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百五十一章 惊闻
    “国丈过誉了,本王只是有感由势族掌控的推官制已成拖累大颂的弊政,既然燕州豪族被清扫一空,何不给天下寒门士子一个机会?”赵煦缓缓说道。
    “殿下之魄力令我等敬佩,只是推官制乃是天下势族和豪族的命根子,殿下这样做就不怕天下势族群起而攻之吗?”
    这时,桌子末尾一个三十余岁,国字脸的书生起身说道。
    糜庄看向书生,对赵煦道:“殿下,此人叫朱沱,曾在宁州做过六年县令,后因不满上官贪赃舞弊,怒而辞官,这两年一直随我在京师私塾教书。”
    赵煦微微点头,对朱沱说道:“你想错了,坐镇燕州,即便本王什么都不做,势族也会将本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与其如此,不如大刀阔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接着,他将势族如何在商贸上打压的事说了。
    糜庄皱了皱眉头,“这手法倒是和当年打压袁家一个路子,其目的是为了遏制殿下,怕还想逼着殿下像袁家一样,向势族俯首。”
    “本王也是如此想的。”赵煦说道。
    朱沱则笑了笑,“殿下其实不必惊慌,现在殿下独掌燕州,西面和北面各有劲敌,这是危,不过危中往往含机,西凉和北狄物资匮乏,需与我大颂互通有无,这其中产生的贸易往往以百万计,即便是豪族商贾也禁不住这利益诱惑,行走私之事,现在势族能拿捏殿下,殿下何尝拿捏不了他们?”
    糜庄闻言,捏着胡须缓缓点头。
    赵煦给了朱沱一个赞赏的眼神,他道:“这的确是一个法子,不过本王刚刚与北狄一战,北狄又如何肯与本王互通有无?”
    “在下倒是也有一法,比之北狄西凉,殿下若是能走通,将来盈利何止千万。”又一人起身。
    此人坐在朱沱对面,一张圆脸,面色黝黑,眉心一点黑痣。
    “殿下,他叫夏淮,曾因生计在海船上做过账簿,后来又京师做过三年小吏。”糜庄道。
    赵煦一听,对夏淮的兴趣大增。
    这倒不是因为他做个三年小吏,而是因他在海船上做过账簿。
    自从醒来后,他基本掌握了大颂国内的坏境,但对大颂之外的坏境倒是一无所知。
    只是知道这个世界西方有装载火炮的战舰在海上横行。
    但是根据当代的经验,大航海时代从十六世纪继续到十九世纪。
    这期间都有西方的战舰抵达东方。
    所以,他想确切地知道,这个世界的西方到底处在什么阶段。
    “请讲。”赵煦没有急于询问,想让夏淮先说。
    沉吟了下,夏淮说道:“海贸!只要殿下能拿到海贸之权,商货出海,必可盈利丰厚。”
    赵煦暗自点头,燕州的官员俱都对海洋没什么概念。
    其实这倒是不能怪他们。
    毕竟东土大陆千百年来都是陆权强国。
    即便是当代,海权重要性也不过是近些年逐渐被强化。
    只是大颂人不懂,他懂。
    大航海时代正是一个通过海上霸权控制海上贸易路线的时代。
    当代这个时期掌握海上霸权,占领殖民地市场的西方将自己的工业品输入到世界各地的市场。
    又从世界各地获得廉价的原材料,赚取大量财富,从而让自己的国家富庶,积累了工业革命的本钱。
    而没有海洋霸权的国家则只能陷入内卷。
    从本国百姓身上榨取利益。
    所以,在这个时代,谁主宰了海洋,谁就掌握了财富的密码。
    “嗯,本王将要递往京师的折子里,正有海贸之事。”赵煦望向夏淮。
    顿了下,他问道:“本王一直对大颂当下的海贸甚有兴趣,不知你在海上做账房时遇到过什么趣事,可以为本王讲讲。”
    夏淮仰头望了望灰蒙蒙的天空,徐徐道:“以在下之见,当今八大势族中,以梁家最富,甚至可以说富甲天下也不为过,由此足见海贸之利。”
    想了想,他继续道:“至于趣事,在下见识倒是不多,一些重要的贸易梁家只有核心子弟能参加,外人根本无从得知,当时在下参与的是丝绸贸易,船从浙州出发,专去东瀛。”
    “东瀛?”赵煦怔了一下。
    这个世界中原的历史变的一团乱麻。
    其他地方同样有不小的改变,不过在这个世界到还能找到一些熟悉的元素,比如说东瀛这个词。
    “不过说趣事的话,在下在东瀛倒是见到过一些模样奇怪的人,东瀛称其为昂撒国人,斯特丹人诸如此类。”
    “昂撒人?斯特丹人?他们是不是蓝眼睛,白皮肤。”赵煦问道。
    夏淮吃了一惊,“殿下如何知道?”
    糜庄同时疑惑地看向赵煦,他也很奇怪,赵煦一直长在深宫中,是如何知道这些事的。
    “本王听一些商人们说的。”赵煦辩解。
    夏淮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他继续说道:“这些怪人还教会了东瀛人制造一种叫铁炮的火器。”
    赵煦闻言,心中泛起一阵波澜。
    不管是昂撒国人还是斯特丹国人,很显然,他们就是这个世界的西方殖民者。
    在当代的历史中,十七世纪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先后与倭国贸易。
    当时的倭国由幕府统治,几国中以荷兰人和倭国关系最亲密,甚至在倭国锁国后成为唯一与日本贸易的国度。
    正是在与这些国家的贸易中,倭国掌握了制造火绳枪的技术,倭国人称之为铁炮。
    在丰成秀吉入侵朝鲜的战争中,这种火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所以,夏淮这么说让他有一种历史重演的错觉。
    仿佛大颂似乎也正处于明末这样一个时期。
    不过正如大颂的历史是扭曲的,且一直在闭关锁国。
    只凭这个还是无法判定这个世界的发展状态,古代的消息还是很闭塞的。
    只是显而易见的一点是。
    一个冷热武器混合的时代正在走来。
    尤其在他亮出火炮后,更会引起大颂权贵阶层的重视。
    毕竟大颂近些年本就很重视火铳的发展。
    而火铳其实就是火炮,不过由于锻造技术的限制,威力很差。
    如果再算上梁家进献给赵恒的火绳枪。
    这等于即便没有他的到来,火绳枪,火炮也已登上了大颂的舞台。
    他的出现加速了这个过程罢了。
    “八大势族不可小瞧啊。”想起火绳枪的事,赵煦喃喃自语。
    八大势族中,梁家在朝中一向低调,但在他看来或许苟的最深。
    从当前的情况看火绳枪对梁家早已不是秘密。
    不然不会大方送给赵恒,再者,初级的火绳枪不见得比弓箭好用,这估计也是梁家大方的一个原因。
    忽然莞尔一笑。
    赵煦觉得自己想的有点多。
    无论外面风云变幻。
    当下,还是建设自己的封土为第一要务。
    以不变应万变。


第二百五十二章 官考
    “官考准备的怎么样了?”
    刘福一到书房,赵煦立刻问道。
    “考场准备妥当了,只等殿下的卷子。”提到官考,刘福的精神又上来了。
    “卷子在这,你拿去令人抄写,三天后开考。”赵煦指着书案上的三张卷子,这是他亲自出的考题。
    官考这件事府衙早就通知了四郡。
    想要参加官考的士子一直在燕城等待。
    “是,殿下。”刘福心中一喜,他拿起桌上的卷子,扫了眼,当即傻了眼。
    “如果顺利通过官考,成为燕州一名新官员,但官府的老官员经常刁难你,排挤你,认为办事不力,你该如何处置?”刘福又念了一句。
    “某县发生百姓聚众作乱,如果你作为当地县令,当如何处置?”
    “……”
    刘福一句句念,到最后越来越心虚。
    因为他也不能保证自己能正确答出卷子上的问题。
    “殿下,这卷子?”刘福咽了口唾沫。
    大颂从未举行过选拔官员的考试,这卷子他们当然不能说错。
    而且燕王出的卷子也的确很犀利。
    卷子的问题的确就是官员时常遇到的问题,真考量官员的办事手段。
    将第一份卷子放下,两人看向第二份卷子。
    这份卷子上面列的是数术题。
    君子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数就是数术,这也是读书人必须掌握的,在他们看,这的确是必须要考的。
    而到了第三份卷子,他们再次傻眼。
    这上面只有数个题目,留下大片空白的地方。
    第一道题是:官员应当敬畏什么?
    “伸手必被捉,浅谈治理商贸贿赂。”刘福念出这句话,忽然心里发虚,这题怎么像是针对商行的?
    “燕州当下百废待兴,当如何治理方能让燕州富庶?”
    “……”
    三份卷子全部看完,刘福怔了好一会儿。
    这些题目虽古怪,但是他们却能感觉出来,这的确是考验官员真题。
    考考诗词,史册典籍不如卷子上的题目实在。
    “如果没有什么意见,你就拿回去吧,注意,不要泄露了题目。”赵煦似笑非笑望着刘福。
    不论他是否反对,这题目他就这么出来。
    这可是他从脑中浩如烟海的题目中挑出来的,接近近代官员考试了。
    第一份考的官员的具体行政能力,所以都是针对他们上任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出的考题。
    第二份是数术,官员是要负责丈量田亩,计算赋税等事务的,数术也必须得靠谱。
    而第三份则是考的官员的大局观了。
    在他看来,若是能在这三份卷子上过关,基本就能做一个合格的官员了。
    “是,殿下。”刘福应了声是,同时为参加这次官考的士子默哀。
    ……
    “还有三天。”
    燕城东市,刘福回到府衙便将官考的告示在东市张贴出来,大批士子立刻被吸引了过来。
    官考的消息在燕州传开后,燕州士子无不振奋鼓舞。
    对他们而言,这是一次改变他们命运的机会。
    以前,他们只有投到豪族门下,先做门客。
    巴结逢迎,被豪族赏识,他们才有可能得到推举的机会,在衙门中任职。
    只是即便如此,门客也不是谁都能当的。
    甚至要拿银子去买门客资格才行。
    而现在,燕王给了他们一个公平的机会。
    他们再也不需要低三下四,再也不需要谄媚任何人。
    只凭自己的本事就能进入燕州的官场。
    “等了这么久,还以为这不过是一场闹剧,没想到燕王是来的真的。”告示前,一个青年士子意气风发。
    “燕王一向言出必行,李兄,希望这次我们能在燕王殿下为官。”他身边一个稍矮的士子面色潮红,这是激动的。
    “不得不说,我等真是幸运,燕王不可谓不是大颂贤王,若能在燕王麾下效力,我等定当躬身勤勉,鞠躬尽瘁才是。”又一个士子感慨。
    ……
    就在士子们兴奋议论时,一个冷笑道:“哼,痴人说梦,就凭你们两个寒酸还想高中,你们家中有几本藏书?“
    这个士子一身锦服,而刚才两人则一身浆洗的发白的粗布衫,显得十分落魄。
    锦衣士子身边站着数个装扮不俗的士子。
    这时哄然笑了起来。
    在他们看来,这些穷酸士子书都没读过几本,根本无法与他们竞争。
    心里自然轻视之极。
    围在告示前的书生大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