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是蒋干-第3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荀彧几人虽亦惊讶曹『操』给我的官职之厚,但却不好多说什么,只有贾诩似乎早就所料一般,依旧神『色』如常,而我见曹『操』说的坚决,并无回转余地,也只好无奈的接受下来,只是不免心中苦笑:“这高官厚禄看来不错,却不知将来会带来多少麻烦。”

    不知大家对这官职满意否?反正我是费了不少脑筋的,呵呵,下面更加精彩,大家请继续关注,谢谢


………………………………

第一百章 宾客迎门非是福

    第一百章 宾客迎门非是福

    如今的大汉天子早已名存实亡,莫说曹『操』要保举我为军师祭祀酒、威远将军、天机侯,就算要封个王给我,也不过是举手之劳,因此第二日巳时,果然便有相府管家陪同宫中太监前来传旨授封,其实原本军师祭酒和威远将军两职由曹『操』任命即可,不过由于还有天机侯的爵位,按礼制便需天子下诏才可。

    回到后汉三国,第一次看到这传说中的人类,不由将我心中源自于影视节目中那白面朱唇,神态扭捏的太监形象顿时被颠覆得支离破碎,眼前这黝黑高大、面容肃穆之人,除了面上无须外,哪里有半分太监模样,心中不由暗道:“难道此人非是宦官?”,有心再仔细打量一下,却不得不按照指点跪倒接旨,汉献帝虽是个傀儡,但毕竟还是天下之主,因此至少从表面上疏忽不得。

    站站跪跪了数次,终于完成了即订的程序,恭敬的送走了传旨的太监和相府管家,我心中嘟囔着:“原来果真是个宦官,纵然长得威武,但那公鸭般的嗓音却如标签一般。”

    极其大逆不道的拎着黄绢圣旨,我返身进了厅堂,反正张任和曹『操』派来服侍我的仆人都在院外回避,也不用担心有人发现,将这在旁人眼中甚为尊崇的东西随手搁在早就准备好的架子上,自己则一屁股坐到桌案边发呆,想不到我百般躲避,屡次推委,最终还是入了仕途,真是说不出的无奈。

    这时张任走了进来,躬身施礼后见四下无人,神『色』忧虑的低声道:“家主得曹『操』信重,虽可免司马懿之威胁,然如此一来,若要脱身,恐更将不易也。”

    我苦笑了一下,道:“此事断不可急迫,当不『露』声『色』缓缓图之,除有妙计外,亦需机缘,否则不过枉费心机、自险死地也。”

    张任闻言点头,不再说话,而我想到如今处境,不由得心中一片烦『乱』,只觉前途叵测,凶吉难料,昨天的一番对话,虽是赢得了高官厚禄,但现在想来,其一应是得益于我那“天机”名号,要知孙、刘都曾竭力招揽于我,曹『操』又怎会只拿个芝麻小官相授?其二估计乃是我那句“天下三分”对了曹老大的胃口;其三么,恐怕才为我昨日的那番应对之功,这到并非是我妄自菲薄,要知曹『操』本身便乃军事、政治大家,手下亦有众多谋士,加上之前又连番败于诸葛、周瑜之手,因此应不会对目下局势过分乐观,恐怕也未尝没有想过以防守对抗孙、刘之盟,但一来他们不知历史,二来从感情上来说,以坐拥七州之力却要被动而守,实在难以接受,故在我信誓旦旦的分析之下,才不免有震惊之感,亦显得我才智不凡,因此曹『操』怕是未必真如表面上显『露』的那般信服于我之才干,而日后或明或暗的考较必定纷至沓来,可凭我的本事,就算再加上张任,恐怕也难以应付,何况还有大敌司马懿在侧,真可谓是四面楚歌了。

    “庞老头啊庞老头,放眼整个许昌,恐怕也只有寄希望于你的‘绅谊道’了,否则……嘿嘿,否则我只能听天由命也。”

    与丞相府仅一街之隔,一座三进三出的大院落,近二十间房舍,家什器皿一应俱全,便是我在许昌的“府邸”了,自受天子之封不过两日,曹『操』便为我特别在此购置了一处的宅院,亦赐钱财、绢绸若干,此外还送来十数名仆人以供驱使,足显对我之厚,不过令我甚为惊讶的是,当初在相府所见的那眉目清秀、颇有姿『色』的女婢小兰,也被赠来服侍我的起居,其中之意自不用明言,可我如今满怀心事,又哪有那分心思?何况我并非根正苗红的曹『操』嫡系,再加上曾和孙权、刘备交往甚密,纵然有“疑『惑』人不用、用人不疑”一说,但曹『操』私下里也绝不会太过信任于我,而且历史上有哪个掌权之人会完全信任手下?因此这些府中的家仆中,难免会有其耳目,甚至全都为其眼线也未可知。

    身为相府军师祭酒,本当随曹『操』左右,以便随时参谋军事,但曹『操』却给我放了十天大假,只道平河间有功,且往来劳苦,以为休憩,到让我一时闲了下来。

    说是闲,可实际上却又怎能闲得下来,这几日间,前来拜会之人络绎不绝,先是曹植、丁仪、丁廙,他们三人到也好打发些,仅与我随便谈论了一阵,便留下礼物而去,随后来的则是钟繇、蒋济,令我着实费了一番力气才勉强应付过去,再后是董昭,我则以暗示其当恢复五爵之封使其满意而走,接下来的王修、国渊我用抑强扶弱,明赏罚令之相赞,至于刘放、孙资这日后倍受曹魏宠信之士,自然要投其所好,大谈特谈重民生、慎用兵之理,而对崔琰、娄圭则言忠直之道,再以一句“壮志为绸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惊才子王粲,以还未成书的兵法《三十六计》和机械知识震刘晔,真可算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当然对于一些自己实在难缠的,便用扬己之长,抑彼之短的方法,『插』开话题,大谈特谈对方并不擅长之事,也能蒙混过关,于是就凭借着对这些三国名人喜好的了解,我绞尽脑汁一一应对,真是累得身心疲惫,不过好在所来之人多备厚礼,也让我略微平衡了一些。

    我之所以要如此大耗心神应对他们,一来是形势所迫不得不如此,否则岂不『露』了麻脚?二来也是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舆论资本,因为说不准日后他们中谁的一句话便能替我消灾挡难。不过我亦深知过犹不及的道理,自然要有意无意的留下些“污点”,比如在王粲面前,我除了用“盗版”诗句震慑了他一下外,并不过于掩饰自己在其他文学方面的欠缺,比如与国渊这清廉之士谈论时,也有意无意的流『露』出些许贪财的模样,其实我一直坚信“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没有鱼的水日久便是死水,而没有缺陷的人,只会令旁人恐惧、嫉妒,令上司提防、忌惮,日子一长,要么变得不是人,要么就变成死人,所以我总要拿出些并不严重的“弱点”出来,以安他人之心。

    手中捧着一卷书简,神『色』轻松的坐于案边,我却一个字也未读进去,今日已是大假的最后一天,眼见马上就能告别这以接来送往、鼓动唇舌为主旋律的日子,心中却未有半分欣喜,反而更觉忐忑起来,这到并非全是源自即将走马上任之故,其中到有多半是因那本应该来,却一直未来的那拨人。

    忽然,书房之外,一阵脚步声传来,我抬起头,只见张任先是躬身一礼,随后到我身边,低声道:“家主,副丞相曹丕、御史中丞陈群、文学掾司马懿已至府外。”

    我闻言心中一沉,暗道:“终究还是来了。”


………………………………

第一百零一章 应对(上)

    第一百零一章 应对(上)

    曹丕一身常服端然而坐,面上『露』着清淡的笑容,神『色』间带着几分谦逊,亦微含几分威势,虽然相貌平平,远不如曹植俊朗飘逸,但却显得甚为沉稳。

    “先生洞晰大势之才,机谋绝妙之智,天下皆知,而于诗文之道,亦是不凡,昔日所著《侠客行》一诗,丕每逢读来,均觉『荡』气回肠、其中尽显侠义之气,数日前又自王仲宣(王粲)处闻先生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更是悲壮苍凉,令人听之心动,不知先生近日可有佳作,能否一赐?”彼此见礼安坐之后,曹丕忽然说道。

    我闻其言不尽暗自苦笑,要知他虽是曹魏开国之帝,但在历史上,反到以称赞其文采居多,其雅好诗书文籍,便在军旅,亦是手不释卷,更是新七言诗的开创者,譬如陈寿于《三国志》中便道:“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文,博文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以旷达之度,迈志存之道,克广德之心,则古之贤王,何远之有哉!”,而我其实最怕这种人,因此哪感接招,不过好在早有准备,于是淡然一笑道:“公子实是过誉了,干于诗文一道,并无深研,且为诗者,当有感而发,其意寄乎于思,其思出自于情,故诗文当有风骨,若无则难有佳作,如今干便少风骨之情也。”

    曹丕初时听我说不擅此道,不免有些失望,但随即听到后面,不觉眼中一亮,兴致大起,其道:“先生这‘其其意寄乎于思,其思出自于情’实为妙语,不过这‘风骨’又当何解?”

    旁边陈群并不长于此,但这时也不禁专注起来,而司马懿则依旧面无表情,只是眉间那轻轻一动,却未曾逃脱过我的双眼。

    看到曹丕略有失态的表情,我心中暗道:“嘿,不怕曹小子你不入毂。”

    其实曹子恒虽博览诗书,文笔出众,但他同样还是历史上极为有名的文学理论家,由他所著的《典论》一书,对后世的文学理论批评乃至整个文学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在《典论论文》一章中,曹丕便提出了“文气说”,实际上便是阐述了文学作品应当有思想感情的观点,而我便是投其所好,『吟』诗作赋这种极需功力的创作兄弟我不在行,但分析品评胡吹『乱』侃却是高手,更何况这年代曹丕引以为重,着力强调的以情入文的观点,在一千多年后,即便是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恐怕在老师的灌输之下都知道个一二,就别说我这好歹也能算是半个文科生的人了。

    “骨乃精简也,风为情思也,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于风者,述情必显,若寡意肥辞,繁杂失协,则无骨之铮也;思不乏周,索莫乏气,则无风之念也。”我侃侃而谈道。

    “风骨…。。风骨……,哈……,先生竟与丕不谋而和,丕亦以为,文当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抽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遗子弟。想不到先生亦有此感,实乃丕之知己也。”曹丕少见的哈哈大笑起来,言辞中尽显欢喜之情。

    我对曹丕会有这样的反应到不奇怪,要知他虽是曹『操』之子,文采亦是不凡,但毕竟还不曾被立为太子,更未身登大宝,因此其在文学理论上的观点,恐怕并不会受到太多知名人士的重视,而如今有我这样一个“名人”应和,怎能不欣喜非常?

    不过曹丕这“知己”二字一出,我便知“『药』”效有些过了,虽然为了避免司马懿搬弄是非,鼓动曹丕对我不利才刻意如此讨好于他,但倘若曹丕因此格外青睐于我,岂不令死马那家伙更为不安?再作无意之状扫了司马懿一眼,见他虽是神『色』如常,但双唇却是愈发闭得紧了,于是我忙打算叉开话题,却不料曹丕又颇为兴起的道:“丕前些时日曾有诗一首,名为《燕歌行》,还请先生品评一二。”

    靠!我听了此言不觉头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