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曹操喊我去盗墓-第8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是秦越人“扁鹊”。

    另外一个则是黄帝时期的神医扁鹊,而秦越人的“扁鹊”之称便是自此而来,只不过关于这位上古时期的扁鹊记载极少,后世考古只发现了两处记载,而且还都只有区区几个字,根本不足以考证此人。

    这个扁鹊便肯定在齐哀公之前了,而且还要早出上千年……

    那么这里发现的“扁鹊”会不会说的是这个上古时期的“扁鹊”呢?

    “老先生不会以为扁鹊只是一个人吧?”

    面对于吉的疑问,甄宓却撇了撇嘴反问道。

    “难道不是一个人?”

    于吉一愣。

    “黄帝时期的扁鹊的确是一个人,不过实际上那个‘扁鹊’的真名也不叫扁鹊,只是人对他的称呼。”

    甄宓解释道,“‘扁’为何意?署也,署门户之文也。‘鹊’为何意?鸟也,一种报喜的鸟儿。因此‘扁鹊’便是指一种可在门上写字的报喜鸟。”

    “上古时期交通与信息都极为闭塞,百姓患了病,倘若族内有人研习医术亦或许还可自救,若是没有,那便只能自求多福了。”

    “扁鹊医术过人,后来受黄帝所托招揽了一批好学之人,一边传授医术,一边带领他们四处行走以解百姓之苦,如此每到一个地方,便挨家挨户叩门询问是否有病患需要医治,倘若家中无人,扁鹊还会命人于门上留下文书,邀请百姓看到以后前去指定的地方诊治,他们就像在门上写字的报喜鸟,百姓见了皆像是见了喜鹊一般高高兴,于是久而久之,便有了‘扁鹊’之名。”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说法。”

    “‘扁鹊’特指一种名为‘?’的奇鸟,此鸟只需飞过便可知树木之中是否生了虫祸,还能够使用利嘴精准的凿开树木,将藏于其中的虫祸消除,而扁鹊与他的传人便似‘?’一般四处奔走于百姓之间,他们亦只是经过便可发现患者体内的病灶,清除人们体内的病患,因此后来便有人将他们称作‘扁鹊’。”

    “总之据我所知,自‘扁鹊’二字作为一种称呼用在人身上之日起,‘扁鹊’便已经是指一个起源甚早的行医组织,从来不是特指某一个人。”

    “至于老先生所说的扁鹊,只怕未必便是某一个人吧?”

    “就算是,那人的‘扁鹊’之称亦是来自上古,并不妨碍‘扁鹊’二字出现在更早的齐哀公墓中,难道不是么?”

    甄宓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引经据典。

    于吉听了也不得不施礼承认:“甄姑娘的学识之渊博令老朽佩服,或许甄姑娘才是对的,是老朽孤陋寡闻了。”

    “扁鹊”是一个组织的称号?

    就像后世的某个医疗互助团队一般?

    吴良闻言亦是沉吟起来,若是如此,“扁鹊”二字出现在齐哀公墓中,之后又出现在大约四百年后的晋国,再死于大约两百年后的秦国……这些事便要合理许多了。

    齐哀公墓中的“扁鹊”是一回事,四百年后在晋国为赵简子治病的“扁鹊”是一个人,而两百年后死在秦国的“扁鹊”又是另一个人。

    他们都是“扁鹊”,只不过此“扁鹊”非彼“扁鹊”。

    那么这玉器与铜钉上的鸟儿形象呢?

    难道便是“扁鹊”组织的徽记?

    甚至这玉器便是“扁鹊”组织成员或传人的身份象征,就像纵横家在身上留下的“井”字伤痕一般?

    若是这种推测成立……

    吴良看向了青铜大鼎内的那具遗骨,此人便极有可能是一名“扁鹊”组织的成员或传人,只是不知为何却以如此古怪的方式死在这里,成了这株“人头芝”的养料。

    除此之外。

    吴良又想到了关于秦越人的记载,拿《扁鹊见蔡桓公》为例,秦越人似乎便可以精准洞察人体病灶,仿佛双眼自带X光射线一般,这与甄宓所说的“扁鹊”组织如出一辙。


………………………………

第八百零九章 全军覆没?(4000)

    甄宓的这番解释,无疑为吴良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

    不过却也随之出现了更多的问题,最大的问题便是,“扁鹊”为何会出现在齐哀公的墓中?

    根据吴良此前得到的信息可以判断,因为齐哀公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被周天子烹杀,因此这座墓必是在齐哀公死后才修建,而主持此事的人只能是齐哀公的家卷与同母胞弟吕山,也就是不久之后杀死周天子指定的齐王齐胡公吕静,自立的齐献公。

    如此分析。

    虽然不好说“扁鹊”与齐哀公有没有什么关系,但却必然与主持或参与修建这座陵墓的齐献公关系匪浅。

    至于是什么样的关系,那就不太好说了。

    可惜这间墓室中除了“人头芝”与铜鼎中这具大概率属于“扁鹊”组织成员或传人的尸骸之外,便再也找不到其他的线索。

    于是吴良下令继续探索下一间墓室。

    面对下一扇同样被密封起来的木门,吴良如法炮制,依旧使用那只大公鸡打头阵,如此一番试探确认没有危险之后方才破开木门立于门外张望。

    与前面那间空荡荡的墓室不同,这间墓室中的东西便要丰富许多。

    乍一看过去,这间墓室更像是一间居室,室内床榻桉几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一个书柜,可惜挺大的书柜上面只摆放着孤零零的三卷简牍,也不知道里面记载了什么内容。

    而在书柜的旁边,吴良还看到了一个与人等高的直立铜人。

    虽然只能看到铜人的侧面,但吴良依旧可以看出应该那是一个男性,并且可以看到铜人身上的星星点点与交错在一起的线条。

    “这……难道是针灸铜人?”

    吴良心中惊喜的同时,却也有些后悔这次没有将曹老板刚刚赏赐的邹玄一同带来。

    邹玄精通针灸之术,自然对静脉与穴位聊熟于心,没准儿对药理也有一些高于常人的认识,若是有她在,或许便可以对这里发现的东西做出更正确的判断。

    不过也不打紧。

    不管有没有什么惊人的发现,吴良离开的时候都一定会对这里的东西进行取样,之后带回陈留再教邹玄帮忙辨认亦是不迟。

    至于这铜人。

    如果真是针灸铜人的话那就厉害了,据吴良所知,后世考古界所知最早的针灸铜人应是铸造于北宋年间,可惜那个针灸铜人早在明朝便已经下落不明,真正流传下来的只有明代的重铸品。

    那么如果吴良眼前的这个铜人正是针灸铜人的话,无疑便是将针灸铜人的考古记录提前了两千多年,又为天朝的辉煌历史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此之外。

    便只剩下了一具靠着坐在桉几旁边的尸首。

    与铜鼎中的那具尸首不同,这具尸首并非只剩下了枯骨,相反看起来还十分饱满,居然还能够撑得起那早已残破不堪的衣物。

    还有这具尸首露在外面的脑袋,也并未变为枯骨,只不过因为背对着门口,吴良等人暂时还无法看到这具尸首的面容……甚至有那么一瞬间,吴良差点以为这是一个活人,毕竟从背影上来看,这具尸首与活人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但从尸首身上覆盖着的那层厚厚的灰尘,以及那不用触碰便已经无法遮体的残破衣服来看,此人必然是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动过了,显然不可能是活人。

    “你们照例现在外面等待,我与典韦先进去查探一番。”

    吴良对众人交代了一句,与典韦一道迈步进入这间墓室。

    他虽一直注视着那具靠在桉几上的尸首,但却并未第一时间前去查看,而是率先来到了那个距离更近的铜人身旁。

    仅仅从上到下扫了一遍,吴良便断定这铜人正是针灸铜人。

    他虽对经脉与穴位只有一知半解,但也知道几个关键的穴位有些认识,因此能够推断一二……最重要的是,细看之下吴良在铜人的身上发现了四根细长的铜针。

    这四个铜针全部刺入铜人之内,如果他没看错的话,刺的应该分别是头顶的百会穴、位于眼侧的太阳穴,位于背后的尾闾穴与位于腋前的章门穴。

    而据他所知,这四个穴位都属于人体的“死穴”。

    只是不知这些铜针究竟是有人可以留下为了给后来者传递某些信息,还是单纯的忘记了将针收走?

    又或是铜人内暗藏了什么机关?

    想到这种可能,吴良又仔细观察了一番,这才小心的取下了铜人尾闾穴的那根铜针。

    铜人没有因此发生任何变化,吴良也并未听到任何响动,白菁菁更未做出提醒,如此说来倒有可能是他想多了。

    于是吴良又分别取下了其他三处“死穴”上的铜针。

    铜人依旧没有任何变化……

    “看来的确是我想多了。”

    吴良心中腹诽着,也并未发现这四枚铜针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只是在铜针刺入铜人的那一截针体上看到了一些使用过的磨损痕迹,这自然倒没什么好说的。

    于是吴良轻轻敲击铜人。

    铜人随即发出“当当”的回身,可以听出这个铜人的内部应该是空的。

    不过以春秋时期的工业水平,硬是没有办法制作出一体成型的中空铜人才对,这个铜人必定存在开口。

    于是吴良更加仔细的查找。

    终于还是教他在铜人的背部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卡扣,而这个小卡扣则正好位于一条背后的经脉之中,藏得十分隐秘。

    吴良研究了片刻便找到了这个卡扣的打开方式。

    如此只听“喀察”一声轻响,铜人背后的一块严丝合缝的背板便被取了下来。

    吴良再借着随侯珠的幽光向铜人内部望去,竟在铜人的腹腔之内发现了好几个小吊环,而小吊环上面则分别挂着五个不规则木凋,从这些木凋所吊的位置与形状来看,不难判断它们代表的正是人体的五脏。

    “厉害啦……”

    吴良心中有感叹。

    这可是春秋时期古墓中的铜人,竟与北宋记载中那个根本没有流传到后世的针灸铜人如此相近,同样配置了五脏。

    不过差别也还是有一些的。

    史书记载,北宋的那个针灸铜人之中还配置了人体的六腑与骨骼,并且其中的某些设置功能可以用来考验学生的针灸水平,而这具铜人显然在这方面要略微欠缺一些。

    “杨万里,这个铜人交给你了,咱们走的时候想办法率人将它一同带走,切忌一定要做好防护,决不能令其损坏一丝一毫。”

    吴良当即回头对门外的杨万里交代道。

    “诺!”

    杨万里连忙应道,“我随后命人打制一个木箱,再于木箱之内填满干草,如此便不会轻易伤到铜人,公子以为如何?”

    “善。”

    吴良微微颔首,这才暂时将铜人搁置一边,将目光投向了那具背对着他的尸首与那个书柜。

    书柜就在桉几旁边,因此也在那具尸首旁边,这就没什么先后之分了,因此吴良率先开始查探那具尸首。

    如此走到尸首的侧面,他才终于看清了尸首保持的状态。

    那具尸首正盘腿坐在桉几之后的蒲团之上,在他的腿前面摆着一个小炉,炉上则架着一个小陶罐。

    不过与常见的陶罐不同。

    这个陶罐除了上面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