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变身之俄国女皇-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刻,20万俄军已经在迅速集结,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被安娜推荐为这次行动的指挥官。这位参加过1905年的日俄战争,1908年毕业于彼得堡骑兵学校,在沿海龙骑兵团服过役的年轻军官,今天才31岁,正值青年,精力充沛。对于这次任命,布琼尼显得十分激动,和其他一些高升的低级军官一样,他知道提拔自己的不是万人瞩目的皇帝陛下,也不是摄政王米哈伊尔大公,而是安娜公主。
在安娜亲自宣布布琼尼为少将,并掌握一个骑兵军时,他激动的热泪盈眶,赶紧宣誓“我将誓死效忠皇帝陛下,保卫祖国!”
“不不不!”安娜连连摇头,“布琼尼将军,我希望您能效忠于我——安娜斯塔西亚。尼古拉耶夫娜。罗曼诺娃,您明白么?”
“?”布琼尼微微吃惊,不过很快就明白了,活了30多年,这点人情世故他还是明白的。于是布琼尼站直身体,举起右臂敬礼,“我,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誓死效忠安娜斯塔西亚。尼古拉耶夫娜。罗曼诺娃大公殿下!”
。。。。。。。
………………………………
第59章 大突袭(二)
8月8日,莱曼再次拒绝了德军的招降。对于自己目前的处境,他很清楚:德军又向列日增加了兵力,而他手中只有1个师,列日已是孤立无援。但莱曼将军已抱定与要塞共存亡的决心,决定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一枪一弹。
于是,虽然德军占领了列日城,但周围的12座炮台依然坚贞不屈,使德军无法越雷池一步。鲁登道夫发动了几次试探进攻后,依然无果,于是他随即下令德军停止攻击,他已心无二念,专等决定性的巨型攻城武器的到来。
此后几天,双方在平静而又紧张的对峙中度过,直到8月12日,德军的巨型攻城武器终于到来。。。。。。
变态的德国工程师的杰作:大贝尔塔巨型臼炮,炮长7米,炮口直径420毫米,炮身连同炮车重达120吨,能将近1吨重的炮弹发射至14。5千米之外的目标。每发炮弹用掉的发射药近200千克重,需要200多名炮手。为了将它运到前线,德军先用火车运到铁路线尽头,再铺设专门的公路,然后用36匹健马拖拉到列日附近阵地,因为太重,连人行道都给震动了。
傍晚时分,第一门炮架设完毕,矮胖的炮管,巨瘤般的制退机筒,正张着洞穴似的炮口等待突击弗莱龙堡垒的命令。
晚上6点半,鲁登道夫下令“大贝尔塔”向列日各个炮台中最坚固的弗莱龙炮台首先发炮。专业的炮手们填好炮弹,又退到离巨炮300米外的防护壕内,用耳塞塞住耳朵,然后点火发炮。
“轰!”只听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吼,一颗巨型炮弹直冲上300米的高空,然后呈抛物线状落在弗莱龙炮台前1000米的地方。立时,地面被炸出了一个几十米见方的大坑,沙尘溅得满天都是。要塞里的比军步兵目瞪口呆的望着那个大坑,心中“抵抗到底!”的信念正在崩溃。
德军的炮兵观察员在教堂顶尖不断的校正目标,炮台中的比军只听到炮弹降落时发出的呼啸声,感到爆炸声越来越近,像在自己头上爆炸似的。他们的恐怖也一阵高过一阵。最终,炮弹在他们头顶上爆炸了,钢弹头击穿工事,天花板坍塌,坑道阻塞,地下室内到处是火焰和瓦斯,爆炸声和喊声混杂在一起,仿佛世界末日即将来临。
每个人都在担心被下一发炮弹击中,西奥也不例外:他的裤子已经湿了。不少士兵发疯了,他们“歇斯底里“叫嚷着,要求撤退,或者向德军投降。
午夜,德军的另外3门炮也架设完毕,校正好坐标,连连发炮,弗莱龙炮台就像是坐在了火山口上一样摇动不止,钢筋水泥,残肢断体,枪炮物资四处飞溅,火光映红了半个天空。炮击持续了24小时,弗莱龙炮台中了45发炮弹,坍毁不堪。。。。。。
13日,当一切沉寂下来后,德军步兵冲上去,喏大的弗莱龙炮台已化为一片瓦砾废墟,守军无一幸存,到处是残破的人体和碎裂的水泥块。西奥很幸运的断成了两截,是这座炮台里最完整的尸体。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8月12日凌晨,在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长达一千公里的边境线,少量的保军哨兵悠闲地执行着巡逻任务,他们或三三两两的抽着烟聊着家常,或是独自一人仰望星空,欣赏着美丽的夜景。战争离他们还很远,至少在这里,邻国罗马尼亚是个好邻居,而且,他们的国王费迪南德的称号与罗马尼亚国王巧合的相同,都称斐迪南一世。
凌晨4时,一连串的炮火打破了一切的平静。俄军租用了罗马尼亚军队的火炮,加上自身来带的上百门火炮,共约300门火炮连续向保加利亚境内开火。
保军设在边境线的简单防御工事,在一连串的炮击下荡然无存,而边境防御军队刚刚从睡梦中惊醒,保军士兵在军营里四处乱窜,谁也搞不清发生了什么事。
短暂的炮击后,2万多名哥萨克顿河军发起了冲锋。骑兵们每行八人八骑,有的头戴圆筒卷毛高帽,有的身披黑色大氅,他们背上斜挎步枪,腰间悬挂马刀,在尘土中浩浩荡荡前进,2万匹马纵横驰骋,2万把刀交错挥舞,这场景极其令人震撼。俄军步兵则紧紧地跟在骑兵后面,高喊着“乌拉!”,杀向前方。
边境线上少量的保军根本无力阻挡俄军的冲锋,很快,俄军向前推进了数十公里。
。。。。。。
12日清晨,保加利亚国王费迪南德被侍从叫醒了。费迪南德十分不满,昨晚的狂欢严重消耗了他的体力,不过当侍从告诉他,来人是首相格奥尔格时,费迪南德才耐着性子穿起衣服。
这时,与费迪南德同床共枕的人也醒了,几位侍从们看到此人,都露出了奇怪的表情:男人!居然是男人!
虽然关于国王费迪南德的同性恋嗜好的传闻早已传遍宫廷,不过亲眼见到确实令人眼瞎了。费迪南德也察觉到不妥,他赶紧把床帘拉下,命令道“所有人都给我出去,我自己更衣。”
。。。。。。。
“陛下。。。”首相格奥尔格一见到费迪南德,立刻颤颤巍巍的走上前,将一份电报呈给国王,愤恨道“陛下,3个小时前,俄国人突袭了我们的边境,但1个小时前,俄国大使才将宣战书交给我,说什么从现在起两国出于战争状态。。。。。。。陛下,这是明摆的偷袭!最可恶的是,根据前线的报告,罗马尼亚人一直在帮着俄国佬!”
看完电报,费迪南德一下懵了,他不明白,俄国为什么要进攻保加利亚,难道是为了塞尔维亚?
“快,快!我要见奥地利大使,还有,命令军队,坚守阵地,给我挡住俄国人!”费迪南德一下子跳起来,撕烂电报,“立即召开临时会议!”
。。。。。。。。
………………………………
第60章 大突袭(三)
8月12日,保加利亚遭俄军偷袭,当天上午,保加利亚对俄国宣战。下午,奥匈帝国以自己的保护国保加利亚遭俄国进攻为由,对俄国宣战。13日,作为奥地利人的盟友,德国也对俄国宣战。这样,俄国一下子面临着三个敌人。
对于这种情况,安娜已经预料到了,除了以宣战作为回敬,安娜再次发电通知布琼尼,要求他速战速决,不惜一切代价,逼迫保加利亚投降。
巴尔干山脉横贯保加利亚中部,以北为广阔的多瑙河平原,以南为罗多彼山地和马里查河谷低地。平原为俄国骑兵的突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再加上俄军每推进一步,罗马尼亚军队就会跟在后面,占领巩固俄军打下的城镇,因此布琼尼能够放心大胆的命令所有部队全力投入进攻。
仓促应战的保军所组织的防线,往往只能坚持几个小时,短短几天,鲁赛,普列文,舒门,大特尔沃尔,托尔布欣等等北部城市一一陷落。面对失败,保加利亚国王费迪南德不断发表讲话,强烈谴责俄国“可耻的偷袭”,宣称俄军的胜利只是暂时的,保军已经在全力动员。同时,作为保加利亚的大哥,奥匈帝国也以俄国偷袭这一事件,不断发动舆论攻势。
不过德国人到没怎么多嘴,他们对比利时的进攻同样无耻,在这一点上,德国人和安娜有着一样的想法:等比利时和保加利亚投降,一切就好了,历史是由胜利者说了算。
。。。。。。。
西线,8月13日,“大贝尔塔”巨炮又依样摧毁了比利时守军的2座炮台,但其余的炮台依然坚持抵抗,拒不投降。既然如此,鲁登道夫决定用蛮力彻底砸烂这些硬核桃,他下令:4门“大贝尔塔”巨炮分成2组,沿马斯河两岸分别扫荡残剩的炮台。
于是,每日战场上震天动地的巨响不断,各个炮台相继土崩瓦解,成为了巨大的化铁炉和焚尸场。到8月16日,12座炮台已被摧毁了11座,只剩下莱曼据守的隆森炮台。
事已至此,鲁登道夫抱着最后的希望,最后一次派人去劝降,但莱曼的答话只有一个字“不!”于是4门“大贝尔塔”巨炮对隆森炮台齐射,炮台立时燃起了熊熊大火,炮台里的弹药库也被引燃,发生了连锁爆炸,炮台顶盖被掀出几十米远,整个炮台完全被摧毁。
等烟尘散去,德军冲上去,只见遍地是烧得焦糊的尸体和残破的枪炮,情景惨不忍睹。德军士兵们一一收拾尸体,最后在一堆破碎的装甲炮塔和冒烟的水泥工事中,发现了被震昏的莱曼。
8月17日早上,德国第一军团、第二军团及第三军团按照计划,继续横扫比利时,迫使剩余的比军退往安特卫普,并使布鲁塞尔于8月20日不战而降,比利时彻底崩溃了。
。。。。。。。。
俄军花了6天,终于逼近了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连日的作战使得俄军士兵人疲马乏,布琼尼不得不下令全军休整,接着,他派出使者,劝说保军投降。
此刻,国王费迪南德正带着家眷和一批政府高官,在禁卫军的保护下,扮成平民,逃亡奥地利,准备在那儿组建流亡政府,继续抗战。
坐在外表一般,内部却极尽奢华的汽车里,费迪南德的心情极度悲伤,一年前的巴尔干战争中兵败耻辱还没能消除,如今却成了亡国之君,巨大的压迫感让这位尚存一丝骨气的君主掏出了配枪,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
19日,由于索非亚守军拒绝投降,俄军只好强攻。先是一阵猛烈的炮击,然后照例是骑兵冲锋,步兵们则远远的跟在后面。
哥萨克战士们挥舞着马刀和短枪,嗷嗷叫的冲向前方。短短几十秒,飞奔的马匹已经接近了保军阵地,500米,400米,300米。。。。。。通过望远镜,布琼尼注视着狂飙前进的骑兵,心中默默数着数,在他看来,保军是无法抵御如此剧烈的冲击的,骁勇善战的哥萨克骑兵很快就能把他们赶出来,然后步兵上前,占领阵地,肃清残余的敌人。一路来,这种传统方法屡试不爽。
然而,布琼尼想错了。当俄军骑兵冲击到距离目标阵地只有200米时,保军阵地响起了炒豆子般的密集枪声。保军机枪手操纵着马克沁重机枪,面对前方密集的骑兵,根本不用瞄准,直接扣动扳机,旋风般的子弹射进了哥萨克战士的胸上,手臂上,肚子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