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对王府亲军将领对自己的偏见也是心中有数的。
    不过他的心很大,一直诚心待人,现在人缘倒是不错了。
    尤其是陈虎,因为都是骑兵将领,两人惺惺相惜。
    向城外努了努嘴,他对牛查道:“燕关的时候,我没有机会一观火炮的威力,现在可不能错过了,给这帮西凉人一点颜色瞧瞧。”
    牛查舔了舔嘴唇,笑的很阴险。
    晋州失陷后,飞狐关的氛围便紧张起来。
    因为在中原王朝的历史上一向有得晋取燕的说法。
    所以,攻克晋州后,下一步定然会打燕州的主意。
    毕竟飞狐关进可攻,退可守,大颂想要收复晋州,从飞狐关发兵最为合适。
    再者,晋河很宽,而且水流湍急。
    对西凉这种西北的游牧部落很不友善。
    攻打燕州,比渡过晋河南下更实际。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说的时候。
    天际的黑线越来越粗,不过这些西凉军队在距离飞狐关五里处停了下来。
    接着他们隐约看见一些西凉士兵动起来。
    不多时,一个个白色的营帐出现。
    他们竟然在飞狐关下安营扎寨了。
    钟离和牛查对视一眼。
    他们懂了,这只西凉军队是想堵住进出飞狐关的道路。
    这样燕州的骑兵出不去,晋州内的百姓也进不来。
    与此同时,还能为攻打飞狐关做准备。
    “这下怎么办?”牛查挠了挠头。
    钟离的眼睛眯了起来,他道:“他们堵得住飞狐关,堵不住晋河。”
    想了想,他道:“还是先回禀殿下吧,另外还有这二十万的晋州百姓,总不能一直呆在飞狐关。”
    牛查点点头。
    他的任务是守卫飞狐关,人在关在。
    自然不敢冒险出去和西凉军队打一仗。
    毕竟赢了倒罢了,若是输了,只怕飞狐关难保。
    两人商定,又和陈虎议了一下。
    陈虎也没有意见。
    当即,他们派出一队骑兵向燕城而去。


第二百七十二章 商税
    一日后。
    飞狐关骑兵抵达燕城王府。
    听完骑兵的述说,赵煦道:“回去告诉他们,不要去管西凉兵,切不可轻举妄动,中了西凉人圈套,至于百姓,让他派出一队骑兵引导百姓前往燕城。”
    “是,殿下。”骑兵闻言,躬身离去。
    刘福此时正在向赵煦回禀燕州的政务。
    闻言,他说道:“殿下,这二十多万百姓涌入燕州,可是二十多万张嘴。”
    顿了下,他道:“这还不包括从晋河送来的百姓,咱们燕州的粮食赈济燕州的百姓够用,但加上这些百姓可就撑不了几个月了。”
    赵煦点点头,刘福提的问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在古代,尤其是北方经常发生饥荒。
    原因就在于北方产粮不足。
    若是在遇上洪涝干旱,基本上就要闹饥荒。
    燕州这个地方。
    风调雨顺的时候,百姓种出来的粮食也勉强只够自己用的。
    何况燕州现在百废待兴,本身的粮食生产就一团乱麻。
    如今又添了几十万人口,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口他不是用来耕种的,而是准备作为工业人口来使用的。
    一旦他们到了燕城,他会将其安排到各个工坊中。
    促进燕州的手工业兴盛发展。
    如此,这不产生粮食的几十万张嘴对他来说的确是个压力。
    毕竟燕州的产量总量没有多少提升,人却多了。
    “本王想好怎么办了。”赵煦对刘福悠悠一叹。
    “哦?殿下有何妙法?”刘福正犯愁,这时眼睛一亮。
    “天下之粮出谢家,只要获得谢家的支持,燕州的粮食无忧矣,不过相对的,本王要给谢皇后和废太子送上礼物。”赵煦道。
    “殿下决议支持废太子争夺储君之位?”刘福大惊。
    赵煦目光悠远,“正是,谢家本就有意拉拢本王,此时送上这份人情,本王和谢家便可相互支援,给本王一些粮草不是问题吧?”
    沉吟了一会儿,他说道:“据本王的了解,在诸位皇子中,皇上对废太子的确偏爱,支持太子也会得到皇上的欢心。”
    “话是如此说,只是殿下就没有……”刘福紧锁眉头,话说到这里,戛然而止。
    赵煦闻言望向刘福,刘福的脑袋立刻低了下来,像是做了亏心事。
    他懂的刘福的意思,无非是让自己也加入到储君之位的争夺中。
    他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本王现在已经站在风口浪尖,如果再不知韬光养晦,迎来的怕会是灭顶之灾。”
    负手来到书房门前,他又道:“再者,你且记住,帝王不是仅仅穿上龙袍就能被称之位帝王的,只要拥有绝对的实力,自能不王而王,你与本王只需经营好燕州即可。”
    “不王而王?”刘福思索着,接着突然醒悟,“下官懂了。”
    抛去这件事。
    赵煦和刘福又回到了政务问题上。
    冬季就要过去,积雪就要融合。
    马上焕发生机的春天就要到来。
    在这个季节,万物复苏,燕州自然要复苏,进入全面的发展状态。
    此次刘福上报的建设规划问题就是两人在商量的人。
    当然,建设规划这个词是他教的。
    刘福有空可就来政务学堂。
    甚至有时候晚上也会来请教他不懂的问题。
    “殿下废了徭役,可是燕州的土地需要开垦,河道需要清淤,即便战事运输粮食也得要民夫,下官觉得这样委实不妥,当将徭役重新拾起来。”刘福道。
    “朝令夕改,岂可取信于民?民不信,则官言废。”赵煦当即否定刘福的谏言。
    徭役是一种让百姓怨声载道的东西。
    征调徭役就是让百姓没有工钱,白白给官府干活。
    而且有时为了赶进度,官员甚至会惩治百姓,逼迫他们没日没夜的干。
    每场徭役,都会有百姓死亡。
    更甚的是,徭役还会催生腐败。
    负责徭役的官员收银子免去一些人的徭役,将徭役摊牌给不需要服徭役的人。
    虽然燕州的官场在他的整顿下比大颂的氛围要清廉公正许多。
    但这难保一些地方官吏不会这么干。
    毕竟这些官吏的手段很厉害,有的是办法隐瞒自己做的龌龊事。
    所以,徭役这个东西绝对是不能再进行下去了。
    但兴建水力这类东西又需要民力,这又的确矛盾。
    想了想,于是他道:“官府可将需要营建的事项承包给商贾,派出官员监督,比如营建一座桥梁,这个桥梁需要多少银子,让商贾过来竟价,物美价廉者得,如此,不需征发徭役,亦能促进燕州发展。”
    “不过,如此府衙又要多一笔支出了。”刘福叹了口气。
    赵煦闻言笑起来,“你呀,还得继续在政务学堂深造,目光实在短浅。”
    回到书案前坐下,他道:“但这些银子流向了民间,百姓就会富裕起来,富裕起来的百姓就能让家中的孩子读书,就能吃得起肉,买得起商货,这岂不是促进了燕州的商贸发展?”
    “只是这样富庶岂不是商贾?百姓获利甚薄。”刘福的点出的问题一针见血。
    “所以,府衙就要对商贸收税,尤其对商贾征税,越富裕的商贾就要收越重的税,而这点就是你们府衙要做的,切不能与商贾同流合污,只收百姓的税,而纵容商贾偷税漏税。”赵煦正色道,“收回来这些税,就又能投入到燕州的发展中去了,针对此,府衙专门有个负责商税的机构。”
    刘福闻言,陷入了沉思。
    在大颂,最重要的自然是农赋,这点毋庸置疑。
    但此刻燕王提出的商税对他来说似乎也充满诱惑力。
    他不清楚燕王如此重商是对是错。
    但现在只能沿着燕王指定的路走下去。
    或许他能见证一个不同于大颂任何地方的燕州。
    “下官懂了,回去便筹划下此事。”刘福说道。
    赵煦点点头,“还有晋州的百姓的事,这几日把粥棚之类的准备好,同时通知各郡郡守,王府挑剩下的,由他们领会各郡安置。”
    “是,殿下。”刘福又应了声。
    两日后。
    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百姓队伍在王府士兵的护卫下抵达燕城。
    赵煦迎了出去。


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口红利
    “殿下,粥棚,医棚都妥当了。”
    燕城北门。
    此时城门两侧聚集了乌泱泱的晋州百姓。
    由于吸引流民前往燕州是燕王指定的长期策略。
    所以刘福干脆在城门两侧修了一百六十个粥棚。
    每个粥棚负责三千多人,一次性能给三十余万的流民提供吃食。
    除了粥棚,和粥棚在一起的还有医棚。
    这是临时的医官,里面有郎中坐镇。
    如果百姓有急症,这些郎中会处置。
    再有的就是府衙搭建的草棚了。
    这些草棚就是木头钉成一个长方体,四面围上稻草。
    尽管简陋,但对这些饥寒交迫的晋州百姓来说可谓是终于有了落脚处了。
    所以抵达燕城城外后,晋州百姓们脸上的愁容渐渐消散。
    替代的则是兴奋。
    有吃的,有住的,生病了还有郎中。
    对不少生活本就苦难的百姓来说,这样的日子简直奢侈。
    “令官员将名字,籍贯,家中人口都登记在案。”赵煦一边说,一边来到最近的粥棚前。
    拿起粥棚前的筷子,他将筷子插入熬煮米粥的锅内,筷子笔直站立。
    刘福见状,微微一笑。
    赵煦点点头,“粥就要熬的这么厚,若是筷子浮起,本王就要治罪!”
    “是,殿下。”
    赵煦的神色严肃,刘福应了声。
    接着他特意让负责施粥官员将此话记下。
    那是燕王殿下吗?”
    赵煦在巡视粥棚的时候,百姓中一个女童歪着脑袋问自己的母亲。
    由于晋州百姓太多,有三千王府士兵被派来维持秩序。
    这些士兵站成一道人墙,将百姓挡在粥棚外,防止百姓一哄而上抢粥喝。
    女童面前就站着一个王府士兵,他见女童的母亲摇头表示不知道。
    于是他道,“那就是燕王殿下。”
    “真是燕王殿下!”不少百姓虽然心中也有猜测,但都不敢肯定。
    现在一个个激动起来。
    他们不少人能活着抵达燕城,而不是被西凉人抓回去做奴隶,这都仰赖燕王派出骑兵救了他们。
    燕州的骑兵和西凉骑兵浴血奋战的场面他们是见过。
    至今回忆起,任旧满是感激。
    当即,一些晋州百姓突然跪下来,口中高喊:“谢殿下搭救之恩。”,“谢殿下救命之恩。”
    声音此起彼伏,一开始微弱而嘈杂,到最后变成了山呼海啸。
    赵煦这时转向百姓,他其实是有些汗颜的。
    若不是自己能力不足,他当下便可兵发晋州。
    晋州的百姓也不会继续遭受三个月的西凉荼毒。
    但这又没有办法的事。
    这一时的隐忍,他只是想一劳永逸解决西凉屡范燕州的问题。
    此番入晋,他必要拿下西凉手中的所有关口,将西凉彻底驱逐出晋州。
    “诸位请起!请起!”赵煦走向晋州百姓。
    距离百姓们仅有两米的时候,徐烈将赵煦拦下。
    人群混杂,他必须保卫燕王的安全。
    对他而言,燕王就是燕州的基石。
    不能出任何差错。
    否则燕州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