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血案迷踪-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鲁雪华这才知道来人名叫郑庭基,是旅长的老朋友,刚刚任命的参谋长。忙不迭搬过一把椅子,请他坐下,然后下去给他端上一碗热茶。

    郑庭基显然口干舌燥,接过茶碗以后,猛喝了几口。放下茶杯,将手令递给孙里仁。

    孙里仁接过手令,眼含热泪:“薛长官还没忘记我们了!”

    郑庭基笑了:“国军谁敢忘了你这位清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双料高材生,你们这支国军虎贲呢!”

    他接着撕开贴身大褂,左腋下露出一颗小型手榴弹,手榴弹下面,紧贴着一个厚厚的油纸包:“这是总部编制的最新军用密码,我一起带过来了!”

    孙里仁看得出,郑庭基是在用生命捍卫着密码的安全。

    他对这位老熟人、现在的搭档更加肃然起敬。

    “文书。”孙里仁喊道。

    “到!”鲁雪华来到孙里仁身边。

    “记录命令!

    即日起,我部番号由第11游击纵队第1支队改为国民革命军77军独立旅。原大队改为营,中队改为连,依此类推。今夜10点,全旅隐蔽开拔。

    部队行军序列如下:侦察营为先导,按照一营、二营、旅指、旅直、三营序列行军。四营留下部分骨干,继续指导地方游击队开展游击战,其他人员归属旅直属队。

    下属各地方游击队,今夜全部进入战斗状态,策应主力部队渡江。”孙旅长果断地口述着命令,鲁雪华飞快地记录着。

    记录完毕,鲁雪华将命令手稿交给孙里仁审阅。

    孙里仁看后郑重签上名字,交给鲁雪华,“誊抄10份,我署名后,交给通讯排!”

    孙里仁接着对李让梨命令道:“李营长,你立即率部,将沿江隐蔽的船只和船工收拢,准备渡江之用!”

    “是!”李营长带着“小雷江”也离开了指挥部。

    等指挥部只剩下孙里仁和郑庭基两人,孙里仁对郑庭基说道:“参谋长,我们仔细筹划一下,我们过江第一战该如何打出声威!”

    两人一起进入内室,孙里仁拉开指挥所后墙上的布帘,露出一份大别山区域大比例作战地图,地图上有不少红蓝箭头,但都标着虚线,显然,是部队首长意向图。

    郑庭基仔细地审视着地图,感动地说道:“旅座,没有一刻,你不在思考反攻呀!”

    孙里仁回应道:“孙某身为革命军人,在此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就应该效命疆场。我们是野战部队,在这敌后藏了这么久,全是打些零星战斗,全旅上下都憋坏了,早就希望参加会战,和鬼子当面锣、对面鼓地堂堂正正干一场!只是,目前全旅士气不错,但孤军敌后这么久,弹药军需补养都很缺,很难打一场恶战!”

    郑庭基笑了,似乎胸有成竹:“旅座放心!只要一过江,我就有办法!”

    20分钟后,鲁雪华将10份孙里仁签名的命令交到了旅部通信排。很快,十个矫健身影就飞一般从营地奔出,在山峦中、密林里迅速穿行,将命令传达到全旅各部队。

    很快,整个寂静的山林变得紧张忙碌起来,到处都是灰色的人影。但没有喧哗,没有大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快、齐、静”,最能看出一支部队的素养。

    山林中一支支部队在向指挥部归拢,指挥部附近部队越来越多,进出指挥部的长官也多了起来,纷纷向孙里仁报到并受领作战任务。

    作为文书,鲁雪华也异常忙碌。他将地图、资料做了认真整理,有的需要打包带走,有的资料经孙里仁审阅后销毁。到了黄昏,吃晚饭时间,鲁雪华才吃惊发现,指挥部附近山林里,全是黑压压的人头。

    晚饭很丰盛。鲁宁也不像过去那样捏手捏脚,称柴数米,除了按要求每个人带三天干粮,其他的存粮他全部让炊事班煮了出来,每个出征的将士都不需要喝稀粥,能敞开肚皮吃饱干饭,配以以前积累的咸鱼咸菜,战士们都默默坐在地上吃着,尽管没有声音,但每个人脸上都充满了大战前的亢奋和激动。

    晚上9点。全部队伍归拢收齐,孙里仁做战前动员,孙里仁的讲话很简短:“弟兄们!就在前天,小鬼子偷袭了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英、美两大强国已经正式对日宣战!从今以后,我们不再是孤军奋战,尽管还要浴血奋战,但我们要知道,我们不仅仅是为中华自由独立而战,也是为世界公理和和平而战。我坚信,小鬼子完蛋的日子不会太远,因为公理永远会战胜强权。

    今天,军委会为我部舍身击落鬼子飞机的十位英烈,授予了云麾勋章,这是一个战士能够得到的最高荣誉!作为军人,死在战场,是他的光荣,死得其所。我们即将开拔,脱离后方游击区,进入抗日主战场。也许我们面临的处境,比现在还要困难,也许,我们以后每一战,都是苦战恶战。但我相信,保卫祖宗之土地,是每个华夏子孙的义务;保护自己的父母妻儿,是每一个男人应尽的责任。我们应该有这种一往无前的勇气,有这种和鬼子血战到底的决心!”

    孙里仁讲的慷慨激昂,下面的战士们听的热血沸腾。

    10点整。部队按照指定序列,迅速开拔,离开了大别山余脉,投身到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正面主战场。
………………………………

第145章 悄然渡江

    天很黑,伸手不见五指。夜霜在无声地降落。

    部队像一条灰色的巨龙,蜿蜒曲折地在山区上蠕动。没有任何人说话,千万人的步伐,由近及远地汇成了犹如无数条小溪低语似的沙沙声。很快,部队就离开了山区,进入了河网交错地带。

    经过一夜急行军,天蒙蒙亮时,近四千人,全部钻入了江边的芦苇荡,等待夜黑,乘船悄然过江。

    时至寒冬,芦苇褪去春夏时节的翠绿,变得枯败苍黄,但它们依然保持着斗志昂扬的姿态,仿佛一把把利刃拔地而起;簇簇芦苇穗舒展着穗缨,执着而柔韧地挺立在芦苇梢头,为战士们提供着掩护。

    尽管整个芦苇荡面积不小,但要藏住近4000全副武装的军人和装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天白天和夜晚,是决定先遣旅生死的一天。如果被敌人发现,那就只能是背水死战。

    在平原开阔地带,这对于缺乏火炮重武器、很久没有给养补充的独立旅来说,无论防守还是进攻都会困难重重。孙旅长因此也极为谨慎,将三个营部署在左、右、后三个方向,做好一切战斗准备,自己和参谋长带着机关、直属队就在长江边上,以应对突发情况。

    出发之时,每个战士只带了3天干粮,20发子弹,以及随身被服、鞋子、蓑衣、斗笠等背包,其他的全部辎重,要么就地掩埋,要么交给了地方游击队。(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无弹窗广告)此时,地方游击队从昨晚开始,也都进入了战斗状态,严密监视着鬼子的一举一动,为大部队行动提供掩护。

    孙旅长通过望远镜看去,冬日的长江异常萧索,视野里江面上连一条船都没有。

    南岸也是一片寂静。

    无论日本鬼子怎么凶悍,但它毕竟是一个7000万人口的小国,对于有着辽阔国土和45000万人民的中国来说,显然胃口过于贪婪。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再也没有那么多人力物力巩固他所占领的地方。他们只能占领一些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广大的敌后乡村,则还是中国游击队的天下。

    早晨的地上结着一层厚厚的白霜,时间好像也被冻住似的,走得特别特别的慢。鲁雪华从来没觉得,一天竟然有这么漫长。芦苇荡里,江风阵阵,清冷无比,经过一夜急行军的战士,尽管已经劳累不堪,衣着单薄的战士们冻得牙齿打颤,尽管他们背上有被服背包,但在敌情不明的危险之地,全体战士都高度警惕,都坚守自己的战位,保持着随时投入战斗的状态,没人打开被服休息,只是相互背靠背,抵御着严寒,缓解一夜急行军的疲劳。

    鲁宁也编在旅机关。很久没和鲁雪华见面了,这一天里,他们终于有时间在一起,尽管不能多说话,但祖孙两个人的目光交流,都给对方已无穷力量。

    鲁宁和鲁雪华都没有配发武器。但两个人身上,都牢牢捆绑着一个大包袱。鲁雪华背着的,是旅部行军作战地图和重要文书档案,鲁宁背着的,则是梅霞留下的那只梳妆盒。

    好不容易熬到了黄昏。少校李让梨回来了。昨天下午开始,特务营就秘密下山,一方面在江北岸收拢船只,动员船工,另一部分,昨夜就已经乘船偷渡到南岸,开辟登陆场。

    看到李让梨准时归来,孙里仁一直提着的心总算稍稍落了地。

    “船只准备好了吗!”孙里仁问道。

    “已经准备了100只大小船只和船工,大的可以一个排,小的可以一个班,只要两个来回,独立旅就能全部顺利渡江”。李让梨信心满满地说。

    “巡江的鬼子兵舰规律摸清了没有?”孙里仁追问,这也是他最为担心的。

    “据可靠情报,由于我海军布雷游击队在长江内河布设了大量水雷,鬼子在这片水域损失了不少巡江炮舰和运输舰,规定舰船不得夜间行驶芜湖、九江之间,因此,晚上渡江安全还是有保证的!”李让梨回答道。

    “那我们过江船只会不会也触雷?”郑庭基问道。

    “参座放心!海军弟兄在生产水雷时,已经考虑过国情。我国内河航运主要用的是木船,而鬼子内河炮舰和运输船都是铁壳船。海军游击队布设的水雷采用磁引信,只对铁壳船起作用,木船就是碰到了水雷也没关系。”看来李让梨事先做足了准备,对渡江所有问题对答如流。

    国民政府放弃武汉后,中国海军基本全军覆没,战场幸存的海军官兵,只能上岸,组织起一支支海军游击队,在广大的江河湖泊实施水上布雷,尤其是活跃在长江流域的广大敌占区,坚持着顽强的敌后战斗,令日本海军寸步难行,首尾不能兼顾,水陆不能协同,差不多丧失了利用水道进行军事进攻和补给运输的能力。虽然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二年年底,日本海军在中国河域、海域上就几乎没有了对手,但中国的海上游击战令日本海军望江兴叹,痛苦万分。

    “南岸情况呢?”郑庭基问道。

    “‘小雷江’已带领一个连昨夜就过去了,现在已经就潜伏在对岸!”李让梨回答。

    “文书,记录命令!”孙里仁说道。因为没有足够电台和电池,所有命令都只能写在纸上,靠通信兵传递。

    鲁雪华赶紧从背上解下包袱,取出纸笔。

    “命令:全旅人员,按照一营、二营、旅指、旅直、三营、特务营序列,已班、排为单位上船渡江,四营留守北岸,掩蔽看护船只,接应后续大部队过江!”

    签发的命令很快由通信兵传递到每个作战单元长官的手里。

    这时,南岸有亮光闪了三下。这就证明南岸一切正常。渡江的时候到了。

    鲁雪华看着一艘艘船从旁边港汊湖湾中趁着夜黑来到江边。一队队战士无声敏捷地登上船,船升起风帆,借着强劲的北风,箭一样驶向南岸。

    鲁雪华心提到了嗓子眼。唯恐这时候江面出现鬼子的巡逻舰。

    半个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