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4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让大颂步天竺的后尘,成为西土的殖民地,共其长期吸血。
    他只想揪住不列颠人的脑袋,对他们说:你们这是白日做梦。
    随着江北蒸汽工业逐渐走向巅峰,向第二次工业革命发起冲刺。
    在他绝对的力量面前,不列颠玩的把戏只会显得苍白和可笑。
    不过既然不列颠已经出牌了,他也不能闷牌不出。
    从官庄离去,回了王府书房,他的目光在江南地图上巡视了一遍,脑中出现了数种势族们可能会采取的行动。
    一拳打在金陵区域,他决定在常威吃掉宁州南部之后,停止南下,巩固战果。
    再将王府亲军调回江北,与秦军拿下剑关和中岭关。
    这剑关是益州前往秦州的门户,中岭关便是当代的汉中,直通荆州。
    原本南梁半死不活的,这两个关隘在南梁手中倒也没有什么威胁。
    但南梁加入了不列颠促成的联盟,江北腹地便危险了,必须将这道关隘控制在自己手中。
    他之所以做出如此决策,是因为这是敌人能采取的,对他威胁最大的动作。
    正面对决,他们没有任何胜算。
    不列颠人自然也能判断出这点。
    而接下来,势族军队的调动情况,更是印证了他的猜测。


第八百二十一章 战略调整
    “南梁和北狄的阿舒尔部正在向剑关和中岭关挺进。”
    “北狄在萧关,通关,宁锦都司一线屯兵,骑兵频繁挑衅。”
    “吴国兵马放弃苏城,撤往江州。”
    “……”
    短短月余内,一条条情报雪花一般飞向燕城。
    赵煦针对势族和北狄的动向也不断做出战略的调整。
    “势族兵马撤往江州,目的是为了诱敌深入,决不能中计,王府亲军只需在金陵留下三万兵马,固守金陵,苏城以及松城等城池不必驻防,防止因兵力过于分散遭受个个击破,剩余兵马前往荆州。”
    “秦军重点应对剑关,王府亲军重点应对中岭关。”
    “……”
    书房,马翰和常威俱在。
    剑关和中岭关出现异动,赵煦便将马翰叫到燕城。
    经过改造,秦军当下完全归于王府麾下。
    不过秦军的统帅还是马翰,但马翰当下直接听命于常威,相当于常威麾下的将领。
    其职位也仅次常威这位大将军。
    而常威在苏城的势族兵马撤往江州之后,乘坐蒸汽船回了燕城,共同商议接下来的行动。
    “是,殿下。”赵煦一一下达命令之后,马翰和常威同声应是。
    常威从进入书房,眉头便一直皱着,他道:“殿下,当下的情况很危险,势族军队和北狄军队南北配合,这是在撕扯我们的防线,让我们将兵力分散在边疆关隘的几个点上,只要其中一个点出了纰漏,他们便能趁机撕开一道口子,破坏江北。”
    眼下,秦军在萧关,雍州河滩和通关一线部署了四万兵力。
    还有一万兵力巡视九江沿岸。
    只有抽调出五万兵力应对剑关。
    他们王府亲军还行,除了金陵,以及分兵防备九江沿岸,能抽调出十万兵马前往中岭关。
    而这还是燕王要求只守金陵,不守松城和苏城的条件下。
    否则,他们能抽调的兵马也就和秦军差不多。
    对燕王这个决定,他也是赞同的。
    当下的松城和苏城没有占领的必要性。
    势族军队裹挟百姓西去,防守太多城池,只会分散他们的兵力。
    “这招真是阴毒,不过势族和北狄军队抵达剑关和中岭关之后就没了动作,似乎在等待什么。”马翰骂了一句,同时补充道。
    “他们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牵制你们秦军,诱使王府亲军南下,再寻机歼灭王府亲军,所以,在西面他们暂时不会采取任何行动。”赵煦冷笑一声。
    顿了下,他继续道:“不过他们要失望了,本王没有按照他的计划走,还要反将他们一军,逼他们在剑关和中岭关通本王打一仗,偷鸡不成蚀把米。”
    马翰和常威对视一眼,缓缓点头。
    这东瀛被收拾妥当了,西土人还在继续搅风搅雨。
    刚刚整合了势族和北狄,便下套给他们钻。
    若是换一个急功近利的燕王,只怕王府亲军真要一路追到江州,被对方切了粮道,斩断了退路,大胜变成大败。
    “去吧,将剑关和中岭关给本王拿下,南梁这叫引火烧身。”赵煦肃声道。
    应了声是,常威和马翰转身离去,一个前往秦州,一个前往荆州。
    二人走后,赵煦来到书房外,负手而立。
    战略是要根据形势,随时调整的。
    原本为了打击吴国,他控制了宁州南部的产粮区。
    现在,既然南梁成了势族的赖以生存的产粮区,进攻的重点就要改变了。
    接下来暂缓金陵方向的动作,夺取益州这个势族控制的最后产粮区十分有必要。
    而他这么做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尽快催逼民变。
    大颂的百姓十分任劳任怨的,只要饿不死就不会轻易举兵叛乱。
    当下,百姓被势族裹挟着跑来跑去,但还只要有口饭吃,他们就不敢违逆势族。
    可一旦粮食短缺,势族便只会优先供应军队的粮食,到时候百姓的日子就苦了。
    面对生存问题,被裹挟的百姓难免不会从内陆逃回来,或是直接揭竿而起。
    那时,民心将全面倒下他。
    归来的百姓回到家乡休养生息,也便于他控制攻下的城池,为军队提供补给。
    想到这,赵煦缓缓点头。
    不过夺取益州显然比夺取金陵更难。
    剑关和中岭关其实是最容易的,拿下这两个关隘,还要面对崎岖山路的问题。
    不过,他不急。
    拿下剑关和中岭关之后,整个江北军队会逐次进行后装针击步枪的装换。
    而随着火枪换装而出现的新式战法,会让敌人在他们面前土崩瓦解,不足为虑。


第八百二十二章 民转战
    “来人,去把刘福叫来。”书房外,赵煦沉思了一会儿。
    无意间抬眼望向远处飘荡的烟柱,他忽然一拍脑袋。
    自己差点忘了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如果操作得到,或许王府亲军和秦军就可以拿着秦式火枪进攻剑关和中岭关。
    这件事就特殊时期的工业由民转战。
    暂时停下一些民用商品生产,各个工坊全面配合战争,生产战争物资。
    如此,军队便可以在短短时间内得到足够的武器弹药。
    眼下,不列颠,法兰克,罗斯人纠集势族军队和北狄军队对他发难。
    结合当代的经验,他几乎无需思考,便清楚他们定是要武装势族和北狄的。
    而且据他掌握的情报,不列颠在天竺是有一套完整的火器制造体系的。
    这是他们控制天竺的需要。
    毕竟如果被天竺人袭击,他们再从不列颠运输火枪火炮过来,什么都晚了。
    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不列颠在天竺的工厂有没有仿造王府军队使用的前装线膛枪。
    如果开始仿造,且准备扩散这种火枪,甚至向势族和北狄提供,那么给王府军队更迭火枪就更急迫了。
    不过,他相信即便天竺的不列颠工厂能制造前装线膛枪,但因工厂规模的限制,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大规模向势族和北狄供给。
    因为不列颠有在天竺制造火枪的需求,但这个需求不会太大。
    但显而易见的一点是,拖的越久,势族军队和北狄军队以及西土军队,装备使用锥形子弹的前装线膛枪的规模就会越大,对自己越不利。
    所以,现在就是一场军备竞赛。
    剑关和中岭关可以早些拿下,也可以晚些拿下。
    但王府亲军的火枪必须在短时间内升级。
    否则,即便势族和北狄得到了三万只火枪,凭借益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山道,也能对王府军队造成更大的伤亡。
    可对他而言,这种多余的伤亡是没有必要的。
    既然兵仗司掌握了后装针击式步枪的技术,何不让士兵们拿着秦式火枪,痛痛快快杀敌,尽早一统江南。
    现在,他对一统大颂的这个目标越发急切了。
    不列颠之后,罗斯人,法兰克先后也介入了大颂的内乱。
    江南成了大颂身上无法愈合的伤口,敌人只要撒把盐,就能让大颂痛疼难忍。
    想到这,他立刻令人去常威和马翰送去命令。
    让他们不必急于进攻剑关和中岭关,而是与对方对峙的同时,组织士兵进行训练。
    训练的内容自然是秦式步枪的使用以及全新的用枪姿势和战术。
    兵仗司是有十来把制造出来的样枪,可以用于训练。
    如此,到时候只要秦式步枪一到,便立刻能转变成战力。
    不多时,刘福也过来了。
    赵煦将民转战的事情同他说了。
    “民转战?”刘福还是第一次听到过这个词。
    赵煦点点头,“这次民转战是一次应急,也是一次演练,如果将来爆发更大的战争,大颂势必要进入举国体制搞军备生产的。”
    火器的诞生让士兵变得廉价而容易获得。
    当代的一战和二战中,常备军拼完之后,便是预备役,预备役不够便直接招募一切够年龄的青壮了。
    这些青壮走运的,还能接受正规训练的,不走远的,直接发把枪就被送上战场。
    如今,他年仅二十岁,当前世界便处于十九世纪前中期的技术水平。
    这一世,他难保不会在这里经历一次两次的世界级战争。
    而在他看来,这些战争也势必是围绕以不列颠为核心的西土世界与以大颂为核心的东土世界展开的。
    西土人吃了几百年的殖民红利,享受了几百年世界霸权,这几百年他们为所欲为,除非打的他们彻底失败,他们定会死斗到底的。
    当代的一战,不列颠可为了维护自己的旧秩序,压制德国,不惜打这场死亡上千万人的世界大战。
    可见昂撒人为了保持自己奴役世界的地位有多么疯狂。
    而二战其实不过是一战的延续而已,残酷更甚之前。
    正是急于当代经验的判断,他才会有大颂要在一场世界级战争取胜,才能掌握话语权的觉悟。
    这次民转战,他就当是一场提前预演了。
    让大颂朝廷自上倒下提前经历一遍,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接着,他同刘福详细解释了一遍什么是民转战,又告诉他需要做的事情。
    “原来如此。”刘福恍然大悟,“只是如此一来,就耽误商货生产了,不过眼下也顾不得这些了。”
    自从燕王令他和常威不要只是把目光局限在大颂内,他这段时间一直在了解大颂之外的国度。
    逐渐理解了燕王的对外战略,也清楚这个世界不仅仅有北狄这只狼,还有许多狼比北狄更强大。
    意识到这点,他从燕王一统江北的满足感中惊醒,深知大颂要富庶安康,大颂百姓要安居乐业,他们还有一段又长又艰险的路要走。
    所以,对燕王的决定,他定理支持。
    再者,燕王这段时间洗劫东瀛带回了大笔财富,金陵之战又得到了谢家的财富。
    这两笔巨大的财富足够他们折腾的。
    商定此事,刘福回了无极宫的公署,召集六部尚书,杨贺,寻矿司主事等官员,要求他们从矿产到制造全面转向战时状态。
    尤其是各个工坊要配合兵仗司制造秦式步枪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