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宋第一卧底-第14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在今天当沈墨把赵与莒抓住,放在马上进行那番对话的时候。他看似胸有成竹,也把赵与莒吓得够呛。但实际上沈墨这时已经知道自己失去了先手。
至于沈墨为什么知道这点,就要说到他的第三条情报线路了。也就是潜伏在金国的成无恨化名的斡雷及达,和他的谍报小组。
因为铁木真无论怎么进兵,他的军队要想攻击大宋都要从金国境内通过。所以成无恨就能通过蒙古人在金国的进军路线,判断出他们想要攻取的目标,并及时向他的老师做出预警。
在这种情况下,成无恨果然在得知蒙古大军过境的消息之后,成功的得到了情报,并且将它送到了沈墨手里。
这就是沈墨在和赵与莒谈话的时候,他知道铁木真进军的路线,实际上是瞄准了大宋襄阳的缘故。
……
沈墨是在昨天晚上得到的消息,然后他就立刻就决定尽快结束临安战役。好抽身出去打襄阳之战。
所以别说在这之前,李慕渊正和赵与莒巨军队之间处于尴尬的境地。就算是李慕渊能用五天时间稳扎稳打,消灭赵与莒的百万大军,沈墨也等不了!
于是沈墨在战场上突然出现,凭借斩首战术快速解决了赵与莒的反叛部队。之后他甚至连进临安城的时间都没有,就立刻转身赶向了襄阳。
……
斡雷及达这条情报线路,这些年以来经营得一直不错,而金国和大宋的关系也处于非常微妙的情况中。
之所以用“微妙”这个词来形容,就是因为现在的金国天子完颜承麟和大将军完颜陈和尚,一方面非常庆幸自己的金国留下了一块国土,依然能够生存下来。
而另一方面,他们也对自己的处境十分不满。
金国人又不是傻子,他们当然知道自己的大金国已经成了大宋的看门狗,而且还是被死死拴在门外木桩子上那种。
现在的大宋只需提供给金国一定数量的火药武器,他们就得拼死拼活的打仗,给人家守门。这期间死伤了大量的蒙军和金军战士,使得他们双方都在不停的消耗实力。
可是这时,用火龙炮和火药支付了门票钱的大宋却一边看热闹,一边拍着手哈哈大笑!
站在金国人的角度上来说,这俩完颜绝不愿意干这样的事。可是他们想要活着,却非这么做不可!
所以在这三年来,完颜陈和尚一直在用通州支援给他们的武器同蒙古人浴血奋战。
他屡屡冲杀在以前,奋力收复国土,终于还是把阵线推到了南京以北两三百里远的地方,从此将黄河置于金国的防守范围之内。
可是由于金国现在的国土面积过于狭小,而且人口粮食等战争底蕴都很不足。这也使得金国人越来越有了难以为继的迹象。
在这种情况下,完颜承麟和完颜成和尚对自己的处境当然是十分不满,可却又无计可施。于是他们对沈墨这边的态度,也渐渐的有些暧昧难明起来。
不过在这期间,成无恨倒是稳如泰山。
他一方面稳固住了自己的地位,使得他在郭蛤蟆在回到金国之后,自己依然是雷打不动的金国三巨头之一。
而另一方面,无恨也在不断巩固自身优势和金国高层对他的信任。最起码来说在这三年之内,他就破获了十多起大宋密谍的渗透行为,由此获得了完颜承麟和完颜陈和尚的赞赏。
不过被金国人发现了大宋密谍,也并不敢把人家抓起来。因为现在两国之间的关系,还处于大宋不断给他们输血的情况。
所以金国人根本惹不起大宋,更不敢抓人家派来的密谍。
……
斡雷及达这个负责反间谍的头目只得亮出身份,请那些密谍们喝茶。示意他们的身份已经暴露,然后将这些密谍礼送出境罢了。
不过这样的战绩也已经非常厉害了,这使得承麟和陈和尚相信斡雷及达在密谍这件事上,有和沈墨不相上下的才能,这使得无恨在金国的威望也是越来越高。
至于大宋为什么要往金国屡屡派驻间谍……按照斡雷及达的解释是:因为金国一直没有放弃研究通州火器的秘密。
完颜承麟心思深沉,完颜陈和尚也是意志坚定之辈。他们既然一心想要复兴大金国,在火器研发这上头当然是没少下功夫。
可是就在他们感谢斡雷及达替他们驱逐了那些大宋密谍,才使得金国研发武器的内幕和进展,没有被大宋侦查到的时候。
他们两个却不知道,不管什么时候金国研制火药武器稍稍有了一点儿进展。用不了四天时间,这份报告就会被送到通州沈墨的手里!
……
这时在运河的船舱中,沈墨把身体靠在了椅子上,聚精会神的看着对面舱壁上的地图。
在上面是襄阳周围的山势地形,全都测绘得清清楚楚。
沈墨在昨天得到消息之后,就在当天晚上向自己的部队发布了作战命令。
当时的安俊是负责抄写和传达的人,所以他在看过了老师的这些命令之后,安俊却怎么都想不通老师所做出这些决定的原因。
安俊这小伙子由于天赋使然,在机械方面最有才能。他的第二项特长就是他跟随沈墨日久,学习了沈墨日常的思考方式,以至于他的心智和反应能力都异于常人。
他的第三个优势就是,这小子成天跟天下顶级高手李凌豪和李凌杰切磋,还曾经得到过不败刀王蒋三爷的亲手指点,所以武功方面的造诣也是极高。
第2697章:天下如棋势未分、勇救襄阳、新成之军
可是安俊再怎么聪明也不可能什么都会、什么都擅长,所以他在军事方面学习的内容并不多。
不过这也分和谁比,或许安俊比不上那些利刃营的师兄们。但是要和古代将领中最出类拔萃的一批,就像大宋孟珙这样的人相比,安俊在战略方面的眼光可要比孟珙强多了。
另外抛开战略在战术方面而言,估计安俊要是带兵打起仗来,也就相当于东瀛孟无惊、高丽程无忧这种拿军事课当附属科目,上过几堂课的水平。
估计在东瀛高丽这样的弹丸之地,安俊打起仗来能稳稳地横扫一片。可要是把对手换成铁木真这样的人,他就一定会吃大亏了……现在的安俊基本上就属于这个水准。
……
如今安俊心里有些想不通的是,老师在昨天夜里得到成无恨的报告,说蒙古军已经通过了金国南京路西侧,正从南阳唐州一代进入大宋境内,目标明显是大宋的襄阳。
沈墨做出的反应却并非紧急调动通州或是临洮的军队,赶去救援襄阳。而是下了一个让安俊看来十分匪夷所思的命令——他竟然调动了接连五路刚刚军改制完成的新军,去襄阳支援作战!
要知道那些兵,也就是其中淮南西路的新军部队训练时间刚刚超过了俩月,剩下的四路才成军一个月出头。
老师放着能打的军队不派,而是派了这样一群新兵过去……这让安俊百思不得其解。
这时趁着没事,安俊顺便把这个问题向自己的老师问了出来。
……
听了安俊的话后,沈墨用下巴挑了一下,示意安俊去看舱壁上那张地图。
当安俊转过头去的时候,沈墨却又说了一句:“那么看视野太窄……你往后站站。”
安俊连忙后退了几步,使得他的后背几乎都贴到了另一侧舱板上,此时整张地图已经尽收安俊的眼底。
就见沈墨向安俊说道:“蒙古军队进军襄阳,我要是调动通州军去救援襄阳。这时却发现襄阳那边攻打咱们的并不是蒙古全军,而是其中的一支偏师怎么办?”
“外的那一部分蒙古军,要是突然出现在咱们通州城下,而通州的守军却刚刚被我调去了襄阳……是不是这一场仗通州保卫战,即便咱们打胜了,通州城也得像几年前的金国之战那样,被打烂了重新再翻盖一回?”
“哦!”
安俊也很聪明,他在老师这两句话之间就明白了沈墨的用意。
原来这是老师担心蒙古人会跟他玩一招声东击西之计,安俊虽然并不擅长军事,但是起码蒙古人作战神出鬼没、善于使用长途奔袭这一点他还是知道的。
“通州的兵不能动……那临洮呢?”这时的安俊又向着沈墨问道:
“以咱们打黄河壁垒之战时候的经验,巴山、蜀山、成都三军在走出临洮路之后,西北上那个位置依然还有西夏顶着。”
“……西夏人靠得住吗?”沈墨笑呵呵的向着安俊问了一句。
而这时的安俊则是摇了摇头说道:“这不是靠得住靠不住的问题,而是西夏人只要不缺心眼儿,就不会在这个时候背叛通州。”
“因为临洮路若是有失,他们西夏就要直接面临蒙古人的攻打,铁木真和西夏人的仇恨,可比对咱们大宋要深得多!”
“你说的没错。”沈墨闻言笑着点了点头,赞赏的看了安俊一眼:“可是临洮军还是不能动,非但如此山东军也不能动。”
说到这里时,沈墨故作神秘地向安俊挑了挑眉毛。
安俊一见老师的样子,就知道老师显然对临洮山东这两路大军该如何安排,另有了打算。
安俊心道:所以现在的淮扬军在淮南东路不能动,临洮的常春远率领川蜀三军、山东杨妙真将军率领的山东军,三方加起来总共七万野战军都不能动……这可是通州军绝大部分的实力了!
也不知老师把他们按在手里不让他们救援襄阳,到底是安的什么心?
安俊想到这里时,他才弄明白老师为什么要用新军去赌襄阳这个窟窿。就是因为老师现在手里能够调动的兵力已经基本没有了,就一个临安军,还被这一百万俘虏缠住了无法脱身。
所以老师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下,只好把那些受训时间不长的新兵顶上了前线……不过他们真的能守住襄阳吗?
安俊才稍稍一皱眉头,就见沈墨随即笑着说道:
“你倒是跟我说说,你对襄阳有什么了解。为什么铁木真要选择这个地点,非要把它攻下来?”
这时的安俊听到老师有考校他的意思,于是在脑海里回忆了一下在军事课和地理课上学的知识。
之后安俊像是课堂上的学生一样,一边想一边回答道:
“那是因为襄阳城,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于是在安俊的诉说下,襄阳这个历史上所有势力拼命争夺的目标,它的面目也逐渐展示了出来。
之前沈墨给弟子们安排的地理和军事课,都有着非常高的战略角度。所以这些孩子们少年时所学的,基本都是历史上所谓“国士”才能掌握的尖端内容!
首先就从地理分区来看,中国长江以北可以分为华北平原、关中平原、河套平原、银川平原这几个地块。
在南方则是有汉中盆地、成都平原、南阳盆地、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岭南等地。
这些地方之所以会这么划分,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平原。在古代平原就意味着耕作容易,交通便利,生活富足。
所以不管什么样的统治者,只要他们占据了平原就有了人口、粮食、商业、赋税,这些正是农业社会的物质根基所在。
一般划分天下地理的时候,两地之间的交界总是以山川江河这样不能耕作的地方作为标志物,来分割各个地区的。
在中国古代,只要是南北双方开始打仗,他们争夺的地方永远是汉中、江淮和襄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