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冷战破幕者-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两型炮都太重了,要知道,非洲缺乏公路,这些重炮很难快速机动至指定位置,你们看远方,那是退役的54式122毫米榴弹炮,这才比较合适当地的状况,而且威力也不弱,130加农炮和152榴弹炮那些重型装备不是非洲军队能玩得转的。”
。。。。。。
杨天华说:“可别小看了人家,坦桑尼亚的国防军可不是鱼腩之旅,经历过这场战火的考验,他们将脱胎成为一支真正的强军。”
李剑点点头:“是的,除了来自我国外援的军事装备,坦桑尼亚也已经自我建立了一座56式自动步枪制造厂和一座54式高射机枪制造厂,再加上正在修建的几座冶炼厂和炼钢厂,坦桑尼亚最基础的工业底子正在慢慢的竖立起来,他们生产的第一批枪械也已经装备了部队,经过实战考验后,坦桑尼亚国防军发现武器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要求,光凭这一点,坦桑尼亚已经在非洲算的上十分优秀了。”
杨天华说:“上级给我们安排的接待人员呢?”
李剑说:“是一名坦桑尼亚国防军的少校军官,应该会直接来到港口接待我们的,我们先下船吧。”
杨天华点点头,与李林海船长以及一票船员们告别,然后从振华号上的侧舱门上踏上侧舷梯,然后整齐的列队站在港口上等待,周边的坦桑尼亚港口工人很友好的给这些黄皮肤的军人送来水和大饼——这些日子里,经常有来自东方的军人来到这里,努力的支援他们国家的反侵略事业,因此,这些坦桑尼亚的人民对这些东方军人一直都很是尊敬,也非常友好。
得到了杨天华的同意后,兵们开始品尝起了富有坦桑尼亚特色风味的大饼,仍旧是狼吞虎咽的吃相。
这倒是让周围的坦桑尼亚人看的啧啧称奇,难道东方人吃东西都这么凶猛吗?简直就像是一群凶猛的猎豹!
李剑小声提醒:“是不是要让战士们改改吃相?怪难看的。”
杨天华摇摇头:“这是我们的特色,逼格十足。”
李剑简直快被雷翻了:“为啥什么事到你嘴里,都能用逼格十足这四个字来形容啊!”
杨天华一脸傲娇:“因为老子逼格十足!”
正吃着,一辆墨绿色的吉普车从繁忙的港口上开了过来,是众人很熟悉的北汽212吉普车,不过由于港口全是军用物资,所以交通十分拥挤,吉普车的速度并不是很快,直到二三百米才被兵们看见是特意朝他们开来的。随后,吉普车停稳,车门打开,一名精干的坦桑尼亚军官和一名解放军军人一同从车上跳了下来。
国内军人先问:“你们好,是来自国内的0133481号部队吗?”
杨天华点点头:“没错,我是部队主官,杨天华。”
军人点点头:“你好杨天华同志,我是奉上级命令来接待你的何冲骁,驻坦桑尼亚的一名武官,这位是坦桑尼亚陆军少校,炮弹同志。”
李剑好奇的问:“炮弹同志?你的名字就叫炮弹吗?”
坦桑尼亚少校咧开嘴唇笑笑,用生疏的汉语说:“这是我的家庭给我取的名字,因为当时家庭附近有战乱,所以不停有炮弹坠落,我的父亲便叫我炮弹了。”
朱振华笑着说:“那你是多少毫米口径的炮弹呢?”
杨天华瞪了这货一眼:“给我闭上你的鸟嘴。”
坦桑尼亚少校笑着说:“父亲分辨不出来炮弹的口径,他只知道炮管里塞的东西叫炮弹,在家里,我的哥哥叫炸弹,我的弟弟叫手榴弹。”
任锋打趣道:“那你的爸爸一定叫原子弹!”
杨天华又瞪了这货一眼:“你的鸟嘴也别张开!”
炮弹少校说:“没关系的,经常有人对我们这儿的取名习俗表示不解,我们都习惯了,好了,中国同志们,我们该出发了。”
一百五十名精锐的突击队员在口令声中向左转,然后拎着大包小包向港口外跑,脚步声整整齐齐的在混凝土地面上砸响,坦桑尼亚的工人们惊讶的看着这支精神面貌完全不同的部队从自己身边滚雷般的跑过,扩散而出的精悍气息扑面而来,驱散了清晨港口的雾霭。
八辆军用越野卡车在港口外等待着,兵们很快便登上了车厢,被帆布给隐藏的严严实实的卡车随后启动,沿着风沙遍布的公路向前推进,路上,战士们看见了如同河流般向前涌动的后勤线,这些海量军用装备正一同跟着他们前进,壮观而又磅礴。
杨天华说:“目前你们这儿的战局进行的如何了?”
炮弹少校神情兴奋,说:“很顺利,我军的大象步兵团在昨天晚上打下了卡盖地区的入口,斯尔徳瓦小镇已经飘起了我们的军旗,进攻通道打通之后,我们的猛虎师将挥师前进,夺回卡盖地区,甚至击破乌干达人的首都!”
杨天华说:“希望你们顺利。”
炮弹少校点点头,自信的说:“在十万大军,数百辆坦克,数百门重炮,几十架战机组成的钢铁洪流面前,乌干达人必输,我们必胜!”
卡车车队一路向着西方开去,在那里,坦赞铁路的一座火车站矗立着。
坦赞铁路是一条贯通东非和中南非的交通大干线,东起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也就是利剑突击队到达之处,西迄赞比亚中部的卡皮里姆波希,全长1860。5公里,在1976年7月全线修建通车,由中国、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三国合作建成,贯彻东非,足以横亘成为一条动脉,沟通调节资源能力。
在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境内,这条铁路象征着希望,象征着奇迹,象征着未来。
此刻正处于战争状态的火车站自然也成为了重中之重的守卫节点,整整一个警卫营的兵力驻扎于此,还有几门65式37毫米双联高射炮承担防空任务,警备颇为森严,在军列的轰鸣中,一条钢铁长龙出发了,旋转的钢制轮毂产生巨大的噪音,列车车皮上拉着六辆59式坦克,四门130毫米加农炮以及牵引车,成百上千吨的弹药以及一大批药品,这是提供给前线的军事作战物资,军列每天都在一趟趟的开上去,然后再一趟趟的撤下来,压力不小。
在火车站内外,皮肤黝黑、眼睛发亮的坦桑尼亚军人沉默不语的站在哨塔和通道上,斜挎的56式自动步枪时刻插着弹匣,身体里蕴藏着猎鹰与猎豹共同的力量。
杨天华只扫了一眼便说道:“炮弹少校,这些军人都是很不错的战士,他们的眼神中燃烧着信仰和精神。”
炮弹少校说:“打从他们参军之时就被告知了我们国防军所必须坚信的信仰,那时就已经埋下了一枚枚种子。现在,祖国正被侵略,所以我们军队的每一名士兵的内心里都必须要信一些东西,这样才能锤炼出真正的作战意志。杨同志,这是贵国的政工干部教会我们的经验。”
杨天华说:“你们实践的很不错,我们国家有有一位老将军说过,只有一支具有军魂的部队,才能打出真正的胜仗!”
又一节列车轰鸣着进站,工人们立刻开始向列车上装填物资,炮弹少校也领着杨天华一行人上了火车,他们即将前往遥远的三国边境线,也就是杨天华地图上标注出的地点。
第八十八章 参观
军列驶过万顷原野,漫长而孤寂的铁路的横亘在宽广的东非大地上,渺小和伟大融合在一起,谷桐显得很是兴奋,探出小脑袋感受着车外的劲风和粗犷的美丽,不过下一秒,她就被瞪着眼睛的杨天华给拉了回来,被警告了一番以后就只能老老实实的坐在座位上参观了。
军列之外,两门65式双联装37毫米高射炮被固定在车厢上作为固定炮台使用,炮手们警戒的关注着周边的天空,防止乌干达人残存的轰炸机突然来进犯。
杨天华问:“乌干达人的空军经常进犯吗?”
炮弹少校摇了摇头:“不怎么来,他们的空军出动率很低,仅剩的十几架米格21和米格17,这些战斗机的航程都很短,很难千里奔袭坦赞铁路,那基本上就是单程票了。”
杨天华问:“那为什么你们还保持着森严的防空态势?”
炮弹少校说:“根据可靠情报,乌干达近期从利比亚秘密进口了一批伊尔28战术轰炸机,虽然一直未曾出动,但我们却不得不做出防备,尤其是在列车上做好防空准备,因为如果铁路被炸断我们还能及时维修,可要是几千吨的列车被炸毁在铁路上那清理起来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后勤一旦跟不上节奏,那么前线的攻击效率就要大大下降了。”
杨天华思考了一会儿,说:“伊尔28属于战术轰炸机,和我国的轰5性能十分类似,航程仅两千多公里,而战线与铁路之间的距离已经逼近九百多公里,是伊尔28的作战半径极限,乌干达人必须在前线机场上部署伊尔28才有可能威胁到坦赞铁路的安全,既然如此,你们为什么不直接拿下乌干达人的前线机场呢?这样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炮弹少校笑了笑,赞同的说:“杨同志,你的想法很正确。事实上,就在明天,我军的主力部队将对乌干达的恩德培机场进行突袭,如果成功,我们的头顶将永远保持安全,甚至可以建立对乌干达全国的打击基地。”
杨天华沉默片刻,突然问:“我们能去参观此次战斗吗?”
炮弹少校略微有些惊讶,问:“什么?你们要去前线?”
杨天华点点头:“我希望能见识一下乌干达军队的真实战斗力,以此来确定一个标准。”
炮弹少校说:“我询问一下上级。”
十分钟之后,炮弹少校走了过来:“杨同志,我们的上级同意你和你的部队去参观恩德培战役,不过在战役结束之前,你们始终要保持在战场安全距离之外,必要时刻需立刻撤离,这是我国指挥部的底线,即必须保证你们的安全。”
杨天华点点头:“我接受。”
于是乎,利剑突击队们不再直接前往断崖带,而是在格列斯加一带先下车,然后乘上一支运输队的车辆直接开往前线。同时,作为陪同干部的何冲骁则也联系了上级,临时加急安排了观摩点。利剑突击队的兵们都很兴奋,虽然他们之前在金三角揍过毒枭,在马六甲扁过海盗,但是还从来没见过两军对决的真正大规模战场是什么样子呢。
谷桐既兴奋又紧张,小声问杨天华:“杨天华同志,我们是要去真实战场了吗?”
杨天华点点头:“是的,不过你放心,我们将会在安全距离外进行观摩,而且我们的战斗力也很强,所以在观摩过程是不会有危险的。”
谷桐点点头,扬起手中的海鸥牌相机问:“嗯嗯,那我可以拍照吗?我想寄回去给我的父母看。”
杨天华摇了摇头:“这恐怕不行,我们的存在属于机密,见不得光。。。。。。”
谷桐有些丧气,说:“那我的相机白带了。。。。。。。”
杨天华笑了笑:“这样吧,你先拍摄,我来审查,只要不涉密并且安全你就可以寄回去。”
谷桐跳了起来:“谢谢你,杨天华同志!”
恩培德机场,乌干达空军的主要前线机场之一,部署了至少二十架米格17歼击机、十五架米格21歼击机、三架轻型运输机、两架直升机,以及从利比亚秘密进口的六架伊尔28战术轰炸机,集中了乌干达大半的空军力量,所以无论从战略意义还是战术意义上来讲,恩培德机场对于乌干达都十分重要,相当于肘关节,有了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