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谢桦轻松和王府达成了贸易。
    窦咏和萧剑相继出口,窦咏道:“杨主事,我们荆州的专卖权价值如何?”
    “我们益州专卖权需要多少银子?”萧剑说道。
    “荆州两项合计一百六十万两,益州合计一百八十万两。”杨贺说道。
    荆州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二十一州交通枢纽所在。
    不过荆州重要在于其军事要冲的地位,富庶比不过宁州,浙州这些地方。
    至于益州,虽处大颂西南,但一向有天府之国之称,号称小江南,足见其也是十分富庶的。
    正是考虑到这些,他和燕王商议下,决定益州要高于荆州。
    萧剑和窦咏闻言点了点头。
    他们见燕王表情满意,估计这价格是难改了。
    “嗯,我接受。”窦咏和萧剑先后说道。
    赵煦和杨贺本就是根据不同的情况定的价格,原本就没打算更改。
    见三人都接受了,倒也省的他们再费口舌。
    不过专卖权这事不过是生意。
    现在对他最重要的还是瓜分大颂这块市场,实现王府利益的最大化。
    不然他的商队岂不是白建了。
    于是他道:“专卖权不过小事,本王也无意与你们八大势族在你们本州争利,不过望你们也不要在超出自己专卖权的范围外售卖王府货物,这是本王的规矩。”
    “殿下的意思我们懂,就如现在的京师,我们不会与殿下争利。”谢桦道。
    其实,不是他们不想争,而是货源在王府手上,他们没法争。
    现在燕王这么说,就等于在和他们划清售卖的边界。
    他们只在自家本州卖,剩下的地方都是燕王的。
    窦咏和萧剑自然也清楚燕王的意思。
    虽然不舍京师这类地方的市场,但只能接受。
    “如此甚好。”赵煦看向杨贺,这小子乐的合不拢嘴。
    看来他懂了自己的良苦用心。
    这是一次王府和势族瓜分大颂商业利益的初步交涉。
    虽然现在只有三家势族出面。
    但贵在这次开了先河,今后随着王府货物的增多,利润继续扩大。
    剩下的势族必然会忍不住,到时这商贸利益的蛋糕便可逐步分完。
    而掌握了货源的王府,又赚了势族的专卖权,又能稳定向势族供货,赚取货物的银子,还能安稳在划给自己的范围内安心做生意。
    这样,王府的货物便真可以达到大颂每一个角落,实现利益最大化了。


第一百七十七章 玻璃
    “五百四十万两银子!”
    顺利拿到了专卖权,赵煦送走三家商贾。
    这时杨贺竖起手指头,激动的不知道该怎么数。
    “瞧你这没出息的,这点银子算什么?”赵煦说道。
    据他了解,八大势族每家都富可敌国。
    号称宁州第一富商的沈岩据说家产千万两。
    而此人不过是谢家一个外戚而已。
    一个外戚尚且如此,足见谢家的雄厚实力。
    在当代的历史中,这样的古代豪富也比比皆是。
    就如明末清初的八大晋商,个个家产千万两白银。
    所以,他攒的这点银子真不算什么。
    再者,人家是十几年,几十年的积累,势族更是自立国起将财富积累到现在。
    自己想立刻超越是不切实际。
    不过他有自信,随着商行商业版图的扩大以及王府货物品类的增多,用不了多长时间,他的财富必将超越他们。
    “不是下官没出息,下官真是头一回见这么多银子。”杨贺还在唏嘘感慨。
    赵煦笑了笑,“这只是开始,以后你会见到比这多得多的财富的。”
    杨贺点了点头,目光中充满向往,他道:“下官相信殿下,跟着殿下,下官一天比一天觉得有意思。”
    两人闲扯了几句,赵煦让杨贺去找谢桦三人。
    人家老远来一趟,处于商贸上的合作也该招待一番。
    杨贺离去。
    赵煦叫了徐烈,在侍卫的保护下前往兵仗司。
    现在势族商贾终于忍不住参与到他的商业版图中,那么就更有必要把玻璃搞出来了。
    一个是玻璃能将现在货物的包装提升一个档次。
    另外一个则是再给王府添加一种货物。
    他是不会嫌弃银子多的。
    在他的北方是北狄,在他的西面是西凉。
    这是两个风暴的中心。
    现在真正的战争还未到来,一但形势急剧恶化,他必将面临连续不断的战事。
    而战争打的就是银子。
    他不可想有一天自己的士兵在战场上守着火炮,却连弹药都没银子造。
    所以,他现在需要积累银子,再换成大量的物资,以备不时之需。
    到了兵仗司。
    赵煦没有提玻璃的事,而是先去了造炮坊。
    这是兵仗司掌握造炮工艺后,王应指定的院子。
    “现在造出来多少门火炮了?”赵煦问道。
    商贸是封地的收入来源,而兵仗司就是封地安全的基石了。
    所以,他对兵仗司一向十分重视。
    兵仗司也是直接隶属王府,归他亲自管辖的。
    “回殿下,造了八十门守城炮了。”王应说道:“一门炮的成本大概是两千两银子。”
    “继续造,每个棱堡需要一百门炮,每个县城五十门炮,燕城怎么也得二百门守城炮。”赵煦说道。
    他不是乱要的。
    而是基于对燕州当前的形势。
    首先,如果北狄来攻,燕关能不能守得住是个问题。
    如果燕关城破,他就得孤独地面对北狄人。
    那时能保住城池的只有王府士兵和火炮。
    其次就是袁家的问题。
    如果有天袁家决心要铲除自己,大军来攻,他不想丢掉任何一座城池。
    那时给每座城池安置火炮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当然,如果这些情况都没有出现,火炮也不会浪费。
    完全可以将这些火炮装到战舰上。
    “殿下,这可得两百多万两银子。”王应提醒了一句。
    他除了掌管火炮的制造,同时还管着兵仗司的账目。
    自从造火炮后,银子那是流水一样出去了,他自己都害怕。
    “本王什么时候缺过你兵仗司的银子,尽管造就是了。”赵煦暗自抹了把汗。
    还真是幸亏势族商贾们送银子来了,要不然他还真的支撑不住。
    王应见赵煦一脸淡然,顿时吃了个定心丸,打住不再说。
    他当然是希望兵仗司不缺银子了。
    这样,兵仗司就能全力以赴搞生产。
    “野战炮造了吗?”赵煦继续问道。
    “回殿下,还没有,不过野战炮的铁模今日已全部完成,马上就能生产。”王应道,“按照殿下的意思,这两种野战炮使用的炮弹一个重八斤,一个重四斤。”
    赵煦点了点头,这是两种口径不一样的野战炮。
    相比守城炮二十四斤的炮弹轻许多,但优势在于火炮的重量轻。
    用马牵引可以灵活转移,随时配合阵型的变动移动。
    如果在野外遭遇更是能迅速构筑炮兵阵地。
    这些野战炮列装王府亲军后,就会进行对应的训练,以配合士兵作战。
    检查了下野战炮的炮模,赵煦让王应继续盯着火炮的生产。
    当下,这件事最重要,不能有任何闪失。
    至于玻璃的事,他觉得让王崇这小子来做就行了。
    于是他对跟在王应屁股后面的王崇招了招手。
    王崇顿时面色一喜,跑了过来,半途还不忘给王应丢了个得意的眼神。
    他们两个一直暗中较劲。
    王应觉得儿子王崇虽懂得各类技艺,但行事过于大胆。
    比如燕王交代的火药,这小子差点把自己炸死。
    而王崇则认为自己父亲太过谨慎,虽然不犯错,但只能按部就班。
    “殿下,小的来了。”到赵煦面前,王崇乐呵呵的。
    赵煦拍了拍他肩膀,“别小的小的自称了,上次火药和炮弹的事做的不错,这样,给你个兵仗司最小的九品司曹做。”
    王崇闻言高兴的几乎跳起来,他忙道:“谢殿下,下官一定好好干,报效殿下。”
    虽然司曹只是兵仗司管理具体某一个工坊事务的官员,比如,造炮就有一个司曹专门盯着,炼铁炼钢也有具体司曹盯着。
    但他还是大喜过望,因为这就想他父亲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王应嘴角露出一丝笑容,但在王崇看向他之前立刻收敛,依旧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
    王崇见了,撇了撇嘴。
    赵煦的目光在父子两人身上转了转,无奈地摇了摇头。
    将王崇拉到兵仗司的衙门,赵煦对王崇说道:“本王有件事交代你,和火药的事一样,这件事很重要,尽快完成。”
    王崇点了点头,面色认真起来。
    这时赵煦令人取过纸笔,在上面写了起来。


第一百七十八章 原料
    “石英砂,纯碱,石灰石。”
    王崇念着纸上的字,挠了挠头,一脑子浆糊。
    这里面东西,只有石灰石他是知道的。
    炼铁,煅烧水泥都要用到它。
    赵煦自是清楚王崇不可能搞懂这个东西。
    于是他说道:“这个石英砂类似于河边的砂子,不过这个砂子是白色的。”
    “白色的砂子?殿下,这个东西下官见过,以前随父亲游历的时候经过代郡,那里的湖畔都是这种砂子,下官那个时候还很奇怪呢?”王崇细思一下,突然想起来。
    “代郡,的确,那里的确是这种砂子的重要产地。”赵煦微笑点头。
    芯片里的知识可是货真价实的。
    而且在这里生活了这么长时间,他基本掌握了大颂的行政划分相当于当代什么地方。
    这个代县相当于当代河北的灵山县附近。
    而在当代这个地方可是着名的石英砂产地。
    所以王崇说在代县发现了这种砂子,他一点都不奇怪。
    “嗯,如此玻璃这项原料的获得就简单了。”赵煦对王崇说道。
    代郡同属燕州,距离燕郡不是很远。
    如果商贾知道这种没有要的砂子可以卖钱,他们一定会前赴后继去代郡把石英砂给他运过来的。
    “殿下,还有这个纯碱是什么?”王崇又问。
    现在三个原料中两个解决了,只要把纯碱搞懂,便可以造玻璃了。
    “就是蒸馒头用的那种白色粉末。”赵煦说道。
    纯碱在古代的历史很长了,一开始人们从贝壳中,草木灰中获得纯碱,在发现天然碱矿后,便大规模普及开来。
    在北方纯碱普遍用于各类面食的制作,所以纯碱的运用更广。
    “原来是这个。”王崇了然,他看向纸上融烧这三样原料的法子微微点头,觉得自己可以尝试了。
    “石英砂在代郡,纯碱在豫州,让商人去这两个地方采购原料前,你可将图上的蓄热室造出来。”赵煦又补充了一句。
    大颂的豫州就相当于当代的河南。
    而在河南吴城这个地方有着国内一个最大的露天天然碱矿,储量上亿吨。
    他向杨贺打听过了,燕州的碱商都是从这个地方买的碱。
    如此一来,代郡有石英砂,豫州有纯碱矿。
    这样制造玻璃的原料便不是问题了。
    “殿下真是博学广识,什么都知道。”王崇的眼中满是崇拜。
    石英砂就罢了,燕王竟然还知道去哪里买碱。
    这真是省去了他大笔的时间。
    赵煦笑了两声,没有解释,毕竟芯片这种东西就是他说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