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庶子夺唐-第4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恪闻言,缓缓点了点头,正欲传召拟旨,但就在此时,门外却突然多了一些嘈杂。

    李恪正和宰相议事,外面竟突然嘈杂了起来,李恪虽然待人一向宽和,但也有些不悦了。

    李恪对殿外当值的席君买问道:“君买,外面何事嘈杂。”

    李恪开口,席君买连忙进殿,回道:“启禀陛下,此时正是白昼,却突现太白星,宫人们觉着讶异,故而嘈杂了几分,还望陛下恕罪。”

 第三十七章 谶语

    席君买入内禀事,其言一出,顿时满座哗然,尤其是岑本,眉头更是紧皱。

    太白昼现,确乃少有之异象,凡当时之人,上至帝王卿相,下至贩夫走卒,对天象之说莫不笃信,故也有皇天不言,以象设教之说。

    在时人看来,天上异象干系天下,便是皇天对天下人的警示,不可不重。当年李恪外放扬州,不也就是因为天降异象,白虹贯日的缘故吗?

    李恪对太白昼现之说倒是不甚熟悉,不过看着几位宰相的反应,倒也不好表现地太过轻视,毕竟他是天子,江山是他的,对天下子民也有照拂之责,总不能皇天有命,他却不闻不问吧,于是带着些凑热闹的兴趣,在几位宰相的劝说下也都一同移步殿外,同观此异象。

    当李恪站在殿外时,抬眼望去,果然在烈日之下太白星也高悬空中,星体光亮异乎寻常,仿佛是一大一小两个太阳挂在空中一般,倒是李恪生平仅见。

    李恪不懂相天之道,但这里却有懂的人,这人便是李恪的师父岑本。

    岑本和袁天罡相交甚善,袁天罡善相天看面之道,两人相识多年,故而岑本耳濡目染,对此也通晓一二。

    房玄龄看着空中异象,对岑本问道:“房某听闻岑相通熟相天之术,不知岑相可知其意?”

    岑本谦虚道:“我不过粗通而已,算不得精熟,只能勉力解之。”

    房玄龄问道:“那不知此为何意?”

    这天相所示似乎关系重大,岑本并未直接回房玄龄的话,而是先看向了李恪的方向,显然是在寻问李恪的意思。

    李恪道:“此间并无外人,师父但说无妨。”

    岑本这才道:“后汉书襄楷传有载:金、火并为罚星。太白昼现本就是异象,更何况眼下已经是近午,太白星现于正午,谓为经天,是谓乱纪,大凶之兆。”

    房玄龄闻言有些不安,接着问道:“那不知此相应于何事?坐于何人?”

    岑本抬头望了李恪,面露难色,但身为帝师宰辅,哪怕所言忌讳,他也不会隐晦而求全,还是如实道:“太白星位东而偏北,若只以天官书来看,所应在天下乱政,坐于君王。”

    星相之说虽然虚无缥缈,但岑本行事一向稳重,不会信口开河,他既然这么说了,自是有他的依据的。

    岑本之言一出,几人的脸色也都难看了些,心中既有担忧,也有讶异。

    大唐经贞观之治,国力盛于天下,而李恪亦是英主,盛年继位,踌躇满志,正欲开古未有之盛世,如果说此时会天下大乱,天子失政,谁人会信?

    杜如晦最先开口道:“天相之道非是一成不变,今日之事更不可以往例度之。天有异象,想必太史局那边亦有闻之,陛下何不传太史令入宫禀事。”

    天有异象,诏太史令入宫奏对本就是惯例,但李恪对这些东西却是不甚笃信。

    在李恪看来,太白昼现虽然罕见,但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异象。岑本说的太白星也就是后世口中的金星,金星现于白日不过是天气晴好再加上角距的问题而已,多为巧合,李恪倒也不会把它和什么天下动乱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李恪问道:“不过巧合而已,也值当如此大动干戈吗?”

    杜如晦回道:“有备无患,问之无妨。”

    杜如晦的话其实也是其他几人想说的,天降异象,恐有大凶于国,不问仔细他们自不放心。

    李恪看着几人的模样,也想听听太史局对此事的看法了,于是道:“如此也好,传太史令李淳风甘露殿觐见。”

    太史局的官衙挨着秘书省,就在皇城之内,李恪传召,不过一炷香多的功夫,李淳风便到了。

    “臣太史令李淳风拜见陛下。”李淳风站在殿中,对李恪拜道。

    李淳风站在阶下,一身绯色朝服,比起李恪记忆中当年玄都观中袁天罡仙风道骨的模样,更多了几分气。

    李恪抬了抬手,示意李淳风起身,问道:“朕急诏李太史进宫,李太史当知何事吧。”

    李淳风回道:“天有异象,陛下相招想必是为了太白昼现之事。”

    李恪点了点头道:“不错,正是为了此事,太白昼现乃属异象,李太史怎么看?”

    李淳风回道:“太微天廷,五帝之座,而太白属罚星,太白星扬光在内,居北而偏东,坐于君王,当主法无继嗣。”

    李恪听着李淳风的话,问道:“何谓坐于君王,法无继嗣?”

    李淳风回道:“是为太白昼现之像应于帝王,但非陛下,所应乃继嗣帝王之人恐非法嗣。”

    所谓继嗣之法,立嫡立长,恐非法嗣,所指自然就是继位之君恐非嫡长了。

    李淳风之言一出,殿中几位宰相不禁眉头微簇,显有忧色。如果说李恪会失帝位,他们是万万不信的,或许会觉着这天象属无稽之谈,毕竟李恪帝位稳固,决然无人可以动摇。但如果说大唐法嗣不稳,他们大多会选择相信。

    大唐立国至今,还从没出现过一个嫡长子继位的,弟夺兄位,这已经是大唐皇室的优良传统了,难不成到了这一朝,还是历史重演一次吗?

    法无继嗣,李恪听着李淳风的话,心中也颇有些不是滋味,大唐皇嗣传继向来不稳,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李恪在登基后也一直想要改变这种情况,所以李恪准李璄早早地外出开宫,为的就是给李璄树立威信。

    但李恪没想到今日天降异象,竟然又是预示此事,戳中了李恪担忧的地方,现在哪怕李恪原本不信星象之说,也不得不在意几分了。

    李恪问道:“那李太史可能知晓所应何人?”

    李淳风低眉沉思了起来,先是思索,而后恍然,紧接着又面有讶色,似乎算到了什么极叫他惊讶的事情。

    过了片刻,李淳风才回道:“太白之辉在北,照于青龙心宿,所应乃女子,谓:女主昌。”

    李淳风之言入耳,李恪心头不禁一震,没想到这句谶语居然还是来了。

    就在此时,李恪心中也突然想起了一事:贞观二十一年,天现异象,太宗诏太史令李淳风入宫奏对,得卦“女主昌”。

 第三十八章 顺应天时

    从古至今,传于天下甚至留名正史的谶语不少,诸如:“亡秦者胡”、“代汉者当涂高”,或者是早些年预示着李家当取隋而代之,坐有龙庭的“桃李子得天下”等。

    这些谶语大多为人耳熟能详,甚至至今都还有人能够津津乐道,仿佛真的是谶语起了预示性的作用,早了几年甚至几十年决定了天下归属,所以也有许多人信服。但这也仅仅只是许多人而已,这许多人当中是绝对是不包括李恪的。

    李恪对这些东西从来都抱持怀疑的态度,毕竟谶语所言从来都不明确,模糊地厉害,大有浑水摸鱼的意思。

    “亡秦者胡”,这胡可以胡亥,也可以是北方胡人。“桃李子得天下”,这李姓之人可以是李浑、李密,也可以是李渊,至于“代汉者当涂高”一说,当年更是惹出了许多笑话,更有袁术之类的蠢货急于称帝,为此丧命。

    谶语之说,多是后人对前人、前事、前语的牵强附会,巧合大于实质,所以对于“女主昌”一说,李恪采信地也有限,也不会觉着这就是命数。

    李恪是不信命的,否则现在的他也不会现在坐在龙椅之上,权掌天下,李恪相信命随人变,他是天子,就是掌命之人。

    李恪知道武媚娘对权力蠢蠢欲动,他如之前所做那般防范于未然,不使武媚娘逾矩便是,要李恪为此如魔怔了般避祸,去过分地猜忌武媚娘,甚至做些主动伤害武媚娘的事情,是断无可能的。

    武媚娘始终是他的妻子,是陪他一路风雨中走过来的女人。

    “这道谶语,你们怎么看?”李恪听了李淳风的话,着李淳风一边坐下,转而对殿中另外几人问道。

    听着李恪的话,下面的几位宰相一时间都有些不知所措了,如果异象预示的是大祸,他们自当谏言避祸,或是早做准备,但如果预示的是女子将主天下,把弄朝政,甚至决断皇嗣继承,这实在是无稽之谈,就算是他们想说些什么都无从下口。

    毕竟女子若要掌权,必是主少国疑,内忧外患,但现在的大唐主强国盛,李恪又正值壮年,完全没有养成吕雉或是冯太后的条件。

    而且若单指“女主昌”一说而言的话,确是也难言好坏,汉吕雉掌权,确擅杀宗室,弄权朝廷,搅地天下乌烟瘴气,但北魏冯太后临朝,却是清平超纲,安治天下,救国于危难之间,这谶语预示的是什么,应谶之人对大唐是好是坏,谁也不能知道。

    过了片刻后,性子果决的杜如晦最先道:“此语颇有些荒诞,臣以为不足采信,兴许只是巧合,陛下不必因此而忧虑。”

    杜如晦的话也正是几位宰相所想,身为当朝宰辅,若只以这一句谶语便决断朝中事,实在是太过可笑了,这是蜀汉黄皓之流所为,杜如晦是干不出来的。

    “哈哈哈”

    听着杜如晦的话,李恪高声笑了出来,李恪道:“杜相所言甚和朕意,如果天下大事,江山归属由一句谶语就决定了,那还要你我君臣作甚。”

    李恪身为帝王,如果他慌乱了,下面的臣子便难免失了主张,不过好在李恪对此并不十分在意,看着李恪的模样,几位宰相的底气也更足了。

    杜如晦道:“既如此,那可要将此消息封锁,以免引起朝中纷乱。”

    李恪想了想,摇头道:“若是强行封锁消息只怕不妥,毕竟这异象可不止是咱们看得到的,如果咱们对此严防死守的话,反正显得异常,会引得百姓慌乱。”

    太白昼现,如此明显的异象只怕全长安城的百姓都看地个清楚了,如果李恪下令对此事封锁消息,反倒显得有什么告不得人的地方,若是为有心人利用的话很容易就会在长安城内引起骚乱,所以一味封锁消息是不妥的。

    就在李恪不赞同封锁消息之后,殿中的王玄策凝眉沉思了片刻,起身对李恪道:“谶语既是应了天相,陛下又不欲封锁消息乱了人心,那我们何不趁势用之,正是顺了天时。”

    王玄策善纵横之道,最懂借势,李恪也是聪明人,王玄策之言一出,李恪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现在满朝上下,最大的事情是什么?自然就是李恪册封阿史那云为突厥女汗的事情了,这女主昌可未必就应在了大唐,也可以应在漠北,这天象不是正预示着草原要出女王吗?

    李恪问道:“玄策说的是突厥女汗之事?”

    王玄策笑着笑道:“太白异象位北而偏东,而漠北正处北境,云殿下又出自东突厥,岂不正是应了此兆,由此可见突厥册立女汗乃是天定,谁敢阻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