵却是没遮没挡。
他们在步枪暴雨般的射击下纷纷栽倒,眼看着噼里啪啦的死尸顺着山峰翻滚下去,立刻就蒙军中产生了混乱!
就在这时,就听山下的江南大营里陡然间响起了一声牛角号声……这时山下的敌军大将见到情况不妙,立刻就下令山腰的蒙军发起了进攻!
这一瞬间,只听山半腰处的集结成团的大片蒙军,猛然爆发出了一声呐喊。
然后无数弯刀和箭簇,就像是一片海潮一般刹时开始翻滚。大片的蒙军越过了石墙,一起朝着山顶上冲来!
这万军冲锋的景象真是让人热血沸腾,无数的蒙军一边握紧了手中的角弓,一边大声嘶喊着:“到长生天去!”
无数的蒙军战士犹如潮水一般,向上翻腾着淹没而来!
……
战斗进行到了这个时候,郭宝玉终于还是在虎头峰和襄阳之间绝妙的炮火配合下,意识到了这两者之间奇妙的战术关联。
损失了两千士兵之后,此刻的郭宝玉已经不再抱有任何幻想,而是一心一意想要打下虎头峰。所以在战斗最开始的一刻,峰顶上就进入了最为惨烈的血腥争夺!
……
此刻在汉江北岸的樊城,蒙古军江北大营也开始了对樊城的进攻。
就在昨天这一夜里,蒙古人对攻城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打造了大片的云梯,还连夜制作了三十几架大型投石机。
与此同时在进攻前排的蒙古士兵手里,还以十人为一伙,推着一辆辆装载着巨型盾牌的推车。
这些装备都是从昨天中午开始到现在,由蒙古人的工匠连夜赶制的。这支蒙古大军的工匠营的效率和素质也非常高。
在蒙古人征战的路途中,他们极为重视对工匠的保护。即便是屠城,他们也会提前把工匠都挑选出来之后再动手。
这些工匠有的善于制作机械,有的是娴熟的木匠和铁匠,更有许多能制作精美的工艺品以及带有地方特色的巧妙装置。
所以蒙古军所到之处,也使得欧亚地区的工匠不断向着蒙古草原上流动。
蒙古军队里对这些工匠的管理极为严格,如果不按期完成或者是粗制滥造,往往会被他们处以鞭挞之刑。最严重的会被人装在布袋里用战马来回踩踏,直至踩成肉泥为止。
所以这些工匠每每接到任务之后都会疯狂的工作,直至如期完成才敢休息。
像是今天的攻城器械,就是由这些工匠连夜完成的。当它们被运到战场上之后,看到这一幕的海慕棠将军立刻就皱起了眉头!
……
看蒙古人拉开的这个架势,显然他们是要全力以赴的攻打樊城,海慕棠将军见状心里也渐渐沉重了起来。
如果这守城的三千人是淮扬军团,那海慕棠现在保证一点儿都不用担心。他们强韧的性格和精悍的作战能力,会使得这座樊城坚韧的就像是一块嚼了半天,吐出来的时候连样子都没变的牛蹄筋儿。
不过眼前这些淮西新军……想到这里的时候,海慕棠将军立刻就是一阵头疼!
实际上这还是多亏了他老师研制出来的步枪,不然的话,这些新军战士连仗都没办法跟蒙军打。
要知道那些蒙军战士都是极为精准的射手,他们从三五岁开始就接触弓箭,一直长到成年才能够做到射术如神。
可是这些淮西新军却只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初步掌握了步枪射击的技巧。如今的他们虽然比不上通州其他的各路老牌劲旅,但是在一百米之内,还是足以用步枪和蒙军的弓箭对射的。
从这一点上来说,步枪这种武器就在一瞬间,拉平了游牧民族善于骑射的优势。
……
如果这场战斗再延迟两个月,到时候这些淮西新军的射击技术又能长进一大截,她海慕棠还怕什么蒙古大军?
当海慕棠想到这里的时候,只见城下的蒙军已经推进到了一里之外。他们用小车推着厚重的木墙为先导,遮挡住了城上步枪兵的视线。
在他们的后方,投石机部队也在缓缓的接近。三十几架犹如巨人般高耸的投石机,顿时就带给城上的守军带来了强大的压迫感。
无数的云梯正扛在蒙军战士的肩上,随时准备向前冲击。在蒙军两翼,大量的轻骑兵已经摘下了角弓,就等着中军的命令到达之后立刻向前冲刺。用他们最得意的奔射技巧向城上射箭,掩护自己的部队。
就在这时,海慕棠将军忽然看到远处四五百米那里的蒙古军阵中,一片厚重的木墙同时移开了一个个缺口。
在木墙后方露出了黑洞洞的炮口……那是六七十门火炮!
第2721章:黑铁铸就掀惊涛、暗砺魔爪、蒙军巨炮
在这一瞬间,海慕棠将军的脑海里“轰”的响了一声!
蒙军火炮!他们居然把这种东西带进了中原!
……
在蒙军盾阵的后方,一门门火炮已经在盾墙的遮挡下做好了发射准备。
这些火炮全都是长约一米五,却比壮汉的大腿还要粗上一圈。它们的炮口口径大概是十五厘米,炮身全部由铸铁做成,外壁极为厚重。
在火炮的外面,还形成了铸铁那种特有的麻麻连连的触感,在上面还铸造着几条环形加强筋。
这些火炮在铸成之后,还保持着它们原有的灰黑色。在火炮的一左一右还分别铸出了两根擀面杖大小的把手,可以让士兵握着这些把手拖拽着火炮前进,或者把绳子绑在上面抬着走。
这些沉重的火炮就位之后,立刻被人从车上卸下来。然后他们被架在厚重的巨大树墩砍削而成的炮架子上。
几条铁链哗哗作响,绑在了火炮的铁质扶手上头,然后这些铁链就被按在地上,一群士兵挥舞着大铁锤,“吭吭”的将一根根长约一尺半的巨大钉子穿过铁链,深深地钉入泥土之中,像支帐篷一样把这一些火炮牢牢固定在原地。
这些火炮的外观,一看就承袭了蒙古人一贯的风格。他们粗糙坚实,厚重粗犷,虽然不够精巧但是却皮实之极。
在这之后,一些头发和眼睛颜色和中原人迥然有异的学者走上来。他们一边测量着火炮到城头的距离,一边用测量角度的尺子不断的调整火炮的俯仰度。
在他们的旁边,几位工匠手里提着大锤,按照这些学者的吩咐,不断的敲打着火炮和炮架木墩间的木头楔子,使得炮口的角度渐渐达到要求。
这七十门火炮调整就绪,随即就有蒙军炮兵上来,用粗大的牛角“哗哗”的向炮口里灌装火药,然后将一颗颗沉重的实心铁球塞进了火炮中。
随着铁球在炮膛里面发出了轰轰隆轰隆的滚动声,最终砸在了炮膛底部的火药上,这些火炮的发射工作也准备完了。
于是,托雷下令让前方遮挡的木盾车让开炮口,随即就发布了全军突击的命令!
……
海慕棠将军在樊城城墙上,只觉得一股寒意从心里陡然间升起!
蒙军之前吃了通州军火器的大亏之后,他们不可能放弃对于火药武器的研究。于是在这的四年之间,蒙古兵一直在不停的丰富和改进他们的火药武器。
蒙古人研究这种武器有一项很大的优势,就是他们几乎拥有整个欧亚大陆上的能工巧匠。
这些人中间还包括着无数善于几何学、甚至是力学的异域学者。这使得他们每每面临技术瓶颈的时候,都能依靠这世界最大、而且最复杂的工匠学者团加以解决。
在意识到火药武器的巨大威力之后,成吉思汗对研制这种武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很快在他的主持之下,蒙古人研制的火炮威力也开始达到了实战的要求。
如今在蒙古军队的序列里,所谓的火炮一共分为两种。
其中第一种就是刚才看到的,这些用铁链子和大钉子固定在地上的铁炮,他们是用泥范和铸铁铸造的。
这种火炮在脱模之后,还要在炮膛的后方钻出用来插火药引信的洞眼儿。
与此同时炮膛的内壁上,他们还要用人力和简单的机器打磨抛光。
这种火炮在铸造的时候工艺并不细致,而且废品率极高。往往在铸铁炮身脱模之后,品炮身上就会降温不均衡产生的裂缝,或者是大大小小的铸造沙眼和气孔,这都是很平常的事。
甚至有些铁炮上的气孔都能塞进一个人的拳头……当然这些废品火炮铸造出来也不能用,只能砸碎了回炉重铸。
在这中间汰了大概一半废品之后,剩下挑选合格的火炮铸件,经过长时间的打磨和钻孔就完成了。
不过因为现在铁木真拥有庞大的人力物力,对于这点浪费根本不在乎。而经过他的试验后,发现这种火炮的威力也是强悍之极。
他们能轻易的将二十斤重的大铁球射出去一里远,这些沉重的铁球可以砸得对方的城墙城门和防御工事粉身碎骨,四下飞溅。若是砸在整齐列队的军队中间,更是足以形成一串惨烈的杀伤。
迄今为止,蒙古军队还没有研制出可以应用于实战的开发弹。他们试制开花弹上的火药引信,不是提前在炮膛里爆炸,就是打出去之后在空中飞行的时候熄火。
像这样的开花炮弹,能成功落地爆炸的还不足五分之一,但是却经常造成炮毁人亡的惨剧。所以蒙古军队里还没装备可以爆炸的开花炮弹,但是钢铁铸成的霰弹却在他们的炮兵部队里有不少储备。
这些霰弹都是由打碎的次品火炮铸铁渣、还有鹅卵石和碎石组成的。一炮打出去之后横飞乱撞,在百米之内杀伤力惊人。这也使得蒙古人对自己的火炮,有一种极其强烈的信心和自豪感。
到目前为止,蒙军对于这种火炮的应用,还是仅限于用它来攻克坚城。因为此时的蒙古大军野战无敌,根本不需要任何武器来帮助他们消灭对方的敌军部队。
而这一次的襄阳和樊城,显然就属于这种难以攻克的坚城。所以托雷在率军前来之际,也带上了七十门这种凶狠之极的火炮,就是打算在攻城不利的时候,用它来砸碎敌军的城墙。
……
与此同时,蒙军的手上还有另外一种叫做火炮的东西……实际上这玩意却跟炮一丁点关系都没有。
这种东西是一种爆炸武器,被蒙军铸成了桶形、圆形、罐形、和覆碗形四种形状,实际上和金国震天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蒙军在一开始就确定了这种火炮是用投石机来投射的,在这一点上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受到了金军的启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