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铁幕1925-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百般释疑,将其中利弊一一摆上台面,又翻来覆去论证、引述,最后才勉强打消一些人的疑虑。吴安平知道,这仍只是暂时的妥协,能否让所有人都认可这种体制,还要看他接下来如何做,是不是真能像他所宣称的,更有助于提高百姓的福祉。

    政党问题反而简单。吴安平不能不佩服,出自夏听白父亲之后的新民党党章,及其完善的新民党主旨理论,不但体系完备严密,还真有意想不到的吸引力,经过几次小组讨论,当时便有一些省政高层要求加入。其中,司法、教育、民政、议会系统一个不落,只有财政系统、几位道尹和陕西省长还在犹豫,连出身西北军的薛笃弼都表现得很积极。

    其实原因很简单,新民党的党章、纲领、理论,都是目标式的,正合这些人的从政抱负,因为没有明确的行动纲领及实现道路,也体现不出与现实势力的冲突。这就是说,新民党将是具有最明确目标,也具有最广泛道路,这样的政党自然最能团结各阶层民众。

    而且,权利需求层级理论,其实源自马洛斯的层级需求理论,既新颖又容易验证,只要稍作了解,就能明白其主旨何在。大多数人会有同样的感觉,这似乎是当前最能体现民主意识的政党理论,也正因为有这种认识,一些原本对吴安平心存疑虑的人,也略为放下了些心来。

    小范围磋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吴安平又扩大了征询范围,在正式会议召开之前,几乎所有抵达西峰的官员,都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正如先前所说,级别越往下走,他得到的支持就越多,吴安平隐约感觉,这些人其实和普通百姓一样,根本不关心上层怎么折腾,他们关注的始终是自己以及身边人的简单生活。只要能生活更好,独不**根本没人在乎。

    一切准确就绪,十月一日,甘陕三极行政大会终于在西峰正式召开。

    此次会议持续进行十天时间,详细经过自然不必再说,但各方面的成果却需要表述一番。

    政权架构方面,吴安平最初的设想得以多数通过,确立了最高委员会的权威,以及政府、陇东集团、解放军的三方关系。同时,司法系统被**出来,直接向最高委员会负责,就当前来说,暂时就是向吴安平一人负责。

    十月三日,西北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吴安平被推举为最高执政。十月四日,新民党正式组建,吴安平顺理成章成为党魁,而薛笃弼、狄世襄、赵元贞、刘凤五、郗朝俊被推举为执委,左纯庵、余大成、余铁鹏、李章、安柄朝、关岭东、陶玉山、徐复郭、戚远山、谭根也同时位居执委,即便有几人实际缺席了会议。

    十月五日,参考《人权法案》及《联合国人权宪章》完成的《权利法案》颁布,成为西北执政的最高纲领及施政依据。同日,《西北临时约法》颁布,这部参考民国及后世律法制定的宪章性法律,成为西北的最根本法律,也有人称其为“西北临时宪法”。将晚,《民族法案》、《信仰法案》连续颁布,同样成为政府处理民族及宗教问题的根本依据。

    十月六日,又有一些二级法律通过审议,待缓冲期一过,便要颁布实施。其中有《新闻及出版法》、《版权法》、《专利法》、《新刑法》、《新商法》、《新民法》、《新税法》、《教育法案》、《农林法》等,几乎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这些法律条文,同样是依据民国及西北实际,由后世律法演变回溯而来,与《权力法案》、《西北临时约法》一样,都出自新时代原苏州政法委副书记之手。

    十月七日,由政府主导实施的《西北两年计划》通过审议,随即向外公布,致使西峰城内外呼声一片。同日,《国民保障条例》公布,西峰百姓更是自发游行,欢声笑语响彻全城。

    十月九日,经过两天激烈争论,《西北土地法案》公布,同时发布《除罪令》,声明凡是有罪行者,无论商人、士绅、地主、山匪、刀客,均应在十一月一日前向当地政府自首,或直接与受害者达成妥协,届时轻微者可除罪,严重者可减罪。自即日起,解放军将封闭所有甘陕对外通路,并自十一月一日开始,实行为期两月的司法清理和严打治安。

    十月十日,《禁毒条例》公布,声明自即日起,全面禁止鸦片种植,有吸食者必须在六个月内将毒瘾戒除,否则将不享有西北所有福利及百姓待遇。同日,《西北人才引进条例》颁布,宣布所有符合标准的各类型人才,若有意到西北定居及工作,临时政府将在住房、薪资、资金等方面提供超常待遇及扶持其创业。

    这次与以往不同的是,吴安平未再省钱,而是从十月三日成立西北临时政府,到十月四日组建新民党,再到十月十日公布《禁毒条例》及《西北人才引进条例》,每一天都有几次全国通电对外发布,而且是价格更为昂贵的大通电,十天下来,仅次一项就花费了六十五万银元。

    于是,在西峰及甘陕百姓喜笑颜开热情议论之际,整个民国上下,除北伐战场外,俱是一片哗然。各军政势力、民间团体乃至各阶层民众,都没想到竟从西北突然冒出这样一股势力,而且表现如此另类,哗然之后,议论热潮便就此掀起,从南到北由东到西,自此再没不知解放军及吴安平者。

    各租界内的列强驻华人员,也受到冲击。他们其实更敏感些,由那些公布出来的条例法规,便推断出这支势力实在非同小可,只是以往谁也不曾对贫瘠的西北多些关注,临时搜集的相关信息,当然不会那么完整,在几位驻华公使尤其是美日公使看来,这绝对是不该出现的巨大疏漏。

    同处北方,北洋诸系自然对这支势力极为关注,不过张作霖、吴佩孚、张宗昌、阎锡山与另两人的反应相比,却又显得平静许多。这两人,一是在绥远的冯玉祥,一是在江西的蒋介石。

    见十月三日西峰通电中宣告,西北临时政府就此成立,冯玉祥当即一拍桌子,大叫了声“好”,而蒋介石也拍了桌子,不过他却不由自主骂了一句“娘希匹”。。。。

    更多到,地址

………………………………

第一百四十一章 蒋总(1)

    

    第一百四十一章蒋总(1)

    自北伐**军击败吴佩孚,与孙传芳五省联军大打出手,南方国民政府便意识到,江西南昌会战关系北伐全局,于是,蒋介石由湘、鄂前线折回长沙,转道入赣,亲自督师。九月十九日,他进抵萍乡;二十六日进驻新喻。但蒋总无论如何都没想到,在南昌,如日中天的北伐军竟会以一场溃败,来迎接他的到来。

    蒋介石能当上**军总司令,主要是利用“中山舰事件”搞政变成功,重创政敌汪精卫的威信,使其不得不秘密离穗,引咎辞去国民政府主席及军委主席的职位,由他实际掌握了最高权力。这是权谋手段的运用,而非军事才能的体现。事实上,蒋介石在军事上虽决不是庸才,但比起他最擅长的政治手段,这方面的水平还真差上一大截。

    北伐**军势若破竹,于数月之内基本扫清两湖,进展可称神速。虽说第四军、第七军、第八军将士用命,但如此神速,绝非简单的军事胜利。

    其实就军事实力而言,北伐军远不能与北洋军相比,这也是先前包括蒋介石以及苏联顾问在内的南广州政府,迟迟不能下决心北伐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北伐军事行动的背后,有两股庞大的力量在推动:其一,是中国**借助民族主义风潮,组织工农,发动群众运动,刻意广泛宣传;其二,是苏联的援助,经远东港口源源不断运抵广州,提供着物质支持。

    北伐军正围攻武昌,刘玉春虽是吴佩孚爱将,才能卓越,但眼看就支撑不住局面。此时就战略形势而言,攻克武汉三镇后,应该趁第四、七、八三路军胜利余威,配合其他各路军,继续大举北上,进取河南;派人至甘陕和解放军协商,放已接受苏联援助的冯玉祥入豫,夹攻直、奉军阀,以定中原。

    然而,蒋介石早已决定回兵江西。他虽是总司令,但除直属第一军,其他各军都只是名义上受他辖制的派系新军阀,他既不愿看李宗仁、唐生智等功成名就,自然便想回兵江西,着眼于控制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这里经济繁荣,也是他的发迹之地。

    蒋总抵萍乡时,便听闻第六军程潜率师与城内工人学生里应外合,一举攻下了江西首府南昌。他大喜过望,以为大功告成,却不自知程潜孤军深入,已犯兵家大忌,结果不到数日,就被孙传芳的援赣部队赶出了南昌城。

    九月二十日,北伐军南昌溃败后,蒋介石亲到高安指挥,企图反攻。此时李宗仁开赴九江的第七军与程潜第六军失去联系,改道南下击溃五省联军一部,取得北**军入赣后的首场大胜。随即,十月三日,第七军又攻占了南浔铁路重镇——德安。同时,朱培德的第三军也进攻到了南昌附近的万寿宫一带。于是,蒋介石更急欲以嫡系第一军,会同第二军与第三军,反攻南昌。

    就在这几天,有关西北临时政府及其执政吴安平的信息,被国民党党部汇总后,源源不断送到了南昌前线的蒋介石手上。

    蒋介石的总司令部,设立在征用的当地富绅的一户宅院内。

    正堂偏右一间就是蒋总的办公室:中间安放着一张宽大的办公桌,桌后有一张可以转动的皮圈椅,隔桌另一面也有两张皮垫弹簧靠背椅;办公桌后高悬着孙中山的遗像和蒋总亲手恭录的正楷“总理遗嘱”;一边的墙壁上挂满了两广、两湖、河南、福建、江西、浙江、江苏的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上面用红蓝铅笔标示着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和进攻态势。其他几间房,分别住着参谋处、副官处、机要科、秘书科、警卫团和苏联的军事总顾问加伦将军。

    这时候,蒋介石刚送走参谋长白崇禧和总顾问加仑。

    他们刚才争论得很激烈。白崇禧极力反对蒋介石的硬攻战术,要求其正视南昌守军布置的深沟高垒坚实防御,并大肆渲染北伐军背临赣江之危。加仑与白崇禧意见一致,也一直从旁劝说。但蒋介石根本听不进去,他急图强攻,虽是求胜心切,但更主要是冀图振作嫡系第一军的声威,不使第四军、第七军专美于前,其中政治意味浓重,不可能轻易被人说服。

    蒋介石还有些生气,他的机要科长兼私人秘书王亚夫走进来,给他桌前放上了厚厚一叠从前方和后方发给总司令部的文电。这些电报中有前方最新的军事进展、敌情变化,以及后方留守广州的一些文武官员的动态。王亚夫转身还未走出办公室,就听蒋总猛一拍桌子,破口大骂道:“娘希匹,刚把吴佩孚打垮,又冒出一个吴安平来。这姓吴的怎么总不安生?”

    其实难怪他焦躁。

    屈指算来,他离开广州已有两个多月,身居前线,使他对战场形势和敌我双方情况的了解也更清楚许多。虽然**军也打过败仗,但他仍清晰感觉到,在前线发生的一切,远比他原先所预料的更为顺利,就像一个曾经倾家荡产下过大注的赌徒,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胜券在握一样,他对北伐的前途变得越来越坚定自信,并且已经不自觉开始以中国第一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