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幕1925-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师偏转攻击方向,直扑安康。两师各自保留一个主力团作为进攻主力,其余各部组成一到两营小股部队,结成大角度运动攻击阵线,在陕南全面铺开了攻势。各县保安总局、零星驻军根本无力抵抗,一座座县城次第陷落。
而此时,解放军第一军、第五军,已逐步将刘镇华的十万镇嵩军包围在西安一带。大战一触即发。。。。
更多到,地址
………………………………
第一百一十三章 席卷关中(4)
当警备师攻克醴泉时,刘镇华已知道解放军大举攻陕的消息。
刘镇华是同盟会会员,开始在豫西从事反清**活动。辛亥**前夕,刘镇华到嵩县羊山,动员那里由王天纵率领的一支“刀客”武装参加反清斗争,而这支武装就成了他发迹的资本。后来,这支武装攻打洛阳受挫,转战陕西,投到了军政府秦陇复汉军张钫部下。
民国成立后,陕西军政府裁军,河南都督张镇芳因豫西动荡,鞭长莫及,与军政府协商保留王天纵的军队,调往豫西,分驻河南府、陕州、汝州等二十二个县。因这一带靠近嵩山,故这支军队被称为“镇嵩军”。因王天纵被袁世凯调往北京,刘镇华升任协统,掌握了镇嵩军,开始其军阀生涯。
二次**期间,国民党首领黄兴派人联络刘镇华、张凤翙、张钫反袁。刘镇华不但不敢反袁,反而趁机巴结袁世凯,派人将信使杀害,获得了袁世凯的信任。同年,河南白朗领导的反袁起义爆发,后白朗在宝丰鲁山阵亡,刘镇华探得埋葬之处,便派人割下白朗的头,并捏造镇压经过向袁世凯报捷,由此更得赏识,势力不断壮大。
袁世凯死后,刘镇华投靠了皖系段祺瑞。后陕西靖**兴起,反段讨陈,围攻西安,时任陕西督军兼省长的陈树藩兵力单薄,急电刘镇华求援,并许以陕西省长之职。刘镇华率镇嵩军击退靖**,解了西安之围,因此被北京政府正式任命为陕西省长。
直皖战争爆发后,皖系战败,段祺瑞下台,直、奉军阀控制了北京政权,决定以阎相文取代陈树藩出任陕西督军。刘镇华一面表示愿与陈树藩共进退,另一面暗中与直系勾结,投靠了曹锟、吴佩孚。
在刘镇华的煽动下,陈树藩拒不接受北洋政府的任免令,引发直军攻陕,以刘镇华为内应,直军畅通无阻,直逼西安。陈树藩如梦初梧,连忙携带眷属逃离。刘镇华不仅稳住省长宝座,而且兼并陈树藩残部,扩充了镇嵩军。阎相文任陕督后,刘镇华极力靠拢,很快与直系密切了关系。
后阎相文吞服鸦片自杀,直军第十一师师长冯玉祥接任陕西督军。刘镇华根据冯玉祥的特点,投其所好,很快取得冯玉祥的好感,与其结拜为弟兄。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冯玉祥出任河南督军,便保荐刘镇华做了陕西督军。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成立国民军,直系政府垮台,段祺瑞重被推为执政。胡景翼率国民二军进入河南,占据开封。刘镇华看局势已变,摇身一变,通电拥护段祺瑞,并将镇嵩军开向河南抢夺地盘。由此,胡景翼的国民二军与镇嵩军矛盾激化,大战爆发。镇嵩军一败再败,刘镇华无奈,只得率残部逃往山西投靠了阎锡山。
由刘镇华发迹史可以看出,此人一贯见风使舵,无丝毫原则可言。当解放军大举攻陕的消息传来,刘镇华为不影响西安围城之事,立刻派代表携密信去醴泉面见解放军首领,扯着北洋联军的幌子巧言令色,试图说服解放军停止攻击。
先前解放军与甘军大战之时,张兆钾、孔繁锦曾向刘镇华求援,请其派一路镇嵩军进攻西峰,只是由于西安围城正急,刘镇华不愿节外生枝,这才推脱过去。只是他也没想到,甘军覆灭竟如此之快。正因为有这档子事,刘镇华对解放军的实力颇为戒惧,才在密信中反复以北洋一系的口吻说事,并没有用镇嵩军虚声恫喝。
吴安平已经视刘镇华及镇嵩军为冢中枯骨,根本不会受其言辞所扰,而且对刘镇华打北洋幌子,他也同样嗤之以鼻。广东**军已攻占长沙,正计划对武汉发动攻势,直系自顾不暇,奉系鞭长莫及,只剩下晋系和鲁系或有余力。阎锡山、张宗昌要真想为刘镇华出头,吴安平倒不介意连晋军、鲁军也教训一番。
解放军给刘镇华的回复只有四个字:不降即战。
为尽快完成对镇嵩军的包围,解放军第一军、第五军各部的攻击更为凌厉起来,连续在西安外围区县发动攻势,至八月二十一日,已攻占扶风、武功、周至、鄠县、泾阳、三原、高陵、临潼等地,由外围对西安形成包围态势。
在这些地方,解放军面对的只是镇嵩军派出抢占地盘的小股部队,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只有在泾阳、高陵一带,甄士仁、张九才为救援西安,正与镇嵩军麻振武部交战,解放军第一师突然出现,冲散战局,甄士仁、张九才、麻振武无力抵抗,分别退向三原及西安。
一开始,刘镇华并未意识到解放军有将其围歼的意图,虽然得悉解放军无意妥协,但让他就此放弃西安退入河南,又绝不甘心。为缩短防线,减少损失,刘镇华将镇嵩军第二师、第四师两万五千余人,由咸阳北撤至渭河南岸,妄图凭借渭河、沣河天险,阻击解放军。与此同时,刘镇华完全不顾伤亡,加紧攻击西安,冀图能早日攻破西安,再与解放军或打或谈,就能占据一些优势。
刘镇华的如意算盘打得不错,但当麻振武部由高陵撤退至西安外郊、外围区县陆续被解放军攻占的消息传来时,他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急忙往蓝田方向增加兵力,希望能保证镇嵩军的补给线及退路不失。但随即噩耗传来,这部镇嵩军在甘峪、南枝一带遭遇解放军第八师,全军覆没。
至此解放军的意图暴露无疑,这是要将镇嵩军不留渣滓,一口吃掉。
危机降临,刘镇华再不顾能否进占西安,随即调动军队,想趁解放军包围圈收紧前,觅其疏漏逃脱。但他又怕西安城内的李虎臣、杨虎城、卫定一等看出破绽,突然由城内冲出,那样才真是镇嵩军的末日。思前想后,刘镇华只将外围战线的部队分批调离,至于直接面对守军的数万镇嵩军,其生死就只能任凭天意了。
刘镇华率三万镇嵩军,朝东岭、东天子峪方向突围,没料刚通过塔寺沟,正遭遇解放军第一师要封锁南部缺口。一番激战,镇嵩军被第一师突击团的坦克冲散分割,各部失去联系。刘镇华见势不妙,立即率本部镇嵩军急速后撤,直到杜陵才停下暂歇。检点部队后,刘镇华登时悲从心来,三万镇嵩军竟只剩下一万两千人。
等刘镇华重回市郊,决心不顾西安守军威胁,集中镇嵩军主力再次突围时,外围解放军各部已朝西安进军,进一步压缩了包围圈。刘镇华的调令还未传到各部,警讯便由四面八方传来,镇嵩军要想在这时突围,很可能被解放军借机分割吃掉。刘镇华无奈,只得逐步收拢兵力,期望大战中能有机会趁乱逃脱。
镇嵩军军心混乱,士气消沉,刘镇华为鼓舞士气;急向吴佩孚电请派飞机来西安助战;大肆散布飞机轰炸的威力,并向部众宣传:“我军有飞机助战,不管解放军还是西北军,必不是对手。待飞机轰炸之后,我部趁势猛攻,一定能将解放军击溃,打开缺口,就算将其完全消灭,也不是不可能。”虽然内中玄虚甚大,这番话还是起了点作用,军心稍安。
由此,解放军进攻西安的消息也被吴佩孚得知,继而传遍北洋诸系。
吴佩孚接到刘镇华的求援电报,立刻做出判断,陕西即将被解放军控制,凭镇嵩军及驻陕西北军,根本不可能是解放军的对手。奉系张作霖、鲁系张宗昌倒无需应变,但直系控制河南、晋系盘踞山西,都与陕西相邻,身边突然兴起这样一支强大势力,还真难说是福是祸。
尤其是直系。南口大战结束,与西北军的战事便告一段落,吴佩孚正要抽调大批兵力南下,与北伐的**军对阵湘鄂,万一解放军在河南挑起战事,致使直军后防不稳,连锁反应下,足以造成直军在各条战线前面溃败。
吴佩孚已知刘镇华不足指望,随即已北洋联军的名义向解放军发电,要求其将镇嵩军放回,并要求解放军说明其意图,是止步与甘陕,还是要与北洋在豫晋掀起大战。电文中,吴佩孚的口气十分严厉,为表明这是北洋诸系的一致意见,张作霖、阎锡山、张宗昌也同时列名。
吴安平看到这封电文时,冷笑着对左纯庵、安柄朝说道:“自**军北伐,民国局势已然骤变,北洋只看到自己击败了冯玉祥的西北军,浑然不知其时日无多,倾覆在即,现在居然还想来恫吓我们。”
左纯庵道:“要不要在陕豫、陕晋交界做出点动静,给这些北洋大佬点颜色?目前局势下,他们是不可能再组织联军攻陕的,我们无需畏惧。”
安柄朝摇头道:“我看还是不要,只要不回复就好,何必故意激怒这些人?张作霖、阎锡山、张宗昌或许不会有过激反应,但吴佩孚却很有可能将矛头指向我们,虽然不需畏惧,但必定会使战事拖延,这同样对我们不利。”
吴安平点头道:“就这么办,不用回复,让吴佩孚猜去吧。我倒想看看,他会在河南留下多少部队防备解放军。”。。。
更多到,地址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席卷关中(5)
佩孚终究没等到解放军任何答复,气得掀了桌子。
吴佩孚倒真有调兵攻陕之心,但湘鄂局势日益恶化,根本不容其另生枝节。无奈之下,他只能从航空队抽调一架飞机支援刘镇华,又命齐燮元代总司令留长辛店处理北线事宜,令陈德麟、刘玉春所部南下,驻防郑州,以防备解放军攻豫。
援湘直军,吴佩孚在七月初即派出四路,分别由宋大霈、王都庆、唐福山、董政国率领,并有飞机两架及兵舰十余艘助战。但北伐军势如破竹,援军尚未进入湘境,湖南局势便急速恶化,连带湖北也危险起来。
八月十五日,西北军自南口退败,而此时,北伐军正与直军在汨罗江大战。随即,北伐军突破直军汩罗江防线,相继攻占通城、岳州、五里牌、羊楼司等重要地点。直军溃不成军,纷纷退入鄂省,向羊楼洞、赵李桥集中。直系鄂督陈嘉谟亲率第十三混成旅及二十五师改编之一团,开赴汀泗桥增援。
湘鄂局势如此演变,吴佩孚根本无暇理会陕西的刘镇华。八月二十一日,也就是吴佩孚给解放军发去电报的当日,他在保定接到李倬章等人急电,乞求直军主力火速南下,增援湘鄂。陈德麟、刘玉春部本来也是要南下援鄂,却因解放军意图不明,给调去了郑州。
此时,北洋联军对西北军的追击仍在进行。直军王为蔚部十八日攻占宣化,奉鲁联军也相继赶至。十九日,直军入张家口,奉军则进占张垣,晋军克大同车站及怀仁,正进攻丰镇。奉军第九、第十两军亦沿铁路前进会师。收到解放军攻陕的消息,阎锡山担心晋西南有变,抽调大量部队回防山西,只留前方傅师卢等人的部队,继续与联军配合,猛攻平地泉。
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